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篇(中篇连载)6.10更新, 北宋靖康之难探微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0 21: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王佐开始写历史类的小说了?这样可读性比晦涩难读的古文体强多了。又可以不受太多的局限,可发挥塑造的余地多一些,表达思想的另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0 22: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宋对外军事积弱是有根源的。自赵匡胤就开始了。

北宋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比较富庶,清明上河图就可见一斑。自赵匡胤开始就让不懂军事的文官掌军,虽有利于控制。但凡事有利也有弊,此后宋的军事力量大大受到削弱,呈下降趋势。握有重兵的将官,皇上有疑惧是有传统的,岳飞的死也可见一斑。

军事方针不对头,内虽不受制,但受辱外敌只是早晚的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1 12: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从北宋到南宋直到宋朝灭亡,实际就是军事削弱到屈辱苟安直至灭亡的过程,也是把胡人胃口逐步吊大的过程。

沟壑历来都是难添的,如果策略需要,忍受一时的屈辱,倒也过得去,但只求苟安是要早晚要灭亡的。上世纪日本占领东三省并不满足,最后不是胃口越来越大,直到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的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1 22: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2-21, 16:48:21发表
王佐兄的好文顶一下。

不大同意将军的观点:
着眼于唐朝中后期帝王搞不过节度使,多次惨遭京城长安被自己过肥的羽翼攻破的历史;再着眼于五代十国武将骄横、战乱相寻的历史,宋太祖的做法并不过分,是其后继者太过分了。

,张都监回来了。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当然是美谈,但是其后代让不懂军事的人去掌军是错误的,自然军事力量会慢慢削弱。帝王搞不过节度使那是节度使的权限太大,军政不分家导致的。唐朝一个节度使和一方诸侯一样大的权,焉能不生乱?

武官掌军大多时候好于文官掌军(当然也有例外,象袁崇焕这种,毕竟很少),关键还是如何节制的问题。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2 21: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2-22, 16:30:40发表
宋太祖时期边境地区的地方官用的全是武将,可见他并没有重文轻武到那种程度。

而自太宗后,边防大帅用的是何承矩、李允则、李承渥这类说文不文、说武不武的通才,以及张齐贤、范仲淹、庞籍、韩琦这类文臣。而不敢用呼延赞这样“不能制民”的纯武人。
这些人其实还都是称职的,但都有一个通病:唯谨慎是从,缺乏出奇制胜的勇气和魄力,战法保守,故而对外守边作战不是没有胜利,但总是被动。

所以我觉得,唐朝的失败在于给了武将以文臣的权力,如果有文臣把持财政、民政,单靠点兵他们还闹不起什么大风波;而宋朝的失败在于把武将的权力都给了文臣。

如果采取文臣专管地方财政、民政,武将专管军事,互相配合的同时互相掣肘,两朝的弊病或许就不会如此致命。

都监此言甚是!  

文官多谨小慎微,武官多好胜斗勇。所以文官治政,武官掌军应该是绝妙搭配、相互掣肘,彼此牵制,军政只要分家,武官作乱成事的可能性就很小。

唐朝的“安史之乱”、汉文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归根到底在于节度使和诸侯王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所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3 20: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2-23, 18:21:59发表
宋朝也进行了一些准备,不过这些准备多不是军事上的准备,更多的是外交、统战方面的手段,北宋不积极作战争准备,幻想用外交统战的方法,和平收复燕云十六州,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这一经验教训对今天仍然有着某种借鉴意义。说实在的我之所以写这东西,也是觉得中国第一个千年的这段历史很有些意思,对今天仍然有着某种参考作用。毕竟,当中国进入第二个千禧年的今天,是当强汉还是当弱宋,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一种抉择。

王佐兄说的比较含蓄啊,有些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4 15: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宋朝王安石的急进变法虽然本意和动机是好的,但执行到下面反而是百姓的负担更重,变法被层层的官员巧立名目走了样,最后只得中途而废。宋最后只好走回原先老路,地区差异、土地兼并、贫富悬殊越来越大,不难理解后来为什么出现了方腊起义、宋江起义等变乱。

内荡不止,宋廷安有心思对外?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5-14 18: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动机好,未必结果好。而后人一般以结果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4 00: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6-03, 23:58:34发表
黄兄不必客气!

宋徽宗时,却有张叔夜招降宋江的事。但不是像《水浒传》所说的朝廷下旨招安,而是张叔夜趁宋江等人弃海船上岸抢劫的时候,焚其船只,宋江走头无路,只得向宋军投降。

王佐兄:宋江在招安后,有些什么故事?宋史上可有什么记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4 07: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6-04, 0:18:08发表
宋江投降后,具体的下落不是很清楚,有人说宋江遇害了,有人说宋江后来参加了抗金战争。

宋江投降后不久,金军就南侵了,这段时期,天下大乱,不知所终的人物很多。比如李师师的下落,一直以来就是众说纷纭。

由此看来明朝对宋史的整理很不重视啊,指望忽必烈的子孙整理宋史是不大可能的。只有明朝才可能,然而明并没有吸取宋朝灭亡的教训,所以明朝又重蹈了一次覆辙。宋亡于金,明亡于清,亡国的方式和过程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4 22: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6-04, 14:39:14发表
关于宋江征方腊一说,现在有三种不同看法。第一派观点认为宋江征过方腊;第二派观点认为宋江征方腊不可信;第三派观点认为,宋江没有征过方腊,但是曾随宋军清剿过方腊余部。

我个人倾向第三种说法。

宋江在江苏海城向宋军投降的时间,大概是宣和三年二三月间的事。然而方腊起义在四月份就基本上被镇压了,方腊也被捕了。从宋江投降到方腊失败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宋军大局已定,战事也不是很吃紧,宋江参战的可能性不太大。

方腊起义失败后,余部盘踞山中,坚持战斗。宋人笔记中说宋江曾随宋将辛兴宗清剿过方腊起义的残部,我觉得这个说法可信度比较高。


另外,宋江投降后,被编入那支宋军,不太清楚。如果是编入江浙军,征辽抗金不太可信,如果是编入辛兴宗部,那麽宋江极有可能参加过后来的征辽与抗金战争。

由此看来,《水浒》里所描写的梁山有关故事多为虚构,且不少夸大其词。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5 00: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6-05, 0:15:23发表
《水浒传》有歌颂宋江的一面,实际上宋江在当时的老百姓心目中,就是杀人越货的贼寇。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跨省流动作案的犯罪团伙,水浒传将他们描写为“替天行道”实际上是美化了他们。

宋江聚众三十六人,以剽掠为业,几乎没有提出什麽纲领口号,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叫做起义。

历史上的宋江类似于江洋大盗,与《水浒》中的那个“孝义黑三郎”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有浓重的文人情结,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坐不了黑帮大哥的。

是的,《水浒》里的宋江还是有一定文才的,浔阳楼的反诗还有一定水平,虽然施耐庵给他美化了不少,但对宋江的厚黑描写的也不少。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10 20: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没有当时的宋、金、元势力分割地图啊,帖上来,大家更方便了解当时的天下大势。

王佐兄,加油,要看汴京保卫战。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11 19: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大辽天祚皇帝把契丹民族带向了毁灭,毁灭的过程,王佐兄写的极为抒情、文笔诙谐风趣,感概也发人深省。

QUOTE:
有时候,要论兴邦安国,光靠一代帝王远远不够,但要论亡国灭种,一代帝王就以足够了!天祚帝如此,宋徽宗又何尝不是?

契丹民族可能最后都融入了华夏,但契丹文的消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灭亡了。

一个民族如果文化流传不下去,就意味着不久将来的消亡。文化的覆灭比肉体的毁灭更可怕。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15 13: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金国贪心不足蛇吞象,正是与宋消耗了国力、军力,才导致后来的成吉思汗有机可乘。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20 22: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君主不明,自然容易过多内讧,内讧的破坏力当然很大,忧己胜于忧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10-23 22: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王佐兄开始添坑了  ,歌舞升平的背后衬托着一代王朝的没落,真是绝妙的讽刺。

TO冰祁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没什么错,总比朱元彰杀戮功臣要好的多。

宋灭亡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崇文而不尚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11-1 23: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11-01, 0:06:23发表
…………
   宋史《真宗本纪》记载,赵恒一出生,左足指上就纹有一个“天”字,至于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外人多无从知晓。因为谁也不能掰开他的脚去验证。不过有一点倒是肯定的,这位宋太宗的“三儿子”从小就不是“省油的灯”。宋真宗赵恒在“孩提”时代就爱“拔尖”。

  男孩子小时候都爱玩打仗,我们真宗皇帝也喜欢玩这个。不过他从来都当“司令员”不能当“小卒子”,这个“小顽童”经常自封“元帅 ”指挥平辈哥们们“排兵布阵”。伯父赵匡胤喜欢他,将他养在宫中,他经常跑上万岁殿,坐在御榻上玩。那“小样儿”太可爱了,赵匡胤一点也不生气,抚着他的背问:“天子好作吗?”他顽皮的答道:“全由天命啊!”

中国的政治谶言经常隐藏在童谣里,小孩子的话往往道破“天机”。二十多年以后,大宋帝国的“天命”还就是落到了他的身上。
  
 总而言之,历史就是伟大的戏剧!在与美丽的平民孤女刘娥发生了那段“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之后,998年老爸一死,二十九岁的皇太子赵恒终于如愿以偿的,坐到了幼年就常坐的那个御榻之上。“男孩淘气有出息!”这话一点没错,不过后来证明,宋真宗这点聪明劲,全用在歪地方上了。   
   
赵宋天水皇族堪称“表演世家”赵匡胤导演了经典名剧“黄袍加身”;赵光义搞出千古悬念剧“烛光斧影”因为太吸引眼球了,欲罢不能又推出了家庭纠纷剧“金匮之盟”;而在两位皇帝表演艺术家相继辞世之后,宋真宗传承了他们的衣钵,终于出品了震撼全国的神鬼大片“天书封禅”!

有人认为“表演天分是可以遗传的。”对此我完全赞成,有了葛存壮自然冒出了葛优,出了英若诚自然少不了英达。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继承了伯伯与老爸那点表演功底,宋真宗更应该“雏凤清于老凤声”!

……………

王佐兄文笔诙谐,这段尤其搞笑,不成器的皇帝,总让后人苦笑不得,笑中有苦啊!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06: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64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