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绿毛龟 于 2008-12-1 20:12 发表
1. 他们在怎么掌握国家权力了?三公九卿是国家政府机构,难道政府机构=世家贵族?
回复:担任官职的是谁?从以前的世卿世禄制演变过来的察举制会选择平民百姓做官吗?像公孙弘那样的也就是汉武帝这样有自己想 ...
首先地方「豪族」跟「士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在秦至西汉时士族政治根本没有成熟,如你所举的士族就全是东汉的,这点班竹在14楼时已指中过了。西汉的士族有哪些?王家勉强符合条件,但它是外戚,不可算「士族」。士族政治的发展、成熟期约在魏晋时,而在此之前(特别是西汉时),应该说察举制大多还是公平进行的,只不过士族家教比较好,又有较多资源培育下一代,他们被察举的机会自然比寒家高。
至于你问「察举制会选择平民百姓做官吗?」那我也想问一下你这话有何根据,从何见得察举制下不会选择寒家百姓做官?你可以去查一查《汉书》,看看西汉武帝后获察举的人物的「根脚」如何。
至于说到武帝削相权、光武「虽置三公,事归台阁」,那都是君主集权的措施;而统治阶层则是政府官员成份的问题,与君主的集权措施是两码事:君主集权,跟他用甚幺人治国关系不大。你所言「御史台+尚书台在缺乏强势君王的统治期,又逐渐落入士族集团手中」,又不知所本为何?
P.. S. 马融好象是东汉中期人,桓帝延熹六年就死了,虽然学生中有郑玄、卢植,但怎样也去不了三国吧?还有如马融称许你,那你必定官运亨通,这不错,但并不是因为他是世家大族,而是因为他乃当时经学大师,声望很高,且门生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