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平(即李严)为何会铤而走险虚报军情, 最近的一些感想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者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0
帖子 813
编号 8209
注册 2004-6-8


发表于 2004-6-19 09: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出师表未提及李严一事:

诸葛亮在朝之时,“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但一旦出兵伐魏,后方的很多事就不可能亲自过问,因此朝中之事很多就需要后主自己处理。诸葛亮对后主处理事务的能力显然不放心,因此在对他反复叮嘱,并安排一定的人员辅佐后主。出师表中提到的人物都属于这种角色,即留在后主身边,能匡正后主得失的。李严远在永安,当然不在此列。这并不能作为诸葛亮排挤李严的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者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0
帖子 813
编号 8209
注册 2004-6-8


发表于 2004-6-19 10: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可是吴国曾经那样背信弃义,刚刚讲和,怎么可能完全信任?留下重要将领镇守是很正常的。出师表中提到的人官阶都不高,作用是匡正后主,提供咨询,李严既然不在后主身边,不提也是正常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者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0
帖子 813
编号 8209
注册 2004-6-8


发表于 2004-6-19 11: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蜀的防务主要在北方,对付魏,东方对付吴,南方对付南方少数民族。威胁大小依次为北、东、南。诸葛亮亲自北伐,而第二位防务交给李严,应该是正常的分工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者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0
帖子 813
编号 8209
注册 2004-6-8


发表于 2004-6-20 13: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如果李严认为诸葛亮是处心积虑要抓他的把柄整倒他,为什么”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者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0
帖子 813
编号 8209
注册 2004-6-8


发表于 2004-6-21 12: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21, 9:50:23发表
,留李丰正是点睛之笔。且李丰在朝则李严的言行均要收敛以免自己的行为会危及儿子的前途乃至性命。


这样说未免有点以什么之心度什么之腹了吧?要防止李严乱说话需要保留他儿子的官位吗?直接拿李严本人的性命来要挟他不更好?杨仪是怎么死的?如果他儿子的官位也被废了,李严的言行就不会危及他儿子的性命了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者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0
帖子 813
编号 8209
注册 2004-6-8


发表于 2004-6-24 01: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驳“权倾朝野的诸葛亮”一文:

关于刘备托孤:

文中认为刘备对诸葛亮不完全信任,“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云云是先发制人的策略,这种说服颇有市场。然而,晋人孙盛就指出,"苟所寄忠贤,则不须若斯之诲,如非其人,不宜启篡逆之涂。"如果刘备真的担心诸葛亮有不臣之心,这句话除了给他以口实,还能有什么别的用处呢?难道让诸葛亮说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就能够防范他在死后篡位吗?如果没有刘与诸葛的这番对话,诸葛亮取代后主就是谋逆,有了这番对话,取代后主最多是违诺,二者罪过孰轻孰重,不是很明显吗?以刘备丰富的政治经验,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因此,刘备说这番话的用意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并请求由他的子嗣保有地位,宁可让给有才能的部下,也不愿创下的基业亡了;而是他相信诸葛亮不会有异心,说这番话是为了树立诸葛亮的权威。不管按哪一种解释,刘备对诸葛亮都是信任的,因而也就不存在用李严制衡诸葛亮的问题。

文中认为诸葛亮前期在军事上无大的建树,可是他忘了刘备攻蜀时,“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因此并不能说李严在军事上比诸葛亮更突出。“在刘备临终的前一年章武二年,就已经把李严拔为尚书令,在官阶上可与诸葛亮比肩了。”尚书令虽为重要官职,但级别并不高,不过秩千石而已,按后汉书百官志,尚书令是少府卿的属官,也就是说李严连卿都不是,怎么与位为公的诸葛亮比肩?

“在短短的一年多内,通过将李严从犍为太守地方长官的位置上提升到尚书令,并籍由其政治地位的上升以及原有的基础,人为地将李严制造成为了实际上的东州集团代表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刘备对李严更多的是笼络,而不是提防。”李严得任尚书令是因为原尚书令刘巴恰在此时死了,黄权又降了魏,东州派有才干的就算李严了。尚书令一直由东州派人士担任,初为法正,后为刘巴,这样做是为了平衡荆州与东州两派,避免东州派不满罢了。两派之中,刘备信任显然是荆州派,因为荆州派是刘备起家的班底,东州派则是被征服者。刘备担心的应该是东州派而不是荆州派,所以说刘备更防范诸葛亮是没有道理的,恰恰想反,刘备大树诸葛亮的权威,就是为了让他由能力压制东州派。当然刘备也需要拉拢东州派,所以才让李严为诸葛亮之副。

所谓“诸葛亮提出在他离开成都后,要后主“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的人选,无一例外的全部是荆楚集团的骨干,东州和益州人士一个也没出现。”错误更是明显。其中提到的费祎、董允都是东州派的,长史张裔是成都人,应该属于益州派。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7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1 06: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29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