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4-11-10, 19:51:19发表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在于李渊。唐高祖李渊宦海沉浮多年,善于韬光养晦,为人稳健而有心计,但毕竟是靠儿子打江山,必然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秦王多有军功,掌握着唐王朝精兵猛将。不仅对太子建成的继承权构成了威胁,而且连最高统治者李渊本人也感到锋芒在背。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段时间,李渊就已经对秦王不满了,曾经愤愤的与亲信大臣裴寂说:这都是底下人挑唆坏了,已经不是我从前的儿子了。所以李渊更倾向于在三个儿子之间搞平衡,利用东宫与齐王对秦王有所制衡。这实际上是火上浇油,使兄弟之间斗争更加白热化,以至于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所以,我们在研究玄武门之变这段历史时,不能忽视李渊这个很重要的因素。
非常赞同王佐兄的看法,李渊的天下一多半是靠李世民给打下来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渊想搞平衡,但越搞越难平衡,如果当初直接立李世民为储,其他两个儿子,发到边疆为王,事情也不至于坏到这个地步。谁的功劳最大就立谁,也不难平息异见。立长为储虽然是古训,但李世民帐下谋士、将领也不服气,最终还是难以抚平。
原帖由布雷 @ 2004-11-12于 21:50:57 发表
无论世民有怎样的才干,无论贞观之治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辉煌
很难原谅他削瓜切菜般处死自己众多侄儿的行为~~中国人谈论下一代喜欢称呼“子侄”----侄儿和儿子处于平等地位~~削职为民充军发配有的是手段,完全可以不必这么血腥
如果是昏君还有理由说他脑袋有毛病,可惜阿
这个说法显然一厢情愿了,皇位的争斗大部分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势同水火,那两个兄弟不管谁当了皇帝,李世民一族也是类似结局。再说即便李世民无意争斗,他不考虑他自己和家人,他帐下将领恐怕多数也难逃厄运。
从历史上看,皇位争斗,妇人之仁根本要不得。项羽放了刘邦,最后落得自刎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