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想找个《红楼梦》导师,教俺读红楼。, 能说说周汝昌汇校本的最好。
性别:未知-离线 whws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6
功绩 166
帖子 1325
编号 82141
注册 2006-9-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1-29 17: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如果是初读的话,我就冒昧说两句。

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大纲,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读懂了这一回,对红楼的所有人物关系应当会有一个比较明确地了解。不过看过电视剧,这个问题不大。另外,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里的护官符,揭示了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脂本红楼里,护官符上有小字,叙述了各家的籍贯、支系,也应该注意一下。贾家和江南甄家之间的隐显关系,是学者议论的重点。贾府内注意东府和西府的关系(例如熙凤辈份低于尤氏,贾珍又是族长,可是尤氏却处处让着熙凤。这里不仅仅是性格的原因)。西府内注意长房(贾赦)和二房(贾政)的关系,注意正房在二房而不在长房(很奇怪)。

红楼梦情节线索的总纲在第五回,读懂第五回至关重要。不过只怕至今也没人敢说完全读懂了这一回。除了艺术水准和人物形象的差异外,程高后四十回里有许多线索衔接的也都十分勉强,主要判断依据也多在这里。

文中的许多灯谜、诗作、酒令游戏都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和日后的命运。应该仔细体会。文中大量的人名、地名,都是谐音,例如“冯渊”谐“逢冤”,十里巷谐“势力”,甄士隐谐“真事隐”,贾雨村谐“假语存”,例子很多,自己小心了。

文中的许多情节非常隐讳,虽然只有聊聊几笔,却是不写之写。例如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例如焦大骂人。还有些虽然只是几句对话,例如熙凤拿月利银子放高利贷,例如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却往往隐藏了很深的线索。对于这些,脂批也许会给予点明。但是脂批是否完全可信,也不尽然。脂批作者应当是不同身份的几个人,其身份到底是谁,至今还不能定论,其评点的水平也并不是很高的,而他(她)在言语中透露出的线索是否全都可靠——现在主流学者认为其中大部分是可靠的,初读的话可以依据这个观点进行自己的判断。

文中会有些修改的痕迹,例如鹦哥变成紫鹃、秦钟死后小鬼的对话,这些显然都是不完善地修改留下的痕迹。关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今人讨论的很多,书中也有一些痕迹,比如尤氏的态度转变,不妨注意一下。

既然是汇校本,想来应该会有多个版本的异文(包括正文和脂批的异文)。红楼梦版本流传主要分为两个系统,一是脂批的抄本系统,一是程、高的刻本系统,即便是在前八十回正文里,其异文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不少学者据此判断高谔等人曾大规模修改红楼梦文本。有兴趣的话,可以稍稍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周汝昌的《红楼梦的真故事》,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都是我早先读过的,觉得不错,向你推荐。至于怎样才能更多更深入地了解红楼,就不是我所能置喙的了。

刘心武的书,不必急于购买,他的观点争议很多。等稍稍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读不迟。

最后,有心的话,在红楼梦里找找看,它有多少个名字。有些学者是因此判断红楼梦存在“旧时真本”为底本的,也有人因此质疑红楼作者的著作权。

[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7-1-29 18:27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孤狼在途 2007-2-1 16:18 +80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hws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6
功绩 166
帖子 1325
编号 82141
注册 2006-9-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1-30 10: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9 20:29 发表
如果只看文字,也没必要找脂批石头记啊。找本常见的程甲本就行了。
看批语还容易混乱呢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脂批校本也不少,也都是足本。何况既然手头有了汇校本,又何必另外再觅版本,嫌脂批麻烦,跳过去不读就是了。

以程甲为底本的市面版本,有很多问题的。有些来自程甲本身的问题,也有些是出版社不够精心。第一次买红楼买的是岳麓出版社的版本(以程甲为底本),后来买了燕山社脂批本(到现在没搞清楚究竟是以谁为底本)。对比一下,异文很多,有些是经常提到的,比如甲戌凡例在程本中被当成了正文,还有几处回目不同。制灯谜一节里,程本把宝钗的更香移到黛玉名下,另给宝钗、宝玉补了竹夫人和镜子两则,其中的荒谬处,已经有不少人指出了。

另外还有大量的细节,大家不常提到,但是程本的修饰产生的往往不仅仅是文字修饰的效果。比如刘姥姥一进大观圆一节,熙凤接待刘姥姥,碰巧贾蓉来回话。脂本文本写的是熙凤叫住贾蓉,细思了一会儿,什么都没说又放贾蓉走了。程本的文本却在其中加了一句“脸上一红”,这个细节明显是有暗示意义的,它对读者会产生特殊的联想导向。而实际上细究,这种联想是没有道理的。

最后,还有一些错别字,当是出版社自身的问题。例如顽童闹学堂一节里的“贾兰”,我手头的岳麓社版本作“贾蓝”,相当长时间内,我都以为和后文的贾兰是两个人。这对理解人物是不利的。

[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7-1-30 10: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hws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6
功绩 166
帖子 1325
编号 82141
注册 2006-9-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1-30 10: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7-1-29 19:56 发表
这个,建议兄台直接从脂批石头记看起,而且也不必理会什么索隐什么隐射,单单只看文字。红楼梦的存在,首先是它的文学价值,一遍看下来,能大体领会各府之间的关系,各人之间尊卑,就蛮好了。

尤其推荐 ...

这个,读红楼最大的乐趣,就是根据自己发现的线索判断和猜测后面的结局,评判人物的命运。况且大量赖以补充情节和主题的隐语、影射原本就是红楼的文字魅力之一。把这一环略掉,读红楼的趣味就大减了。只是不要过于沉迷,如霍国铃等人那样索出个香玉公主来,我看也就罢了。

红楼自己不也说么,假为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hws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6
功绩 166
帖子 1325
编号 82141
注册 2006-9-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2-2 00: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2-1 19:20 发表
甲戌侧批:这是等芸哥看,故作款式。若果真看书,在隔纱窗子说话时已经放下了。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
在批语中被称为等芸哥看,故作款式的乃是宝玉,而非批书人。而倚在床上拿着本书在看正是钗、颦等的常见举动。也就是被比作钗、颦等,是贾宝玉,非批书人。而将宝玉比作钗、颦等,当然是宝玉的知己,宝玉称幸并不奇怪。

"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
这句怎会是拟“玉兄”所言?当是批书人自言,这句回思,当然是回忆二人故事,所以会有“一笑”二字。把玉兄比作“钗、黛”也是说不过去——“而倚在床上拿着本书在看正是钗、颦等的常见举动”,颦儿或有这种举动,宝钗是断断不会的。宝钗信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至少她天天挂在口头的是如此,怎么会在人前作出时时看书的样子来?即便黛玉读书恐怕也不会有“靸着鞋,倚在床上”这样的动作。如果拿这种形象比钗黛,钗黛自己只怕先就气哭了。

[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7-2-2 00:4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hws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6
功绩 166
帖子 1325
编号 82141
注册 2006-9-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2-2 12: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脂批中不乏这样的批语。不过可以据此判断批者的身份罢了。


“等芸哥看,故作款式当然是只能形容女性了”

这里的故作款式,其实是单拿宝玉的不读书取笑。宝玉何时曾在人前读过书。这里故意拿书,是故作大户人家的读书公子之貌,所以脂批由此一讥。

不过你下边这一解,也有道理。“将余比作钗、颦等”,毕竟有个等字,意思也多了。不过细想,倘若脂砚斋在生活中亦常拿此事取笑,难免会有类似的对答。此处回想起来,也不算突兀。

[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7-2-2 12:2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hws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6
功绩 166
帖子 1325
编号 82141
注册 2006-9-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2-2 13: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若按我最初的理解,这两句的主语是发生了切换的。“将余比作钗、颦等”中的余,是批书者自指,也即脂砚自比。句中省略了一个主语,这个主语是指写书人,也即雪芹。玉兄在后半句已经不再担任主语了。这样理解,前半部分批的是书,是拿“玉兄”取笑,后半句却是回忆现实生活中的旧事,是批书人和写书人之间的情分了。二者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只是批注者的思绪所及罢了。

要知道脂砚批书,并不都是批书中的情节,话风里时常会带出一些和书中情节不甚相关的事情来。这样理解的话,此处就是一例。

[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7-2-2 13:06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30 17:3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71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