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信仰现状的研究, 本文已出版,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性别:未知-离线 nearly帅猪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功绩 0
帖子 0
编号 8468
注册 2004-6-18


发表于 2004-6-19 21: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什么叫唯心?什么叫唯物?

意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存在于每个人心里。

“从婴儿用四肢爬开始,你就该相信支配他的是他的大脑。”——尼采

存在即合理,不要被一种观点束缚了自己的思想。

观念总是在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现在先进的唯物主义以后也可能成为落后的过时的甚至是愚昧的反动的。
科学就是一点点剥夺了你为数不多的想象,使自己渐渐成为比动物更动物比机器更机器的碳水化合物。

科学是唯物世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想象力则是用来推测事物继而为证明事物作铺垫的,剥夺人们的想象力的不是科学,而是现在国人教授科学的方法~~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early帅猪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功绩 0
帖子 0
编号 8468
注册 2004-6-18


发表于 2004-6-19 21: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一般来说,宗教信仰的情感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恐惧 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使原始人群产生恐惧的情感。佛教中的十八层地狱,基督教的撒旦,古希腊的冥王哈迪斯其实都是这种恐惧的人为衍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宗教会宣扬善恶有天报,信上帝会进天堂等等,实际上就是在有意的利用人们的某些恐惧——即人为什么会死?死了又会到哪去的疑问。
2.好奇 人们在对自然力量恐惧的时候,有时也会产生疑问——地震、海啸、风暴、雷电等等是怎样产生的呢?类似的疑问直到科技很发达的时候还存在,牛顿不也把地球最初转动的力归于上帝吗。百思不得其解得人类最后将一切归之于神,所以在中国,地震叫“地龙翻身”,月蚀叫“天狗食月”。一切答案归于神,便走向了宗教。
3.空虚 人类总是需要一些精神上的寄托,其实信仰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许多人心理的空虚促使他们寻找精神的支柱,宗教起到了满足他们空虚心理的要求的作用。
4.赎罪 基督教的神甫扮演了凡人与上帝的媒介,教徒可以去教堂忏悔;佛教则教诲人们“回头是岸”。宗教,让很多犯了过又不想向别人倾诉的人有了缓解心理压力的场所,或者说有了可以赎罪而缓和心中负罪感的场所。
5.爱心 所谓“善男信女”嘛。宗教的教义往往是劝人向善的。它所宣扬的理想天堂或净土符合了很多拥有爱心又想为社会尽责的人的需要。这些人往往对毫无功利性的宗教有很大的信任感,因此总是通过宗教来实施自己服务于社会的行为,善良的他们认为宗教是解救社会的最好途径。
6.理想 很多人对社会,对于生活方式有着很美好的追求。但是实际条件下,他的理想又很难成为现实。宗教构建了一个虚幻的理想天堂,天堂的完美符合了这些人的追求。

还有就是对未来的不可掌控所造成的畏惧与烦恼,导致了人们对神的信仰,把自己没有能力做的或不想做的事情寄托在虚无的神的身上,借此在精神上寻求解脱,也可以说是惰性的一种~~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8 02: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3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