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岳飞不是天使”(转贴)若干问题的说明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4 20: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岳飞之死关乎“绍兴议和”

1、虽然,“绍兴议和”的书面协议签订于岳飞死之前,但是,构陷岳飞的行动却是先于“议和”,早已开始行动了。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宋史》上有“必杀飞,始可和”之语。不妨作下分析:

看《高宗本纪》:
绍兴十一年十月
乙亥,兀朮遣刘光远(宋使臣)等还。(带来什么信息?)
戊寅,诏修玉牒。下岳飞、张宪大理狱。
壬午,遣魏良臣、王公亮为金国禀议使。
绍兴十一年十一月
辛丑,兀朮遣审议使萧毅、邢具瞻与魏良臣等偕来。
乙卯,以何铸签书枢密院事,充金国报谢进誓表使。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
(议和条件之一:归还梓宫及皇太后)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
乙亥,兀朮遣何铸等如会宁见金主,且趣割陕西余地。遂命周聿、莫
将、郑刚中分画京西唐邓、陕西地界。(宋割地,金没动静)
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
绍兴十二年二月
癸巳,金主许归梓宫及皇太后,遣何铸等还。
(议和彻底达成)

另《宋史*何铸传》:“(何铸)充金国报谢进表使……盖桧之阴谋,以铸尝争岳飞之狱,而飞竟死,使金知之而其议速谐也。”

看到此处,为什么急急忙忙将赐死岳飞安排在除夕之夜,为什么甘愿违反不擅杀大臣的祖训,为什么于众多主战派中独独不放过岳飞,都迎刃而解了。

“必杀飞,始可和”所言当非虚,岳飞之死当是赵构秦桧与金国的政治交易之一。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1-14 20:40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4 22: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岳飞之死的影响力

岳飞最年轻、资历最浅,但是军事才能却最出众。在众多武将当中,岳飞是北伐的中坚力量,是收复中原的不二人选。

赵构经常在给岳飞的诏书中写道:“卿忠智冠世”;宋代学者朱熹评论:岳飞以上,“次第无人”。与岳飞同时期的官员胡铨曾写诗纪念岳飞:“张皇貔虎三千士,搘柱乾坤十六年。”

岳飞所率的岳家军,也是南宋唯一一支有万余成建制骑兵的部队,这也是岳家军能够在秋季的平原,在野战中重创女真铁骑的原因之一。

赵构是这样评价岳飞的郾城大捷的:“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常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 这是其他的几支军队做不到的,也正是岳飞的特殊性所在。

杀岳飞,也许不会给南宋的防御带来危险,毕竟南宋还有其他许多将领,进攻不足防守有余。
但是,杀岳飞,却足以葬送南宋北伐的唯一希望。从此只能被动地防守江淮,再无进取中原之力。

而赵构自绍兴七年以后,就再无进取之心,想要的正是这个偏安的结果。完颜宗弼也由于接连挫败,认识到不可能吞并南宋,必须划而治之,心向议和。而岳飞与其岳家军的存在,正是两国要达到均衡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是金国统治沦陷区的最大威胁。“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顺理成章。

至于“杀岳飞”的震慑力:“(韩世忠)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旧将,不与相见,盖惩岳飞之事也。”韩世忠归隐了,张俊不久也被迫交出了兵权。岳飞之死,意味着自靖康以来南宋积累十几年的战略优势付诸东流,主战派进入冬眠。

直到岳飞死60余年之后,金国的皇帝金章宗为了招降南宋的大将吴曦,写了这样一句话:“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吴曦投金了……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1-14 23:41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5 00: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军阀”,可笑……

岳飞与上司张浚、皇帝赵构的冲突,是明显的,但是,难道与上司发生冲突,就是目无上下,就是军阀吗?那么,以直言不讳著称的汉代的汲黯、唐代的魏徵,又是什么身份呢?回忆起那几桩岳飞与上司的冲突,又有哪一次不是因抗金问题分歧导致的呢?难道是为了一己私心?

岳飞对张浚预言的淮西兵变,是那样准确,可是却遭来张浚的猜忌,向这个刚愎自用、志大才疏的上司陈明利弊,就是“傲气”?
岳飞坚决反对赵构一伙的投降举动,这就是军阀?俯首贴耳坐视大好河山送给敌人,这才不是军阀?国耻家仇,金人蹂躏中原,赵构可以无所谓,但不是所有人都无所谓。

绍兴十一年,即岳飞死的那一年,淮西之战后,张俊诬蔑岳飞“逗留不进”,诬蔑刘锜“作战不力”,岳飞被诬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给赵构上书,替刘锜辩白,请求留刘锜掌兵。“俊、沂中还朝,每言岳飞不赴援,而锜战不力。秦桧主其说,遂罢宣抚判官,命知荆南府。岳飞奏留锜掌兵,不许。”(《宋史刘锜传》)
在自己的悲剧命运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尚思考为国家留下人才,这是“军阀”能做到的吗?透过所谓的“礼节”的烟雾,岳飞不过只有一颗赤诚报国之心,一腔难酬的壮志罢了……

军阀耶?英雄耶?傲气耶?傲骨耶?全凭你选择百姓的角度,还是赵构的角度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5 12: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圣归来 于 2007-1-15 09:28 发表
宋史对岳飞的纪录真的是以岳飞的孙子岳珂所写的那东西为基础的吗?如果是,大家以为可信度如何!?

《宋史岳飞传》是以岳珂所写的《金佗稡编》为基础。但是《宋史》过于庞杂,并不是后人研究岳飞的主要依据,多数情况下不为史家所采。

后世研究岳飞主要依据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编写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岳珂写的《金佗稡编》、以金人编写的史书为蓝本的《金史》等等这几本。

《三朝北盟会编》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现存记述高宗朝宋金关系的资料最丰富的史书。与岳珂写的《金佗稡编》相互印证、对照着看,大略可以反映出岳飞生平的全貌。

岳珂在自己的著作中不免有为岳飞附会之嫌,但是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岳飞平反昭雪,曲笔往往用于为宋高宗美化,极力淡化宋高宗与岳飞之间的矛盾。他的著作中收录了大量宋高宗赐给岳飞的诏书与岳飞所写的奏折,这是不可能也不敢造假的,因为都有复本可以核对。这些内容颇具研究价值。

此外,由于宋代是中国史学的最高峰,还有各种笔记等等,数量犹其多,也不乏涉及岳飞生平的记载。可以作为补充,使视野更全面。

但是,由于秦桧“监修国史”,其子秦熹任秘书少监一职,也参与编撰国史,使得部分传世史料多有篡改之痕, 给后人研究岳飞增加了难度,比如从《金史》都能看到的岳飞的战绩却不见于宋史,可见秦桧在极力抹杀岳飞的军功。至于他们究竟做了多少手脚,不得而知。这有待于后人继续挖掘,目前做得还不够。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5 12: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圣归来 于 2007-1-15 09:25 发表

至于说岳飞军中才有上万成建制的骑兵,也就是说只有岳飞才有足够强的骑兵作战能力。。可我觉得1万多骑兵就想荡平北方收复失地未免太玄乎了吧~~而且没有诸军兵种的配合只靠岳飞一支军队要收复北方,几乎是不可能的,杀了岳飞就可以断掉北伐之路,这个未免牵强了些~

这是一个逻辑问题。有骑兵,不代表没有步兵;北伐非岳飞一军之力,但是缺岳飞不可。这并不矛盾。

我想你最好先了解一下岳飞逐步的战略计划与当时南北双方人口、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情况对比。这是讨论北伐问题所必须的前提。不然无从谈起。

有些时候不妨看看敌人的分析,完颜宗弼在自己遗表中写道:“吾大虑者,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闻韩、张、岳、杨,列有不协,国朝之幸。吾今危急,虽有其志,命不可保,遗言于汝等:吾身后,宋若败盟,任贤用众,大举北来,乘势撼(收) 中原人心,复故土如反掌,不为难矣。……”

PS:陕西军也有不少骑兵~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1-15 14:39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5 13: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1-15 00:33 发表
赵构杀岳飞的理由是
1、绍兴七年岳飞建议赵构立储
2、绍兴七年在节制淮西军问题上赵构出尔反而后一怒之下撂了挑子
赵构杀岳飞并不是为了议和而是为了出一口恶气,并且以岳飞之死来警告诸将。

赵构和秦桧不同,虽然他们都要杀岳飞,但这二人有各自的目的。“必杀飞,始可和”是秦桧杀岳飞的理由。

呵呵,姐姐说得对,应该把赵构和秦桧分开分析,他们是异梦同床~

但是岳飞建议立储这个说法多有存疑~~有没有这件事,目前难说。郭光曾写过一篇质疑“立储事件”的真实性。我感觉有一定道理。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

绍兴七年岳飞撂挑子上庐山这件事真是岳飞太冲动了,我都受不了了,封建社会里估计找不到他这么酷的了~“犯吾法者,唯有剑耳”看到赵构这句话,就感觉杀气袭人

可是要说赵构有恶气的话,能从绍兴七年忍到绍兴十一年?一下隐忍4年?而且在这四年中,每次金兵南侵的时候,赵构请岳飞援救的诏书一封比一封甜言蜜语,肉麻至极。

赵构这人太可怕了……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1-15 13:54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5 14: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圣归来 于 2007-1-15 09:25 发表
这也正是大家要想知道的~要议和也不用只杀一个和主战派领袖有深刻矛盾的高级将领吧?~说谋反~可也没见夷灭岳飞九族啊~

主战派领袖张浚早就下台了,一介文官,赵构根本不当回事,说T就T了,手握重兵的主战派武将才是关键~

至于岳飞与张浚的矛盾,不过是淮西兵变前夕的关于人员配置问题发生的争执,淮西兵变一爆发,张浚自己都后悔了,“未报而郦琼叛,浚始悔。”可惜已晚鸟~~

如果当初张浚能够不拿自己的私心去揣度岳飞,冷静接受岳飞的正确意见的话,何至于此?

抗金大业,秦桧赵构毁60%,这个“主战派领袖”张浚自己毁的有40%~

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够准确的~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1-15 14:42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5 16: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圣归来 于 2007-1-15 15:29 发表
放到现在,就是说请假就请假了,领导说啥也不管。。。还有就是公司或单位有事情的时候,领导要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肉麻的和你好好说,要你出力气。。。

    说实话,真这样估计被辞退的日子也不久了。。大家觉 ...

你误会了。

我陈述赵构给岳飞的诏书,是为了证明赵构善于演戏,善于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岳飞可不是非等他一连窜催促才用兵的,对于抗金,岳飞永远比赵构积极100倍~

赵构不是昏君,不过他的“精明”只用于对付自己人;
赵构不怯懦,他杀为民请愿的太学生、杀主战派将领、逼死主战派官员,下令拒绝南逃百姓进城,任其冻、饿而死的时候,一点都不手软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1-15 16:33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5 16: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明白

绍兴七年,赵构出尔反尔,张浚拿抗金大事当儿戏,岳飞一怒之下回庐山不干了,这是岳飞自己错。

既然岳飞错了,赵构有本事现在就就把岳飞杀了啊,或者干脆答应岳飞的请求,让岳飞隐居,不完了吗?

为什么还要继续重用岳飞,让他手握重兵呢?怀疑岳飞有异心不可能还让他带重兵。可见赵构根本不是怀疑岳飞要谋反,只是对岳飞的态度生气罢了。

对一个态度生气能忍四年,等到绍兴十一年才在秦桧推波助澜下杀岳飞?我怀疑赵构的心理有问题,不愧是阳痿患者。阳痿患者心理容易有心理不正常的倾向,这是有现代医学做依据的。

大家有何看法?

对了,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岳飞最后一次在朱仙镇被命令撤兵,回来以后,立马辞职,赵构不许,并令其觐见,“帝问之,飞拜谢而已”。岳飞对赵构的失望与愤怒是一点都不掩饰的,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1-15 17:00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5 17: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忠君和爱国,这两个概念,在宋代已经分离了

绍兴议和签订时,御史方廷实上书反对:“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这够直接了吧,比岳飞还直率。不过因为是文臣,就没死。可怜岳飞是武将,不过小小得表现了一下对独夫民贼的不满,就被KILL了~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1-15 17:13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5 17: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朱元璋还好啊,反正国家都统一了,杀点功臣,不过“飞鸟尽,良弓藏”

赵构呢?根本就把中原给卖了!!然后认贼作父!

自己得阳痿就算了,还让全国人民配他一起阳痿!!

这算什么嘛!!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6 11: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两宋,多事之秋,皇帝不好当哦~~尤其是要卖国的皇帝~~

靖康年,宋钦宗把太原三镇割给金人,派天使去颁割地诏书,结果,两河人民把,诏书,烧了,使臣,杀了~~可怜钦宗连P都算不上了~

宋钦宗罢免李纲、不思抗金,汴京城立刻爆发了十几万百姓的游行示威,“以忠义挟天子”,矛头直指宋钦宗,可谓中国古代史上空前绝后的境况~~宋钦宗立马照办了~~复李纲之职~

政治还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形式而已~~不要以为躺在“忠君”的温床上就可以睡大觉~~

卖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卖国~~做事有个限度~~古代的老百姓也是要活命的~~某些人太不要脸了百姓会造反的~~管你什么君什么主?

可笑刑卫华还跟老百姓灌输“礼”呐?不杀赵构就不错了,还“礼”?!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6 11: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岳飞请立太子一事,如果确实有其事,按照记载的说法,他是为了防止金人放前太子回南宋以搅乱南宋内部的诡计得逞,赵构之所以生气,并非怀疑岳飞有什么异心,只不过因为他自己患了阳痿、不能生育,岳飞一提,等于戳到了他的痛处,他面子上挂不住,比较生气罢了。

岳飞请立储君,是为了稳定南宋内部,还是抗金事业的一部分。这一点赵构是知道的。他后来还派人去抚慰岳飞。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1-17 16: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岳飞的性格与悲剧

几位仁兄对在下的好意,在下实在愧不敢当,汗颜无地,其实我的专业是水利工程,历史也是外行~~只是业余爱好历史罢了~

岳飞这个人的性格,从表面上看,确实给人以“刚易折”的感觉,甚至于有人说他“目无上下”、“恃才不自晦”,其实,这都是不符合事实的。

当初岳飞累立战功,年纪轻轻就建节封侯,老将韩世忠、张俊都感到忿忿不平,岳飞为了弥补和他们两人的嫌隙,将平定杨幺水师的战利品,楼船兵械分别送与韩世忠和张俊,韩世忠毕竟是一个心胸磊落的人,收到礼物很高兴,从此与岳飞前嫌冰释。而张俊,则以为岳飞在向他炫耀战功,于是更加气愤。

岳飞在王彦手下时擅自脱离王彦,去找金兵打仗,因此得罪王彦。后来,他身居高位之后,约王彦在江边见面,希望能尽释前嫌,结果岳飞在江边等了很久,王彦却突然毁约,“解缆张帆”而走。
“彦未至鄂州,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岳飞使人邀请舣舟相见。彦许之。而俟风顺即解缆张帆下鄂渚,其疾如飞。飞观其过舟,叹服久之而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河北抗金名将张所,是岳飞早年的上司,张所被投降派迫害致死,儿子张宗本孤苦无依,岳飞将本该给岳云的恩荫,给了张宗本,以慰张所在天之灵。“请以明堂任子恩官其子宗本。仍以近例补文资。”

南宋第一任抗金领袖宗泽,是岳飞最敬重的长辈,宗泽忧愤而死,岳飞亲自扶柩送回镇江。在宗泽过世多少年之后,岳飞的北伐战略中,还依稀可见宗泽的影子。

岳飞真的“不能容物”、“目无上下”吗?他不是没有委曲求全的一面,只不过,他的容让,是给战友的,而不是给敌人的;他的恭敬,是给英雄的,而不是给奸贼的。

如果说他的性格要负责任,还是因为,他的包容,有一个不能冲破的底线:出卖中原,还是收复中原,这是他唯一不能委曲求全的事。这也是他和以赵构为首的投降派之间,一切鸿沟的根源。这一点,是明显的,一切掩饰都是徒劳的。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1-17 20:17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4-23 20: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廖化将军 于 2007-4-19 16:29 发表


思考问题要多换位,,,分占两方的立场来看待.

站赵构立场怎么看岳飞?

1\绍兴七年岳飞撂挑子上庐山这件事真是岳飞太冲动了,我都受不了了,封建社会里估计找不到他这么酷的了

且不说封建社会,,,即使现 ...

个人看法,,,涉及的应该转引的相关史料懒得引了,都说烂了的老话题了.有错误处请多指正.

在下的意思,还是请阁下引出相关史料吧,有凭有据才好说话,不是么?

说烂的话题--------------------第一个说的是谁?他的依据何在?大家谁见过?

诸如什么岳飞跋扈了,干预皇帝家事了,争权夺利了,要迎回二帝了,等等,网上,太多的传言了

在下有兴趣逐条搞清楚以上种种~希望阁下配合~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4-23 21: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呵呵,说道敌军压境时岳飞辞职,这点,其实是完全无视史实,自相矛盾,不值一驳的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除了疾病、丧母等原因,岳飞与赵构的冲突皆因“和”、“战”而起,倘若敌军压境需要用兵时,岳飞怎么可能和赵构产生大的冲突与矛盾呢?只有在赵构不思抗金时,岳飞才会以辞职的方式表达异议。

几次金兵大举入侵,绍兴元年四年五年十年十一年,岳飞都是比朝廷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制定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尽管有的不被赵构采纳。

通常所说岳飞撂挑子就是指绍兴七年那次上庐山,这次是什么背景呢?淮西兵变,早在岳飞的意料之中,但是根本没有人听取岳飞的建议,岳飞此时辞职,也许是心灰意冷,也许是为了避免兵变做最后的抗议,但都无效,并且一大堆什么“居心叵测”“专意并兵”之类的话滚滚而来。

有趣的是淮西兵变随即爆发。四万军队叛变降伪齐。这其实是为岳飞辞职做的最好的辩解。不过,这场突发事件也并非张浚与赵构所愿,毕竟张浚是铁杆主战派,而赵构这时候还没有彻底投降,心中还残存一丝光复河山的愿望。但这都随着自己的措置不当化为泡影,从此生理阳痿转化为心理阳痿,彻底投降~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4-23 21:52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4-23 21: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圣归来 于 2007-4-23 09:29 发表
高级将领辞职?!呵呵,皇帝心情好的时候,可以,皇帝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这样闹情绪可就麻烦了。。

因为战事,与赵构闹情绪的大臣,一找一大堆。比岳飞激烈十倍者有之~~呵呵

要论跋扈,有吴介,还轮不到岳飞;要论资历,有韩、张,岳飞后起之秀一个;要论家世,有杨、刘将门世家,岳飞一农家子弟~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投降派最开始的迫害目标是韩世忠,而不是岳飞。这点总是很容易被人忽略,但这点是最重要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4-26 10: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圣归来 于 2007-4-24 08:54 发表
突然想到个问题,麻烦月霄小姐能帮我找到点资料,我找了很久都没有。就是南宋初年到岳飞被杀期间的南宋经济情况。

经济方面我读过的书也不多真不好意思

个人感觉不错的<<文献通考>>,你可以看下~年月都很清楚,各项税收土地等都很分明.唐宋历代的记载都有,正好可以做个比较~
还有<<宋史>>卷173-185,此外,'兵志'最好也看一下,这与经济关系非常密切.
剩下的就是一些后人的论文和书了,我收藏的是书本,没有电子版不好意思~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月宵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99423
注册 2007-1-8


发表于 2007-4-26 11: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保守估计,南宋正规军队总数在35万以上,区区4万,根本没有伤着元气.
其实随着时间变迁,宋金两国的实力对比究竟怎么样,可以参考绍兴十一年的情况,金兵入侵淮西,张俊刘奇等部不等岳家军赶来就在会战中成功击溃了金军.在南宋最精锐\实力最强的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不参加情况下句可以成功抵御金兵.两国实力对比不言而喻.
其实,正是看清楚了这点,赵构才敢于杀岳飞的.不过,20年之后的后悔,就是另一回事了~呵呵


使本已紧张且处于对岳飞极不信任阶段的皇帝老赵,想到了别的地方——你丫的还敢硬着脖子,跟我硬顶上?
-------------------------------------------------------------------------------------------
完全可以排除这个可能.有一件事其实在前面说过了,就是在这起冤狱之前张俊诬告岳飞扬言"放弃山阳,退保大江"妄图惑乱军心,赵构听后"很生气".
其实,赵构真的相信岳飞会这样说吗?南宋的三岁小孩都不信吧,岳飞跟投降派就是因为"和""战"问题整天争吵不休,怎么可能还说什么退保大江呢?但是赵构就完全按照相信的情况下处理,可见,他早在此时就要对岳飞不利了,不过装糊涂而已

至于说岳飞为什么不"认错",这是他的性格所致.他是以为以原则处世的人.如果为了讨好皇帝,连没有做过的事都可以承认,那么他早就为了讨好赵构附和投降了,高官厚录何乐不为?比如,像秦桧一样,夸赵构"上遵成算,复建中兴,惟聪明睿智之绝伦,因古昔帝王之未有。挺身死难,救民于仗节之初........"皇帝看了怎能不喜欢呢?

如果拿"封建礼节"来说话,那么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是"忠"吧?对圣上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说成自己做过,这不是欺君?默认投降派的行为,把祖宗之土割给敌人,这不是对赵宋的不忠?

[ 本帖最后由 月宵 于 2007-4-26 11:42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1 22: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51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