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佛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33
1/2
1
2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佛, 交流贴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
发表于 2007-1-27 23: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81 sukerwl 的帖子
佛即我,我即佛
佛是空,空是佛
我是空,空是我
——第一句恐怕不难解吧?下面两句慢慢解吧……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
发表于 2007-1-28 10: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83 sukerwl 的帖子
看吧,错了不是?
我没有说空性喔,空性是乃说地……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3
发表于 2007-1-29 00: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85 sukerwl 的帖子
如果空就是说空性,那么佛经讲的是啥?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4
发表于 2007-1-29 01: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88 sukerwl 的帖子
不要八股式的引用,就只要说佛经究竟在说些啥就是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5
发表于 2007-1-29 11: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0 sukerwl 的帖子
如此来看,这个空字就不单是空性的问题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6
发表于 2007-1-29 23: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性和相是相等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7
发表于 2007-1-30 12: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3 sukerwl 的帖子
如此,性与相则不相等,又何来空既是空性之说?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8
发表于 2007-1-31 00: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5 sukerwl 的帖子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般若经》
诸法缘起性空……至于梵语么,Sunyata这个字并不解释为空,Sunya和ta各有各的意思,而问题就出在ta是结尾词,意思是性质。而《般若经》的“色即是空”这里用的正是Sunyata,由此可见空不等于空性……
“五蕴皆空”这里的空与上面是相同的,所以也有翻译为“五蕴性空”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9
发表于 2007-1-31 12: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7 sukerwl 的帖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这就是完整的表述……
空是我,我是空……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0
发表于 2007-1-31 23: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9 sukerwl 的帖子
偶都写的这么清楚了,乃还素不明白么?
空是我,我是空。何来我的见解?这些本就是有的,有疑问的只是因为无法理解而已。这些本也是无的,如不想看也就看不到。既然你认为不成立,就不成立好了,那又如何呢?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1
发表于 2007-2-1 10: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01 sukerwl 的帖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色受想行识为五蕴,色之为其首所指者,风水地火也,遍指万物。受想行识所指者乃精神,从色而生,故曰“亦复如是”。
再有,佛学的根本理论什么时候变成了因果论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2
发表于 2007-2-2 00: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04 sukerwl 的帖子
不要混淆概念,色受想行识的解释自己好好的再去读过,然后再去看无色界的东西也不迟,这可不是一般人能看的,如果能看懂哪怕一言半句,也就不会不知道佛学的根本既非因果也非什么六道轮回……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这句话所指就是佛学的根本,这么透彻了还不明白么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3
发表于 2007-2-2 11: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07 sukerwl 的帖子
照着这么个说法,如果这些就是根本,那还要佛教作什么?
道家与道教不同,而包括道教,儒家在内所有诸子百家皆源于道家,他们的根本理论又都是些什么呢?
再有,色即是空后面的语句并非前一句的解释,起到的是辅助说明的作用,如下
1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2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3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这些都是一一对应的,而且注意最后一句,“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中“乃至”二字在前两句里是缺剩语。这也就直接证明了“从色而生”这四个字……
所谓根本,就是要原创的,没有原创,何来根本?既然要说因果,没有因,这个果从何而来?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4
发表于 2007-2-3 00: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09 sukerwl 的帖子
色与名色是不同的概念,早就跟乃说过了,表混淆……
“也即心经中所谓“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后面就是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从第一个眼界到最后一个意识界也都是无 这里写做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用乃至这个词便能包括中间那些界 就比较简洁”
——照这个说法,可以省略N多字也……
虽然说话不喜欢重复,但是还是再说一次,佛学的根本理论并非因果论或者六道轮回,如果说两者为中心思想,倒是有点类似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5
发表于 2007-2-3 03: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11 sukerwl 的帖子
依旧在混淆概念啊
“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自性空。不由空故。受想行识空。非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不离空。空不离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以下省略一百余字,是说明原因,然后结论就是“于如是等一切不见。由不见故不生执着。”
白纸黑字,难道说经文写错了不成?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6
发表于 2007-2-3 05: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13 sukerwl 的帖子
“于如是等一切不见。由不见故不生执着。”就是这段话的结尾了,白纸黑字,除非是写错了……
几点
1 “色”不等同于“名色”
2 佛学也没有什么终极真理
3 《般若经》所述不是旁的,乃是意识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和再形成(这就是那“终极真理”的一部分了)
4 “乃至”二字在此绝非缩写,不然也就不用那么麻烦的说眼耳口鼻身舌意了,直接来个名词缩写岂非省事的多,相对应的名词不就放在那里么?
5 “何以故。舍利子。此但有名谓为菩提。此但有名谓为萨埵。此但有名谓为菩提萨埵。此但有名谓之为空。此但有名谓之为色受想行识。如是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生不见灭。不见染不见净。何以故。但假立客名。别别于法而起分别。假立客名。随起言说如如言说。如是如是生起执着。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这就是那省略的一百多个字,这才是在说自性本空的道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7
发表于 2007-2-3 14: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15 sukerwl 的帖子
“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如是即得一大苦蕴集。”
——这是乃409楼的帖子中引用《佛说大生义经》的一句话,说的透彻点,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痛感神经,那么这个人就感觉不到疼痛,但是疼痛就因此而不存在于这个人身上了么?不是的,只是他认识不了而已,所以才有了如下
“复次此名色法以何为缘。所谓识法为缘。由识法故即有名色。识法若无名色何有。此识法者。最初受生居母胎藏依羯逻蓝。识法具已无所增减。识因缘故而生诸蕴。如是名色圆满具足。当知此识与彼名色。互相为缘而得生起复次。当知此识缘者即是名色。是故识为名色缘。名色为识缘。由如是故苦果生起。苦果既生即有老死相续而转。由此集此因此生此缘。是故苦果是虚妄法而不究竟。如是因缘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如是即得一大苦蕴集”
这样一段话,也印证了“于如是等一切不见。由不见故不生执着。”……
关于眼界的问题,他干脆就说十八界就好了,岂非精简的多,只要三个字也?……
佛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当作真理,将之当作真理的是那些一心想成佛的人,如果这些人一味的想成佛,那么他们是看不到除此以外的东西的。这样虽然也是执迷,但是不会有多大的害处……
再有,佛学也好,其他什么宗教,哲学理论也罢,共有的只有1条真理,只是解释各自不同罢了。现今说给你听也就等同于剥夺了你领会真理的机会……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8
发表于 2007-2-3 23: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17 sukerwl 的帖子
“大生义经该段是在总说名色由识法所生(即名和色、五蕴) 非单说疼痛 疼痛乃五蕴中之受 是以五蕴皆由识法所生 非但受也 五蕴皆由识所生 缘何五蕴之一的色不由识所生邪?”
——这里单说疼痛的只有乃一人而已。再有,若无人告之你这叫疼痛你会知道这叫疼痛么?这显然有孛于佛理。这就是识。所以才有“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如是即得一大苦蕴集”这么一句话。色却是不同的,例如一块石头,乃无论把这块石头砸的再怎么样粉碎,乃自身有感觉么?乃知道石头的感觉么?如果没有,这块石头存在么?这也是识。所以才有了“由识法故即有名色”这句话,其实这些本来就在那里,只是一个说法而已,而这些说法的来源在下面也即澄清了“当知此识缘者即是名色。是故识为名色缘。名色为识缘”。
“本来就只有一条真理 即佛教的真如实相 但是只有佛本人能觉悟这个终极真理 其他诸如科学教、基督教、哲学虽然也研究他们自己的真如实相 但都没有全部领会 而佛自己领会了也把他说出来成为佛经 佛法遂为宇宙之真理也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科学教是啥东西?能给个完整的定义否?至于宗教,本就是从哲学流派中分化出来的,将哲学思想行为化加以贯彻而已。乃的这些语病源自认知能力的缺失,而不是一时间的笔误,不然就不该有这类说话,典型的概念混淆……
“观你之前所有言论 三法印一个都对不上 现在更变本加厉否定佛是觉悟者 魔子魔孙身份已现 我便不与你计较了 只是奉劝你一句 轮回路险,生死海深 真对佛教有兴趣就虚心学习 多看经论 如是而已 自己好自为之”
——佛会说其他人是魔子魔孙么?至少偶窃以为不会。偶可没有否定佛就是觉悟者,偶的原话就在那里,偶回帖从来都不编辑的,要看多少遍也还是那句话。再说的透彻点,真理不会被任何人掌握,也无法从任何人口中说出,因为真理本就在那里,只是能否知觉而已。如能知觉的,就是觉悟者,就是佛……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19
发表于 2007-2-4 14: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石头非有情 是以无受亦无痛 无受想行识 但有色耳 若依汝从色而生之说 石头有色 也因有感 缘何此物不知疼痛乎?盖因五蕴由识所生 石头无识故 是以无四蕴 识为名色缘者 盖有识方能感名色 然以名色为体 若破名色执 即能现空相 识依名色 遂名色为识缘”
——乃非石头,焉知石头无情?又焉知石头有情?焉知石头无识?又焉知石头有识?乃知道这是石头是天生就知道的么?所以后面的话看似有理,实际却不成立……
“科学教即现今世界普遍采用之教 哲学派与科学教认为宗教为哲学分化而来 佛教即认为哲学乃有漏有为法 是为外道之一 佛教真如实相甚深微妙义 非凡夫所能悉知 佛言“无有一法可说 亦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 度众生之心一发永发 亦无发而无不发” 释尊尝言 吾讲法数十年未说一字 然则文字本非实相 如不假文字不能诠实相也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之义”
——且不论科学,哲学,宗教之间原本存在的内在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就科学教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概念混淆不清的产物……
“佛告贤者阿难。吾般泥洹后。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比丘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炙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时有菩萨辟支罗汉比丘。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何。教化平等。怜贫念老救济穷厄。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伤害人。损身济物。不自惜已。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憎嫉。诽谤扬恶。傧出驱遣不令得住《佛说法灭尽经》
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吉蔗、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法华经》”
——乃知道这两段文字说的究竟是啥么?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没有人会笑话乃的,因为那仅仅只是不知道而已。如果不知道却硬要说知道,那就只是越说越不知道罢了。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只要不是不识字的,基本都能看个大概。这与乃在上面所引用的“无有一法可说 亦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 度众生之心一发永发 亦无发而无不发”是明显相孛的,所以之后的“可见佛真乃圣人也 蓝字部分即你我现今之写照”这样的结论只是在于乃错误的理解之后才有的。至于“吾讲法数十年未说一字 然则文字本非实相 如不假文字不能诠实相也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之义”么
就更扯不上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0
发表于 2007-2-5 02: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佛给有情众生、人与非人讲法 不给石头、砖头讲法 因此类物体但有色 无识也 若石头砖头也有识 也应成佛 佛应一概说之 然无此类经 明矣”
——且不说乃说佛时漏洞百出,光就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乃对佛事根本就是一无所知,最多也就只是一知半解而已。如乃深得佛法,怎会说出如此话来?所以还是从“佛法在何处”开始吧,乃的资质还算可以,现在从头开始也还来得及……
“科学教给宗教下的定义 科学教自己完全符合”
——不要妄图想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仅是自取其辱耳。佛教本身也给其他宗教下了定义了,不是么?而且偶说的也不是定义,仅是乃所引用的“真如实相”而已,至于这四个字,其实还有更加简洁的写法(当然不是“真理”二字),那就是事实。所以佛祖才说法那么多年,就是要让众人学会如何排除心中异想,去尊重事实。领会了这些,才可以说是成佛了……
“此两段即说末法之世 正法消尽 天魔外道横行其间 有魔化为比丘坏乱正法 今即末法 有僧人但披袈裟不修戒律 开光敛财、走穴讲座 如是之类即“魔作比丘坏乱吾道”之谓也 又有是人 于末法五浊之世浑浑噩噩生死流转 欲与之开示佛法 然刚强执迷难以调服 佛法住世 不闻不问 即便万佛重生、观音现前亦奈何他不得 还有是人 为外道魔子 见正法兴 便生嗔恨 或闻佛法 义理不通 扰乱修行、言语癫狂 如是也即“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炙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之谓也 也即你我现今之谓”
——偶只说一点,佛学是否定“灵魂”这个概念的,这也就是佛学的根本所在。如果乃真的知晓(也不需要深通了)哪怕是一滴半点的佛理,那么应该不会不知道吧?前一句生死流转,后一句魔子魔孙,乃的这个“因果论”和“六道轮回”读的不错啊
来来来,再让我们大家听听,乃读的这个因果论都说了些啥?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1
发表于 2007-2-5 13: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23 sukerwl 的帖子
“有情有四生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人即胎生 鸟为卵生 虫是湿生 劫初之人为化生 山河大地以无情识故 名为无情、非情、非有情 汝意云何?可知石头泥土之属从蛋而生邪?从母胎而生?亦或突然幻化而生?”
——偶可没扯泥土,也未说到从什么生(只说了“从色而生”),都是乃说地,不是么?
“诸法空相 本无法可说 然则无人说法 众生更不能悉知宇宙之真理 以是因缘 是故佛经即真理 真理即佛法也”
——先说“真如法相”,现在又为了反驳偶说什么“诸法空相”,“无法可说”
对照乃在417楼的发言,就可以知道,乃根本是在胡说八道……
“灵魂之谓 是外道之语 种种众生 居种种生灭海中 生此死彼 迁流不息 无非一轮回之相而已 盖众生自无始以来 展转生死于六道之中 如车轮转 无有已时 故曰轮回 以佛教之理 轮回之力在于业
若明业力之义 即明轮回之理 佛说三世因果 众生轮回悉由业力所牵 业复由因果而来 造业是因 得报是果 造善业得善报 造恶业得恶报 此业力三世相续 便生六道轮回矣 有业因在过去造 现在得果 有业因在现在造 未来得果 有业因现在造 现在得果 如是种种 不可胜数 故有轮回 然人已死 所造业力于未来世如何作用?众生有八识 或多或少 有一识 名阿赖耶识 此识无法不含、无事不摄、染净同源、生灭和合、体本清净 如明镜 能含万像 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之业因 大事小事、记与不记统统埋于此识中 不管轮回何道皆能随之而去 譬如种子埋于泥土 遇水土氧气光合作用便能发芽 因缘一到 便能结果 是以众生并无灵魂 有此阿赖耶识故 遂有轮回 盖轮回与灵魂无关 皆由此识而来”
——先说灵魂是外道,那么佛学的称谓捏?佛学是从根本上否认灵魂的存在的,所以根本就不曾有过轮回之说,至于生死流转纭纭也是后来才有的,尤其是乃所谓的“六道轮回”之说,本就不属佛学,真要说的话,那是道教的东西
上当了吧?自从乃说因果论和六道轮回的这一刻起,偶就确定乃根本就不懂佛学。好了,也不打哈哈了,教你个乖,以后记得,佛学的根本乃一个字——空,空即无我(无我自然也就没有灵魂的说法)。所以佛学的根本理论即非因果论,更不是什么六道轮回,而是无我论
“如汝欲学佛 我亦欲学佛 又今世有物名互联网 又有因缘某甲建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此因缘已成 你我便做现今之论 如汝不欲学佛 或我不欲学佛 复或张三欲学佛然不知此论坛 便无一因 不能相见 因缘微妙 事理繁杂 相互纠缠 上说之事仅能见因缘业力之冰山一角 因汝下根初学 故简而言之 汝当谛思
佛教之谓魔 非现今世人认为之妖怪 妖怪类物佛言饿鬼道众生也 魔可为比丘 可为人 可为畜生 凡谤佛、毁佛扰乱修行、不依法印之人 佛言为魔 如李X志是类人 即魔 如汝亦为魔”
——偶有说过乃是X根么?没有吧。偶有说过乃素魔么?也没有吧?真正知晓佛法的人会这么说么?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2
发表于 2007-2-5 23: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25 sukerwl 的帖子
“从色而生之语不知出于哪部佛经 为大正藏何部之说?由识法而有名色出《大生义经》 前文已引”
——前文中就已经被偶驳斥了
“真如法相此词科学教谓真理 基督教谓上帝 佛教谓真如法相、真如理体、一真法界 实相本空 过去存在、现在存在、未来存在 永远存在 此法本不可说 然佛陀慈悲 虽已解脱 亦欲让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共得解脱 是以自成道已 妙转法轮 说法不懈 众生根器不同 遂为方便说法 开示八万四千种种法门 如凡夫愚痴 佛说不了义经 如佛子 佛说了义经 如迦叶之质 佛捻花微笑 迦叶即悟 法门虽异 事理不异 ”
——
乃以为说了那么多空话就能说明乃知道“真如法相”了么?科学从来就没有真理,真理一词的出处自己好好去看看罢,不懂装懂也要有个限度……
“佛学无灵魂 盖诸法无我故 生死迁流皆由自作之因缘业决定 无有主宰”
——又露馅了。佛学是从“根本”上否定灵魂的存在,而不是所谓由诸法无我推定的……
“再说空义 若依汝言无我 是何因缘我能看见人 人能看见我?如人本空 应不能见 又是何因缘能吃喝躺卧 行于大地?如物本空 山河大地不能触及 娑婆世界依何而住?汝能答否?”
——
光就这段话,偶终于可以肯定乃是一点都不懂佛的。原来还以为乃只是一知半解,看来还是错了。第一,从“无我”并不能推出什么“人本空”,至于后面的推论更加风马牛不相及。第二,佛学里有“物本空”这三个字么?偶说的“从色而生”这四个字至少还有“于如是等一切不见。由不见故不生执着”这句话可以用来印证,这个“物本空”么
由乃自己引用的那些关于因果和轮回的东西来看,乃只不过是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这些东西而已(上面的那些问题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才会对空即无我这个说法有疑问。偶只告诉乃最基本的一个验证方法,那就是将原本《佛经》里所有的“空”字全部替换成“无我”,然后再看吧……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3
发表于 2007-2-6 23: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27 sukerwl 的帖子
“汝只需回答从色而生出于哪部佛经即可 大生义经明言由识生 当然信佛不信你 汝欲论佛 就得从佛经 自己编造没用 并且汝从来只有论点 没有论据 喊喊口号耳 也从来不引经 除了自己的空想外 岂能辩的过我?”
——《大般若经》偶已经引用也解释了。“大生义经明言由识生”
乃又在混淆概念了,那上面说“名色”而非“色”,而且也只是半句,全文的意思也不是由识而生,看不懂就说看不懂,何必不懂装懂,断章取义?
科学教没有真理 盖因为其自身并没发展到能了解全部真理的程度 当然说不出真理喽 佛教则不同
——
又上当了吧?不是跟乃说过了么?要乃好好的去考证一下……
当然是根本上否定灵魂 佛教轮回不用灵魂
——是啊,叫“业力”或者“自我”对不?
乃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六道轮回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就在这里叫唤了?六道轮回的建立基础就是灵魂不灭(或者叫做灵性不灭)……
“无我是什么 如何解释?汝试解释之 物体明明能看见、能触及 何以故 如来说是空相?又因何说不见不生执着?若如是 盲瞎之人不能见色 岂非生来即不执着乎?然则成佛有八难 聋盲暗哑是为其一 汝知之否?如斯谬论 尔曹之辈能解不?”
——乃想说的是,如果偶能解释,偶就成如来了是不
典型的80后教育失败的产物,思想僵化不论,单就是这种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就
偶在这里解释一遍吧,乃仔细听好。物体无论能否看见,能否触及,这些都是因为自我感官在起作用,而这些东西原本都在(不在)那里,无论我们看见与否,触及与否,都与能否证实该物体是否存在是没有关系的,故而“由不见不生执着”的意思就是自己并不因为自身的感觉而否定(肯定)客观的存在。如果身边的人都是盲瞎的人,没有人在这个人面前谈论他们看到事物,这个人自身也没有自己是盲瞎的概念,那么自然是不会有这方面的执我的。但问题就在于,只要身处人类社会中,只要有跟健全人有过交流,那么一定会自己是盲瞎的这个概念,那么接下去的偶也就不必说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4
发表于 2007-2-7 13: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29 sukerwl 的帖子
“大般若经谓色是空空是色 未见从色而生之句 五蕴 名(受想行识)和色(色)皆由识生 何以五蕴之一不由识生?此已第二次发问 请解释之”
——单说名为受想行识,色为色,这本是不错的,但是名色二字决不是两者相加,不然就应该说成“受想行识色”,而不是“色受想行识”,典型的想当然。名色是名色,色是色,两者虽然都有一个色字,但是其本意是不同的,不能混淆。再者,那段文字说明的并不是五蕴从何而生,乃是识从何来……
六道轮回之力在于业 业埋于阿赖耶识 此二者皆因缘所生 自作自受 父作业子不代受 子作业父不代受 业尽因缘尽 即般涅槃 汝即言灵魂不灭 何又言佛教无灵魂?佛教之轮回该如何作用、依何原理? 若不从我所说 汝应解说汝之领会 不应只提论点而无论据
——一早就说过了,佛学中的“六道轮回”的“六道”出处乃是道教。没有灵魂的轮回
,乃先自己解释下轮回吧。偶已经提醒过乃了,乃自己没有搞清楚,到现在还在说“六道轮回”……
“世尊为彼说苦、集、灭、道:汝当知色、觉、想、行、识生灭。于是,诸摩竭陀人而作是念:若使色、觉、想、行、识无常者,谁活?谁受苦乐?世尊知摩竭陀人心之所念,便告比丘:愚痴凡夫不有所闻,见我是我,而著于我。但无我、无我所,空我、空我所,法生则生,法灭则灭,皆由因缘合会生苦。若无因缘,诸苦便灭。众生因缘会相连续,则生诸法。如来见众生相连续生已,便作是说:有生有死,往来善处及不善处。随此众生之所作业,见其如真。《频鞞娑逻王迎佛经》
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瑜伽师地论》”
——乃接下去的怎么不引了?
“我即能解释之 然我就不是佛 我今不说 稍稍试汝耳 汝之“解释”亦是癫狂语 佛教谓色 非但说颜色 即汝之言“能触及”者也 设使人全盲瞎 然有受蕴 亦可言说大小长短 高低胖瘦 软与不软 是湿或干 若以不见故 此物仍有 如有一人又盲又聋 即哑且疯 无人能教之 因聋盲故 无任能授之 因疯癫故 此人若摸火上 仍知缩手 摸于冰上 亦能发抖 是故不见非汝之所谓 也不从色而生也 若如是 盲瞎之人应无有触感 能触即非空也 当今之世有一事可以比之 有一病 名植物人 是此类人 方是真正不能见色、无有触感、不能思想、不能行动 汝可知植物人能知疼痛否?植物人能说话否?植物人能奔跑否?人拿刀剑砍其手 此植物人不能喊痛 拿火烤之 亦复如是 缘何上说种种不能?盖其无意识故 是以可知识乃觉外境之根本也 然五蕴由识生 识依五蕴存 汝名我意否?谛听谛听 善思念之 譬如夏虫不可以语冰 蝉活十日 而不知有四季 冰因夏虫不知而无不?四季因蝉不知而无不?四季本有 而蝉之识不能知 蝉、虫不知 而冰、四季有 不曰为空 蝉即“不见不生执着” 此非色见 而是识见 识不见故不生执着 如夏虫不见冰也 吾殷勤解说 汝明我意否”
——乃断章取义的本领还不小啊,而且当中还在不断的混淆概念。偶的整段话只引了半段来做说明,而且这半段乃还只是按照字面来理解的
,但是可惜的是,这段话是拆不开的,偶在写这段话的时候就已经将结构压缩到无法再压缩的地步,凡是想从中单独拆出一句来解释,都是不会成功的。整段话如下:
“物体无论能否看见,能否触及,这些都是因为自我感官在起作用,而这些东西原本都在(不在)那里,无论我们看见与否,触及与否,都与能否证实该物体是否存在是没有关系的,故而“由不见不生执着”的意思就是自己并不因为自身的感觉而否定(肯定)客观的存在。如果身边的人都是盲瞎的人,没有人在这个人面前谈论他们看到事物,这个人自身也没有自己是盲瞎的概念,那么自然是不会有这方面的执我的。但问题就在于,只要身处人类社会中,只要有跟健全人有过交流,那么一定会自己是盲瞎的这个概念”
这里偶已经给出了“由不见不生执着”的解释。而后仅以盲瞎作为范例加以说明这个执我的产生,这只是一个方面,“聋盲暗哑”以及其他一切自身感觉都是如此。乃却莫名其妙的说什么“受”
可见乃只是语曲词穷,妄图搅乱大众视听罢了。乃想以植物人来说事,那好,乃自己好好先去查一下,什么叫植物人吧,又在混淆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5
发表于 2007-2-7 23: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32 sukerwl 的帖子
名云何?答: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及虚空、择灭、非择灭,是谓名。色云何?答:四大种及所造色,是谓色《集异门论》
依汝之说 名色之色是何意?单云色是何意?缘何单云之色能生受想形识 名色之色不能生邪?汝当分说 我当听之
——
所谓名色,但有名。那么“色”本身应该怎么分?所以从色而生决不是单从“有名色”而生这么简单的。而且一旦说了从有名色生,那么接下去还要说明的就是起源的相同点,也就是互生,而且还只是一部分不完整的说法……
释迦牟尼公元前563~前485 老子约前571年至471 两者生于同时 得道相近 无释迦牟尼入中土之记载 亦无老子从学于佛之记载 明矣 佛法之轮回 始于婆罗门教‘而非道教 汝即不知 发问于我 我当解说之 佛教轮回即天、人、恶鬼、阿修罗、地狱、畜生六道 以造业故轮转六道 然言阿修罗者 是外国之语 非中土本有之词 可见佛教轮回来自道教荒谬矣 且道教谓人死投胎 修道升仙 或下地狱 然佛教之轮回 人死也可不投胎 投胎者 转世为人也 若人造恶业 堕为畜生 即不谓投胎
——
这个和释迦牟尼,老子有啥关系?佛学的轮回的确是从婆罗门教,但是“六道”之说却是道教的东西,自己好好去看看就知道了,这个偶在前面就说明的。
“此是佛经明言 汝欲不服 可辩驳之
只引一段汝即不敢作答 何必引多”
——断章取义之词何必作答?要不要偶来引几段?
“汝言“如果身边的人都是盲瞎的人,没有人在这个人面前谈论他们看到事物,这个人自身也没有自己是盲瞎的概念,那么自然是不会有这方面的执我的。” 我已说之 如有一人生来盲聋疯哑 如何也有执我? 若受想行识从色而生 但说受者 因汝根性低劣 故从易而说 说之越多 汝不明越多 前问未解 后问又来 佛法大海 岂能穷尽?汝非欲问之 我当尽我所能为汝详说 是以汝当谛听 善思念之 如有一人 聋盲疯哑 完全符合汝之谓“没有人在这个人面前谈论他们看到事物”(因盲聋故 无人能教) “这个人自身也没有自己是盲瞎的概念”(生来盲瞎 且外人不可以与语 故无有自身盲瞎的概念) 然而却是能有这方面的执我的
此人若行路上 撞于墙壁 亦知转头 眼虽不见色 然知墙壁非空 不能穿行 无色却知有物(知有色) 是以不从色而生 明矣
此人若摸火 会缩手 是故虽不能见色 又从未有人能教之何为色 无色却有受 是以不从色而生 明矣
此人亦有想 若无想 何以能知疼痛烫寒?虽不能言疼痛烫寒 然自己知之 无色却有想 是以不从色而生 明矣
此人亦能行走坐卧 若行也从色而生 此人该不能行动 无色却有行 是以不从色而生 明”
——
不得不说乃断章取义的水平已达前无古人的境界了。乃没有痛感神经,乃会摸火而缩手,撞墙而回头?这痛感神经不就是色么?乃念了这么多色,居然连这个都不晓得么?色乃指万物,如果连乃的神经都不是物,偶只能说,乃真的不是东西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6
发表于 2007-2-8 11: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34 sukerwl 的帖子
善哉互生 此即经中所云“名色为识缘 识是名色缘”者也 汝已知之 不负我之苦心矣
——这仅仅只是部分而已,而且不完整,不要断章取义……
六道之说 出于婆罗门教 佛教之六道亦来源婆罗门 道教虽有 与佛教无关 道与佛教创于同时 何以汝执意言佛教六道源于道教 若我亦执意言说道教之六道源于佛教 汝又以何答之?是以他自有他 我今即说佛教之六道 可知有轮回也 似汝下根 尚能知此 也颇不易也
——六道并非源自婆罗门教,佛学的六道轮回采用的是婆罗门教中轮回的名词和道教的六道概念。婆罗门教的轮回说本只有三道而已,而且本来是没有自我概念的,而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婆罗门教轮回说的概念改变了,有了自我的概念,并且有了死后投胎这样的说法,这源于当时的种姓制度。后来有了佛学,宣扬众生平等,那时候所采用的婆罗门教的轮回说仍然是原来的轮回说,也就是主张无我,这对缓解当时的阶级矛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不过貌似婆罗门教不是很喜欢)。公元2世纪的时候,佛学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社会所遵从的,乃是道教,于是就有了六道轮回的说法……
“植物人亦有痛感神经 何以故 不知有痛?”
——色的有无并不单单看存在与否,还要看作用与否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7
发表于 2007-2-9 23: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36 sukerwl 的帖子
“若无部分 何来整体?”
——这个是什么逻辑?乃的发明么?连最基本的哲学概念都没有就开始谈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了?想当然也不是这么想的……
“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地藏菩萨本愿经》
善男子。有诸凡夫复作是言。心亦无因贪亦无因。以时节故则生贪心。如是等辈。以不能知心因缘故。轮回六趣具受生死。《涅槃经》
其实是道教曾派人偷入天竺窃取佛教概念 然后道教才有的六道 如是论断 岂非荒谬?如上所问 阿修罗者非中国语 何以出道教?汝为何不敢作答?”
——“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
乃引用出问题来了吧?没有灵魂作为基础,这句话怎么会在这里?再者,在说到六道的时候偶就已经说过了,佛学的六道借用的是道教的概念,名字当然不能不换,不然与剽窃有啥两样?
“转《北京青年报》
唤醒植物人可通过大脑接受外界信息的5个感觉通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物理通路来进行。
视觉:通过在非常接近患者的环境中,放置明亮的图片、招贴画和熟悉的照片等,进行视觉和记忆力催醒治疗。视觉的多样化是重要的,要让患者坐在病房内的不同位置,这将加宽视觉刺激。可以考虑用电视节目来进行视觉刺激,但要考虑患者病前的喜好来选择电视节目。
听觉:通过音乐和电视的听觉,催醒治疗的时间和内容不应该保持固定,因为大脑有关闭规则声音的能力。与患者交谈他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完成听觉催醒和刺激记忆力。惊吓反射是听觉功能的最低水平,伴随着视觉刺激,反应的类型依赖于刺激的强度。可能引起正常清醒人惊吓的噪声,并不会刺激一个昏迷患者。
味觉:患者面部的表情变化,是一个用于判断患者味觉刺激是否有效的指示。像其他感觉形式一样,味觉刺激的强度是重要的。专家建议用醋、柠檬汁、芥末、酱油、红辣椒和盐这样的物质,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刺激。如果患者有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插管在位时,则应该多加小心。
嗅觉:嗅觉可以应用薄荷油、桉油、大蒜、强烈的香水等进行刺激。如果患者出现表情改变或企图避让时,表明已经获得了刺激。
触觉:触觉催醒可以通过许多种方法完成。清洗头发和洗澡等可用来改善和增进触觉刺激。有媒体报道,一位妻子反复触摸植物人丈夫的敏感部位,最终唤醒了丈夫。
是以植物人色声香味触法皆要作用 若无 谈何唤醒?全不作用则为脑死亡矣 虽皆作用 然则何以故成为植物人?答曰:唯缺一识耳”
——
乃又在混淆概念了,色声香味触法中的色与色受想行识的色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8
发表于 2007-2-10 12: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39 sukerwl 的帖子
“盖整体由部分组成也”
——乃自己先搞清楚什么叫部分,什么叫整体再说吧。乃不知道这世上还有“羞耻”二字么?
“无灵魂 有阿赖耶识 汝言六道出自道教 有何证据?”
——
乃自己好好去看看这个“阿赖耶识”的解释吧,还在六道呢?道教的六道是啥乃根本就不懂,就和当初那些借用这个概念的人一样,自己好好去看,先读完《易》,乃就知道六道究竟是啥了……
“即言不是一个概念 汝就分别解释之 似汝等只喊口号无实质内容之贴 辩亦无益”
——
这个东西还需要解释么?拜托,乃当看这些的人都是三岁小孩么?喊口号?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29
发表于 2007-2-11 02: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51 sukerwl 的帖子
“部分之集合曰整体”
——乃还不清楚么?
部分是模糊概念,集合是具体概念,换言之,部分于集合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部分是相对概念,而集合是绝对概念,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逻辑联系……
“若谈佛教汝不如我 若谈外道我不如汝 外道之六道 我没兴趣 本贴只谈佛教”
——这与外道不外道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佛学的轮回本就没有什么六道。《易》之中也没有什么玄机,关键不在于此,而是这个“六道”二字是怎么来的……
“若如是辩论 我亦会学
六道与道教无关 这个东西还需要解释么?拜托,乃当看这些的人都是三岁小孩么?
佛教之基本理论是轮回与因果 这个东西还需要解释么?拜托,乃当看这些的人都是三岁小孩么?
五蕴由识而生 这个东西还需要解释么?拜托,乃当看这些的人都是三岁小孩么?
佛教轮回只需阿赖耶识 这个东西还需要解释么?拜托,乃当看这些的人都是三岁小孩么?”
——
乃的这个“色”字没有学全?“色声香味触法”的色与“色受想行识”的色什么时候成了一个概念了?
“此即汝之技俩 辩不过就转移话题 我让汝解释 汝又解释不出来 只好来个自己去看云云 这招在我身上没用”
——
偶不解释是为乃这个伪佛学者遮休呢。对于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辩论需要什么伎俩?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om4xwj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7
编号
96378
注册
2006-12-20
#30
发表于 2007-2-11 18: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56 sukerwl 的帖子
“若互生是模糊概念 汝的从色而生也是模糊概念 缘何由识而生是部分 汝之从色而生不是哉? 汝即说得 我亦说得”
——
“所谓名色,但有名。那么“色”本身应该怎么分?所以从色而生决不是单从“有名色”而生这么简单的。而且一旦说了从有名色生,那么接下去还要说明的就是起源的相同点,也就是互生,而且还只是一部分不完整的说法”这就是我的原话,乃以为看的人都是傻子么?
“六道出婆罗门 佛教沿用 如是而来”
——什么叫六?什么叫道?
果然,乃这个伪佛教徒,连这个都解释错了,还装什么?
两色是一义 这个东西还需要解释么?拜托,乃当看这些的人都是三岁小孩么?”
——两色是一义的话又何必分开说
乃一味的鹦鹉学舌学出事情来了吧?
“若如此说 凡翻译过来之佛经 全是中国字 汝干脆说释迦牟尼是中国人岂不快载”
——
乃为什么不先看看清楚梵语的“六道”是怎么写的呢?
“佛经言以不见故不生执着 又没说以不见故所以空 不执着与空不是一个概念 汝不信?自己看书去”
——
乃连这个都已经搞不清楚了么?不执我即无我,无我即空,空即无我。看书?书是啥?乃不就是一本书么?
“此招甚高 我今学之 从色而生与色受想行识的色不是一个概念 汝不信?自己看书去 今后我只负责提论点 不作答
我不需汝为我遮羞 我好怕汝哦 别为我遮羞 求你了 拿出汝的真本事来即可 我又没请汝给我遮羞 谁叫汝自做多情来?我需一个什么经论都没看过只凭世智辩聪的人来替我遮羞?笑话也”
——乃从佛学里学到的就是
“是以植物人色声香味触法皆要作用 若无 谈何唤醒?全不作用则为脑死亡矣 虽皆作用 然则何以故成为植物人?答曰:唯缺一识耳”
将这里的色声香味触法中的色与色受想行识的色混淆起来么?
的确是笑话也……最有趣的是,乃说偶什么经纶都没看过?貌似乃似乎看过不少,怎么连六道轮回,因果,无我三者哪个是佛学的根本都不知道?乃看的东西都到什么地方去了?狗肚子里么?而且引用的东西也不对,先前口口声声说偶素下根,却去引用禅宗的东西,到底谁没有看过经论?念佛可不是这么念的,不然真的可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33
1/2
1
2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9 17: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60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