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贴,关于袁崇焕, 我比较支持这个说法
性别:未知-离线 一剑南来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22
编号 89515
注册 2006-10-31


发表于 2007-7-19 01: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明朝制度,向来是以文驭武。袁崇焕杀毛文龙,属于一品文官杀二品武官,虽有擅杀之名,但当时在文官乃至武官系统中,并无反弹。对此,可以拿许多明低级文官杖打高级武官的事例印证。这在明朝制度中,属于可容忍行为。袁杀毛,不过是整顿全辽军政权力的手段之一,起码袁死前,东江军政系统是稳定的。后来的东江部分官兵叛变,已经是很久的事情,跟袁没什么关系。

2、袁曾经三次击败女真首领亲自统帅的后金军。这在明季,是绝无仅有的军功。而关宁军在袁的率领下,从守城获胜到依城野战胜利,进步明显。可惜明帝没有给袁足够的信任和时间来彻底打造关宁军。这是袁的遗憾,也是明的遗憾。即使如此,明朝能在袁死后依然能坚守宁锦十多年,主要还是因为袁的整顿训练之力。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就记载了袁死后,某位坚决反对袁“款虏”、杀袁杀得好的大学士,认为辽兵战力强横,袁之力也。

3、北京之战,袁以九千关宁铁骑凭城击败后金蒙古联军,以伤亡数百的代价歼敌千余,是后金崛起以来,明军第二次野战胜利,意义重大。而这次战斗,无论是战斗经过还是战后态势,明军都是胜利者。明清双方记载都肯定了后金战后退到运河外的态势。明方、朝鲜方记载明军获胜。清方大都含糊说自己获胜,但在满文老档和太宗实录,都承认其中蒙古兵被击败。而《崇祯实录》(该书称后金为大清,说明很迟才编撰完成)中明军所谓的京营或京兵,是误写。更早、更可靠的史料,包括《边事小记》、《国榷》、《明史纪事本末补遗》等书都无京兵二字,说的是代表关宁军“我兵”、“我”和“守兵”。当时北京九门紧闭,进出都要吊索,哪来的驻扎城外的京兵?

4、养辽边军养得肥肥?就在袁崇焕最后一次起用之初,关宁军就因为长期欠饷闹了次兵变。而“崇焕在辽,与率教、大寿、可刚定兵制,渐及登莱、天津,及定东江兵制,合四镇兵十五万三千有奇,马八万一千有奇,岁费度支四百八十余万,减旧一百二十余万。”经袁整顿,比以前还减少了一百多万军费。

[ 本帖最后由 一剑南来 于 2007-7-19 01:2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剑南来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22
编号 89515
注册 2006-10-31


发表于 2007-7-19 14: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呵呵,说《明史》谎言满篇,这在史学界可以算得上“震聋发馈之音”啊。不去学术刊物发表这“精辟之论”,真是可惜呀。而否定袁是被反间计所杀,对撼史学界主流说法的勇气也确实可嘉,可惜,不见您有什么史料来说法,免不了落个“无本之木信口开河”之讥。

2、袁杀毛自然算得上擅杀,但在制度上,而不是法律上,这在明朝是可以容忍的行为。这句话哪里提到“合理合法”了?这只是说明在以文驭武、文尊武卑的明朝中,根本不算什么事,特别在崇祯也认可杀毛之后,更算不上罪。这不过是崇祯要找北京被女真首次围攻的替罪羊,杀袁崇焕时,随手从言官中找来的一条罪状而已。还有譬如鬻粮于敌之类的也如此。

3、觉化岛军民被杀,不损袁崇焕大胜之名。宁远之捷是后金崛起以来明朝的第一个胜仗,是“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的一仗。《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也说:“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宁锦大捷,明军第一次对后金军的野战胜利,虽然只是凭城而战,虽然伤亡可能重过后金,但依然证明了关宁军在袁的率领整顿下,战斗素质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意义非凡。至于北京之战,未受袁崇焕指挥的宣大兵在德胜门表现太差了,一半未战先溃,一半接战不久也被击溃,满桂只带百余亲兵负伤逃走,还是袁崇焕战后派兵接他回来,袁当时还担心他“不免于法”。宣大兵战败跟关宁军什么事呢?有意思。

4、左安门之战,关宁只有九千骑兵。战斗之后的一天,后续的六千步兵才到达汇合。所以袁崇焕被逮捕时,关宁兵溃时总兵数为一万五千。

5、仔细核实,认为袁崇焕议款错误、该杀的是南明弘光朝吏部尚书陈石琪,记载他称许袁崇焕练兵不错的是《弘光实录钞》,而不是前面我提的《三朝辽事实录》,他的疏章前面痛斥袁崇焕“挟虏”议款的罪行,接着说到:“然崇焕虽言款,其所练甲士颇精强,边备未弛,故诛后而祖大寿犹得以余威振於边。”

6、最后忠告,多掌握些袁崇焕相关史料,再来谈论相关话题吧。没打好基础,只是翻几篇网络文章,做不来“反潮流”的翻案文章。当明清以来史学界那些正面评价袁崇焕的大腕们都是吃干饭的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剑南来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22
编号 89515
注册 2006-10-31


发表于 2007-7-19 18: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更正:
上贴的左安门为广渠门,陈石琪为徐石麒。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剑南来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22
编号 89515
注册 2006-10-31


发表于 2007-7-19 19: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关于反间计。明人张岱所著《石匮书后集》就有太监告密的记载,可与,《满文老档》、《清太宗实录》、《明史》等书记载的反间计相互印证(其实这三本书都是乾隆前所出或存在的了),另外,明遗民黄宗羲也知道袁被杀是因为崇祯中反间计。

山海总兵满桂方到,兵未成列,北骑袭之,大败,全军覆没。满桂侄杀入阵,救出满桂。满桂创重,伏马上驰出阵;至城下,请入陛见,遂言『崇焕於女直主殂,差喇嘛僧往彼议和,杀毛文龙以为信物;今勾引入犯,以城下之盟,了五年灭寇之局』。上犹未信。有二内官被掳,囚营中逃归;言亲见崇焕差官往来,语言甚密者;又言城上了望,有见敌兵与我兵嬉笑偶语,往来游戏者;又言满桂战不利,差人往崇焕营速其放炮,及放炮皆无钱粮者。上大怒,即遣中使二人召崇焕面议军事。

2、后金第一次入关侵扰,后金蒙古联军的总数问题。现存史料,没有准确详细的数字。史学界一般采用数万的笼统说法。自努尔哈赤至皇太极,后金首领几次亲率大军出征,都是五、六万,有记载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都是如此。这次比上两次更加凶险,不会例外。再加蒙古军。六万是比较实在的数字。除去分散各地侵掠、驻守的兵马,后金军到北京起码四万。广渠门战斗中,袁崇焕面对的左翼后金军,总数应在万五至二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剑南来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22
编号 89515
注册 2006-10-31


发表于 2007-7-19 19: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补充一个后金兵数资料,岳托等人受命围攻永平时,据《东华录》记载为一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剑南来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22
编号 89515
注册 2006-10-31


发表于 2007-7-19 20: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啧啧,我那句话说过法律上没有问题?不过,如果按照法律,袁崇焕在第一次擅离兵部前往关外,就当免职,怎么朝廷还继续给他升官?按照明大诰,多少官员因为贪污生活水准远超俸禄,早该剥皮实草了,为何个个没事?在乱世中谈法律?有意思。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7 06:0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8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