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浅谈宋代军队战斗力衰弱的原因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3 14: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同时,还有学者主张,宋代兵将分离导致的“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是军队战斗力低的原因之一。这种说法虽然表面上看似乎有道理,但如果仔细推敲的话,也是站不住脚的。通常来讲,一支军队保证其战斗力存在的核心,是基层的小规模组织,而非数万、数十万人以上的整体。宋朝的兵将分离及临时任将主要针对的是高级将领,而非基层指挥官,其基层的组织并未被打破,因此不会对战斗力产生根本的影响。尽管说临时任命的主将的确对属下军队的特点并不了解,但他身边来自基层各部队的部将,是了解部队情况的,故而不可能出现因主将与部队互不相识而招致的战斗力严重下降。"

坚决不同意这段话,典型的本本主义理论。其他不说,单就将领而言,换一个将领其实并不意味着只换一个人,更主要的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信任与默契。没有了这一层,这仗怎么打的赢?而宋朝的同志者就是害怕这种信任与默契,为了钳制军队(不要忘记宋朝是怎么立国的),才会这么频繁的更换将领……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中国男足的教练基本都是1-2年一换,到现在都没有个相对固定的打法,成绩一塌糊涂,这究竟是教练教的不好还是球员踢的不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4 06: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27 恨地无环 的帖子

我们不妨仔细想想,如果说这个教练在1-2年内连一个连队的基本打法都搞不好,何况一个将军要带领的是数以万计的大军……
人各自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将军的想法虽然是相同的(打胜仗),但是做法却各自不同,到偏将那里的做法又会有分别,如此一级一级下去,到士兵那里会怎么样?到后勤补给那里又会怎么样?我之前说的话并没有说完整,可以的话我也不想就这样老掉牙的问题拿出来说,不过貌似还是要说:威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4 16: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32 恨地无环 的帖子

自古以来临阵易将就是兵家大忌,采石矶之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出于幸运。兵法是有的,而且只有一条: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战所用士兵本就是残兵败将,大概有1.8万,按照军法,这些人吃了败仗,是要处死的,只不过放在那里让别人来杀而已,如果你是虞公,你会怎么做?在这里就不会出现胜利后我能得到些什么的想法,所有人的想法就只有一个,活下去……
而通常情况却是,战事未起,个人心里就在打各自的算盘,如果将自己的损失减到最小,怎么样自己才能拿到大功劳,这些其实是人之常情,而将领的任务之一就是统合这些利益关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5 18: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34 恨地无环 的帖子

“军法或斩败将,岂有尽斩溃卒之理?”
——临阵退缩者斩……记得在唐朝的时候,有一次跟老外打仗,输了,当时总兵力好象是七万,根据老外的记载,当时杀死和俘虏的一共是四万多。而中国史料的记载是七万全部死光,所以那些剩下的是怎么处理的,貌似不用再讨论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6 11: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41 恨地无环 的帖子

貌似是我记错了,不过说法却是不错的:

穆塔海尔·麦格迪西,《肇始与历史(al-Bad' wa al-Tarilch)》(黎巴嫩,萨迪尔书局,1988年版,6卷本。)
  
  第6卷,第74~75页:
   艾布·阿拔斯掌权3年后(应是751年),布哈拉( Bukhara )爆发起义,为首的是舒莱克·本·谢赫·菲赫利(Shurayk Ben Shaykh al-Fihri)他率3万名阿拉伯人和其他人对艾布·穆斯林展开报复行动,反抗他的血腥手段和滥杀无辜的行为。艾布·穆斯林前去镇压,派齐亚德·本·萨利赫和艾布·达乌德·哈立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为先锋。双方交锋,舒莱克被杀。他再次征服布哈拉和粟特,并下令构筑撒马尔罕墙,以期在敌人进攻时成为一道防御屏障。他派齐亚德继续挺进,后者征服了河外地区的城镇乡村,一直打到恒逻斯(Taraz)和伊特莱赫('Itlalch)。于是中国人出动了,发兵10万余人。赛义德·本·侯梅德在恒罗斯城加固城防,艾布·穆斯林则在撒马尔罕的军营中镇守。大批将领和招募来的兵士聚集在赛义德那里,
  他们分几次将他们(中国人)各个击败,共杀死4万5千人,俘获2万5千人,其余纷纷败逃。穆斯林们占领了他们的军事要地,进军布哈拉,降服河外地区的国王和首领们,将他们斩首,并虏走他们的子孙,抢去他们的全部财产。他们不止一次将俘虏5万人5万人地渡过河去。

伊本·艾西尔,《历史大全(al-Kamil fial-Tanrkh)》,阿拉伯书籍出版社(贝鲁特),1999年第2版,11卷本
  第5卷,第39页(伊历133年条下):
   这一年,拔汗那的伊赫希德与沙什国王反目为仇。伊赫希德向中国国王求救。中国国王派出10万大军驰援,将沙什国王包围。沙什国王归顺中国国王,他和手下没有受到他(中国国王)的迫害。消息传到艾布·穆斯林那里,他派齐亚德·本·萨利赫前去交战。两军大战于怛逻斯河。穆斯林们最终战胜了他们,消灭近5万人,俘获约2万人,残部逃回中国。此役发生在(伊历)133年12月。
   注:沙什国即是石国。

《通鉴》记录和《经行记》记载,此战唐军是"七万皆殁"

至于临阵退缩者斩是中国自古以来军律的第一条吧,换一句话也就是说“不用命”,引申可用做逃兵,第二条是违上抗命者斩,第三条是贻误军机者斩,谣言惑众者斩,等等……如是主将先走,那么这些兵众究竟是跟谁的?由王权自己逃走只是被罢官这点来看,这些士兵的确是被抛弃了的,不然王权是死罪,而且是当场处死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6 23: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43 恨地无环 的帖子

历代的军法基本都是这个样子的,其实不用去看哪个朝代的军法,除了现代的以外。我只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而已,说简单点,吃了败仗的军队为什么会士气低落?怕受罚。如果说主将王权一个人逃走而吃败仗,那么王权早就掉脑袋了,好好想想孝宗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死就说明有问题,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他将兵败的罪责都推到了下面,说下面的不听话,那么他的罪责也就只是个治下不严,如果当时朝廷要治罪,基本是各打五十大板,犒军只是一个名义而已,不要天真到真的以为虞允文真的是被派去安抚的,本来要去的应该是叶XX,这个人的身份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去调查为什么会兵败的,究竟是不是如王权所说那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7 00: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46 恨地无环 的帖子

打仗不是玩游戏。如果兵败而不罚的话,那么就争着打败仗好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7 11: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48 温柔的一刀 的帖子

那上了战场,小兵都逃跑好了,跟敌人打仗是会死的,逃跑可以不死,不是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7 13: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结果乙国以1万人的损耗击杀甲国军队2万人,其中包括了甲国的军队统率者,导致了甲国军队的溃败,那是否甲国会按照您的军法把余下的8万人全部斩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些人必死的,除非他们的统帅没死,那么他们还可能有一条活路。当然,在杀他们之前必须有万全的准备,不然会造反……

“采石矶几十万金军是不是也因为败于虞公而被自家军法斩了?”
他们做了件什么事情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7 23: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52 恨地无环 的帖子

如果主将阵亡而所剩兵将多于500人以上,且吃了败仗,按照阵前不用命处理……所以一般碰到这种情况的话,基本都是要逃走的……

打仗不是儿戏,好好想想为什么要有军法吧……

再有就是,军法也是因时因地而用,就象你说的,如果战争没有结束,敌人还会打过来怎么办,这个情况很简单,戴罪立功,你能赢,那么之前的一切罪责就免除,就这么简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28 12: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54 张建昭 的帖子

还是那句话,好好想想为什么要有军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6-12-30 20: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57 张建昭 的帖子

如果你想不出来,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军法就是为了胜利而存在的,换一句话来说,如果不能最大限度的激励士兵去获取胜利,那么军法也就不必要了……
如果吃败仗能活命,谁不想活命?要知道跟敌人打仗是要死的。所以想当然的说吃败仗可以不死的人才是真正的想当然……
还有就是基本所有的兵法都没有记述军法,其中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如果一个人真正了解兵法,他也必然懂得军法的运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m4xwj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发表于 2007-1-26 17: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59 yusuqing 的帖子

寒……乃先从《尉辽子》开始看起吧,然后再回头看《孙子兵法》的第一句话……《六韬》和《三略》就表去看了,意思差不多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1 10: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73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