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北伐弊大于利
性别:未知-离线 笑天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118
编号 95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8-12-28 01: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既然是辩论北伐利弊与否,却要扯出诸葛可能是奸臣的观点来,作为辩论首先就是不符合基本辩论原则的。就像讨论克林顿的经济政策,结果却说克林顿XX了莱温斯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笑天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118
编号 95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8-12-29 17: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香港李飞 于 2008-12-28 13:08 发表

笑兄从用墨程度上难道看不出, 在讨论诸葛亮当初北伐的立场时, 我只是半开玩笑的指出一点:
在研究人物心态中受史料所限和口是心非, 难以和事件的经过和影响中那样较易讨论, 假设诸葛亮真的是为了揽权(重申一次 ...

当然可以看出你是不认可奸臣论,但辩论就是这回事,你只要把这种东西提出来,就会影响你论证的分量,所以建议你这部分删去。当然,你如果能充分论证出诸葛奸臣的话反而有效。

关于你说的北伐成功与否要看是否能得到明确的收益,是有些问题的。得地得人固然是一种好处,把敌人拖累也是一种好处。俗语说的好:“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无他,成本不一样的。保持战略选择上的主动性远比被动应对更少消耗资源,通过北伐拖累魏的发展,对双方都是消耗,只要不盲动或出现大的决策失误或绝对的战斗力差距,主动选择一方的消耗绝对要远远小于被动应对的一方。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朝代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就是一个标准范例,中原王朝要集中力量打击,游牧民族绝对不是对手;但游牧民族像狼一样纠缠,即使军事实力不是中原对手,但有机会在中原身上咬一口,没机会就远遁,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间的消耗对比绝对是天差地别的。

两个生死对手,一件事,不做,我进步一,你发展二;做,我损失一,你损失二,会做出什么选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笑天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118
编号 95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8-12-30 10: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5 香港李飞 的帖子

你的对手方会提出诸葛是奸臣的可能吗?你想让对方来论证这个,那前提必然是你要指出这个可能性。如果对方根本没有涉及这个观点,那你提出来是否合适?再有,谁主张谁举证,这是自己给自己增加麻烦。

战争的主动选择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弱势相对强势时。只算战争期间的消耗是片面的,战前状态的消耗也应当考虑。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信息获得不畅,机动力缺乏,作为防守一方,防御宽大面所需消耗的部队及其所需给养,是非常巨大的,而保持进攻态势的一方,可以择机选择进攻的方向和时机,平时养兵的数量和消耗远远低于防守方,总体算下来,战时+战前所需的消耗,进攻方与防守方达成均势的消耗是低的多的。

前面说诸葛北伐,完全是依靠自己后方给养也是错误的。中国史书上很少对战争期间部队供给作出纪录,除非明火执仗的强抢或程昱、朱粲这类人肉饭的太离谱的养兵方式。一般来说,部队走到那就在哪就地解决一部分,特别是在敌占区,这是约定俗成的。你不会认为,诸葛还会严格的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和百姓交换吧。

诸葛上邽割麦,直接把魏地百姓的麦子隔走食用,可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就食于魏地,我得的是敌损的,一来一去相对于敌人相当于我方多加2。

[ 本帖最后由 笑天下 于 2008-12-30 10:15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1 10: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02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