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封死的无辜些[限三国演义]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4-3-11 03: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冷冰冰发表
私心所至怎么啦,人有点私心怎么啦。再说了,刘封人家本来是想去的,后来被孟达说中痛处,关羽把刘封贬的一文不值,刘封凭什么拿热脸去对关羽的冷屁股呀。
什么叫做因功忘私,不太明白。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刘封的死不能说无辜,个人觉得他该死。

1。因为关羽的一句轻视的话就挟私恨而不去救援,显然大原则方面糊涂的很,心狭之表现。刘封救援关羽,这个是刘备方的大局利益,自己怀恨只是个人的私怨,怎么能把私怨凌驾于大局利益之上呢?随便举个例子:兄弟俩不合,但遇到外敌入侵之时,还是要抛弃宿怨进行合作。因为刘封的短见,荆州失去事小,大量的人才都随关羽死去,如果说刘封死的无辜,关平、周仓、王甫、赵累死的更是冤枉。

2。刘封守备的上庸战略地位根本就无法和荆州相比,没有荆州,上庸无法独存。说个通俗的说法,刘封怀恨不去救援的理由根本就拿不到桌面上来,意思就是说根本不是什么正当理由,用落井下石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说道底关羽阻止刘备收义子对刘封算不上什么,关羽只不过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已,具体的主意还是得刘备自己拿,因为这一小事就怀恨在心,那岂不是人人自畏?

楼主的观念完全出于个人狭义的理解,问题是大义和小节是有本质区别的,刘封所为是典型的从小节而曲大义,同样是死,有的人死了后人称颂,有的是遭后人唾骂和不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4-3-11 21: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3-11, 21:12:37发表
不该死.  因为刘封根本调动不了孟达.. 真正不愿意出兵救关羽的是孟达而不是刘封.  当时上庸新城里的兵几乎都是孟达的部队.  只要孟达不愿意,  刘封愿意也是没办法的.

不论演义还是志,刘封有自己的部曲,也就是有所属兵马的。孟达在新城属于在上庸的刘封节制。

孟达刘封本身不和,主要是刘备派刘封代替孟达镇守上庸引起的,刘封作的也过份了些。演义里没有交代这些过节。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5 01:5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76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