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孟静 于 2008-3-26 16:22 发表
在SC被人批烂了?真不知道谁批谁
网上治明末史,无人出CAPO兄之右
capo此文的主要问题:
1、他的两个主要观点,如每牛录只有200丁,以及每牛录出甲不到20,其实傅克华等人文章已经提出,capo不论是自己琢磨出来,还是参考了傅、陈等人的文章(个人认为是参考了,他在论述200丁的语句与傅、陈相似),这篇文章的原创性要大打折扣。
2、关于天命末年,满洲男丁有六七万丁,史学界还是有相当共识的,如郭成康认为满洲牛录天命六年230多,到末年应有240多,同时认为牛录丁数是在300丁左右,而傅克华认为每牛录200丁,但认为此时满洲牛录有300余。但是capo取牛录240-250,却又取每牛录200丁,也就是说都取了最少数,由此得出的5万丁,无疑跟历史上满洲男丁变化曲线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很大的错漏。
3、capo不清楚后金辅兵是由奴仆担任的,而是认为由满洲自由民担任。而战兵辅兵比例又想当然地以所谓披甲余丁比例来推测。实际上,入关前后金没有真正的“余丁”概念,所有男丁都是需要纳粮,但服兵役、劳役者可以通过后金汗的命令免去,出征官兵还可多免两丁,另外还有相当多的专管牛录被免丁,而天聪七年,有80多个牛录是专管牛录,他们都是不用纳粮的。所以他拿崇德二年那个所谓“纳官粮丁”3万2来证明满洲男丁数不多也是很成问题的。且他认为辅兵只能由满洲自由民出任,是错误认为奴仆不能出征,这又是极为明显的错误。
4、他对后金第一次入关的具体战役战斗过程还是了解不够,所以轻信了每牛录出甲不到20的后金谎言。同时又不了解八旗兵制中“兵随旗走”的原则,又忽略了清方资料在战役战斗往往只提其中某一兵种、不提其他兵种的恶习,所以在文中武断地判断广渠门战斗后金只有2000乃至数千战兵也是站不住脚。
自信我那篇兵力分析要比他这篇合理和准确得多。
[ 本帖最后由 一剑南来 于 2008-3-27 17:4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