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魏国名将系列----鬼神曹仁, 转自 曹仁吧,懒得自己整理了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20 11: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7-9-20 11:23 发表
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献帝传载诏曰:“……韩遂、宋建,南结巴、蜀,群逆合从,图危社稷,君复命将,龙骧虎奋,枭其元首,屠其窟栖。……”
屠杀是没有仁德的行为,如果献帝将屠杀这种行为放在诏文里, ...

屠具杀意,至于攻占之意,请问出自何典?
具体事情,是要具体分析,但不是杜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20 11: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7-9-20 11:34 发表
曹操孙权本来就没屠城,当然会同意我的看法,自古圣贤以仁德为上。三国时期人力资源那么紧张,千方百计圈民为己所用才是真的,不然曹操屯田干吗,不就是因为人少提高人的效率么。

曹操孙权非圣贤,对于敌人,向来不会手软。不会因人力少,而对敌人手下留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20 12: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7-9-20 12:08 发表

——请问哪里有典来解释古文的?典本身就是古文。古文解释自然来自后人。
我摘取了这么多事例具体分析这还叫杜撰?你又说不出不合理的地方,还说我杜撰,你好幽默~
这里以前讨论过屠这个词的解释,你大可搜下。

即便古汉语辞典中,屠也没有攻占的意思,而具有杀意,则比比皆是。至于以前讨论,在下看过,曹仲德兄台虽然博学,但亦未说服大家。此乃他一人之见,你便持有这种观点,也不能成为圭臬。

倘若屠有攻占之意,为何刘备攻占城池,未见屠字?

《汉书 高帝纪》: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至城阳,攻屠其城。

既然屠有攻占之意,便屠其城罢了,何必攻屠其城?这记载亦说明,在汉时,屠城并非一定无德,而有彰显其功之意。因此,你列举的那些,实在是误解。

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献帝传载诏曰:“……韩遂、宋建,南结巴、蜀,群逆合从,图危社稷,君复命将,龙骧虎奋,枭其元首,屠其窟栖。……”
屠杀是没有仁德的行为,如果献帝将屠杀这种行为放在诏文里,就是在讽刺曹操无德受封魏王,除非他想死。这里的屠很明显是攻占的意思。

这里的屠,与屠城中的用义相当。我上面说了,屠不一定表示德,更不一定具有讽刺意味。在这里,明显是屠有杀戮之意。

关于“屠”怎么解释,我认为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解释。


——这个没有前后文说明,当解释为“攻”。“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如果孙策喜欢屠杀百姓,似乎是无法取得这种效应的。

所谓,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前面还有一句“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请不要嫁接在这里,与屠城无关。难道,你当孙策还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是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如果屠杀百姓和士卒,如何还得“部曲三万馀人”?此处解释为“攻破”。

屠杀不代表屠戮殆尽,如果尽屠其城,你说的还有些道理。

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
——这里不做“攻破”解不符合行文逻辑。因为“破其前锋”“尽锐攻之”,所以攻破其城。并且前面已经用了“破”,后面用“屠”可以不重复。何况如果屠杀百姓,哪里还有“男女数万口”?

这里屠当攻破讲,不符合行文逻辑。攻打是要伤人命的,这里是说,令该城之中军兵与百姓有很多伤亡。你总是,将屠=尽屠,因此,你屡屡得出错误结论。
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这明显是在夸黄盖战功赫赫,屠杀手无寸铁之人算何能耐?此地亦当解释为攻破。

我说过,屠有彰显其功的意思,这里做屠杀讲,并不为过,不过,我奇怪的是,你为何说人家杀的都是手无寸铁之人?
干宝晋纪曰:吴丞相军师张悌、护军孙震、丹杨太守沈莹帅众三万济江,围成阳都尉张乔於杨荷桥,众才七千,闭栅自守,举白接告降。吴副军师诸葛靓欲屠之,悌曰:“强敌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杀降不祥。”靓曰:“此等以救兵未至而力少,故且伪降以缓我,非来伏也。因其无战心而尽阬之,可以成三军之气。若舍之而前,必为后患。”悌不从,抚之而进。
——这里才是诸葛靓想屠杀降卒张悌不肯。

无异义。
皓骆驿追止,已屠之也。
——这里解释为“杀”。

无异义。

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
——这里的“屠”也是攻击的意思,和“裂”同意。只是为了不重复用一个词而已。

攻击算什么功劳?阿瞒赤壁攻击惨败,莫非也天大功劳?这里也有杀的意思。
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攻克

屠城。

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
——克之

屠城。
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攻克

屠城。

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攻克之

屠城。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攻克

屠城。

由此可见,《三国志》中,“屠”字后跟城池的话,一般都解释成攻克攻破。只有后面跟人的时候,才作屠戮屠杀解。
之所以在攻伐战中用了这么多“屠”,个人认为,这是由于战场犹如屠场一般,即使胜利也难免死很多人流很多血。故用屠宰牲畜的这一动词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由此可见,汉朝时,屠后城池的话,一般都解释成屠城,与后面跟人的时候,无太大差异。之所以用这么多屠,就是为彰显其功。

倘若按你的解释,刘备与诸葛亮仁义远播天下,攻破城池,令敌人伤亡极少。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20 12: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20 12: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7-9-20 12:17 发表

——对于敌人,当然不会手软,对于百姓,从来都是吸纳为主,百姓可不是敌人。曹操孙权虽非圣贤,然却知圣贤之法,这也是称雄的必要条件之一。

再看看曹操唯一的一次屠城,也就是徐州复仇战。
“太祖击破之 ...

曹操唯一的一次屠城?你可说得真轻松,我举了那么多,你都无视了?

陈寿之所以不用屠,这是一种婉转用法。

《后汉书》: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你看他用没用屠?

对于百姓,依附之,自然吸纳,不依附,当然屠之。下面的史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而且屠杀还有威吓之意,曹操与东吴用这种手段有何为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20 14: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7-9-20 13:33 发表
蜀汉的历史残破不全,而且史官记载上用词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非孙曹够白痴,否则屠杀那么多百姓的话,丧失了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人力,那早就成了董卓李JUE的下场了。

陈寿写的三国志,他为何在蜀汉方面不用屠?纵然蜀不治史,也不至于用词都会荒废。

孙曹当然不是白痴,所以他们屠的是极力反抗他们的百姓,对于依附的,自然不会杀,这我早就说过了。

如果这些人不杀,让他们壮大,起来反抗,这孙曹才叫白痴呢。

QUOTE:
——在你这2个帖子之前你一个没举,还举那么多呢。

不好意思,我发贴的时候,你先回复了,我忘了这一点,勿怪。

QUOTE:
——我知道你会取这一段,因为我一直是在说三国志及裴注,所以没有举后汉书的文字。
陈寿不用并不是因为忌讳,不然太祖传那么多屠是白用啦?残戮二字反而表达的更清楚。或者可以说,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注中,屠在后面跟城市的时候,解释为攻克攻破。
这里的屠仍然解释为攻克,所以资治通鉴上司马迁把此段转化为“攻取应、睢陵、夏丘,皆暑之”,攻城克之。

攻屠是进攻并攻克,有什么理解不了的呢?三国志中经常有攻后图围后屠等等。

我说过屠杀不一定代表失德,而大屠杀自然是失德,所以陈寿要避讳。残戮二字可没表达清楚,战争之中,残戮可多了,会让人认为是战斗中而死的。
陈寿与裴松之,这个屠有攻占的意思,别人就没有?太牵强了。

屠既然是攻破了,前面还加一个攻字,难道正常?

这里的屠明显是屠杀的意思。《资治通鉴》后面还有一段话,你又给省了。我列出来。

攻取应、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QUOTE:
——后面已经用了攻破,前面破城自然用屠。

恕我没看明白,如何个自然法。屠这里就是屠城的意思。

QUOTE:
——这段正好说明三国时期人力有多重要,若不能久占其地,都是采取迁徙当地百姓的办法。这和吸收山越人力资源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对啊,屠杀,不肯依附的百姓,自然是避免损失人力,所以屠应该是具杀意。

QUOTE:
——从语境、上下文、语感的角度来讲,这里明显应解释为遂克其城。

无论从语境、上下文、语感,还是古汉语词典的解释来看,明显应是屠城之意。

QUOTE:
——这是你自己说的,我也是这个意思,战争必然有无辜百姓伤亡,屠形容战争的残酷性,并不是说屠杀屠戮,没什么不妥的。

屠可不是形容战争的残酷性,而是形容人的残酷性。

QUOTE:
——你有这种观点我觉得很奇怪,屠杀居然也能算是褒义词,恕我不能接受这种奇怪的想法。

我可没说屠杀是褒义词,我是说,屠在这里有彰显其功的意思,杀的意思。

QUOTE:
——这就是我所说的,后面对象是人的话,那解释为屠杀。

后面是人,还是城,都是杀,没有攻占。

QUOTE:
——很明显,你并不知道“屠裂”是经常合在一起用的词,意为攻破分裂。其实很多你都可以去查查的,字典上都有。

奇怪,屠裂这个词,本人见过多了,啥时候是攻破分裂了。
屠裂这个词的意思是:1.屠杀肢解。2.比喻悲痛至极。

QUOTE:
——李傕暴乱,跟陶谦这种人品差劲的人相比,曹操要好多了,有什么理由不依?
曹操之所以屠城,只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因丧夫而迁怒于陶谦,从而迁怒于陶谦治下的百姓。这次屠城也展现了曹操残暴的一面。

曹操人品好?滑天下之大稽。对于老百姓而言,史料都得很清楚了,依谦者皆歼,也就是说,依附曹操的,就有没被杀的,曹操屠城,迁怒是一方面,残暴更是其主要原因。

——屠杀的确有威吓之意,区别在于,高明的人只屠杀战俘和地方将领、官员的家眷,残暴者则在破城后无差别屠杀,此多有记载,不一一列出。

QUOTE:
我之所以把曹操唯一一次屠城的例子举出,这是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屠城,史书还是会大书特书的,后汉书上的记载便是明证。其他的如我列举的那些战例,由于并非屠城,故未见记载,此本在情理之中。


刚才与琅琊朱佑堂在QQ上讨论了一下,他也同意我的看法。
估计你原先没有见过攻克这种解释,所以不容易接受,其实这也不是我首提,早些年在三联和琅琊的时候就有朋友这么提了,求同存异吧。

经过这么多年,史料丢失中完全可能的,而陈寿三国志里,阿瞒屠城屡见不鲜。不过,三国志述事过简而已。

无论是朱佑堂,还是曹仲德,在下都仰慕已久了,但这不代表我认同他们的说法。

至于屠具攻克之意,我早就看过了,还记得凌云雕龙,专门写个贴子进驳斥,目前专业著作,与专业人士中我从未见过有这种说法。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20 15:1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12-24 13: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8万人的说法,比7万人要多。

裴注称,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

倘若认为后汉书仅抄录曹瞒传,那真是用自个智商来污辱人家后汉书。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8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3 10:5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3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