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llloveee 于 2007-7-2 22:53 发表
毛绝对是女真的大敌,从这个思路想,袁还有可能是汉奸。
当时皇帝杀袁,百姓争食其肉,我想不会完全没有道理。
袁何止是汉奸,根本就是女真人,古代版无间道,为了逼真,所以从最北跑到最南边入仕。

断章取义的反案,糊里糊涂的捧场。
1、救援朝鲜事
战略上当然应该救援,但战役战术的实际上,明根本没有能力发动针对女真大本营的攻击。明朝一直避免与女真进行野战,而是依托防御工事进行反击。以步兵为主的明军,发动攻击,本身九准备不足,且战斗力差,又主动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在东北平原上根本不是女真骑兵的对手,一旦盲动,恐自落险境。且袁崇焕本就不是大将之才,只是相对清醒的文职长官而已,更没有能力指挥这样危险度高的战斗。
救援朝鲜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2、资敌以粮
这纯属是瞎猜了。看看作者的逻辑链条:蛮夷归化,要求互市+袁崇焕同意互市+袁崇焕有粮+袁崇焕需要钱、马=袁崇焕把军粮卖给女真,作者如此跳跃的思维,简直是神人了。可惜,不论多么赤裸裸的暗示,到处引用所谓证据,但真正从这些证据中只能体现出一条信息,袁崇焕同意互市,丝毫看不到袁崇焕指使或者哪怕默许卖军粮给女真。又,明朝刑法严厉,军粮这类战略物资没人敢动用,一旦被发现,绝对是掉脑袋的,明朝历代皇帝哪怕最昏聩的,也没在这点上有丝毫含糊,何况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居然让作者发掘出“你看着办,别把事闹大”的态度了,太牛了,足可以给所有史学大师当老师了。
3、毛文龙事
毛文龙该不该杀?毛文龙此人根本就是一地方军阀,此人本质上就是一给自己搂钱搂好处的盗匪,一向是有好处才去,大战时躲得远远的,不尊任何调度,没事时,就上岸骚扰,劫掠一番,始终以保持自己实力为第一行为准则。从军令统一说,该杀。但他毕竟还是针对女真,也有效对女真进行了牵制,而袁崇焕举措过钢,根本就没有做好足够准备,对杀掉毛文龙可能的后果采取足够措施,结果导致一直具有一定战斗力部队的溃散,所以说杀的时机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