从史书上可以看到东吴的周瑜,鲁肃,吕蒙三任军事大帅的表现是很有差别的.
周瑜随孙策平定江东,一直有勃勃雄心做一番大事业.西击荆州,捍拒曹操,谋并刘备,计议入蜀.无不显示周瑜的志向.他有文武才略,有雄图大志,对蒋干所说的话正足以表达他的心声.
鲁肃武艺智谋都是出众,并非一般文官.为孙权势力扩大出谋画策.赤壁之战为周瑜程普之辅佐.或许他才能不如周瑜,又或许他守成长于进取.但我还是认为他的战略眼光胜于凡品.在土地人民就是政权命根的当时,能建议老板让地于他人,就不是简单的胆小无能进取所可以解释的.何况荆州还是他鲁肃赤膊上阵,为孙权设计了一个接一个的计划想要夺取的,让他放弃自己的目标,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然而鲁肃最后还是建议孙权让了.无他,因为鲁肃在赤壁战后眼睛时刻看着的是曹操这个大老虎.孙刘相争的情况下,东吴实在没有把握再对付的了曹操.
吕蒙虽然好学,但生长军旅,一生事迹显示他只是一员武将,不是一个谋臣.且出身贫寒,没有奥援,一切都是靠他拿命去拼回来.为了自己的地位,他给主公的意见自然是以鹰派为主,他需要功绩.周瑜有平江东挫曹操之功,鲁肃与周瑜相友,也有赤壁功劳,其劝孙权拒曹操,更是最后挽救了孙权的政治前途.只有吕蒙,他的职务都是靠战场上一个个战术功劳堆积起来的.到了他上台的时候,孙权政权已经摆脱了存亡危险.守,已经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了.只有对外扩张领土,才能在孙权这个老板那里记上大功.北上徐州,拿下守不住,最好也是没功没过.只有西边夺取整个荆州,既是孙权的老心思,又比跟曹操作对容易.所以吕蒙从东吴政权短期利益和个人需要相结合出发,就选择了夺取刘备的那部分荆州.
夺取荆州最后没有立即导致东吴政权的崩溃.我认为一个很大原因是曹丕聪明过头,没有听取刘哗的立即攻击东吴的策略,坐失机会.夷陵大胜并不具备必然性,形成消耗战的可能其实是很大的.东吴政权在夷陵之战前后一定程度依靠运气才渡过难关.并不符合以我之不可攻而待敌(曹魏)之攻.休说可能出现曹魏南下而刘备喜而继续东征.就算事前能肯定曹丕必定坐山观虎斗.一旦东吴战败,荆州部分被占,或者惨胜精锐损耗,又或者钱粮国力太多耗费在孙刘交锋中,后果就不敢设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