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离线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4-7-17 10: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Yahoo!
补:叛将施琅
我们来看看施琅叛变的大略经过。首先说此人一生反复无常。他自己都承认是“十七岁作贼”,可见一开始就是一个以人民为敌的土匪,当然,在这一阶段,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还可以挽救。他后来曾跟随黄道周部队援赣,作为一个裨将,居然狂妄的议论军务,被斥责后居然当了逃兵,随后竟然向嘉定大屠杀的刽子手之一满协军头子李成栋投降。
  李成栋在广州反正之后,施琅才投入郑森部。鉴于他的历史,郑军中不少将领对他并不信任。施琅对此大为不满,对郑森说自己心灰意懒,想去当和尚,借以探测郑森对他的态度。郑森出于教育挽救的目的,让他主持募兵组建前锋镇。施琅却不领情,竟剃光头发,不再参见郑森。
  导致施琅最终叛变的是“曾德事件”。曾德原先是郑彩部下的将领,隆武时代随郑彩、张家玉入赣,兵败后改守仙霞岭。隆武二年六月因巡按御史尹民兴劾奏他“淫纵多端”,一度解职回京,以都督杨耿接替。不久,应郑芝龙的请求仍派曾德回守仙霞岭。郑芝龙降清后,曾德似乎不大得志,在郑森军中受施琅节制。施琅剃度以后,曾德利用过去在郑氏家族军队中的关系投入郑森营中充当亲随,即所谓“恃郑氏亲昵,逃于郑所”。施琅听到消息后,勃然大怒,派人把曾德捉回斩首。郑森“驰令勿杀”,施琅却悍然不顾,“促令杀之”。许多史籍记载郑、施交恶常把曾德说成是施琅的“亲丁”、“标兵”、“标弁”或“从将”、“逃将”,并且说他是犯了法逃往郑森处。这看来是不了解曾德原在郑氏军中地位较高,虽一度隶属于施琅部下,无论犯法与否,也无论施琅是否已经解除兵权,施琅都无权擅自将他处斩。正是因为诸书作者未查明曾德的背景,误以为他只是个一般兵弁,才对郑森的勃然大怒感到不可理解,似乎是意气用事。郑森见施琅违令擅杀郑氏旧将,遂命逮捕施琅。施琅被捕后,在一些旧亲信部将的庇护下,竟然奇迹般地逃到大陆沦陷区,公开与侵略军接触。郑森获悉后,怒不可遏,在七月间把施大宣、施显(施琅的父兄)处斩。施琅得知消息后,遂死心塌地投靠满清,一意同大明为敌。最终收复台湾。
个人认为有点像李陵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3 03: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11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