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岳飞是大军阀,死得不是很冤枉
性别:未知-离线 canghai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97834
注册 2006-12-31


发表于 2008-1-15 23: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岳飞是大军阀,死得不是很冤枉

 岳飞之死,原因有很多。比如,宋朝官方机构的定性为“谋反”;后世历史学者的说法是“政治斗争”;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则是“冤枉”。那么,岳飞之死真的是冤枉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是相当的、斩钉截铁的肯定。但是,如果单纯的从政治角度来分析的话,在当时以国家最高领导人——高宗赵构为代表的朝廷组织眼中,岳飞至少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严重问题:

    第一,目无组织纪律。关于这一点,最充分的证据就是岳飞在“淮西兵变”事件中的表现。公元1137年,南宋绍兴七年,朝廷成功解除刘光世兵权后,由于人事任免方面的原因,岳飞一怒之下,居然置组织纪律原则于不顾,撂下挑子,擅自脱离部队,跑到庐山。皇帝亲笔写信给他,他置之不理。结果逼得赵构亲自安排干部上山,足足做了六天的思想工作,甚至不惜以死相请,岳飞才不情不愿的回来。

    另外,当赵构准备与金国议和时,作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的岳飞,不但不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还大唱反调,甚至指桑骂槐,蓄意攻击主持议和工作的宰相秦桧,严重丧失了高级领导干部的所必须具备的“奴性原则”,直接影响到国家稳定的大好形势和社会大局的长治久安。

    此外,还有一些资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岳飞组织纪律观念的一贯薄弱。比如著名的朱仙镇“一日之内十二道班师金牌”。比如绍兴十一年完颜兀术毁约动兵时,为了叫岳飞救援,高宗接连下了一十七道手札等等。作为下级,迅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是应有的政治原则。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为了让岳飞听从指示,赵构不得不使用这种“频繁轰炸式”的命令手段,足见岳飞平日里在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工作上的忽视和漠视。

    因此,对于这种目无组织、对抗组织乃至要挟组织的恶劣行为,绝对是任何领导人都不会善罢甘休的,哪怕他能力再强,哪怕他比李云龙还硬,哪怕他是岳飞。

    第二,政治立场不明。作为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将领,同时又是高宗直接手下,在涉及到分类站队问题时,岳飞理所应当毋庸置疑、无可争议、责无旁贷地站在高宗一边。可是从日常的所作所为来看,岳飞却存在着明显的“脚踏两条船”的政治投机行为。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岳飞在拿着高宗工资,用着高宗物资,带着高宗部队,帮着高宗保家卫国的同时,嘴里口口声声说的却是“迎回二圣”,企图为万一远在北国的钦宗复辟后的前途留下一条退路,是典型的“两面讨好”的行径。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作为张俊老部下的岳飞,却积极向老领导的政敌韩世忠、刘光世靠拢,甚至当老领导准备收拾对手时,他居然还悄悄告密,致使高宗的“定点清除”计划破产。而作为强硬“抗战派”代表的岳飞,却又在宰相张浚积极筹划抗战的时侯,大泼冷水,大煞风景,导致收复失地计划流产。

    因此,对于如此立场暧昧不明,站队东倒西歪的干部,恐怕任何人都不是怎么敢重用的。问题是当这样的干部偏偏又手握重权的时候,既然不敢重用,那就只有“要他命三千”了。

    第三,干涉领导隐私。早在建炎年间,高宗为了彻底执行其“游而不击”战术思想而渡江跨海时,也就是传说中“泥马渡康王”的玄幻事件发生时,当时或许是被吓的,或许是因为水太冷,又或许马背上有极为歹毒的机关,总而言之,一不小心就失去了生育能力。这在当时满朝文武官员中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尽管出于保护领导形象的需要,大家都没有吱声。

    可是,岳飞,又是岳飞,又从队伍里跳了出来,不但与高宗进行悄悄话时当面提出,甚至还在“朝廷公告栏”上公开留言,摆明了就是揭领导的隐私,而这个隐私又是任何男人都难以容忍的耻辱性隐私。

    历史和现实都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是涉及到触犯男人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问题的时候,哪怕被触犯者平日里只是一介懦夫,也会一跳三尺,怒发冲冠,不惜流血牺牲,以血的代价来挽回尊严,更何况岳飞所触犯的这个人乃是生杀大权操之在手的皇帝,所以,岳飞应当是死定了。

    岳飞真的死定了吗?细一思考,又不尽然。存在以上三个严重问题的,当时并不是岳飞一人。刘光世的组织纪律性是首屈一指的出了名的差,却高官厚禄的退居二线了。韩世忠的抗战态度更为恶劣,一度派遣杀手刺杀金国议和代表,差点犯下破坏国际和平的滔天巨罪,却也怡然自得的回家养老了。赵鼎更是曾经利用其宰相的身份,进行大规模的集体性上访,刺激高宗的男性尊严,也只不过是开除公职。为什么偏偏岳飞却非死不可呢?这就很有必要值得我们去找一下更深层次的原因了……


 有宋一朝自太祖赵匡胤开国以来,素有不轻易杀戮大臣的传统。宋高宗赵构尽管懦弱,却也基本上继承了开国祖先的这一优良传统,所以在解除诸将兵权后,宋高宗并没有如越王勾践一般实行“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政策,而是高官厚禄的将他们“束之高阁”。比如同为南宋“中兴四将”的张俊和刘光世,不但生前享受着国家领导人的待遇,而且死后还得到了宋高宗的亲自“临奠”。可是,宋高宗为什么却独独要置诸岳飞于死地,而且连其子岳云都不放过呢?个人认为,其根本还是岳飞的实力的确已经形成了有宋一朝最为猜忌和防范的“尾大不掉”的态势。

  我们可以看到,宋高宗加给岳飞的罪名是“谋反”。尽管这一事体是“莫须有”,但是如果排除感情因素,尤其是排除“后知后觉”因素,切身处地的回到当时的境地,或许我们不能不承认,宋高宗的这一决定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因为,客观的分析当时的情况,岳飞的确已经具备了谋反的实力和条件。

  首先,当时的岳飞已经具备了几乎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威望。在国际声望方面,金国军队基本上是只知有“岳家军”,不知有“朝廷军”。而在民心向背中,岳大元帅更是一呼百应,就像解放战争中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一场淮海战役的胜利一样,如果岳飞愿意,只要他登高一呼,老百姓恐怕也会用独轮车推出一场“灭宋战役”。而更为关键的是,当时坐镇宋朝西南广大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吴玠,居然也为岳飞的个人魅力所折服,一度送上绝色美女,以表倾心结纳之意。

  其次,当时的岳飞也已经具备了“取而代之”的条件。经过多年的“以战代练”,岳飞已经成功培养出了一支直属的嫡系部队。与其他将领的直属部队——比如韩世忠的“背嵬军”——不同的是,岳飞的这支嫡系部队是一支真真正正的嫡系部队,因为负责率领这支部队的正是岳飞的儿子岳云、女婿张宪。可以说,这支部队是只知有岳飞,而不知有赵构的,如果岳飞要造反,这支部队绝对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更为严重的是,从宋高宗的角度来看,岳飞不但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大肆任用裙带关系,而且还一直都在隐瞒这支部队的实力,比如当岳云或者张宪取得战功的时候,岳飞不是有功不报,就是大功小报,始终保持着这支部队的低调,显然是另有图谋。这,也是后来宋高宗不但杀了岳飞,而且还亲自下令杀掉岳云、张宪的根本原因。

  再次,当时的岳飞还基本具备了“改朝换代”的实力。经过多年的“以战养战”,岳飞所统率的部队已经形成了“一枝独大”的局面。当时南宋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分别由“中兴四将”和吴玠等五人所统领五大军区。五大军区中,楚州军区韩世忠的兵力为8万人,建康军区张俊的兵力为8万人,庐州军区刘光世的兵力为5.2万人,兴州军区吴玠的兵力为7万人,而岳飞所统领的鄂州军区的兵力则多达10万人,而且还是天下最为精锐的部队。有这样一支无法制约和抗衡的军队存在,实在是让皇帝寝食难安的事。

  最后,当时的岳飞存在着很大的“图谋不轨”的嫌疑。平定杨幺起义,岳飞不但将缴获的楼船送给同为一方统帅的张俊和韩世忠,甚至还倒贴经费,为楼船配好兵刃器械;收复襄阳,刘光世明明没有按皇帝的命令赴援,岳飞却故意往刘光世脸上贴金。朝廷要收拾韩世忠,岳飞又私自通风报信,博取感激之情。再加上岳飞本身就是张俊的老部下,两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吴玠又早已与岳飞有着说不清也道不明的联系,当时的岳飞几乎在全国的军事系统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关系网”,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怀疑他是否另有所图。

  因此,在当时的形势下,岳飞如果决定谋反,是极有可能成功的——即便不能像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一般统一天下,也可以形成刘豫一般的小王国,而且比刘豫更为可怕的是,岳飞完全有实力引导虎视眈眈的金国全面灭掉南宋。而至不济的,岳飞也可以引发一场全国性的战乱,让天下重新会到唐朝末年那个“藩镇割据”的局面。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宋高宗才可以放过韩世忠,却务必要置岳飞于死地而后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anghai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97834
注册 2006-12-31


发表于 2008-1-16 00: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的,你说得很对,高宗就是这么想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anghai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97834
注册 2006-12-31


发表于 2008-1-18 15: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所谓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岳飞生活在武将最为落魄的南宋,手握雄兵十万零八百,其中精锐骑兵有三个军,两万多人,这对皇帝来说,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危险.尤其在北方,广大义军只知道岳家军,岳大帅,不知道有宋军,有赵构,所以,岳飞死定了,要怪就怪他生错了时代,要怪就怪他一心抗金,真的没有野心,以至于赵构和秦辉等对他动手的时候,没有一点自保的准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anghai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97834
注册 2006-12-31


发表于 2008-1-18 16: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岳飞抗金,纯属炒作?

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对抗外族的战争中,能有实力主动进攻的将领其实是很少的,在我的记忆中也不过战国时期的李牧,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唐朝和明朝可能还有几位,但就各自所处的局势而言,只有前有强秦,后有匈奴的李牧与岳飞稍有相似之处,卫、霍二人其实很大程度属于那种生逢其时的人,他们凭借文、景两代积蓄之实力,才会有出击匈奴得胜的结局。其他的人情况与卫、霍二人大致相若,都是在整个国家实力鼎盛时的出击得胜的。象岳飞这样处于积弱良久,一直苦苦支撑才得以保住半壁河山的国势下,还能通过不屈不饶的努力,扭转弱势,战胜强敌,收复失地的将领,除了岳飞,我真不知道还有谁。

相比之下,我反而觉得采石矶大捷有炒作的嫌疑,我不是对这场战役的真实性有所怀疑,而是对这样辉煌的战果有所疑问。因为如果取得如此辉煌战果的一方,还不能扭转弱势的话,那么辉煌战果本身不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情吗?我不怀疑官渡之战的辉煌,因为胜利者曹操从此由弱转强,而战败者袁绍从此一蹶不振,而对赤壁大战的辉煌却大有疑问,因为此后强弱之势并未扭转。同理淝水之战和采石矶之战,我相信这些确是一场弱者的胜仗,但就现传的战果而言,我非常怀疑战果的真实性。我们民族从来就有喜欢夸大的毛病,史书上不真实的数字比比皆是,就说赤壁大战,消灭曹军83万人,这个数字就经不起推敲,要知道直到清朝,中国人口才首次突破1 亿,汉未经过那么多年战乱,全中国人口加在一起大概还不到1000万,曹军那里来的83万人。动不动就说杀敌几十万,也不想想,当时有那么多人可杀吗?

前面已经说过,在岳飞抗击金兵的时期,包括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秦桧都把持着南宋的史馆,有关岳飞征战的记录,只有被掩盖和被埋没的可能,决不会有被夸大的可能的,所以现在留流下来的官方记载,对岳飞功绩的记载都是不可能完全的,现在的事实是我们可能不记得岳飞为我们民族做过的很多事,却不可能将不属于他的事迹归到他的名下。所以对于岳飞,根本不存在炒作的可能。除非有人将民间传说也当作历史,把《说岳全传》当作正史的《岳飞传》。当然,对岳飞的功绩也是夸大的,比如朱仙镇大捷就是由岳珂(岳飞之孙)吹出来的,研究历史的人一般都不认为有这一场大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anghai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97834
注册 2006-12-31


发表于 2008-1-20 11: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网站,好多人水平不怎么样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anghai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97834
注册 2006-12-31


发表于 2008-1-22 02: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岳飞真的是政治白痴吗?

岳飞真的是政治白痴吗?很多人都这么看的,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一个军事上的天才,怎么可能连一点政治利害都不懂。

有人说岳飞是愚忠,这就更说不通了,愚忠的意思是什么?那就是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上级领导(皇帝)的指示。岳飞是这么干的吗?高宗让他把投降过来的农民起义军屠城,岳飞‘只杀头目’,‘胁从不问’,高宗不准,岳飞上奏抗争,高宗还不准,并且发出严重警告,岳飞继续上奏。

高宗有些怕了,这时候的岳飞手握重兵,而高宗刚刚经历过军事政变,为了安慰手握重兵的大将,高宗准奏。全城的老百姓得以幸免。高宗之所以要屠城,是因为当地的农民军惊扰了太后的车驾。而当地的百姓,在岳飞被杀后,家家户户都给他立了牌坊。

还有顺昌大战,高宗命令岳飞增援江淮,岳飞却要趁虚而入打洛阳、开封。种种迹象表明,岳飞没有那么忠心。

还有岳家军,其重要的亲信将领都是岳飞的同乡,亲戚。组织结构与曾国藩的湘军很像,如果岳飞做事情干脆一点,他完全可以割据襄阳,进则争霸天下,最不济也可像吴家兄弟在四川那样自保。吴家兄弟同样手握七万大军,高宗却那他们没办法。四川在以后七八十年,也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

所以我认为,岳飞他还是有点想法的,只是他在政治上太过优柔寡断。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0 15: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