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可笑的专家! “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这算什麽?
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09-4-25 10: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回专家不可笑,是楼主可笑!比如避讳,以前只要直呼别人父亲的名字,哪怕是同音都是极大的侮辱。按照你的理解,季氏八俏、晋文隧葬都是别人小题大做了?以你现在当然不理解了。
时代不同,九锡不是可以乱说的。如果诸葛村夫是莽夫,不知道九锡是什么倒也罢了,他作为世家子,加上王莽和曹操的典故有近在咫尺,如何不知道其中的利害?更何况超越九的十?就算是曹操辞九锡之命的时候也不敢这样说。齐桓公扶立周天子,面对天子致胙还是要跪拜。
让你看看曹操是怎么辞九锡的:
魏书载公令曰:“夫受九锡,广开土宇,周公其人也。汉之异姓八王者,与高祖俱起布衣,创定王业,其功至大,吾何可比之?”前后三让。知道了吧?曹操是说自己根本比不上前人的功劳,而不是说擒斩孙刘、车裂诸葛,就可以受十亦可了。
后来曹操接受后,是这样写的:“赖祖宗灵祐,丑类夷灭,得使微臣窃名其间陛下加恩,授以上相,封爵宠禄,丰大弘厚,生平之原,实不望也。口与心计,幸且待罪,保持列侯,遗付子孙,自讬圣世,永无忧责。不意陛下乃发盛意,开国备锡,以贶愚臣,地比齐、鲁,礼同籓王,非臣无功所宜膺据。归情上闻,不蒙听许,严诏切至,诚使臣心俯仰逼迫。伏自惟省,列在大臣,命制王室,身非己有,岂敢自私,遂其愚意,亦将黜退,令就初服。今奉疆土,备数籓翰,非敢远期,虑有后世;至於父子相誓终身,灰躯尽命,报塞厚恩。天威在颜,悚惧受诏。”
知道不?曹操说讨董灭袁斩吕降刘的大功,也仅仅是依赖汉室祖宗的庇佑。自己仅仅是靠汉献帝的加恩,才窃名其间,本不当受,九锡则更是“非臣无功所宜膺据”,只是因为身非己有,才服从皇命。更不敢存有让后代世袭的奢望。
诸葛村夫,连古人最起码的谦逊都不懂,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 本帖最后由 轮回 于 2009-4-25 10:4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09-4-25 22: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4-25 12:53 发表

说诸葛村夫在私人信件里不懂礼数,那轮回不是瞎了眼 ...

我保留投诉你的权利
诸葛既然躬耕于陇亩了 ,我说他村夫并非辱骂,但是你是现行地谩骂,可见拥亮的就是这个水准。
诸葛村夫在私人信件里不但暴露了狼子野心,在你所谓的公文《出师表》里更是将“孩抚朕躬”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权臣一开始就离间君臣,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说成是看刘备的面子,与刘禅没有关系。肉视群后,罪一也。
随后,硬把“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的罪名栽给刘禅,因为他根本就举不出任何例子。诽谤主上,罪二也。
接着,竟然称君上的宫中和他的府中都是一样的,对国有功和对相府有功都要给予一样的奖赏,真是狂悖之极。僭越不臣,罪三也。
随后,列举郭、费、董、向等人,从后来的结局看,这四个人对蜀汉都无建树,费、董二奸臣还配合杨仪冤杀魏延全家,费更重用魏国之人反遭其祸。枉举朋党,罪四也。
跟着,用大段篇幅倚老卖老,虚言邀宠,自说自话,表示要“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可是文章的结尾就露了尾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君上答应不答应他都是要发兵的,至于最后兵败街亭更让马谡帮他背黑锅。自己不疼不痒来个革职留任,连曹操的割发代首的诚意都没有。擅权跋扈,罪五也。
五个罪名,前三个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罪当灭族;后两个,也至少是个充军三千里的罪过,魏国不收,送他到印度的恒河边去刷马桶还是可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09-4-25 22: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古拉森 于 2009-4-25 22:40 发表


你所谓的5个罪名都是你自己自说自话罢了,除了你自己的主观YY和断章取义,没有看出任何可供讨论的地方。引用句伤云的话来回答你:”建议倒诸葛的同志都去好好学习学习文言文,然后认真阅读《三国志》的相关 ...

哈哈哈
你也就能够引用罢了。
既然你认为你或者你说的人古文水平好,那就把诸葛的出师表翻译一遍啊?
不错,很多人都对《出师表》是感动的,就如很多男人对着美女都是要想入非非的,把皇上当木偶,把人民当木偶,本来就是中国剥削阶级知识分子的固有情结和劣根。看看评书就知道了,所谓的明君都是只会喊救命的,被军师当猴儿耍的,拿军师爷和猛将兄当爷爷拜的,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朱元璋,否则就不是明君。YY二字,还是你们这些继承了这种劣根的人比较合适。
最后奉送你一句:轮轮对李大师也是感动的,符号化并拒绝理性分析,是一切邪教的本质。

[ 本帖最后由 轮回 于 2009-4-25 22:5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09-4-26 10: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酒魔剑仙 于 2009-4-26 01:13 发表


少玩地图炮,否则我一样可以保留投诉你的权力。

总算有个逐句反驳的,可惜反驳得实在无力

1、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为谁服务的问题。按照你所说,刘禅此时已经登大宝六年,就算有看他老子面子的因素,此时也应该是“追念先帝、复感君恩”,而不应该是彻底否定刘禅在官僚集团中的威信,毕竟“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上刘禅还是发挥了决策作用的。诸葛亮这样说,就是在离间刘禅和广大干部战士之间的关系。

2、“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的问题。《三国志》各传、裴松之采写各种的史料中,都没有刘禅在建兴五年之前拒谏的记载。至于黄皓不过是一帮士大夫诿过栽赃的借口而已,“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黄皓得势是那也是蜀汉景耀元年的事情:“改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黄皓始专政。”那时候诸葛亮的同宗都在魏国革司马兄弟的命了。黄皓所谓的罪过,找了半天不过是左迁罗宪,以阎宇代替姜维为大将军,姜维的兵权并未剥夺。你的诸葛丞相指责刘禅的证据在哪里?是没有的!且封建帝王,做做妇女工作,是为了广藩嗣,属于正常业务。董允且不说不闻进一贤一善,不见就经济民生有一策一论,就是批评也只能拿刘禅的裤裆里的勾当说事情,足见是个刻薄小人,而且是干扰蜀汉正常制造人口工作的小人。说到建臣,从百里到魏征,哪个不是就是论事,哪有诸葛这样没有根据的海骂的?

3、关于魏延的问题。费祎帮助杨仪欺骗魏延,蒋、董二人在后主面前进谗言为杨仪打包票,诬陷魏延谋反,证据确凿,有什么好说的?魏延根本没有想反叛,杨仪倒是不打自招地说当初应该率军投魏。什么狗屁人才,不过是拍诸葛马屁的一群朋党,费祎最擅长的就是,丞相是最厉害的,对于诸葛是两个凡是。

4、关于发兵的问题,《三国志》的表述有误。因为文中所引《出师表》的原文明确提到“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意思是应该,如果已经确定发兵了,就应是“今奖率三军”),“原陛下讬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里的原就下文意思来说应通“愿”,也是表期盼,如果刘禅已经明诏了,则应该是“陛下既讬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5、关于宫中府中的问题。宫中和府中的等级是有严格区别的,要求不同,待遇也不同,不然怎么区别君相的尊卑?

6、关于谦称的问题。这是古人最基本的书信礼仪,比如司马迁所说的牛马走和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大臣对主上,正常的说法是待罪或者尸禄,诸葛亮提到先帝还算客气,又是卑鄙、又是驱驰、又是驽钝,可见不是不懂事。但是对刘禅则摆得很,称先帝“临终寄臣以大事”,通篇连一句命臣辅陛下,根本就不把刘禅当主上,还不狂悖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09-4-26 11: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4-26 11:19 发表


完整的句子是“诚宜开张圣(德),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呵呵,这句又暴露了吧?
完整的句子,栽赃得更明显:“陛下,你应该竖起耳朵(这里原文应为开张圣听),光大先帝的德惠,恢复臣工门的士气,不应该用泄气话和不恰当的话,来干扰搪塞群臣的忠谏”。
就跟我说,马甲啊,你应该睁开眼睛,按照基本的为人准则办事,不要让网友们看不起你,不应该以胡编乱造和脏话,来干扰这里正常讨论秩序。
你肯定要质问我,马甲如何胡编乱造说脏话了,干扰了什么正常秩序。
呵呵,《出师表》是建兴五年,而且墨绖从军春秋是之,自古国不可一日无君。父事之,仅是以长辈看待的意思,不然管仲和范雎不真成了小白和嬴则他爹!就算是亲爹,也是“虽子,君也;虽父,臣也”,天地君亲师五伦,君臣大义在前,所以说:“蒯聩违命出奔,辄拒而不纳,《春秋》是之”。刘备让刘禅尊重诸葛不假,可是诸葛作为臣下应该知道君臣之道和奉君的道理,维护幼主的尊严才是,是不懂还是想取而代之!
还有,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4-26 11:19 发表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更可笑了,请问,刘禅什么事情不平明了,说出来么,皮里阳秋干什么?难道宫中的小妞吃个醋,偷点儿小东西之类也要外官管?就是大清国,宫内犯案也是内务府管辖。现代社会,军人犯案也是由军事法庭处理。诸葛太狂了吧!

[ 本帖最后由 轮回 于 2009-4-26 11:52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7 09: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89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