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绿毛龟 于 2008-7-29 20:14 发表
这我是知道的。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是他北伐之前的状况吧,六出祁山后还能这样?
“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等反映了诸葛亮治国有方,但这跟“人民安居乐业”是两回事呀。打个比方,现在北韩的状况也是大致如此,你能说北韩人民安居乐业?
事实上,以一州之地对抗拥有广大中原地带的曹魏集团,诸葛亮做到这样已经算是极限了,数次北伐均半途甚至无功而返,是典型的“形势比人强”结果。诸葛亮能力确实强,但国力有限也是事实。我们在这里说蜀国屡次北伐后导致国力衰竭,这丝毫无损于诸葛亮的形象,因为北伐无论在军事上(强兵兼袭扰对方)还是政治上(召唤复兴汉室)都是势在必行的,如果不北伐,蜀国就更没有机会了。
首先,再纠正你一个错误,无论三国志,还是裴注,都没有六出祁山的说法。
北伐耗费一定的民力不假,但要是说,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蜀国就不富饶,您还是从三国志拿出点说法来吧。
“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蜀亡国时,尚且如此,诸葛亮在世时,只能更好。虽然您没看到裴注,但也不能信口开河吧。
诸葛亮北伐,均半途甚至无功而返?谁家的史书这么记载了?还有诸葛亮时期,蜀国屡次北伐后导致国力衰竭,这又是谁家史书的记载?阁下的三国志,劳驾,能否贡献出来,让俺来长长眼?
还有“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这是我引的全部,你呆着没事,动什么手术?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这是不是人民安居乐业?
另外,再劳您驾,北韩啥时是这样,“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这里居然还找到一个金正日的粉丝,真不容易。
啥丝毫无损于诸葛亮的形象?诸葛亮错的,就是错的,对的,也不能任人抹黑。居然还好意思说这话,俺还是真佩服得五体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