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06-27, 8:37:33发表
李严担任尚书令,并没有因为镇守永安就没法发挥作用。
见伊籍传:
伊籍字机伯,山阳人。少依邑人镇南将军刘表。先主之在荆州,籍常往来自讬。表卒,遂随先主南渡江,从入益州。益州既定,以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见待亚於简雍、孙乾等。遣东使於吴,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籍適入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乎?”籍既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籍之机捷,类皆如此,权甚异之。后迁昭文将军,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不难看出,李严不但在诸葛亮送灵柩回成都后继续担任尚书令,而且在其位,谋其政。
到后来被陈震所取代,就是已经有着咸决权力的诸葛亮的手段了。
诸葛亮一旦组织起非李严部队参与的南征,就不用再顾忌李严的感受。他早已判定这个李尚书令是“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一有机会就断其枝干,只是未能拔其根本而已。
法正、刘巴活着时,李严还不是尚书令呀。
你的论据好像不能支持你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