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新语, 连载——初定写到西汉末年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5-31 20: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主hqqkq  MM依据个人对战国历史的理解,以崭新的视角、现代的说法重新介绍了这段春秋战国到西汉这段历史。

观点新颖而不落俗套,见解独树一帜。期待MM的佳作继续。

本文加精鼓励,待全部完成后,根据篇幅追加精华点数。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5-31 22: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5-31, 12:29:58发表
写得好!六国的覆亡,我最同情赵国与魏国。

魏国是战国时变法制度的输出国,同时也是一个最大的人才输出国。魏国李悝变法与秦国的商殃变法一样成功,但最终秦国胜利了,魏国失败了。原因就是丧天时,无地利,失人和。看来变法可以使一个国家强大,但是不能保证一个国家永远胜利。魏国如此,秦国也一样。

在魏国历史上,孙膑与范雎的出走以及魏公子无忌受到压制,是魏国不可挽回的损失。

商鞅之法,太过严苛,民见威而不见恩。虽然当时强大灭了6国,但其他6国的宽政对秦的苛政冲击很大,很快秦就消亡了。

所以没有一部一成不变适合社会发展的法律,法律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订。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好大喜功不可一世的性格,使秦国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有关政策和法律使之适应新的社会,最后导致秦的灭亡,相反前汉汲取了前秦的一些教训,出现了无为而治的文景之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2 08: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老人七十杰于2005-06-02, 1:06:21发表

QUOTE:
原帖由马超将军于2005-05-31, 22:11:03发表
商鞅之法,太过严苛,民见威而不见恩。虽然当时强大灭了6国,但其他6国的宽政对秦的苛政冲击很大,很快秦就消亡了。


无非就是把秦二世的过失推到商鞅身上,见威不见恩又何来闻战则喜。

理解的问题吧,商鞅只是法的制定人而已,执行什么法全在统治者。不可否认商鞅之法在提高秦国综合国力和军队作战能力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此法的严苛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最早的户籍制度一直沿用,商鞅最后也死于五马分尸,诛灭九族的残酷做法为历来刑罚之罪。

秦二世一直沿用商鞅之法,当然秦的灭亡与统治者的执法选择有关,与商鞅本人无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2 13: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2, 12:58:28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2, 12:48:33发表
[quote]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1, 23:36:57发表
可能吧,因为我对道家并不并不十分了解.



不过,西汉的"无为"是真的不想为还是没有条件"为"呢?
也就是说,他是真的道的无为?还是为了"有为"不得不"无为"呢?
我偏向于相信后者.

黄老和法家,一个无为一个有为,在治理国家上是对立的。
说穿了黄老治国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在一定政策的引导下任由下面发展。
法家是有为建立各种法律体制政策干涉下面发展,要把下面的一切发展归纳到自己想要的方向上。
  道家和法家有一点相同,就是术。但是本质上有区别,道家的术是顺应自然,不逆自然之道而行(道的意思很广阔,可以理解成天地宇宙社会的自然规律,方向)。
法家的术,更多的是心计,手段,强行要完成一些想要的东西。

其实我反对的是将西汉建立之处的无所作为看作是统治者推崇黄老的结果
更反对因此而认为秦始皇统一战争后的统治策蚀是秦亡的主要原因.

我有时候想,道家主张顺其自然,那么统治者按自己的性格制定政策难道就不是顺其自然?
你叫秦始皇什么都不干,不是让他"有为"让他逆"天性"吗?
那又怎么能称的上符合了黄老之术呢?
再说秦统一后的局势,可能"无为"吗? [/quote]
这个有点“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了。难道不执行苛政就一定是“无为而治”了吗?就没有其他可能?

诸子百家的论点各有缺陷,各有优点而已,只有兼收并蓄所有的优点,才能完善国家的法律,历史所发生的一切说明了这一点。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11 00: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起码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是有很大意义的,对于民族的整合有着巨大作用,这就是后来为什么屡次分裂,总有后人去完成统一的其中一个原因之一。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17: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4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