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系列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9-4 23: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系列

嘉靖本《三国演义》俗称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未经毛纶父子删改,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接近罗贯中原文的版本,其水平远高于现在的通行本。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
          第94回庞统进献连环计


  曹操对阚泽和庞统的待遇,反差极其鲜明。上一回,阚泽来献诈降书,曹操极尽怀疑与恫吓,最后依然是将信将疑;这一回,曹操竟完全相信庞统,非但没有怀疑、恫吓,还让庞统遍观军营,最后还顺利地放回庞统,曹操的多疑性格也全不见了。读者不感到奇怪吗?
  说奇怪,也不奇怪,因为曹操从头到尾根本就没相信庞统。
  上次,蒋干盗书,非但曹操明白被骗了,连蒋干都醒过味了。这一回,蒋干先见曹操“备言前事”,曹操能不仔细推敲真伪吗。尤其是庞统竟装作不认识蒋干,露出了老大破绽。即使没有这个破绽,上一次蒋干被周瑜精心布局,大大地耍了一回,这一次曹操怎能就轻易相信周瑜不做手脚?
  既然知道庞统是骗子,曹操为什么不杀掉庞统?庞统是骗子,曹操知道,可全世界不知道啊!他们以为庞统真是来投靠曹操的。曹操若是杀掉庞统,天下人会认为曹操好坏不分,不能容人,更何况庞统大大小小还有点虚名。杀掉庞统,于东吴何损?于曹操何益?当然是无损也无益。

  既不能杀,又不能留,那拿庞统怎么办?只能利用。既然你庞统是打着投靠我曹操的名义来的,那么我曹操就深信不疑、热情接待、虚心求教,表现出求贤若渴的样子。然后,再让你看看我曹操的强大与军威,回去好替我宣传宣传,我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不是盖的,识相的赶紧投降吧。
  不管你庞统是真降还是假降,你总不能白来一趟吧,我曹操倒要看看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哦,要我把船都连锁起来,好让周瑜一把火把我的战船都烧干净,想法挺恶毒。不过,这大冬天的,哪有东南风啊?没风你烧个屁呀。想法虽然恶毒,办法还真可行。嗯,就按你的办法,把船都连锁起来,好,马上就办。
  怎么?先生要回东吴?你小子和蒋干在江东刚玩了把失踪秀,傻子都知道你是和我家蒋干私奔了,你还敢回去,也不怕周瑜把你咔嚓了。你小子可比阚泽差远了,阚泽不管是真降还是假降,起码人家不愿意回江东,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藏不住狐狸尾巴了。什么?还要榜文。也不怕被东吴的巡江军士搜了去,当然,你小子本来就是骗子,自然不怕。想要我保你全族?我过江后,非杀你十族不可,不过,看你那蠢样,也不会有第十族,九族也将就着吧。
  不过,到底还是失算了。没想到这南方和北方就是不一样,大冬天的,还真有东南风;更没想到的是,江东那群笨蛋还真就利用了这次东南风。唉,都是轻敌若的祸。我老曹倒也不是输不起,就是便宜了周瑜那小子,弄得后世那些酸文人乱作歪诗;还有那诸葛亮,到处瞎吹牛,说什么,我的百万大军是他打败的,还好,信这鬼话的人不多。


  以上为气概文鸯之管见,欢迎斧正。

[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6-10-6 21:5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9-7 19: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老酒兄:

  学术界公认,嘉靖本《三国演义》是最接近于罗贯中原稿面貌的版本;但同时也指出仅是“接近”而已,
其中也有许多后人的篡改,当然还没有现在通行本中毛纶父子篡改的多。
  学术界认为:罗贯中原稿是不分回目的,无论是240回,还是120回,都是后人所分。“赞诗啊、人物评论啊”也是后人所加。许多学者认为,书中小字注是罗贯中原文。
  阿鸯认为,书中小字注也是后人添加上去的。因为这些小字注都非常浅白,有的甚至非常酸腐,和罗贯中的文风不符。在第95回“曹孟德横槊赋诗”中,曹操说“定娶二桥(乔),置之台上”,后面的小字注就是:“先是孔明借意说周瑜,到此曹操亦有此意。”既浅白又酸腐。演义中,许多难以理解的地方,罗贯中都不注,怎么会作这样的注。
  金庸写的小说太多了,而且利益色彩很重,不可能详细考察逻辑关系。罗贯中、曹雪芹不同,著作非常少,其原稿书中不可能有明显的逻辑错误。罗贯中、曹雪芹成书后,其书都曾长期辗转传抄,罗贯中的演义更是经过上百年的辗转传抄。在传抄过程中,难免有自以为是者进行篡改。尤其是罗贯中的演义,由于是历史小说,读者无不有自己的好恶,传抄者难免不按自己的好恶进行篡改,如赵云的年龄问题。罗贯中的演义原名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些迂腐的传抄者难免把它当作历史,所以未等读完全文就开始按历史往回篡改,如“西凉州韩遂、马超谋反”。马超、马腾的错误不止一处,而是一直这样错过来的,原作者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最关键的是写作手法问题。
  现代作者多用主观视角描写人物,作者常直接告诉读者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古代作者多用客观视角描写人物。作者有如把自己放到了书中的场面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白描给读者,极少直接告诉读者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操遂无疑,诚心相待”,这是曹操表现出来的表象,是书中人们在现场所看到的。
  这种写作手法的极致就是对阴谋的描写。由于古代作者秉承这样一种写作风格,以至于从来不直接描写阴谋的运作过程,而只描写书中现场人们所能看到的表象,因为阴谋不会为外人所知,(作者使自己处于外人的角度。)事后也很难泄漏。代表作就是《水浒传》中晁盖之死。

  晁盖坚持要自己亲自打曾头市,说明晁、宋的权力争夺已趋于公开化,但自始至终,施耐庵没有一句描写双方互相不满的心理活动,这正是古代作者的典型写作风格。下面对晁盖之死引用原文,并分析。


    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见一彪军马,
    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
    杀出村中来。
(“撞见一彪军马”,施耐庵没有说这是曾头市的军马,是读者想当然的以为是曾头市的军马。以史文恭的武艺也不会不出来当头拦截。如果施耐庵不是有意而为,会直接明明白白地写出史文恭射死晁盖,而不用通过箭上的名字得知。)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嘱咐道:
    「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
    主。」
(晁盖的话很蹊跷,没有直接说是史文恭。)

    宋江道:「晁天王临死时嘱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
    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誓箭在彼,岂可忘
    了?又不曾报得雠,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宋江篡改晁盖原话,不知不觉中把“射死我的”换成了史文恭。)

    吴学究道:「晁天王虽如此说,今日又未曾捉那人,山寨
    中岂可一日无主?若哥哥不坐时,其余便都是哥哥手下之
    人,谁人敢当此位?况兼众人多是哥哥心腹,亦无人敢有
    他说。哥哥便可权且尊临此位坐一坐,待日後别有计较。」
(吴用虽然可能没有参与谋害晁盖,但可能心知肚明,所以耍了个滑头,又把史文恭换成了“那人”。)

    二骑相交,军器并举。约二十余合,秦明力怯,望本阵便
    走。
(史文恭是使枪的,正常可用秦明不敌,或秦明棒法散乱,不会用“力怯”。这样写的意思是史文恭力大,一箭射中头部,晁盖应该当场身亡。然而这毒箭让晁盖回到梁山泊才死,说明箭入甚浅,射箭者的力气不大。)

    曾长官又见折了曾索,烦恼倍增。次日,要史文恭写书投
    降。史文恭也有八分惧怯,随即写书,速差一人擎,直到
    宋江大寨。小校报知曾头市有人下书。宋江传令,教唤入
    来。小校将书呈上。宋江拆开看时,写道:曾头市主曾弄
    顿首再拜宋公明统军头领麾下:前者小男无知、倚仗小勇,
    冒犯虎威。向日天王下山,理合就当归附,无端部卒施放
    冷箭,罪累深重,百口何辞?然窃自原,非本意也。今顽
    犬已亡,遣使请和。如蒙罢战休兵,愿将原夺马匹尽数纳
    还;更金帛犒劳三军,免致两伤。谨此奉书,伏乞察。
(如果毒箭是史文恭射的,史文恭不会如此赖帐,说明史文恭根本不知道那枝箭上还有名字。最后捉住史文恭,没问史文恭一句话,也没让史文恭说一句话。当初捉住黄文炳时好顿啰嗦。在紧接着打东平府和东昌府时,宋江把和晁盖亲近的将领划到自己一边,怕他们为卢俊义出力。)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9-7 23: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马岱:
罗本中,庞统是周瑜的幕僚,不是在野.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9-7 23: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62回刘玄德败走荆州

嘉靖本《三国演义》俗称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未经毛纶父子删改,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接近罗贯中原文的版本,其水平远高于现在的通行本。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
          第62回刘玄德败走荆州


  上一回仓亭之战,曹操为什么要用十面埋伏,好处何在,罗贯中没作任何解释。在这一回曹操与刘备的穰山之战中,罗贯中完全以刘备的视角来记述整个战役,没有对曹操的整个战役部署作任何解释。下面本人试着对曹操的战役部署作一解释。

  刘备脑子进水了吗?袁绍都打不过曹操,他凑了几万乌合之众,竟敢来捋虎须?刘备脑子虽然常灌水,这次却不是。刘备怕袁绍完蛋得太快,曹操会回过头来对付他,他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所以,刘备要帮袁绍缓口气。
  穰山首次会战,刘备获胜。
  第一,曹军在与袁绍的作战中,兵员并没有得到扩充。所以,曹军数量上不占绝对优势。
  第二,曹军连续作战,南北奔波,十分疲劳。刘备军以逸待劳。
  第三,刘备的几万乌合之众,被刘、关、张调理的还算不错,有一定的战斗力。
  既使如此,曹军在休息几日后,强攻刘备,依然可以获胜。但曹操兵力有限,不想过多损失兵员。所以,曹操要打巧仗。
  曹操为什么要闭门十几日不战?因为曹军不但要恢复体力,还要使用多流汗、少流血的战法。另外,曹军还要提前出动,进入预定地点,等候战机,这个战机就是龚都的运粮队。
  具体战法安排如下:
  在曹操认为士兵完全恢复体力后,命张辽率领主力精锐部队,绕路进入预定地点,准备攻击汝南。一旦龚都的运粮队离开汝南,即展开攻击。另外,很可能此次是曹操亲率主力攻击汝南,只不过是打着张辽的旗号,以迷惑刘备,让刘备以为曹操还在穰山大寨。此种手法,在曹操东征徐州刘备前,在黎阳就玩过。曹操必须保证迅速拿下汝南,不能让刘备主力退回汝南,坚守城池。北面还有一个没死的袁绍,一旦汝南战争旷日持久,曹操就麻大烦了。如此就可解释张辽军为什么势不可当;还有关羽的救军,竟被张辽军杀的只剩三百人。另外,从刘辟能从汝南带出一千骑兵来看,刘辟的汝南守军也不会少。
  派夏侯渊进入预定地点,准备伏击龚都粮队。得手后,变为诱饵,以诈败的手段,将前来救援的刘备军(演义中就是张飞)诱至乐进、徐晃的预伏地点。这样可以最大地消耗刘备援军的体力。
  一旦探得刘备援军出动,许褚立即前来搦战,使刘备不敢立即撤退。其实,此时曹操的穰山大寨很可能已是空寨了。曹操此举的目的,就是要给张辽的主力军(很可能就是曹操亲率的主力军)回师争取时间。从刘备派出张飞、关羽后,不半日即得到回报的情况看,张辽的主力军(很可能就是曹操亲率的主力军)距离穰山的刘备很近。所以,在罗本中,有张辽率军攻汝南,又战赵云的情节出现。
  当夜,曹操杀散刘备军后,立即派出将领,分头率军搜索刘备,这其中就包括了张郃、高览率领的军队。茫茫大地,曹操不是神仙,不可能知道刘备将逃向何方,所以曹操无法预先埋伏军队。张郃、高览率领的军队正好先发现了刘备。在此之前,张郃、高览很可能参加了攻击汝南,围攻关羽,夜伏刘备的战斗。所以在罗本中有,张郃战赵云时的气力不加。
  整个穰山战役,曹操充分利用时间差,使每一次战斗,曹军都具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最后,穰山战役和仓亭之战一样,历史上只有寥寥数语,战役的全部过程都是罗贯中自己设计的。

  毛纶父子由于不能理解穰山战役的部署,自以为是地胡改。罗本原文中,攻击汝南的是张辽,不是毛本中的夏侯惇;刘备和赵云夜间逃跑时,与赵云相战的是张辽,不是毛本中的许褚。罗本中张辽的两次出现正是理解曹操战役部署的关键。罗本原文中,张郃战赵云“战十余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子龙乘势冲杀张郃,郃又欲战。”意在强调张郃的体力出现问题,由此提示读者张郃不是一直埋伏在这里,而是一直在连续作战。



  以上为气概文鸯之管见,欢迎斧正。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9-21 03: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95回曹孟德横槊赋诗

嘉靖本《三国演义》俗称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未经毛纶父子删改,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接近罗贯中原文的版本,其水平远高于现在的通行本。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
          第95回曹孟德横槊赋诗


  这是徐庶最后一次出场。初看之下,庞统和徐庶的江边相遇似乎只是一个孤立事件,既使删除这段情节,好像对故事的发展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在第五十回“云长策马刺颜良”中,曹操请关羽赴宴,席中,曹操问关羽的胡子有多少根,似乎曹操的问题很无聊,实则别有用心。罗贯中不会安排没有用意的情节,庞、徐江边相遇也是如此。
  庞统刚刚骗得曹操把战船连锁起来,徐庶就立即来揭穿庞统的把戏,罗贯中的用意在于点示读者,徐庶都看得穿的把戏,曹操就更能看得穿,曹操的用兵经验和对人情世故的熟谙远非徐庶可比。类似手法属罗贯中的惯用伎俩。诸葛亮舌战群儒后,黄盖就说这是无用功;草船借箭刚回来,就立即要火烧战船。
  徐庶巴巴地跑到江边来见庞统,主要目的想表现一下自己的不凡。徐庶以为自己能够发现庞统的诡计,是一个了不得的高明见识,这样高明的见识又偏偏在曹营里不能对任何人讲。不能听到赞美,不能表现自己,会让徐庶郁闷死的,所以徐庶一定要找一个人来证明自己的高明。极强的表现欲本身就是不成熟和肤浅的标志。
  徐庶也许是真的没有脱身之计,也许是要考验庞统的智力、和庞统一较高下,无论是哪种情形都无关紧要。当庞统讲出脱身之计后,二人大笑。二人之所以大笑,是认为这脱身之计太高明了,高明得人皆莫及,表现的是自命不凡后的得意。关键是二人自命不凡的计策,其实愚蠢透顶。
  对于二人江边见面的情节,罗贯中多处使用暗示性的笔法提示读者。“(庞)统闻是故人,心下稍定,回顾左右无人。”曹操已经明白庞统是骗子,肯定要暗中派人监视庞统;既使曹操真的相信了庞统,以曹操的多疑性格,也一定会派人监视庞统。曹操自己尚派蔡中、蔡和到江东卧底,自己怎么可能不做防范。“(徐)庶大笑而拜曰:‘吾命全矣!……’”徐庶的小命难保了。
  曹操虽然可能知道徐庶曾去江边和庞统见面,但不一定知道二人的谈话内容,也不一定知道徐庶派人散播谣言。所以,当听到“西凉州韩遂、马腾谋反”的消息时,曹操“大惊”,曹操是真的担心韩遂、马腾谋反。
曹操急聚众谋士商议,曹操的话还没说完,徐庶就急忙抢先发言,生怕差事派给了别人。以曹操的机敏,立即就明白了“西凉州韩遂、马腾谋反”的消息是假,曹操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曹操怎能不“大喜”。庞统为徐庶设计的脱身之计,其愚蠢之处就在于抢差事这个环节。接下来,曹操派臧霸与徐庶同去。后来曹操征讨马超和汉中时,所带的众多将领中,独独没有臧霸。如果臧霸真的去镇守散关了,就不会没有臧霸。事实上,臧霸一直镇守青、徐沿海地面,根本就没有踏足过关中。所以臧霸可能根本就没去什么散关,而是直接回了青、徐。徐庶从此销声匿迹,阿鸯猜测,是被臧霸奉曹操之命给干掉了。“臧霸”是罗贯中别有用心的安排。

  徐庶对庞统说:“吾命全矣!吾昔日所许刘皇叔有伏龙、凤雏,才高天下,以此论之,吾言不虚也。”也是后来庞统投奔刘备时的伏笔。这里再一次明确,刘备知道庞统就是凤雏。刘备派庞统去当县令,是有意搓磨庞统,目的是去掉庞统的狂傲。大事业不是靠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众人齐心协力。狂傲会严重影响团结的,最终会毁掉事业。后来刘备把庞统从耒阳请回来,那一番表演,可谓演技高超。也许正是徐庶的这句话,使得庞统初见刘备时,才表现的那般狂傲。




  曹操横槊赋诗、醉杀刘馥,似乎和战争没有什么关系。然而,正是这段情节,揭示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曹操聚众宴饮,演说中,恃强轻敌之意,一览无遗。醉酒横槊,骄狂不可一世。
  对于曹操的《短歌行》,后人有许多解释。但在此处的解释,阿鸯以为应该是,表现了曹操没有对手后的孤单与寂寞。尤其是刘馥认为不吉利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透露出的是曹操的轻敌。也许阿鸯理解的不对,希望网友们多多赐教。
  曹操一槊刺死了刘馥,(史书上没有这样的记载。)也同时刺破了所有敢于进言者的胆量。刘馥为曹操立下过大功,只因一言不慎,就死于非命,对所有人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下一回中,程昱和荀攸曾提醒曹操,战船连锁可能遭到火攻。曹操以没有东南风,火攻不能成立为由,驳回了程昱和荀攸的提醒。如果没有刘馥事件,程昱和荀攸也许会继续进言,南方冬天偶尔也会有东南风,而东吴也绝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但是,有了刘馥的前车之鉴,程昱和荀攸断然不敢重蹈覆辙。

  曹操得意忘形的特质,决定了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



  以上为气概文鸯之管见,欢迎斧正。




附嘉靖本三国演义和通行本的差异

嘉靖本三国演义:
    (徐)庶大笑而拜曰:“吾命全矣!吾昔日所许刘皇
  叔有伏龙、凤雏,才高天下,以此论之,吾言不虚也。”
  二人大笑而别。
毛本改为:
    (徐)庶大喜,拜谢。
罗本中的“大笑”表现了庞统和徐庶的自命不凡,徐庶的话是后来庞统见刘备时的伏笔。


嘉靖本三国演义:
    操大喜曰:“若得元直公去,吾不忧矣!……”
毛本改为:
    操喜曰:“若得元直去,吾无忧矣……”
罗本中的“大喜”是对应曹操刚知道谣言时的“大惊”,其中蕴含的意味不是毛本中的“喜”所能替代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9-26 03: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96回曹操三江调水军

嘉靖本《三国演义》俗称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未经毛纶父子删改,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接近罗贯中原文的版本,其水平远高于现在的通行本。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
          第96回曹操三江调水军


  火攻需借风力,这是基本常识。战船连锁,易受火攻,曹操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曹操之所以敢把战船毫不犹豫地连锁起来,就是因为曹操认为冬天不会有东南风。曹操明白这个道理,程昱、荀攸当然也明白。程昱、荀攸之所以提醒曹操,因为他们认为南方冬天也会有东南风。没想到的是,他们刚刚提了个开头,曹操就开始高谈阔论,表现出无比英明的样子。如果程昱、荀攸此时还要提东南风的事,会让曹操很没面子的,刘馥的前车之鉴刚刚就发生在前面,程昱、荀攸那敢重蹈覆辙,只能把后面的话生生地憋回去。众人也很识相,赶紧大拍曹操的马屁。曹操因得意忘形而变得自以为是,由此而使众人的智慧受到压抑,最后导致赤壁之战的失败。诸葛亮一生都自以为是,六出祁山而不能得魏国寸土,是其必然的结果。

  赤壁之战,曹操有没有打败周瑜的可能呢?在这一回中,罗贯中的意思是有。

  首先,我们研究一下,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都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有人可能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战船的连锁了,没有战船的连锁,东吴的火攻就无法实施,曹操也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惨败了。
  战船的连锁不是曹操失败的关键,关键是曹操给了东吴时间,让周瑜等到了东南风。没有东南风,周瑜就拿曹操的连锁战船一点办法都没有。
  曹操干吗要等?曹操的水军太差了,曹操需要时间训练水军。为了说明曹操水军的水平,罗贯中安排了一段焦触、张南自取灭亡的情节。焦触、张南敢于自告奋勇,必定是以为自己有两把刷子,二人之所以这样认为,想必是水军训练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着曹操水军的最高水平。就是这最高水平,在东吴水军面前却是那样的不堪。焦触、张南仅一合就被周泰和韩当所杀,文聘的三十只船打不过东吴的十只船。最高水平尚且如此,其他肯定就更是不堪了。两军的水平差距为什么会如此之大,曹操对此是有所认识的,那就是天生:“汝等皆生长北方,……江南之兵生于长江。”这种DNA级别上的差距,靠后添的弥补是很困难的。曹操的错误就在于,想靠训练来缩小双方水军的差距,既不现实,更给了周瑜寻找曹军破绽的时间。
  东吴水军战船至少也在千艘之上,韩当、周泰率三、五十艘战船迎战是比较正常的。罗贯中仅让二人率十只战船出战,目的就是要说明曹操水军的水平。

  曹军战船的连锁,对曹军是非常有利的,只要不给周瑜时间。如何不给周瑜时间?对此罗贯中是有暗示的。毛玠、于禁请曹操观看水军演习,罗贯中不厌其烦地交待了水、陆两军的规制,说明曹军的庞大,并且“前后左右军皆试船”,真正的好顿折腾,时间肯定不短。而后面却有段很奇怪的文字,“周瑜往山顶观之,操已收尽。”周瑜为何反应如此迟钝?主要由于两军长时间对峙,和对曹操水军的轻视产生的松懈。如果此次曹操不是演习,而是实战,连锁战船借着“是日西北风骤起”,扑向周瑜水军,“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到时曹操大军“渡江如履平地之稳。吾到南岸,人马可一拥而上。”既使周瑜水军能够出寨迎战,也挡不住顺风而来的连锁战船。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曹军,很快就可以把刚刚离岸不远的东吴水军,迅速压回到岸上,东吴船只连逃跑的机会都难有。也许,由于曹操水军训练不熟,会增加一些伤亡,但战争的结果却是确定的。

  曹操专注于水军训练,根本出发点还是想求稳。求稳的结果,常常就是时间上的拖延,也就给了对方寻找自己破绽的机会。官渡之战、夷陵之战、六出祁山,失败的一方,无不是败在求稳之上。袁绍不敢分军和强攻,刘备不敢直取荆州,诸葛亮不敢深入敌境,缺乏的都是军事上的冒险精神。



  最后,说一下有些朋友感兴趣的武艺。罗贯中对武将武艺的描写,一直是严格地符合逻辑。周泰“飞身一跃,直跃过张南船上”,其水平明显高过韩当一截,就如前面打黄祖时,甘宁能飞上艨艟,董袭就不能。不单是周泰的武艺本身就高于韩当,也有二人出身不同的原因。韩当是辽西人,水上的本领是后练的;周泰是九江人,更兼是水贼出身,是天生的水上功夫。


  以上为气概文鸯之管见,欢迎斧正。




附嘉靖本三国演义和通行本的差异,并品评优劣。

嘉靖本三国演义:
    冲浪激波,稳如平地。北军在舡上,勇跃施勇,轮枪
  使刀。曹操观之,心中大喜,以为必胜之道。前后左右军
  皆试船,
旗旛不杂。又有小船五十余只,往来巡警催督。
  操立于将台之上,观看调练已毕,教收住帆幔,各依次序
  回寨。寨有二十四门,各用战舰艨艟周围护绕。
毛本改为:
    冲波激浪,稳如平地。北军在船上,踊跃施勇,刺枪
  使刀。前后左右各军,旗幡不杂。又有小船五十余只,往
  来巡警催督。操立于将台之上,观看调练,心中大喜,以
  为必胜之法;
教且收住帆幔,各依次序回寨。
罗本中,“曹操观之,心中大喜,以为必胜之道。”特指战船连锁。“前后左右军皆试船”强调此次演习时间比较长,对应“周瑜往山顶观之,操已收尽。”突出此次东吴的反应迟钝。“寨有二十四门,各用战舰艨艟周围护绕。”说明曹操水军规模的庞大。所有这些都是有特别用意的,并非闲笔,后文一并解释。


嘉靖本三国演义:
    操赏军劳将,与诸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
  雏之妙计耶?果然渡江如履平地之稳。吾到南岸,人马可
  一拥而上
。”程昱进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且提防
  火攻,难以回避。”操大笑曰:“程仲德虽然有远虑之谋,
  可惜不知用兵之法。”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未知丞
  相之见,请问如何是不知用兵之法?”操曰:“夫为大将
  者,先明天时,次察地理,然后以法用兵。多算胜,少算
  不胜,何况无算乎?
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何尝
  有东风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若用
  火攻,必乘风力以发之;彼如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
  何虑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何敢不提备耶?”诸将皆顿
  首拜伏曰:“丞相智略,包罗天地,岂等闲之所及哉!”
毛本改为:
    操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
  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连锁,
  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
  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
  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
  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
  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
  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诸将皆拜
  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
罗本中,“操赏军劳将”相当于现在的总结表彰大会,毛纶父子没有从政、从军的阅历,不知道这些固有程序。“吾到南岸,人马可一拥而上。”点明了曹操水军的终极作用,罗贯中另有用意,后文一并解释。“可惜不知用兵之法。”“夫为大将者,先明天时,次察地理,然后以法用兵。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无算乎?”用高谈阔论来表现曹操得意忘形的状态。“丞相智略,包罗天地,岂等闲之所及哉!”众人特意拍曹操的马屁。正是这种不正常的状态,最终导致了曹军赤壁之战的失败。
  毛本中,“却还有见不到处。”显得曹操很谦逊,不符合曹操此时的状态。“丞相高见,众人不及。”众人这样说有敷衍曹操之嫌,“众人”属用词不当,应该用“我等”。


嘉靖本三国演义:
    操曰:“汝等皆生长北方,恐乘舟不得其便。江南之兵
  生于长江,
往来水上习练精熟。汝勿轻以性命为儿戏耳。”
毛本改为:
    操曰:“汝等皆生长北方,恐乘舟不便。江南之兵,往
  来水上,习练精熟,汝勿轻以性命为儿戏也。”
罗本中,“江南之兵生于长江”和前一句“汝等皆生长北方”相对应,强调的是天然的、DNA级别上的差距,不是后添努力所能弥补的。罗贯中另有用意,后文一并解释。


嘉靖本三国演义:
    却说周瑜立于山顶,与谋士遥望江北水面,
毛本改为:
    却说周瑜引众将立于山顶,遥望江北水面艨艟战船,
焦触、张南逞能攻击周瑜水军,但周瑜不知道曹军攻击规模,“教传令各寨,严加守御,不可轻动。”这句话就意味着领军的将领必须和自己的部队在一起。所以,毛本中的“众将”不能和周瑜一起上山。可以说,毛纶父子于军事上一窍不通。


嘉靖本三国演义:
    文聘回报焦触、张南已被南将所杀。操悒怏不已,收军
  回寨。
毛本删除。表明了曹操对此次水战失败的态度,对己方水军能力的失望。罗贯中另有用意,后文一并解释。


嘉靖本三国演义:
    瑜观之,顾与谋士曰:“江北船只如芦苇之密,兼操
  有智谋之将,何计以破之?”
毛本改为:
    瑜顾谓众将曰:“江北战船如芦苇之密,操又多谋,
  当用何计以破之?”
同上。借用周瑜之口,再次强调了曹操水军在数量上的优势。暗示曹操一直没有利用这个优势,而错误地做缩小质量差距的努力。


嘉靖本三国演义:
    瑜大笑曰:“未及破曹,先占警报耳!”操军见中央
  旗折,各有惊忽之意。操心虽不悦,下令云:“惑众者
  斩!”由是军心方定。
毛本改为:
    瑜大笑曰:“此不祥之兆也!”
明智的将帅对军心都是极其敏感和重视的。后来关羽失荆州时,根本就不知道掌控军心,致使大军瞬间土崩,属不合格的将帅。上一回,徐庶惑乱曹操的军心,属必杀之例;但由于没有确凿证据,曹操恐惹人议论,阻塞降者之路,所以不能公开杀徐庶。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0-1 11: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97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嘉靖本《三国演义》俗称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未经毛纶父子删改,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接近罗贯中原文的版本,其水平远高于现在的通行本。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
          第97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绝大多数读的都是毛纶父子修改过的《三国演义》,也就是通行本《三国演义》。由此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认识: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东南风,也就没有火烧赤壁。罗贯中的演义,全书是以历史史实为依托,以英雄豪杰为主体,演绎的是政治、军事、人情世故的大戏,揭示出的是古今成败之理。然而,在演义中,决定三国格局形成的,也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一场战争,决定胜败的竟是荒诞不经的“诸葛祭风”。如果罗贯中的演义只能让后人作如是理解,显然是十分荒谬的,也是说不通的。

  在这一回里,罗贯中秉承的还是否定诸葛亮的一贯宗旨,用白描性的笔法,揭示的是诸葛亮故弄玄虚,专功饰誉,欺世盗名的本性。
  在第八十九回“周瑜三江战曹操”中,诸葛亮在江边对刘备说:“……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可教子龙驾小舟于南岸边等候,切勿有误。”玄德问其意,孔明曰:“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诸葛亮开始“祭风”的日期正是十一月二十甲子日,说明诸葛亮能够预测天气变化。(比现在的天气预报还牛。)如果诸葛亮能呼风唤雨,就不用叮嘱“切勿有误”了。随后,在第九十一回“诸葛亮计伏周瑜”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实际应用了一回天气预报。总之,在本回“祭风”前,罗贯中已经为诸葛亮有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埋下了伏笔。
  在本回“祭风”中,阿鸯在与毛本对比差异时,分析了东南风是“老天爷”早就安排好的,不是诸葛亮“祭”来的。诸葛亮没有提前把自己对天气的预测告诉周瑜,而是等周瑜病倒后,来到病床前,高深莫测地表演一番,当看到周瑜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随后,诸葛亮又故弄玄虚地“祭风”,以此显示自己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祭风”后,诸葛亮傍晚就已上船,却偏偏不肯扯起风帆,直接赶回夏口;而是一直等到四更徐盛追来。除了显示一番自己高明外,毫无用处,表现了诸葛亮的极度虚荣心理。“岸上丁奉慌唤徐盛船近岸,言曰:‘诸葛亮神机妙算,人不可及。……’”为诸葛亮的目的作了极好的注脚。
  在鲁肃来告诉诸葛亮周瑜卒病之事时,诸葛亮完全可以直接告诉鲁肃,周都督可能是担心天气问题,并把自己对天气的预测告诉鲁肃。不过如此一来,诸葛亮就赚不到“神人”的虚誉了。当时诸葛亮反问鲁肃:“公以为何如?”鲁肃回答:“此乃曹操之福,江东之祸也。”就是想让鲁肃自认事态的严重,才能更显诸葛亮的神奇,当诸葛亮如愿以偿地听到了他想听到的回答后,孔明笑曰:“公瑾之病,亮极能医,手到安全也。”卖弄之情溢于言表。

  十一月二十日三更,东南风起。第二天白天,周瑜开始调兵遣将,当天夜里,东吴开始大举进攻。有没有诸葛亮,东南风都会如期而至,东吴为火攻早已作了充分的准备,火烧赤壁的成功和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
  后来演义中,罗贯中让诸葛亮经常把赤壁之战的功劳挂在嘴边上,就是在诠释诸葛亮这番故弄玄虚的目的。

  再说周瑜,火攻需靠风助,我想,这个基本道理周瑜还是懂的。焦触、张南的逞能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周瑜却认为这是曹操大举进攻的前奏,周瑜突然感到了时间的紧迫性。隆冬之际,出现东南风的几率非常低,如果东南风不能在曹操发动大规模进攻前到来,周瑜就将在曹操的连锁战船面前作茧自缚。“江北岸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若曹兵一至,如之奈何?”这话虽然出自众将之口,实际也是周瑜心中所想。周瑜也许是真的急病了,也许是和后来吕蒙看到荆州烽火台时的病是异曲同工。




附嘉靖本三国演义和通行本的差异,并品评优劣。

嘉靖本三国演义:
    却说鲁肃心中疑惑不定,来见孔明,言周瑜卒病之事。
毛本改为:
    却说鲁肃见周瑜卧病,心中忧闷,来见孔明,言周瑜
  卒病之事。
罗本中,鲁肃对周瑜突然发病感到很奇怪。


嘉靖本三国演义:
    孔明笑曰:“公瑾之病,亮极能医,手到安全也。”
毛本改为:
    孔明笑曰:“公瑾之病,亮亦能医。”
诸葛亮医病、祭风,直到祭风后不肯立即离开,而是非要见到徐盛后才肯返回夏口,其目的无非是要卖弄一番。罗本中孔明的话,卖弄意味更浓。


嘉靖本三国演义:
    瑜乃正容问之曰:“愿先生教之。”
毛本改为:
    瑜曰:“愿先生赐教。”
罗本中,诸葛亮故弄玄虚的卖弄,终于达到了目的,周瑜正式求教,满足了诸葛亮的虚荣心理。


嘉靖本三国演义:
    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
  书》,上可以呼风唤雨,役鬼驱神;中可以布阵排兵,安
  民定国;下可以趋吉避凶,全身远害。都督若要东南风时
  ……”
毛本改为:
    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
  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
罗本中,诸葛亮的卖弄更充分。


嘉靖本三国演义:
    瑜大喜曰:“休道三日三夜,……”
毛本改为:
    瑜曰:“休道三日三夜,……”
诸葛亮帮周瑜解决了最大的一件愁事,毛纶父子却偏不让周瑜“大喜”。


嘉靖本三国演义:
    选二百精锐水手,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帐中号令下来。
毛本改为:
    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
罗本中,明确了每只火船上只配备了十名士兵。


嘉靖本三国演义:
    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
毛本删除。


嘉靖本三国演义:
    瑜即差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只军
  器帆桨等物。号令一出,时刻休违;倘有误失,即按军
  法。”各部回报,一切俱办,只等指挥。
毛本改为:
    瑜即差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只军
  器帆橹等物。号令一出,时刻休违。倘有违误,即按军
  法。”众兵将得令,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
此次“遍告”属于再次确认性命令,周瑜需要的是反馈回来的信息。“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是吴军的战前状态,在第一次下令准备时就应该表现出来了,而不是在此时才表现出来。


嘉靖本三国演义:
    肃曰:“吾料孔明必不敢谬。”
毛本改为:
    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
罗本中,鲁肃的口气是站在东吴的立场上;毛本中,鲁肃的口气是站在诸葛亮的立场上。只有毛纶父子这样的蠢货,才会傻到分不清里外的程度。


嘉靖本三国演义:
    瑜出帐,观旗脚竟飘西北。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
  地造化之功,有鬼神不测之术!若欲留之,乃东吴之祸根,
  周瑜之大患也!必杀之,免生他日之忧。”
毛本改为:
    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瑜
  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
  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
罗本中,“周瑜之大患也!”突出了周瑜不能容忍别人显得比自己能;与“东吴之祸根”并列,表现出周瑜自命不凡。
  毛本中,“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又不是龙卷风,这样持续的风都是逐渐加强的。


嘉靖本三国演义:
    往南屏山。离大寨只十余里,两路来杀孔明。于路正
  迎着东南风起。
毛本改为:
    往南屏山来。于路正迎着东南风起。
罗本中,具体给出了距离,也就等于给出了徐盛、丁奉到达祭坛的时间,而时间正是理解这一回的关键。


嘉靖本三国演义:
    当日,徐盛、丁奉飞奔坛前。丁奉马军先到,
毛本改为:
    丁奉马军先到,
罗本中,继续着重时间概念。


嘉靖本三国演义:
    将士答曰:“军师却才下坛去了。”丁奉来寻徐盛,
  盛船已到。二人来赶孔明。忽见江边小卒曰:“昨夜一只
  快船停在前面滩口。傍晚却见先生披发下船,那舡望上水
  去了。”
毛本改为:
    答曰:“恰才下坛去了。”丁奉忙下坛寻时,徐盛船
  已到。二人聚于江边。小卒报曰:“昨晚一只快船停在前
  面滩口。适间却见孔明披发下船,那船望上水去了。”
三更时东南风起,周瑜立即派徐盛、丁奉到祭坛去杀诸葛亮,祭坛到大营仅有十余里,“徐盛、丁奉飞奔坛前。”到祭坛的时间应该不超过四更,祭坛上的士兵回答是诸葛亮刚刚下坛。罗本中,“江边小卒”却说诸葛亮“傍晚”就下船走了,似乎与祭坛上士兵的回答矛盾,所以毛本改为“适间”。
  如果按毛本,行文上罗贯中似乎没有必要如此啰嗦,让两个人指出诸葛亮的去向。只需让守坛士兵回答:“昨晚一只快船停在江边。恰才孔明披发下船,那船望上水去了。”
  罗本中,守坛将士的回答很可能是诸葛亮所教。实际上,诸葛亮没等风起,傍晚就下船了,却被江边的小卒偶然看到了。诸葛亮为什么那么早就下船了?诸葛亮是为安全起见。诸葛亮傍晚就下船了,徐盛四更才赶到,怎么还能追上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有意要等周瑜派人来追,如此方能卖弄一番,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让人说他刚走,目的就是让人来追他;如果坛上的人据实回答,徐盛就不会再追了,明显追不上了。“江边小卒”已经说了,诸葛亮“傍晚”就下船走了,徐盛为什么还要追?明摆着追不上吗。如果此时换作读者的你来当徐盛这个差,你会不会追?不追?那你就等着回去挨领导的臭骂吧,为什么骂你?因为守坛的人还说了:“军师却才下坛去了。”你连追都不追,你怎么就知道哪个说的是假话,哪个说的是真话?
  东南风三更时才来,罗本中,诸葛亮“傍晚”就已经下船了,对应前面的“孔明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并不见风。”意思是说,这风不是诸葛亮祭来的,是“老天爷”早就安排好的,诸葛亮只不过是预测到了而已。也就是说,没有诸葛亮,周瑜也照样能在此时打败曹操。换句话说,赤壁之战,诸葛亮屁功没有。


嘉靖本三国演义:
    周瑜大惊曰:“此人如此,使吾晓夜不安矣!为今之计,
  不若且与曹操连和,先擒刘备、诸葛亮,以绝后患也。”
毛本改为:
    周瑜大惊曰:“此人如此多谋,使我晓夜不安矣!”
罗本中,这是本回结尾时,说书人卖关子的语言,不能认真。据学者考证,罗贯中原文不分章回。



  以上为气概文鸯之管见,欢迎斧正。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0-6 18: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98回周公瑾赤壁鏖兵

嘉靖本《三国演义》俗称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未经毛纶父子删改,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接近罗贯中原文的版本,其水平远高于现在的通行本。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
          第98回周公瑾赤壁鏖兵


  罗贯中先写周瑜调兵遣将,然后立即描述诸葛亮的调兵遣将,使二者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周瑜的所有部署都是紧紧围绕如何打败曹操来进行;诸葛亮的部署没有一处是为打败曹操而出力,全部都是在为如何拣便宜而算计。诸葛亮如此算计,虽然能够多拣些小便宜,但对大局、对改善刘备集团的弱势地位、寄人篱下的客军处境没有任何帮助。现实中,如果弱者处处表现得精明爱小、自私自利、不顾大局,只能招致身边强者的厌憎,最终只能使自己的处境变得更糟。正是诸葛亮这种爱小式的精明,使得蜀汉在日后三国的竞争中,日渐衰落。
  诸葛亮不但要算计盟友,还把这种藏奸耍诈式的算计用在了自己集团的内部。赤壁之战是一场众寡悬殊的战争,孙、刘联盟内的一兵一卒都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然而,诸葛亮出于打压和损害关羽威信的目的,在大战的关键之际,竟将本集团内的第一大将和五百最精锐的士卒,置于无用之地。有人说,关羽自己要放掉曹操,与诸葛亮何干?如果诸葛亮没有预见到关羽会放掉曹操,那么,诸葛亮的过错顶多是虑事不周。问题是,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建立在预计关羽会放掉曹操上,而诸葛亮又完全可以派给关羽别的任务。诸葛亮为了逃避错派关羽去华容道的责任,又使用极其龌龊的手段,造成是关羽自己非要去的假象。之所以说诸葛亮的手段龌龊,是因为其利用了关羽忍辱负重,义气深重的优秀品性。在诸葛亮派完所有人的任务后,故意把关羽晾在一边时,关羽就已经明白了诸葛亮的用心。如果关羽仅为自己着想,完全可以暂时忍耐,到大战结束时,再来质问诸葛亮,诸葛亮将无法解释弃关羽不用的原因。不过如此一来,关羽自己虽然在气势上胜了一筹,但无疑会给兄长刘备的事业带来损失,也会令兄长刘备难堪。所以,才有“云长思之半响”后的主动请战。
  有人说,诸葛亮是故意放掉曹操,怕曹操一死,孙权没了后顾之忧,对刘备下手,所以才派了关羽去华容道。如果曹操不死,对刘备更有利,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派人去华容道埋伏,浪费宝贵的兵力。如果为了成全关羽义释曹操的佳话,诸葛亮又完全没有必要那样一番做作,更没有必要让关羽立下文书。如果诸葛亮真想成全关羽,就应该像派遣其他将领一样,直接派关羽去华容道,待关羽回来请罪时,诸葛亮则将责任揽过来,说自己思虑不周,分派有误。当然,像诸葛亮这种一贯邀功诿过的人,绝不会干这种推功揽过的事。


  既使在这最后一刻,曹操若不是轻敌,如果措置得当,依然能够避免大败。黄盖早不降,晚不降,偏偏在东南风大起后来降,而且程昱还刚刚提醒过曹操,曹操仍不做任何防备,真不是一般的轻敌。如果不是有曹操杀刘馥的前例,程昱也许会进一步为曹操作透彻的分析,尤其是在黄盖的降书送到后,并提出预防万一的建议,曹操也许会采纳程昱的建议,由此避免一次大败。正是有杀刘馥的前例,程昱在提醒曹操时,连措辞用语都显得格外小心谨慎,所以当曹操再次自以为是地驳回程昱的提醒时,程昱只能噤若寒蝉了。
  到看见黄盖来降的船时,程昱再次提醒,虽然已经迟了,但如果能措置得当,仍然有机会避免全面崩溃。可惜的是,由于曹操的再次轻敌而抱有侥幸心理,错过了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曹操此时能够认定黄盖一定是诈降,来船一定是火船,就不应该只派文聘带“十数处巡船随文聘舡出”,并且企图用命令的方式去阻止来船的靠近。而是应该立即出动连锁战船,直接迎上黄盖的船只,黄盖一旦放火,立即将船只抛锚江中,士卒乘巡船返回,将这批连锁战船放弃。再不济,也可令所有水军立即上岸,固守旱寨,不至于全面崩溃。




附嘉靖本三国演义和通行本的差异,并品评优劣。

嘉靖本三国演义:
    却说周公瑾当闻徐、丁二将,言孔明神机妙算如此,
  瑜遂有和曹害刘之心。鲁肃闻而谏曰:“都督岂可以小失
  而废大事?曹操甚于刘备十倍,若不破曹,丧无日矣。曹
  破之后,攻刘未迟。”
毛本改为:
    鲁肃曰:“且待破曹之后,却再图之。”
罗本中,这是承接上本回结尾时,圆回了说书人卖的关子,不能认真。据学者考证,罗贯中原文不分章回。
  如果上回结尾和本回开头的文字是罗贯中原文,那么这就是诸葛亮故意卖弄的效果,差一点引起联盟内讧。


嘉靖本三国演义:
    却令黄盖使小卒驰书报操云:言定今夜二更,但看船
  头上插青龙牙旗,即黄某之粮船也。云云。黄盖一面发书,
  一面安排火船停当。
毛本改为:
    却令黄盖安排火船,使小卒驰书约曹操,今夜来降。
后面黄盖在书信中说的很清楚,所以此处罗本似乎啰嗦。


嘉靖本三国演义:
    只留鲁肃共阚泽、庞统及众谋士守寨,伺候上功。
毛本改为:
    只留鲁肃共阚泽及众谋士守寨。
罗本中,庞统是周瑜的下属。


嘉靖本三国演义:
    须臾到岸,孔明、子龙登岸。玄德笑容鞠躬,问候毕,
毛本改为:
    须臾船到,孔明、子龙登岸。玄德大喜。问候毕,
“笑容鞠躬”未必就是“大喜”,其掩盖的可能是焦虑与不满。


嘉靖本三国演义:
    孔明与赵云曰:“……”
毛本改为:
    孔明便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谓赵云曰:“……”
“升帐”是有一套固定仪式的,此时可能已经没有“升帐”的时间了。


嘉靖本三国演义:
    时有云长在侧,孔明全然不睬他。云长思之半响,忍
  耐不住,乃高声曰:“……”
毛本改为:
    时云长在侧,孔明全然不睬。云长忍耐不住,乃高声
  曰:“……”
笔者若是处在关羽的位置上,一定忍住,待大战结束后,看诸葛亮如何解释,竟然放着第一员大将不用?以关羽的聪明和社会阅历,当然明白诸葛亮的用心,就是想利用权力打压关羽的气势。关羽“思之半响”,就是在权衡忍还是不忍。忍住虽然可使诸葛亮最后陷于被动,但对人手和兵力都非常紧张的刘备军,关羽及其部下的闲置,无疑会给刘备的事业造成损失。而且既使关羽能够忍住,刘备可能也忍不住,关羽更不愿意让兄长难做。最后,关羽选择了以兄长的事业为重。


嘉靖本三国演义:
    孔明曰:“我与你军令状。”玄德大喜。
毛本改为:
    孔明曰:“我亦与你军令状。”云长大喜。
“云长大喜”解释不通。如果关羽认定诸葛亮会失算,而等着回来砍诸葛亮的头,那关羽的想法就太龌龊了,这根本就不符合关羽的性格。
  罗本中,关羽要求诸葛亮立军令状,是对诸葛亮的不满和反抗。“玄德大喜”表面上是为事情的解决高兴,内心里可能是对关羽的反抗欢喜,刘备绝不希望人人都把诸葛亮奉为神明。自己下属的威望和权势超过自己,没有一个主子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


嘉靖本三国演义:
    玄德曰:“先生神算,世罕及也!”孔明曰:“来日
  大雨之后,曹操必走华容道。吾今与主公往樊口,试看周
  瑜用计。”留孙乾、简雍守城,即便而行。
毛本改为:
    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孔明遂与玄德往
  樊口,看周瑜用兵,留孙乾、简雍守城。
“来日大雨之后,曹操必走华容道。”诸葛亮无意中流露出了自己的担心,这和“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个道理。


嘉靖本三国演义: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甚是不祥,望丞
  相察之。”
毛本改为: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罗本中,程昱说话非常小心谨慎。


嘉靖本三国演义:
    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所撞之处,尽皆钉住。
毛本改为:
    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
  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毛纶父子没有半点实战经验,却偏好自以为是,满脑子想当然,腐儒本性。只有“二十只火船”就能烧掉曹操庞大的水军?看来周瑜后面的大队人马和火船都是多余的了。
  黄盖的作用主要是打乱曹军的指挥系统。


  以上为气概文鸯之管见,欢迎斧正。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0-6 21: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特别感谢狼主的建议和辛勤工作,对“纵论诸葛亮系列”的合并表示感谢。

  这个系列就叫做“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系列”吧。

  到目前为止“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已经发过如下几回: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62回刘玄德败走荆州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91回诸葛亮计伏周瑜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94回庞统进献连环计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95回曹孟德横槊赋诗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96回曹操三江调水军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97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98回周公瑾赤壁鏖兵


感谢wewillfind兄对嘉靖本的支持。
罗本远优于毛本,但却未被广大读者所认识,以至于满街都是铺天盖地的毛本,既使踏破铁鞋也未必买得到罗本。更有许多人,根本就没读过罗本演义,更没有认真研究过,就人云亦云地断言,毛本优于罗本,实在令人气愤。如果本人的工作能使现状稍有改观,也可告慰罗贯中的在天之灵。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0-9 01: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99回曹操败走华容道

嘉靖本《三国演义》俗称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未经毛纶父子删改,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接近罗贯中原文的版本,其水平远高于现在的通行本。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
          第99回曹操败走华容道


    上一回,罗贯中用对比的手法,分别描述了周瑜和诸葛亮调兵遣将的过程。周瑜给将领的命令是粗线条的,诸葛亮给将领的命令则十分具体细致,由此给读者的印象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在这一回中,两军的将领开始各自实施本军主帅的部署。那么,执行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将领,他们的实际战果是不是就比东吴将领们更好呢?罗贯中同样用对比的手法,告诉读者,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不比周瑜高明。
    上一回,周瑜预先派出了六队军马,先行过江,进入曹军后方指定地域,准备对曹军实施齐攻。其中太史慈、董袭、潘璋三人进攻曹军东部区域的营寨,不是曹操逃跑的方向,罗贯中没有表它,我们也不去研究它。另外三队军马,分别由甘宁、吕蒙、凌统率领,进攻曹军西部区域的营寨,该方向正是曹操逃跑的方向。周瑜交给他们的任务只是进攻该区域内的曹军营寨,造成曹军的全面混乱,并没有像诸葛亮部置的那样具体细致,更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堵截曹操。结果,甘宁、吕蒙、凌统三人不但非常好地完成了周瑜部署的任务,还全部及时出现在曹操逃跑的路上,弄得曹操狼狈不堪,只是由于曹军人众,才没能截住曹操。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部署,不过就是甘宁、吕蒙、凌统三人都能自动完成的结果罢了。难道刘备手下的将领不如东吴的将领?当然不是。也就是说,既使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只要刘备向曹操逃跑的方向上派出将领,他们自然会有办法找到曹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过是蒙世罢了,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以上分析,仅就罗贯中的演义,不可联系真实的历史。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记载很简单。所以,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多是罗贯中的虚构,阿鸯也仅是就罗贯中的用意进行分析。

    曹操的两次大笑,引出了赵云、张飞的两支伏兵,给人的感觉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很神奇。上面,阿鸯已经就“神机妙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此处再分析一下“神奇”。从曹操不断问路可以看出,曹操对逃跑路线上的地理根本不熟,所以曹操自然无法预料敌人将在何处伏兵。一旦曹操仔细观察周围地形,立即就看出这是伏兵的好地方,说明只要熟悉这一带的地理,就应该想到在此设置伏兵,没有什么神奇可言。诸葛亮长期居于荆州,自然熟悉荆州地理。
    曹操的大笑,在表现曹操败不馁的同时,还是表现了曹操的轻敌。这种轻敌,一直表现到选择华容道上,真是屡教不改。


    本回中,对各方将领在战斗中的表现,罗贯中的描写也是非常用心的,使得他们能与其在演义中的一贯表现,契合得天衣无缝。
    赤壁之战之战一开始,张辽最先赶到曹操身边,表现出张辽良好的“球场位置感”。其次是徐晃,在曹操危急时刻,及时赶到。随后是张郃。此三人,正是曹操最得力的三员大将,而且是有独立指挥战役能力的大将,不是一勇匹夫。一员优秀的将领,通常都有一种直觉,能够准确、迅速地判断战场形势,及时地赶到关键位置,就像一名优秀球员,总是在球位上。
    甘宁,罗贯中一直把他作为一名非常有智略的将领来描写,历史上,甘宁也确实就是这样的将领。可惜,东吴没有给其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最后屈死在战场上。死后,“群鸦数百,以绕其尸。”是为甘宁鸣不平。本回中,甘宁的斩马延、张顗,也充分表现了甘宁的智慧,具体可见与毛本的对比分析中。这也是赤壁之战中,唯一的一次斩将。
    赵云,令现在的许多粉丝为之发狂,但在罗贯中的笔下,却隐含着令粉丝不爽的另一层。在曹操败逃的过程中,只有赵云主动放弃了追击,为什么?演义中交待的很清楚,“子龙寻思:‘归师勿掩,穷寇勿追。’因此不来追赶。”赵云为什么要这样“寻思”?这是“徐晃、张郃双攻赵云”的成果。非常巧合,在后来汉中之战,赵云救黄忠时,有“徐晃、张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罗贯中为何非要如此前后照应?就是要让读者深思这看似矛盾的原因。当然,仔细分析将会对赵云相当不利,阿鸯这里暂不分析,待到汉中之战时再说。如果读者有兴趣,不妨自己仔细读读赵云救黄忠的前后过程。
    焦触、张南、马延、张顗四将,至此全部一命归西,虽然死的有些冤枉,但结果却出奇的一致:都是被对手一招毙命。就是这四将,曾经围攻长阪坡上的赵云,“赵云力战四将,杀透重围。”赵云没能搞定四将联手。能说罗贯中不是别有用心吗。有人说,罗贯中这样写,有损赵云的完美形象,是败笔。现实中没有完人,如果文艺作品中非要创造出完人来,那才是败笔。“高大泉”是共产党极左流毒的产物。
    张飞,又一次大喝,又像长阪桥上一样,“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落。”曹军将士又一次像当年在长阪桥前一样,早已疲惫不堪了。不是张飞的武艺好,是张飞的运气好,总能赶着曹军最疲惫的时候。




附嘉靖本三国演义和通行本的差异,并品评优劣。

嘉靖本三国演义:
       有赋曰:
        汉朝欲灭,曹操独雄。领大兵初临塞北,列战舰以图
    江东。力似峨峨之泰山,势如浩浩之穹窿。剑佩交加,尽
    参随于玉帐;兜鍪错杂,皆显耀于艨艟。时也!天气严寒,
    江声吼冻。夜月上而星斗昏,东风起兮天地动。展黄盖之
    神威,助周郎之妙用。流光闪烁,涌一派沧浪之波;烈焰
    飞腾,扫百万貔貅之众。俄尔,巽二施威,孟婆震怒,祝
    融发雷霆之声,荧惑荡乾坤之步。波底鱼龙,云间乌兔,
    愁诲竭而江枯,总魂惊而魄惧。帆樯森耸,皆为风内之灰;
    士卒狰狞,已绝阳关之路。忽见将冲红焰,军突黑烟,周
    泰捻衠钢之槊,韩当挽雕弓之弦,蒋钦捐躯而挫锐,陈武
    舍命而争先。公瑾周郎,谈笑独挥其麈尾;德谋程普,往
    来尽仗乎龙泉。乃有徐盛辅合于丁奉,吕蒙协助于甘宁。
    凌统提兵,杀散山前之阵;潘璋纵火,焚烧岸上之营。太
    史慈断蕲、黄之要道,董元伐劫江、汉之途程。吴侯驾船
    为后应,陆逊驱骑而前征。恍若密布天罗,深埋地网。乘
    马者莫可加鞭,驾船者安能荡桨?风送火势,焰飞千丈之
    光;火趁风威,声撼半天之响。焦
·481·
    头烂额以浮沉,粉骨碎身而偃仰。嗟吁嚱!遍野横尸,满
    江翻血。闻鬼哭而神号,似天崩而地裂。孔明回还夏口兮,
    风正狂;孟德败走华容兮,火未灭。数既难逃,天已剖决。
    鼎分三国之山河,名播一时之豪杰。
宋贤有诗曰:
        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
        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明?
        战舰艨艟乘烈焰,征驺铁甲陷连营。
        二桥稳坐东吴地,留得周郎万古名。
又诗曰:
        漫夸黄盖施猛火,须仗诸葛夏口风。
        况是周郎谋太毒,盈江战舰一时空!
胡曾先生《咏史》诗曰:
        烈焰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用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罗本中关于赤壁鏖战的赋、诗,毛纶父子尽皆删除,仅留下面一首: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然后又增加下面一首:
        又有一绝云:
            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
            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



嘉靖本三国演义:
        引军混战,冲条走路。背后又有一枝曹军赶来,因此
    吕蒙、凌统恋住厮杀,被张辽、徐晃保曹操去了。操望南
    走,见一队马军屯在山坡前。
毛本改为:
        彼此混战一场,夺路望北而走。忽见一队军马,屯在
    山坡前。
吕蒙、凌统既已发现曹操,就不会轻易放弃,一定会拼命追赶。罗本解释了吕蒙、凌统没有追赶的原因。毛本中,吕蒙、凌统没有追赶曹操,变得不可理喻。


嘉靖本三国演义:
        一彪军出。马延问之,那员将大呼曰:“吾乃东吴甘
    兴霸也!”言未毕,一刀斩延于马下。
毛本改为:
        一彪军出。为首一将,大呼曰:“吾乃东吴甘兴霸
    也!”马延正欲交锋,早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
甘宁用的是曹军旗号,所以有罗本中“马延问之”,甘宁自报名号和砍杀马延是同时进行的,属于偷袭,表现的是甘宁的智慧。后面杀张顗时大喝一声,导致张顗措手不及,表现的也是甘宁的智慧。曹军大败,张顗已是惊弓之鸟;主将马延被杀,身为马延副将的张顗更是心慌意乱,甘宁此时一声大喝,张顗怕不是心胆俱裂。焦触、张南、马延、张顗都是袁军名将,曾经围攻长阪坡上的赵云,“赵云力战四将,杀透重围。”四将联手,赵云都搞不定,说明四人还是有两下子的,结果死的都挺冤枉。


嘉靖本三国演义:
        后军飞报曹操,说二将皆被甘宁斩之。操不敢望南夷
    陵走,拔回马望西便走。
毛本改为:
        后军飞报曹操。操此时指望合淝有兵救应;不想孙权
    在合淝路口,望见江中火光,知是我军得胜,便教陆逊举
    火为号,太史慈见了,与陆逊合兵一处,冲杀将来。操只
    得望彝陵而走。
毛纶父子真能胡说八道。在上一回周瑜调兵遣将时,书中已经交待的很明白了,甘宁、太史慈路最远,方向又正好相反。曹操一路西逃,遇到了甘宁,太史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到这里。合淝与乌林有数百里之遥,“操此时指望合淝有兵救应”,曹操若不是白痴,毛纶父子就一定是白痴。当初周瑜派遣太史慈时,防止的是合淝救军接应逃往合淝方向的败兵。


嘉靖本三国演义:
        数内有荆州降将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
毛本改为:
        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
罗本中,“荆州降将”明说的是荆州人熟悉荆州本土地理,引申的是诸葛亮是荆州人,熟悉荆州地理是应该的,既然熟悉地理,知道在那里伏兵也不足为奇。


嘉靖本三国演义:
        众军皆叫:“赵子龙在此等候多时!”
毛本改为:
        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嘉靖本三国演义:
        子龙寻思:“归师勿掩,穷寇勿追。”因此不来追赶,
毛本改为:
        子龙不来追赶,
毛本中,赵云轻易放过曹操,不去追赶,让人感觉不可理喻。“归师勿掩,穷寇勿追。”这是孙子兵法上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堵截归师和追赶没有退路的敌人,会导致敌人拼命的。民谚说:“横的怕不要命的。”兵法说:“千人敢死,万人莫敌。”赵云为什么突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徐晃、张郃双攻赵云”的成果。非常巧合,在后来汉中之战,赵云救黄忠时,有“徐晃、张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罗贯中如此前后照应,就是要让读者深思这看似矛盾的原因。


嘉靖本三国演义:
        冒雨而行,行不到两个时辰,身上无一寸干衣。辰时
    已后,雨止风息,诸军皆有饥色。
毛本改为:
        冒雨而行,诸军皆有饥色。
罗本中,明确了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天白天。毛本中,一直没有明确何时雨停。


嘉靖本三国演义:
        操令军士往村落中掳掠粮食,寻觅火种。去不多时,
    又听得山后火起,军士皆回,寻得些小粮米,操教载在马
    上而行。后军赶到,操心正慌,原来却是本部下军兵,为
    首将李典、许褚,保护得众谋士百余骑赶到。操大喜,令
    军马且行,
毛本改为:
        操令军士往村落中劫掠粮食,寻觅火种。方欲造饭,
    后面一军赶到。操心甚慌。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
    谋士来到,操大喜,令军马且行,
罗本中,明确了为什么没有立即造饭的原因,“山后火起”,使得曹军认为追兵已近,不得不赶紧继续逃命。
    毛本中,曹军不立即造饭没有道理。而且“方欲造饭”与“令军马且行”也是矛盾的。



  以上为气概文鸯之管见,欢迎斧正。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0-9 01: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0 绯甄茗 的帖子

好是好,就是操作起来太麻烦.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0-14 23: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100回关云长义释曹操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00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关云长义释曹操


  曹操当日引军走华容道。此时人皆饿倒,马尽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伤者强勉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旛,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夷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刬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望前面而行,不到十里,军马不进。操问为何,回报曰:“前面是山僻小路,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操大怒曰:“军旅之道,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之。多半下马,就路旁砍伐竹木,于路填塞。操恐后军来赶,令张辽、许褚、徐晃引百骑执刀在手,但迟慢者斩之。此时军已饿乏,众皆倒地。操喝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号哭之声,于路不绝。操怒曰:“死生有命,何哭之?如有再哭者,立斩之!”华容道上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坑堑,一停跟随曹操。过险峻,路稍平妥。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操催行动,众将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加鞭大笑。众将问:“丞相笑者何故?”操曰:“人皆言诸葛亮、周瑜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为也。今此一败,吾自是欺敌之过。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列,当中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皆
·486·
不能言。操在人丛中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乏矣,战则必死!”程昱曰:“某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人有患难,必须救之,仁义播于天下。况丞相旧日有恩在彼处,何不亲自告之,必脱此难矣。”操从其说,即时纵马向前,欠身与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侯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言为重。”云长答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某曾解白马之危以报之。今日奉命,岂敢为私乎?”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古之人,大丈夫处世必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乎?”云长闻之,低首良久不语。(昔日,春秋之时,郑国有一贤大夫,名子濯孺子,深精弓矢之艺。郑使子濯孺子领兵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迎之。郑兵大败,卫使庾公之斯追之。从者曰:“卫兵至近,大夫可以用箭射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追兵近,吾必死矣!”乘车而走。卫兵赶上,子濯孺子问曰:“追我者谁也?”左右曰:“卫将庾公之斯也”子濯孺子曰:“吾生矣!”左右曰:“庾公之斯乃是卫国第一善射者,又与大夫无故旧之亲,何言其生也?”子濯孺子曰:“虽与我无亲,他曾于尹公之他处学艺来。尹公之他却是我的徒弟。尹公之他是个正直之人,其朋友必是正人也。我故知其人必不肯加害于我,故言我生也。”左右未信。忽果庾公之斯追至,大叫曰:“夫子何不持弓矢乎?”子濯孺子答曰:“今日吾臂疼,不可以执弓也。”庾公之斯曰:“我昔日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艺反害于夫子。虽然如此,今日之事乃君之事,我不敢废之。”遂抽矢去其箭头,发四矢而回焉。于是子濯孺子得命而还郑。天下称义。出《孟子》。)当时曹操引这件事。说犹未了,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云长思起五关斩将放他之恩,如何不动心?于是把马头勒回,与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操见云长勒回马,便乘空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前面众将已自护送操过去了。云长大喝一
·487·
声,众皆下马,拜哭于地。云长不忍杀之。正犹豫中,张辽纵马至。云长见了,亦动故旧之心,长叹一声,并皆放之。后来史官有诗曰:
    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震乾坤。
    忠勇高三国,神谋陷七屯。至今千古下,军旅拜英魂。
又诗曰:
    曹公兵败走华容,正与云长狭路逢。
    盖为当初恩义重,故开金锁放蛟龙。
  曹操既脱华容之难,行至谷口,顾所跟随军兵,止有二十七骑。比及天晚,已近南郡,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操曰:“吾命休矣!”只见一群哨马冲到,方认得是曹仁军马。操才安心。曹仁接着言道:“虽知兵败,不敢远离,故此附近迎接。”操曰:“几与汝不相见也!”接入南郡。随后张辽也到,言云长之德。陆续败兵皆随首将归南郡。操点将校,中伤者极多,操令将息。坐至半夜,仰天大恸。众将曰:“丞相于虎窟龙潭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已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整顿军马,再去复仇,何故痛哭?”操曰:“孤哭郭奉孝耳。”众将曰:“郭嘉已丧久矣,此哭何意?”操曰:“若郭奉孝在,不使孤有此大失矣!”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皆默然。史官有诗曰:
    纬地经天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
    曹公深识真梁栋,兵败犹然想郭嘉。(此时深赞郭嘉之才,可惜先亡,以致操深思痛哭于中夜)
  次日天晚,曹操唤曹仁曰:“吾今暂回许都,收拾军马,必来复仇。汝可保全南郡,坚壁休出。若攻打至急,吾有一计,密留在此,非急休开;开则依计用之,百发百中,使东吴不敢正视南郡。”曹仁等亲密受之。“将军马尽拨与汝,所有荆州原降文武,吾
·488·
尽带回许都升用。”仁曰:“合淝、襄阳,谁可守之?”操曰:“荆州是汝领之;襄阳吾已拨夏侯惇守之;合淝最为紧要之地,吾令张辽为主将,乐进、李典为副将,保守此地。但有缓急,飞报将来。”曹操分拔已定,遂上马引七百余骑,连夜奔许昌而去。曹仁乃遣曹洪据守夷陵,为南郡之势,以防周瑜。
  却说关云长引五百校刀手,回见玄德。此时诸军皆得马匹、器械钱粮,已回夏口,精神百倍。云长不获一人一骑,尽皆放了,空回见玄德。孔明正在厅上作贺,忽报云长至。孔明忙离座席,执杯相迎曰:“且喜将军立此盖世之功,与普天下除其大害,合宜远接庆贺!”云长默然。孔明曰:“将军莫非因吾等不曾远接?”回顾左右曰:“汝等缘何不先报复?”云长曰:“关某特来请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华容道上来也?”云长曰:“是从那里来。关某无能,因此走透。”孔明曰:“拿得甚将士来?”云长曰:“皆不曾拿的。”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昔日斩丁么,封雍齿,所以正军法也。王法乃国家之典刑,岂容人情哉!既已责下令状,罪不能免,推出斩之,以正军法!”云长性命未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489·


以下为气概文鸯注:

    望前面而行,不到十里,军马不进。
毛本改为:
    操见前军停马不进,
“不到十里”和后面“又行不到数里”对应,说明整个华容道都是非常难行的,曹操若是了解地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走华容道。走大路,既使遇到伏兵,由于地面宽阔,也能做到四散奔逃。

    操曰:“人皆言诸葛亮、周瑜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
  为也。今此一败,吾自是欺敌之过。……”
毛本改为:
    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
  到底是无能之辈。……”
罗本中,曹操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云长闻之,低首良久不语。当时曹操引这件事。说犹
  未了,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
  云长思起五关斩将放他之恩,如何不动心?
毛本改为: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
  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
  泪,一发心中不忍。
“云长闻之,低首良久不语。”表现出关羽的矛盾和犹豫。

    后来史官有诗曰:
      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震乾坤。
      忠勇高三国,神谋陷七屯。至今千古下,军旅拜英魂。
毛本删除。

    又诗曰:
      曹公兵败走华容,正与云长狭路逢。
      盖为当初恩义重,故开金锁放蛟龙。
毛本改为:
    后人有诗曰: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
      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一簇人马拦路,操曰:“吾命休矣!”
毛本改为:
    一簇人马拦路。操大惊曰:“吾命休矣!”
此时的曹操已是疲惫加沮丧到了极点,毫无表情的一声:“吾命休矣!”,是彻底绝望的流露。人到了心如死灰的境地,也就没有了恐惧。如果曹操此时还能“大惊”,说明曹操还没有彻底绝望。毛纶父子非但不懂政治、军事,其平淡的一生,也使其无法理解人性。

    陆续败兵皆随首将归南郡。操点将校,中伤者极多,
毛本改为:
    操点将校,中伤者极多,
古代战争,由于冷兵器的特性,使得大规模的围歼很难做到,多是击溃战。

    坐至半夜,仰天大恸。众将曰:“丞相……何故痛
  哭?”操曰:“孤哭郭奉孝耳。”众将曰:“郭嘉已丧久
  矣,此哭何意?”操曰:“若郭奉孝在,不使孤有此大失
  矣!”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
  孝!”众皆默然。
毛本改为:
    曹仁置酒与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
  众谋士曰:“丞相……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
  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
  然自惭。
毛纶父子什么世面都没见过,只见过没大脑的蠢汉靠喝酒解闷。有身份地位的人,有思想头脑的人,有事业抱负的人,绝不会用酒精麻醉来排谴忧思。只有颓废无能的人才会借酒浇愁。
  曹操及众谋士连续奔逃一夜一日,饱受饥饿与寒冷的折磨,急需的是休息,曹仁不会在此时安排酒宴,只能安排他们立即休息,其中包括安排曹操休息。曹操“坐至半夜”,是因为思绪难以平静,睡不着觉。
  曹操为什么突然痛哭郭嘉?按毛纶父子的解释,曹操哭郭嘉,目的是羞愧众谋士。为了圆自己的解释,毛纶父子对罗贯中的原文进行了篡改,将原文中的“众将”篡改成“众谋士”,将“众皆默然”篡改成“众谋士皆默然自惭”。那么,阿鸯不禁要问,曹操为什么要羞惭众谋士?是众谋士没有尽责吗?显然说不通,程昱曾反复提醒过曹操,甚至逃过关羽的最后一截,也全赖程昱的主意。曹操是想推卸责任吗?那就应该像诸葛亮那样,杀马谡、贬李严,弄俩替死鬼出来,责任岂不推得更干净!毛纶父子的解释和篡改,逻辑上明显不通。
  曹操疲劳已极,却“坐至半夜”而不肯入睡,肯定是在检讨赤壁之战的失利。失败并不可怕,孤独才是最痛苦的,无处倾诉的曹操想起了“唯奉孝最能知孤意”。郭嘉的本事不仅在于能够料事如神,更在于能使曹操接受自己的建议。贾诩、程昱、荀攸、刘晔都能够做到料事如神,但他们都不能像郭嘉那样,在曹操面前那样随意和没有顾忌。
  “众将曰:‘郭嘉已丧久矣,此哭何意?’”这不是一句可有可无的话,是罗贯中点睛的关键。点出在很久以前,也就是郭嘉还在的那个时期,是一个曹操“体任自然”,部下可以随意进言献策的环境。曹操的痛哭和对郭嘉的怀念,是对现在的检讨和对过去的怀念。现在由于曹操日益位高权重,逐渐丧失了“体任自然”的作风,使得部下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可以在曹操面前那样随意和亲近,不得不时刻表现得诚惶诚恐,大拍丞相的马屁,甚至在华容道上还不忘说:“丞相妙策,人不可及。”正是这种万马齐喑的氛围,使曹操的事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众皆默然”,众人明白了曹操的用意,他们也怀念过去那无间的时光,可是他们现在又能说什么呢,他们只能等待他们过去的主公重新回来。在后来西征马超时,我们可以看到,“体任自然”的曹操终于又回来了。曹操在失败后,终于从造神的泥沼中走了出来;诸葛亮却拼命地向造神的泥沼中走去,且至死不悟。更可悲的是,现在许多读者,却仍然向那陷在泥沼中的神像顶礼膜拜。

    史官有诗曰:
      纬地经天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
      曹公深识真梁栋,兵败犹然想郭嘉。
毛本删除。

    次日天晚,曹操唤曹仁曰:“吾今暂回许都,收拾军
  马,必来复仇。汝可保全南郡,坚壁休出。若攻打至急,
  吾有一计,密留在此,非急休开;开则依计用之,百发百
  中,使东吴不敢正视南郡。”曹仁等亲密受之。“将军马
  尽拨与汝,所有荆州原降文武,吾尽带回许都升用。”
毛本改为:
    次日,操唤曹仁曰:“吾今暂回许都,收拾军马,必
  来报仇。汝可保全南郡。吾有一计,密留在此,非急休开,
  急则开之。依计而行,使东吴不敢正视南郡。”
毛纶父子不能理解曹操为什么“天晚”还要走,故删之。

    曹操分拔已定,遂上马引七百余骑,连夜奔许昌而去。
  曹仁乃遣曹洪据守夷陵,为南郡之势,以防周瑜。
毛本改为:
    操分拨已定,遂上马引众奔回许昌。荆州原降文武各
  官,依旧带回许昌调用。曹仁自遣曹洪据守彝陵、南郡,
  以防周瑜。
同上,毛纶父子不能理解曹操为什么要“连夜”赶回许昌,为什么只带“七百余骑”,而不带大军返回,故删之。
  前方打了大败仗,后方就可能出现政局动荡,所以,曹操急着赶回去。曹操夜里才回到南郡,又因思绪难平,一夜未睡,只能第二天白天睡觉休息,到“次日天晚”才恢复过来。

    孔明正在厅上作贺,忽报云长至。
毛纶父子:
    孔明正与玄德作贺,忽报云长至。
诸葛亮认为打败曹操一切都是出于自己的安排,未必是为刘备作贺。

    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昔
  日斩丁么,封雍齿,所以正军法也。王法乃国家之典刑,
  岂容人情哉!既已责下令状,罪不能免,推出斩之,以正
  军法!”
毛本改为:
    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
  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遂叱武士推出斩之。
毛纶父子可能感觉把关羽和丁公、雍齿等人并列不妥,故删之。丁公、雍齿俩人是秦末楚、汉战争期间两个反复无常的人,诸葛亮将关羽与这两个人相比,其用心就在于要侮辱关羽。



  诸葛亮的智算华容道,可以说对曹操的心理状态把握的还是非常准的。可惜的是,诸葛亮的智慧再一次没有用到正经地方上。因为诸葛亮、刘备,包括程昱,甚至是曹操,都知道关羽必会网开一面。所以,不论诸葛亮算的准与不准,曹操都会安全地返回南郡,除了能让诸葛亮在侮辱关羽时得到一把快感外,实在没有任何用处。
  再看关羽空手返回时,诸葛亮那副小人得志、恣意纵情的神态,简直令人作呕。诸葛亮为什么要如此作践关羽?因为关羽是刘备集团中威望最高的将领,这让诸葛亮感到十分不爽。凡是威望、能力、地位中,只要有一样能和诸葛亮相比的,诸葛亮必欲将之踩在脚下而后快,在演义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有人会问,历史上的诸葛亮是这样的吗?翻开《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这些人被杀、被贬的背后,无不闪现着诸葛亮的身影。一个集团,在这样短的时期内,有这么多的能臣、智士倒在内斗当中,而背后主使却都出自一人,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人或两人倒在了诸葛亮的手里,那么问题有可能出在他们自己身上;这么多人都倒在诸葛亮的手里,那么问题一定是出在诸葛亮身上。这个道理和诸葛亮五次北伐(演义中的六出祁山)是一样的,一次的失败可能是某种偶然因素导致的,如果全部都失败了,就一定有其必然的因素,其所犯的一定是根本性的、策略性的、战略性的错误。


  关羽放曹操,也许在今天某些人的眼里是轻重不分,甚至有些很傻;但在古人的眼里,关羽却是义薄云天。因为关羽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报答别人曾经给与自己的。那些不赞成关羽放曹操的人,多数都是受了统治者说教的毒化和奴化,在统治者的说教中,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属于统治者的,他们的生命只能献给他们的主子,就像猪和狗一样,丧失了人性。在那红、白惨杀的年代里,亲人、恩人都大不过红、白之分,情不再有,义不复存,这样建立起来的社会,必然是道德沦丧。


  “锦囊妙计”一直是诸葛亮的专利,它最大的害处就是使执行者变成了土木偶人,“专智”的结果就是摒弃众智。曹操一贯的宗旨是“吾任天下之智力”,这回为什么也玩了一把“锦囊妙计”?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可是曹操输的很不服气。曹操认为不是自己智不如人,而是自己太轻敌了。为了证明自己智力并不比敌人差,曹操这才玩了回“锦囊妙计”。罗贯中这样设计情节,也在暗示诸葛亮好玩“锦囊妙计”的用心;同时也再说,所谓的“锦囊妙计”,不只诸葛亮会玩,只不过曹操不希玩罢了。


  关于曹操哭郭嘉的用意,阿鸯在前面对比罗本与毛本的差异中,已经分析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1-2 00: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101回周瑜南郡战曹仁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01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十一

            周瑜南郡战曹仁

  却说孔明欲斩云长,玄德乃告之曰:“昔吾弟兄三人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日兄弟犯法,固当死罪,奈何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后将功赎之。”众皆哀告,孔明方才饶了。
  却说周瑜收功点将,各各类功申报吴侯。所得降卒,尽行发付渡江。赏劳了毕,遂进兵攻取南郡(即江陵也)。前队临江下了寨,后分五营,周瑜居中。瑜与鲁肃、程普共议玄德之事。军士报复:“刘玄德使孙乾来与都督作贺。”瑜命请入。乾施礼毕,言:“主公特命乾再拜都督大德,辄有薄礼上献。”瑜问曰:“玄德在何处?”乾答曰:“见移兵屯油江口。”(今时江陵管下公安县是也。)瑜惊曰:“有孔明否?”乾曰:“敢有在彼。”瑜曰:“足下先回,某亲来相谢也。”瑜纳了礼物,孙乾先回。肃问瑜曰:“却才都督为何失惊?”瑜曰:“刘备屯兵油江口,必有取南郡之意。我等费了许多军马,用了许多钱粮,害了许多生灵,眼觑南郡反手可得;彼等心怀不仁,要就见成,须放着周瑜不死!”肃曰:“当何策退之?”瑜曰:“我自去和他说话。若应允得,便罢;如不应允,未及他取南郡,先结果了刘备!”肃曰:“某愿同往。”周瑜、鲁肃引三千轻骑,径投油江口来。
  却说孙乾回见玄德,说周瑜亲来相谢。玄德乃问孔明曰:“来意若何?”孔明笑曰:“那里为这些薄礼肯来相谢。止为南郡而来。”玄德曰:“若提兵来,若何?”孔明曰:“他来便可如此如此应答。”玄德已知会了。孔明于油江口摆开战船,岸上就列许多军马。人报周瑜引兵到来。孔明使赵云领数骑来接。瑜见军势雄
·490·
壮,心甚不安。行至营门外,玄德、孔明接着,请到帐中。各叙礼毕,两边对坐。玄德举酒频以美言致谢鏖兵之事。酒至数巡,瑜曰:“玄德公移兵在此,莫非有取南郡之意否?”玄德曰:“闻知足下欲取南郡,故来相助。若都督不取,备必取之。”瑜笑曰:“吾东吴久欲吞并汉江,今南郡已在掌中,如何不取?”玄德曰:“胜负不可预定。自古云:‘欺敌者亡。’又俗语云:‘事无必取。’曹操北归,令曹仁守南郡等处,必有奇计。更兼曹仁勇不可当,但恐都督不能取耳。”瑜曰:“待吾取不得南郡,从公取之。”玄德曰:“子敬、孔明在此为证,都督却休反悔。”瑜曰:“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何悔之有!”孔明曰:“都督此言极是公论。古人云:‘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先尽东吴去取;若不下,主公取之是也,有何不可哉!”周瑜相辞。
  玄德送瑜上马而去,回问孔明曰:“却才先生教备如此回答,虽一时间说了,展转寻思,于理未然。刘备孤穷一身,四海无置足之地,若得南郡,权且容身。不争先教周瑜取去了,城池已属东吴矣,却如何得住?”孔明大笑曰:“当初亮劝主公取荆州,主公不听,今日却想耶?”玄德曰:“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孔明曰:“不须主公忧虑。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玄德问曰:“良计安在?”孔明曰:“只须如此如此。”玄德大喜,只理会在江口屯扎,按兵不动。
  却说周瑜和鲁肃回寨,肃曰:“都督如何也许玄德取城?”瑜曰:“吾弹指可得南郡,落的虚做人情。”随问帐下将士曰:“谁敢先取南郡?”一人应声而出,乃蒋钦也,躬身上帐曰:“某愿取。”瑜曰:“汝为先锋,可使徐盛、丁奉为副将,拨五千精锐军马,首先渡江。吾随后以为应兵。”蒋钦领兵去了。
  却说曹仁在南郡,先分付曹洪守夷陵以为犄角之势,深沟高
·491·
垒而不出战。人报吴兵已渡汉江,必须迎之。仁曰:“坚守勿战为上。”骁将牛金奋然而进曰:“吴兵临城而不出战,是怯也。况吾兵新败,若不重扶锐气,军皆堕也。愿借五百军士,某当决一死战!”仁从之,令牛金出马,与丁奉更不答话。约战四五合,丁奉败走,牛金引五百军士追赶入阵。奉指挥五千军一裹,围牛金于阵中,左右冲突,不能得出。曹仁在城上望见牛金困于垓心,慌教左右备马。长史陈矫谏曰:“丞相以重任托付将军,牛金不听约束,妄自出战,以致如此。假使便弃此数百人,何苦将军轻出而救乎?”仁曰:“不然。牛金一失,则南郡不可保也。”遂披甲上马,引麾下壮士数百骑出城。陈矫于城上助喊擂鼓。曹仁领兵离吴兵百余步,逼于一沟之上。陈矫欲教曹仁只就那里住扎,遥与牛金为势。只见曹仁大呼一声,骤马就飞过浅沟。众皆奋力而过。仁独当先,挥刀杀过吴阵。徐盛迎之,不能当抵。曹仁杀到垓心,救出牛金。仁回顾尚有数十骑在阵不能得出,遂复回突入重围,所到之处莫敢拦阻,又救出这一彪军马。正遇蒋钦拦路,仁奋力冲散。牛金助威,仁弟曹纯亦引兵出,混杀一阵,吴军大败。曹仁得胜,缓缓而回。陈矫等迎门接着,举杯称贺:“将军真天神也!”
  却说蒋钦兵败,折军数多,回见周瑜。瑜大怒,欲斩之,众将告免。瑜即点兵要与曹仁决战,甘宁出曰:“都督未可造次。今曹仁令曹洪据守夷陵,为犄角之势;某愿乞精兵三千,径取夷陵,都督然后可取南郡也。”瑜服其论,先教甘宁领三千兵,攻打夷陵。早有细作渡江报知曹仁,仁慌与陈矫商议。矫曰:“将军若不救夷陵,则南郡必有失也。”仁从之,遂令曹纯并骑将牛金,暗地领兵三千救曹洪。纯乃先使人报知曹洪,令洪在前诱敌,“吾当断后”。
·492·
  却说甘宁引兵至夷陵,洪出与甘宁交锋。战有二十余合,洪败走,宁夺了夷陵。至黄昏时,曹纯、牛金兵到,两下相合,围了夷陵。探马飞报周瑜,备说甘宁困于夷陵城中。瑜大惊,程普曰:“可急分兵救之。”瑜曰:“此处正当冲要之地,若分兵去救,倘曹仁引兵袭来,两下皆误。”吕蒙突然而出曰:“甘兴霸乃江东股肱之臣也,若不救之,何以使人哉?”瑜曰:“吾欲自往救之。留何人当此大任?”吕蒙曰:“留凌公续当之。蒙以为前驱,都督断后,不须十日,必和凯歌。”瑜曰:“未知凌公续敢当此任乎?”凌统曰:“若十日为期,可当之;十日之外,不称其职矣。”瑜大喜,留兵万余付与凌统,即日起兵投夷陵来。蒙对瑜曰:“夷陵南僻小路,取南郡极便。只是山路隘险,可差五百小军去小路上斫倒柴薪,断绝此处。敌军若走,可得其马;如胜则连夜尽兵,便袭南郡,一鼓而可得也。”瑜从之,问谁可突围而入以救甘宁。周泰出曰:“某愿往。”即时绰刀上马,直杀入曹军之中,径到城下。甘宁望见周泰至,自出城迎之。共说都督自提兵至。宁传令,教军士严装饱食,来日内应。
  却说曹洪、曹纯、牛金共议甘宁之事,洪曰:“即目周瑜兵至,怎生迎敌?”牛金曰:“先使人报南郡,然后某为先锋迎之。”洪遣人报曹仁。次日,吴兵至,鼓声大震,曹兵迎之。比及交锋,甘宁、周泰分两路杀出,曹兵大乱,吴兵四下掩杀。曹洪、曹纯、牛金果然投小路而走,乱柴满道,马不能行,尽皆弃马而走。吴兵得马三百余匹。周泰驱兵日夜赶到南郡,正遇曹仁军马。两军混战,天色已晚,各自收兵。
  且说曹仁到城中与众商议,曹洪曰:“目前失了夷陵,势已危急,何不拆开丞相遗计观之,以解此危?”曹仁曰:“汝言正合吾意。”遂拆书观之。此计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便知端的。

·498·


以下为气概文鸯注:

    却说孔明欲斩云长,玄德乃告之曰:“昔吾弟兄三人
  ……”众皆哀告,孔明方才饶了。
毛本改为:
    却说孔明欲斩云长,玄德曰:“昔吾三人……”孔明
  方才饶了。
罗本中,诸葛亮不是轻易就饶过了关羽,而是充分享受了权力给他带来的快感。诸葛亮不是一军的统帅,只是军师;军队的统帅是刘备,诸葛亮又没有单独率军离开刘备,诸葛亮的职责只是出谋划策,不应该行使统帅权。诸葛亮从火烧博望开始,就开始了与其身份不符的权力要求,到此时对关羽的处置,已经是擅越而不知收敛了。此时刘备尚无根基,无法吸引更多的谋士型人才加盟,对诸葛亮的非份欲求只能忍让,还要表现出十分信任的样子,以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后来,诸葛亮在长沙再次擅越,要杀刚刚归降的魏延,这一次,刘备不再忍耐,而是明确反驳了诸葛亮的谬论,从那以后,诸葛亮方才收敛。
  毛本中,诸葛亮轻易就放过了关羽。如此,诸葛亮在派关羽去华容道时的那番铺排,就没有了最后的着落。毛纶父子之所以这样删改,可能也是感觉诸葛亮做得太过分了。毛纶父子出于绝对美化诸葛亮的目的,对罗贯中原文中的词句进行删改,可又没有能力重新改写故事,也看不懂故事背后所表达的涵义,其修改的结果,只能使原文的艺术性和逻辑性,遭受巨大的破坏。

    瑜与鲁肃、程普共议玄德之事。军士报复:“刘玄德
  使孙乾来与都督作贺。”
毛本改为:
    瑜正与众商议征进之策,忽报:“刘玄德使孙乾来与
  都督作贺。”
罗本中,周瑜大胜后开始轻视曹军,更重视刘备军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说明诸葛亮教刘备故意轻蔑周瑜的必要。

    玄德曰:“胜负不可预定。自古云:‘欺敌者亡。’
  又俗语云:‘事无必取。’曹操北归,令曹仁守南郡等处,
  必有奇计。更兼曹仁勇不可当,但恐都督不能取耳。”
毛本改为:
    玄德曰:“胜负不可预定。曹操临归,令曹仁守南郡
  等处,必有奇计;更兼曹仁勇不可当:但恐都督不能取耳。”
罗本中,刘备特意提醒周瑜不要轻敌,并夸大敌人的厉害。诸葛亮和刘备当然没有那份好心,去真的提醒周瑜,他们目的是表达对周瑜的轻视,以激起周瑜争强好胜之心。这样一来,周瑜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回击刘备对自己的轻视,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注意到如何打败曹军身上,从而忽视对刘备军的防范。可以说,诸葛亮可谓把周瑜看到了骨子里,并利用了周瑜的弱点,用很不光彩的手段把荆州夺到了手里。在下一回中,阿鸯将要分析,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这样龌龊的手段,一样可以取得荆州。所以,诸葛亮的智慧,不过在作无用功罢了。

    瑜曰:“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何悔之有!”
毛本改为:
    鲁肃踌躇未对。瑜曰:“大丈夫一言既出,何悔之有!”
在这种外交场合中,如果鲁肃想抢在周瑜前面说话,那鲁肃就太不懂规矩了。毛纶父子从没上过台面,不懂场面上的规矩。

    孔明曰:“都督此言极是公论。古人云:‘天下者,
  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先……”周瑜相辞。
毛本改为:
    孔明曰:“都督此言,甚是公论。先……”瑜与肃辞
  别玄德、孔明,上马而去。
凡有此语,毛纶父子一概删除,真是统治者的好奴才。

    玄德曰:“事已至此,无可奈何。”
毛本改为:
    玄德曰:“前为景升之地,故不忍取;今为曹操之地,
  理合取之。”
在以前的章回中,阿鸯已经分析了,诸葛亮想取荆州的方法根本不可行,对此刘备是非常清楚的。此时,诸葛亮提起过去,以为那时自己很高明。刘备不愿反驳他,可也绝不愿把诸葛亮的愚蠢硬说成是高明。所以,罗本中,刘备用了一句敷衍的话。在处理关羽的事情上,诸葛亮已经擅越得太不像话了,如果继续抬高他,诸葛亮就更要蹬鼻子上架了。诸葛亮现在虽然还没有悟到自己的愚蠢,不等于以后不会醒悟,刘备也不想让诸葛亮醒悟后看不起自己。
  毛本中,毛纶父子看不懂诸葛亮想要取荆州时的愚蠢,把刘备当时的推托当成了真话。

    却说曹仁在南郡,先分付曹洪守夷陵以为犄角之势,
  深沟高垒而不出战。
毛本改为:
    且说曹仁在南郡,分付曹洪守彝陵,以为掎角之势。
罗本中,“深沟高垒而不出战”,是曹操临行前留给曹仁的策略,也是曹仁和周瑜开战前的既定策略,可惜后来曹洪和曹纯没有坚持,才把夷陵丢了。

    人报吴兵已渡汉江,必须迎之。仁曰:“坚守勿战为
  上。”
毛本改为:
    人报:“吴兵已渡汉江。”仁曰:“坚守勿战为上。”
罗本中,“必须迎之”,代表的是曹军中的一种普遍的观点,这也是曹仁后来没能坚持“坚守勿战为上”的重要原因。

    约战四五合,丁奉败走,牛金引五百军士追赶入阵。
毛本改为:
    约战四五合,奉诈败,牛金引军追赶入阵。
罗本中,丁奉不是诈败。周瑜和蒋钦轻敌,事前不会部置诈败。

    曹仁在城上望见牛金困于垓心,慌教左右备马。长史
  陈矫谏曰:“丞相以重任托付将军,牛金不听约束,妄自
  出战,以致如此。假使便弃此数百人,何苦将军轻出而救
  乎?”仁曰:“不然。牛金一失,则南郡不可保也。”遂
  披甲上马,引麾下壮士数百骑出城。陈矫于城上助喊擂鼓。
  曹仁领兵离吴兵百余步,逼于一沟之上。陈矫欲教曹仁只
  就那里住扎,遥与牛金为势。只见曹仁大呼一声,骤马就
  飞过浅沟。众皆奋力而过。仁独当先,挥刀杀过吴阵。徐
  盛迎之,不能当抵。曹仁杀到垓心,救出牛金。仁回顾尚
  有数十骑在阵不能得出,遂复回突入重围,所到之处莫敢
  拦阻,又救出这一彪军马。正遇蒋钦拦路,仁奋力冲散。
  牛金助威,仁弟曹纯亦引兵出,混杀一阵,吴军大败。曹
  仁得胜,缓缓而回。陈矫等迎门接着,举杯称贺:“将军
  真天神也!”
毛本改为:
    曹仁在城上望见牛金困在垓心,遂披甲上马,引麾下
  壮士数百骑出城,奋力挥刀,杀入吴阵。徐盛迎战,不能
  抵挡。曹仁杀到垓心,救出牛金。回顾尚有数十骑在阵,
  不能得出,遂复翻身杀入,救出重围。正遇蒋钦拦路,曹
  仁与牛金奋力冲散。仁弟曹纯,亦引兵接应,混杀一阵。
  吴军败走,曹仁得胜而回。
罗本中的战斗过程基本上和史书上的记载一样。在史书上,关于三国时期战斗过程的详细记载非常少,像赤壁之战这样重要的战争,史书上的记载都非常简略,像这样记载详细的战例非常难得。
  毛本弱化了曹仁的勇猛,淡化了吴军的失败,将“吴军大败”改成“吴军败走”。

    却说蒋钦兵败,折军数多,回见周瑜。瑜大怒,欲斩
  之,众将告免。
毛本改为:
    蒋钦兵败,回见周瑜,瑜怒欲斩之,众将告免。
罗本中,蒋钦的损失惨重。表明曹军战斗力的强悍,周瑜要与曹仁决战的不理智。

    早有细作渡江报知曹仁,仁慌与陈矫商议。
毛本改为:
    早有细作报知曹仁,仁与陈矫商议。
“慌”体现出甘宁攻击夷陵击中了要害。

    仁从之,遂令曹纯并骑将牛金,暗地领兵三千救曹洪。
  纯乃先使人报知曹洪,令洪在前诱敌,“吾当断后”。
毛本改为:
    仁遂令曹纯与牛金暗地引兵救曹洪。曹纯先使人报知
  曹洪,令洪出城诱敌。
罗本中给出了曹军的具体兵力,加上曹洪的兵力,围困甘宁的曹军不超过六千。

    瑜曰:“此处正当冲要之地,若分兵去救,倘曹仁引
  兵袭来,两下皆误。”吕蒙突然而出曰:“甘兴霸乃江东
  股肱之臣也,若不救之,何以使人哉?”
毛本改为:
    瑜曰:“此地正当冲要之处,若分兵去救,倘曹仁引
  兵来袭,奈何?”吕蒙曰:“甘兴霸乃江东大将,岂可不
  救?”
罗本中,周瑜有不想救甘宁的倾向;毛本中,周瑜没有这种倾向,只是询问办法。吕蒙的“突然而出”,是说吕蒙此时本不应该跳出来发言,因为周瑜并没有征询部下的意见。吕蒙表示出对周瑜的不满。

    蒙对瑜曰:“夷陵南僻小路,取南郡极便。只是山路
  隘险,可差五百小军去小路上斫倒柴薪,断绝此处。敌军
  若走,可得其马;如胜则连夜尽兵,便袭南郡,一鼓而可
  得也。”
毛本改为:
    蒙谓瑜曰:“彝陵南僻小路,取南郡极便。可差五百
  军去砍倒树木,以断其路。彼军若败,必走此路;马不能
  行,必弃马而走,吾可得其马也。”
罗本中,“只是山路隘险”是实施的必要条件,吕蒙也没有断言曹军一定要走此路,用的是“敌军若走”。“如胜则连夜尽兵,便袭南郡,一鼓而可得也。”是吕蒙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后面曹军也是如此认定形势的,只是由于周瑜中计,才使形势复杂起来。
  毛本中,毛纶父子让吕蒙断言“必走此路”。毛纶父子不懂,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没有什么是一定的,只有可能。将领要做的就是权衡利弊,在可能之间做出选择。任何决策都带有风险,关键在于如何权衡风险与利益的比重。
  周瑜拨出五百军士去砍伐树木,为此,这五百军士将不能参加夷陵城下的战斗。但对上万人的大军,有没有这五百人,并不影响全军的战斗力。所以,既使曹军不走此路,对东吴也没什么损失。但如果周瑜要在此处埋伏军马,截击曹军,就必须留下数千军马,如此势必就会大幅度削弱东吴军在夷陵城下的战斗力。曹军如不走此路,对兵力并不宽裕的周瑜来说,浪费这样多的兵力,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却说曹洪、曹纯、牛金共议甘宁之事,洪曰:“即目
  周瑜兵至,怎生迎敌?”牛金曰:“先使人报南郡,然后
  某为先锋迎之。”洪遣人报曹仁。次日,吴兵至,鼓声大
  震,曹兵迎之。
毛本改为:
    却说曹洪、曹纯、牛金闻周瑜兵将至,先使人往南郡
  报知曹仁,一面分兵拒敌。及吴兵至,曹兵迎之。
罗本中,曹洪和牛金的对话,是曹军在夷陵战败的原因,牛金不能正确估量自己。在南郡城下,牛金力主出战,大败蒋钦,牛金便自以为勇了,忘记了其实是全仗曹仁之勇。
  毛本中,曹军为什么要以寡敌众,其中原因没有交待,会使读者感到不可理解。

    吴兵得马三百余匹。周泰驱兵日夜赶到南郡,正遇曹
  仁军马。
毛本改为:
    吴兵得马五百余匹。周瑜驱兵星夜赶到南郡,正遇曹
  仁军来救彝陵。
“三百余匹”是史书上的数目。罗本中的“周泰”可能是“周瑜”。



  周瑜带三千轻骑,到油江口来,意在翻脸后袭击刘备。玄德曰:“若提兵来,若何?”说明刘备早已意识到了这种危险的存在。“孔明于油江口摆开战船,岸上就列许多军马。”目的就是打消周瑜袭击刘备的念头。“瑜见军势雄壮,心甚不安。”周瑜被震慑住了。还没开始打南郡(江陵),周瑜就表现出轻敌而又稚嫩。
  在孙乾来与周瑜作贺时,周瑜等人正在谈论刘备,说明周瑜对刘备可能插手南郡是有所顾虑的。按理说,周瑜即将攻打南郡,应该商量如何对曹仁作战才是。罗贯中不写周瑜在与曹军开战前,讨论如何对付曹军,反而谈论刘备,既表现了周瑜对曹军的轻视,诠释了吴军初战失利的因由;又照应了周瑜与刘备相见的情形,诠释了刘备说周瑜拿不下南郡的用心。周瑜原本对刘备是防范的,当看到刘备对自己如此轻蔑,立即就中了诸葛亮的激将之计,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如何对付曹军身上,完全忽视了对刘备的防范。表现出周瑜政治上和人情世故上的不成熟。罗贯中对周瑜的智慧,一直不是赞赏的笔调,间接地诠释和批评了,在孙策死后,东吴事业未有寸进;赤壁之战大胜后,(赤壁之战,罗贯中表现的不是周瑜多么有智慧,而是曹操骄傲、轻敌所犯的错误。)竟让刘备作大。这一切,周瑜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描写了周瑜在夺取南郡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成熟,是否就要抬高周瑜的对手诸葛亮?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罗贯中没有那份“好心”,其赋予诸葛亮的一贯秉性是,智慧从来不用在正经地方上,要么作无用功,要么反动,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具体分析,在下一回刘备夺取南郡后,阿鸯将结合历史,一并论证。


  在围绕争夺南郡的过程中,罗贯中一直在昭示一个道理:欺敌者亡。

  回到大寨后,周瑜刚说完:“吾弹指可得南郡,落的虚做人情。”即随问帐下将士:“谁敢先取南郡?”轻敌之意,一览无余。是不是东吴的所有将领都轻敌呢?起码有一人不是,甘宁。甘宁一贯好战争功,且反应迅捷,此次却不曾争先。轻敌的蒋钦,在勇猛善战且斗志极盛的曹军面前,立即碰了个头破血流,战前周瑜许诺的应兵也没有及时赶到。
  在曹仁要救牛金时,陈矫曾劝曹仁不要冒险,放弃牛金和数百将士。曹仁说:“不然。牛金一失,则南郡不可保也。”丧失了军心和斗志的军队,无异于一堆豆腐渣。将领可以不断地犯战略和战术上的错误,但必须时刻把握住军心和士气。后来曹仁在樊城时,形势万分危急,却能坚守到最后,关键就在于曹仁深得军心,能够激励起将士们的斗志。关羽屡战屡胜,樊城遇挫,大军竟一夕溃散,关键就在于关羽不能洞悉军心和士气的变化。

  蒋钦兵败,周瑜不检讨自己的轻敌之过,而是大怒,欲斩蒋钦,并想立即出兵决战。如果当真此时决战,在斗志正盛的曹军面前,胜负实在难以预料。幸而甘宁及时劝止了周瑜的鲁莽行为,此处再次显示了甘宁是一个深有谋略的将领。此处甘宁对周瑜表现得很不恭敬,开口就是:“都督未可造次。”流露出对周瑜诿过于蒋钦的不满,和对周瑜缺少谋略而蛮干的轻蔑。后来,甘宁被困夷陵,周瑜意欲不救,未尝不是对甘宁的报复,但却立即遭到了吕蒙的激烈反对。在上有元老程普,下有悍将吕蒙的挤压下,周瑜立即改变了初衷,为了释疑于诸将,本可不必周瑜亲往的救援,周瑜却亲往了。在问到凌统是否愿意代守大营时,凌统本与甘宁有仇,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问到谁愿突围先入时,周泰立即愿往,周泰是孙权最信任的将领,救过孙权的命,本没有必要以此为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朝气向上的集团中,见死不救是极不得军心的。孙权集团能够打败强敌而三分天下,绝不是因为某一个人的足智多谋,而是因为它有一群能够以大局为重的将领。

  为什么取了夷陵,南郡就会势孤?据史书记载,周瑜率数万吴军攻打南郡。从演义中,我们也可以推算周瑜军队的数量。赤壁之战与曹操对峙时,周瑜有三万军马。袭击乌林时,派出的太史慈和董袭两支人马共六千人,直接归入了孙权去攻打合淝。在周瑜率军攻打南郡时,虽然可能又补充些人马,但也不会超过三万。所以周瑜的人马和曹仁相比,不会占有绝对优势,更不可能达到“十则围之”的水平。周瑜如果不先取夷陵,就必须分军防备夷陵方面的曹军攻击吴军的后勤补给线,这样吴军的兵力就不足以围困南郡。如果夷陵丢失,南郡外围就再没有曹军,襄阳的曹军距离南郡太远,吴军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围困南郡,南郡孤城,得不到补充,陷落是早晚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当听到吴兵去攻打夷陵的消息时,曹仁会“慌”与陈矫商议。

  在南郡城下,曹军打败了吴军先锋蒋钦,曹纯、牛金等人随即产生了轻敌的思想。所以才有让曹洪弃城,准备围歼甘宁于夷陵的举动。面对数倍于己的东吴军,牛金竟要以寡敌众,还是源于南郡城下初战告捷后的轻敌,结果导致曹军在夷陵的迅速败退。吕蒙原本预计十日可完成夷陵的救援,结果东吴军仅用六天就重新返回到南郡城下,其顺利程度远超过周瑜和吕蒙的预料。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就在于曹纯、牛金等人的轻敌,进而导致战术运用的失当。
  如果曹军能在夷陵拖住周瑜,凌统留守的南郡城下大营,就有可能被曹仁攻破。到那时,东吴军粮草、辎重尽失,周瑜就不得不退兵了。

  罗贯中这样描写江陵的争夺战,用意还在于要阐明赤壁之战双方之所以胜负的原因。失败的源于轻敌;获胜的也绝不是一人之智,而是源于众人的齐心协力。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1-2 00: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0 孤狼在途 的帖子

多谢老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1-9 00: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南飞弟和伤云兄的论战真是精彩.

南飞弟和伤云兄的论战真是精彩.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1-9 00: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诸葛亮一气周瑜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02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诸葛亮一气周瑜


  却说曹仁拆开计策观毕,大喜,便传令教五更造饭,平明大小军马尽皆出城;城上遍插旌旗,虚张声势,军分三门而出。
  却说周瑜自救出甘宁,未及六日,陈兵于南郡城外。见曹兵分三门而出,瑜上将台观看,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又见军士腰下各束缚包裹。瑜心暗忖,曹仁必先准备走路,遂下将台号令左右,分布两军为翼;如前军得胜追赶,只待鸣金方退,退步就教程普督后军,“吾亲自取城”。当日对阵,鼓声响处,曹洪出马搦战。瑜自至门旗下,挥鞭指点:“谁人向前?”一人应声而出,乃韩当也,与曹洪交锋。战到三十余合,洪败走。曹仁自出,大呼姓名,搦周瑜战。周泰出马,与曹仁战十余合,仁败走。阵势错乱,后军先退,曹仁、曹洪两个压后。周瑜指两翼军杀出,曹军大败。周瑜自引军马追赶到南郡城下,曹军皆不入城,望西北而走。韩当、周泰引前部尽力追赶。瑜见城门大开,城上又无人,指点众军抢城。数十骑当先而入。瑜在背后纵马加鞭,直入瓮城。陈矫在敌楼上望见周瑜亲入城来,暗暗喝采道:“丞相妙策如神!”一声梆子响,两边弓弩手一齐发,势如骤雨。争先入门的都颠入陷马坑内。瑜急勒马回时,被一弩箭正射中右肋,翻身落马。牛金从城中杀出,来捉周瑜。瑜却得徐盛、丁奉二人舍命救去。城中曹军突出,吴兵自相践踏,落堑坑者无数。程普急收军时,曹仁、曹洪分兵两路杀回。吴兵大败。凌统引一军从侧首截出,救了吴兵。曹仁引得胜兵进城。程普收得败军,伤折数多。
·494·
丁、徐二将救了周瑜到帐中,唤行军医者用铁钳子钳出弩箭头来,将金疮药掩塞疮口,疼不可当,饮食俱废。医者言曰:“此箭头上有毒,急切不能痊可。若怒气冲激,其疮复发。”程普令三军紧守各寨,不许轻出。三日后,牛金引一彪军来搦战,程普按兵不动,牛金骂至日暮方回。次日又来骂。至三日,程普恐瑜生气,不敢报知。牛金直来寨门外叫骂,单要捉周瑜。程普与众商议:“不若暂且罢兵,回见吴侯,却再理会。”众皆言曰:“论之甚长。”
  却说周瑜虽患疮痛,心中自有主张;已知曹兵常扣寨前叫骂,只等众将来禀。一日,曹仁自引大军,擂鼓呐喊,前来搦战。程普拒住不出。周瑜唤众将入帐而问曰:“何处鼓噪呐喊?”众将答曰:“军中教演士卒。”瑜大怒曰:“何敢欺我也!吾已知曹兵常来寨前痛骂我军。程德谋既然总兵,何为不出?请来吾亲问之。”程普至,普曰:“某为见公瑾疮盛,医者嘱言甚勿轻触。果是曹兵连日搦战,造次不敢报知。”瑜曰:“汝等不战,主意若何?”普曰:“众将皆欲收兵,暂回江东。待公疮平复,却作区处。”周瑜听罢,于床上奋然起而言曰:“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岂可为吾一人,而废国家之大事乎?”言讫,乃披甲上马。诸军众将,无不骇然。遂引数百骑出营前,望见曹兵已布成阵势,曹仁自立马于门旗下,扬鞭大骂曰:“周瑜孺子,料必横夭,再不敢正觑吾兵!”骂犹未绝,瑜从群骑内突然而出,曰:“曹仁匹夫!见周郎否?”曹军看见,尽皆惊骇。曹仁回顾众将曰:“可大骂之,以激此战!”众军厉声大骂。周瑜大怒,使战将出迎。比及潘璋欲出,周瑜大叫一声,口中喷血,坠于马下。曹兵冲来,众将向前抵住,混战一场,救起周瑜,回到帐中。程普问曰:“都督贵体若何?”瑜密与普曰:“此吾之计也。”普曰:“计将安在?”瑜
·495·
曰:“吾身体苦无痛楚,欲令曹兵说我病危,必欺敌也。可使心腹人数十骑去城中诈降,说吾已死。今夜曹仁必来劫寨。却于四下埋伏,一鼓而可擒曹仁,必得南郡矣!”程普曰:“此计大妙!”随就帐下举起哀声。众军大惊,尽传言都督箭疮大发而死,各寨尽皆挂孝。
  却说曹仁在城中与众商议,言周瑜怒气冲发,金疮进裂,以致口中喷血,坠于马下,不久必亡。正论间,忽报吴寨内走出十数军士到来,有密报的言语。中间亦有二人,原是掳过去的。曹仁慌忙下厅问之,军士曰:“今日周瑜在阵前金疮碎裂,归寨而死,即目众将收拾挂孝。我等皆被程普之辱,故特归投,以报此事。”曹仁大喜,赏赐了毕,随即商议:“今晚便去劫寨,夺周瑜之尸,斩其首级,送赴许都。”陈矫曰:“此计速行,不可迟误。”曹仁拨牛金为先锋,自为中军,曹洪、曹纯为合后,尽数起兵。当日黄昏,调拨已定。初更后离南郡,径取周瑜大寨。来到寨门,不见一人,突入中军,但见虚插旗枪而已。情知中计,急慌退军。四下炮声齐发,东门韩当、蒋钦杀来,西门周泰、潘璋杀来,南门徐盛、丁奉杀来,北门陈武、吕蒙杀来。曹兵大败,急望南郡而来,三路军兵皆被冲散,首尾不能相救。先说曹仁引十数骑杀出重围,来投曹洪,洪等一枝军马已散太半,只得奔走。杀到五更,离南郡不远,一声鼓响,凌统又引一军拦住去路,大杀一阵。不敢回南郡,径投襄阳大路而走。吴军赶了一程自回。
  周瑜、程普收住众军,径到南郡城下,见旌旗布满,敌楼上一将叫曰:“都督少罪!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原来孔明定计,令赵云至城外埋伏,只等曹仁尽发出城,却扮作曹兵连夜取了南郡,杀了陈矫等一行之人,随即安抚居民。)周瑜大怒,使甘宁引数千马军,径取荆州;凌统引数千马军,径取襄阳;然后却再取南郡未
·496·
迟。正分拨之间,忽然探马急来报说:“诸葛亮自得了南郡,遂用兵符诈调荆州守城军马来救,着张飞一阵来都杀败了。曹军北逃,张飞就在荆州城中住扎。”又一探马飞来报说:“夏侯惇在襄阳,被诸葛亮差人赍兵符,诈称曹仁求救,惇速引兵进发,却教关云长取了襄阳。”三处城池,亦不费力,尽皆属刘玄德。周瑜曰:“诸葛亮怎得兵符?”程普曰:“拿住陈矫,兵符尽属此人。”周瑜大叫一声,金疮进裂。未知性命如何?

·497·


以下为气概文鸯注:

    却说周瑜自救出甘宁,未及六日,陈兵于南郡城外。
毛本改为:
    却说周瑜救出甘宁,陈兵于南郡城外。
吕蒙在出发救援前,原本预计不出十日,便可凯旋。结果,“未及六日”,便就重新返回到南郡城下,比吕蒙原本就很乐观的预计,还要顺利得多。由此透露出的信息是,若非曹军在夷陵城下的错误战术,曹军本不会失败的这样快。

    瑜自至门旗下,挥鞭指点:“谁人向前?”一人应声
  而出,乃韩当也,与曹洪交锋。
毛本改为:
    瑜自至门旗下,使韩当出马,与曹洪交锋;
以韩当的元老身份,周瑜不会去指令韩当出马的。

    曹仁自出,大呼姓名,搦周瑜战。周泰出马,
毛本改为:
    曹仁自出接战,周泰纵马相迎;
罗本中,曹仁的做法意在激怒周瑜,使之失去冷静,为使周瑜中计创造条件。

    仁败走。阵势错乱,后军先退,曹仁、曹洪两个压后。
毛本改为:
    仁败走。阵势错乱。
若是真败,通常是前军先退。罗本中,“后军先退”,透露出这是有预谋的诈败。周瑜没能对这个反常现象引起警觉,是其轻敌的结果。

    程普收得败军,伤折数多。
毛本改为:
    程普收败军回寨。
“伤折数多”反映出周瑜轻敌带来的严重后果。

    程普与众商议:“不若暂且罢兵,回见吴侯,却再理
  会。”众皆言曰:“论之甚长。”
毛本改为:
    程普与众商议,欲暂且退兵,回见吴侯,却再理会。
罗本中,程普与众都认为应该退兵,说明当时形势对东吴军极其不利。
  毛本中,似乎只有程普想要退兵,反映不出东吴军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曹仁回顾众将曰:“可大骂之,以激此战!”
毛本改为:
    曹仁回顾众将曰:“可大骂之!”
罗本中,明确了大骂的目的。毛本中,似乎只是为骂而骂。

    周瑜大怒,使战将出迎。比及潘璋欲出,周瑜大叫一
  声,口中喷血,坠于马下。
毛本改为:
    周瑜大怒,使潘璋出战。未及交锋,周瑜忽大叫一声,
  口中喷血。坠于马下。
罗本中,潘璋还没有出去,周瑜就吐血坠马了。这样做有两样好处,第一,双方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周瑜身上,周瑜可以充分表演,一旦潘璋出到阵前,双方的注意力就集中到潘璋身上了;第二,若等潘璋出到阵前,周瑜再吐血坠马,会使潘璋身处险境。
  毛本中,毛纶父子加了一“忽”字,意即周瑜吐血坠马前毫无征兆,这不符合周瑜的用心。周瑜为使双方将士信以为真,吐血坠马前一定要有所表演。

    曹仁慌忙下厅问之,军士曰:……
毛本改为:
    曹仁忙唤入问之。军士曰:……
罗本中,曹仁“下厅”问之,不经意的细节间,透露出曹仁之所以能够深得军心的原因。
  毛本中,曹仁“唤入”问之。看不到曹仁平等待人的特性。

    曹仁大喜,赏赐了毕,随即商议:
毛本改为:
    曹仁大喜,随即商议。
罗本中,虽然这一次“赏赐”错了,但可以看到曹仁的作风,所以在关键时刻,曹仁能得到将士们的死力。毛纶父子虽然只删掉了几个字,却删掉了一个有特点的曹仁;也使后来在樊城的危急时刻,众将士肯为曹仁效死守城,缺少了一个合理铺垫。

    曹仁拨牛金为先锋,自为中军,曹洪、曹纯为合后,
  尽数起兵。当日黄昏,调拨已定。
毛本改为:
    曹仁遂令牛金为先锋,自为中军,曹洪、曹纯为合后,
  只留陈矫领些少军士守城,其余军兵尽起。
毛本中,毛纶父子依据后文,添加了“只留陈矫领些少军士守城”,虽然啰嗦,倒也算不上错误。
  古时候,天黑后是要关闭城门的。周瑜中箭后,东吴军不会临城下寨,所以,正常情况下,白天江陵不会关闭城门、禁止百姓出入的。罗本中,“当日黄昏,调拨已定”,泄漏了曹仁劫寨的军事机密,使得诸葛亮得以派遣赵云埋伏。

    来到寨门,不见一人,突入中军,但见虚插旗枪而已。
毛本改为:
    来到寨门,不见一人,但见虚插旗枪而已。
先锋牛金非常莽撞。从牛金要求带五百军士突击蒋钦,到夷陵城下主张迎击周瑜,牛金一贯莽撞。如果不是“突入中军”,而是看到寨门的情形不对,就立即撤军,曹仁的损失不会那么大。从曹仁派牛金为先锋,而不是派一名非常谨慎的将领,说明曹仁是非常轻敌的。

    曹兵大败,急望南郡而来,三路军兵皆被冲散,首尾
  不能相救。先说曹仁引十数骑杀出重围,来投曹洪,洪等
  一枝军马已散太半,只得奔走。
毛本改为:
    曹兵大败,三路军皆被冲散,首尾不能相救。曹仁引
  十数骑杀出重围,正遇曹洪,遂引败残军马一同奔走。
罗本中,曹仁杀出重围,“来投曹洪”,说明正常情况下,曹洪这枝人马此时本应该是完整的,但由于前军见机得太晚,导致后军过于靠前,还是轻敌引发的恶果。罗贯中对战争的描写,几乎可以用作教材。

    不敢回南郡,径投襄阳大路而走。吴军赶了一程自回。
毛本改为:
    曹仁引军刺斜而走,又遇甘宁大杀一阵。曹仁不敢回
  南郡,径投襄阳大路而行,吴军赶了一程,自回。
毛本中,毛纶父子认为,所有的将领都上场表演了,独缺甘宁,故补上。岂不知,甘宁此时正在镇守夷陵。

    周瑜大怒,使甘宁引数千马军,径取荆州;凌统引数
  千马军,径取襄阳;然后却再取南郡未迟。正分拨之间,
  忽然探马急来报说:“诸葛亮自得了南郡,遂用兵符诈调
  荆州守城军马来救,着张飞一阵来都杀败了。曹军北逃,
  张飞就在荆州城中住扎。”
毛本改为:
    周瑜大怒,便命攻城。城上乱箭射下。瑜命且回军商
  议,使甘宁引数千军马,径取荆州;凌统引数千军马,径
  取襄阳;然后却再取南郡未迟。正分拨间,忽然探马急来
  报说:“诸葛亮自得了南郡,遂用兵符,星夜诈调荆州守
  城军马来救,却教张飞袭了荆州。”
毛纶父子信手胡改,根本就不经大脑。东吴军和曹军打了一整夜,而且还是野战,根本没有攻城的器具,周瑜不可能“便命攻城”。探马要得到襄阳的消息,至少要三、五日后。从“忽然探马急来报”可知,这个“正分拨之间”,已经是赵云偷袭南郡几日后的时间了。阿鸯推测,之所以要等几日后才“分拨”,就是要等甘宁这枝人马从夷陵调回。否则,按毛本,甘宁参加了反劫寨的伏击,就无法解释周瑜为什么不立即“分拨”。



  夷陵打败曹洪等人后,南郡已成孤立之势,东吴军可以全力围困江陵,曹军主动撤出江陵也在情理之中。诡计就掩藏在这貌似合理之中。周瑜刚在夷陵城下打败曹军,对曹军又轻视起来,更没想到曹操还会留有诡计。周瑜急于得到江陵,以证明自己判断和能力。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得周瑜完全忽视了曹军诈败中的反常现象。
  周瑜为什么要亲自抢城?“瑜心暗忖,曹仁必先准备走路,”周瑜并没有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众人,让前军不得擅自停止追击,也有不想让前军将领获得抢城功劳的成份,想把抢城的功劳留给自己的本部人马。
  周瑜轻敌的结果让东吴军损失惨重,也让周瑜头脑清醒了些。周瑜如果就此返回江东,必将颜面尽失,周瑜不得不苦心算计。得胜后的曹军,再次耀武扬威起来,对东吴的圈套毫无防备。陈矫的一句:“此计速行,不可迟误。”曹军竟连劫寨要保密都懒得作了。“当日黄昏,调拨已定。”早早地就弄得满城尽知。反观周瑜,为了保密,只让程普一人知情,连众将都瞒了。正应了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至此,刘备在诸葛亮的策划下,不费吹灰之力,轻取江陵,似乎十分高明。是否真的高明,我们不妨看一下历史上,刘备是如何取得江陵的。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赤壁之战后,周瑜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终于夺取江陵。而刘备却不费吹灰之力,早已轻取荆南四郡。结果,由于刘备的占领区和曹魏之间被江陵隔断,形成了东吴独抗曹魏的局面。这是当初周瑜没有想到的结果;也是现在东吴难以承受的结果。
  借荆州,准确的说,应该是借南郡或借江陵。刘备亟需发展空间,一见有机可乘,立即面见孙权;孙权和周瑜不得不吞下周瑜战略短视的苦果,把自己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陵,拱手让给刘备。可是,诸葛亮不同意刘备去面见孙权,理由是太危险。诸葛亮错了。首先,孙权不敢杀刘备,害怕关羽北联曹魏夹击东吴。既不能杀刘备,则只能出让江陵,为了让刘备集团保住江陵,孙权就不能扣留刘备。事实上,刘备也是平安归来。借江陵,诸葛亮无功。
  顺带说一下周瑜。周瑜风流倜傥,少年得志,赤壁之战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可谓是春风得意。可是不久,周瑜就得意不起来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果实尽落刘备囊中,荆州大部为刘备所得,曹魏仅剩一小部分,东吴寸土未得(有点夸张)。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由于周瑜在战略选择上的错误,执意先打江陵。看到自己血战而得的江陵,马上要拱手让给刘备,急得周瑜忙出昏招,让孙权扣留前来商借荆州的刘备。周瑜虽然昏了,孙权还没昏,当然不能扣留刘备。平时自命不凡又极好面子的周瑜,眼见自己一手造成的恶果,而且还毫无办法挽回,真是窝心透了。给东吴造成了这样巨大的损失,周瑜急于将功补过。眼下,刘备是灰堆里的豆腐,既吹不得又打不得。周瑜一急,又出昏招,要带兵去打西川,这西川是那么好打的么?事情弄到了这一步,周瑜还活得成吗?演义中,“三气周瑜”虽然是虚构,倒是一点没有冤枉周瑜。

  一句话就能名正言顺到手的东西,何必兴师动众,还要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去弄到手。这就是站在战略高度,还是站在战术高度上的区别。刘备取得江陵的这段故事,是罗贯中在演义中对历史颠覆最大的一段情节。罗贯中如此颠覆,就是要表现诸葛亮的“精于术而疏于略”的本质。
  罗贯中如此颠覆这段历史,还有一个更“险恶”的用心。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江陵,致使关羽蒙难,蜀汉痛失荆州。由此,后人多叹息诸葛亮的“隆中对”不能施展,痛恨东吴背盟弃义。但是,在演义中,罗贯中在这里却把首先背盟弃义的帽子,牢牢地扣到了诸葛亮的头上。在演义中,诸葛亮丝毫不把同盟之意谊当回事,处处以耍弄盟友为能事,却把自己的战略思想构筑在盟友的忠诚上,还有比这更蠢的人吗。

  很多人都认为是罗贯中神话了诸葛亮,罗贯中就是不能死而复生,否则一定会大呼:“气死我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1-9 03: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多谢老大赐教

  可能是阿鸯读书不细,没看到过刘备拿江夏换江陵的说法,只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说。
  但是,下面的说法在三国志上却有:
  赤壁大战前,刘备在江北已无立锥之地。东吴将江南的鄂口让出,作为刘备军的临时驻军之地,所有军需、粮草由东吴供给。
  东吴夺取了江陵之后,江夏临近长江的部分地区,由于河网密布,才被东吴居有,此前,整个长江以北均被曹操接管。至于长江以南的江夏,从来都是东吴占据的。
  正因为江陵地位的重要,东吴才要争夺。但这好比下围棋,先落子在那个点上,对局面的影响至关重要。赤壁大战后,周瑜若不是执意先取江陵,而是先取荆南四郡;以刘备之兵力,必定无法独取江陵。周大都督若乘赤壁之余威,荆南四郡可席卷而定,然后再以得胜之兵,加以荆南四郡之军实,回攻江陵,刘备将无立锥之地。
  东吴在刘备入蜀后,能够抢得荆州三郡,主要源于刘备集团对形势的判断失误。曹操占领汉中后,刘备集团认为曹操马上就要进攻益州了,所以刘备匆忙率军赶回成都,而事实上,曹操根本没有进攻益州的打算。另外,刘备在益州得手后,没有及时补充荆州的力量,致使东吴可以依靠武力抢占荆州三郡。刘备集团,当然也包括诸葛亮,在刘备取得益州后,对整个战略格局的变化缺乏清醒的认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1-11 03: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60楼廖斑

回60楼廖斑

顺带说一句,南飞把时间都花在这上了,等考试不及格时就哭吧.

QUOTE:
“罗本中,庞统是周瑜的下属。”此话后文中有提及,显然又是嘉靖本的错误之处了。这个理由我想不用我说。谁相信庞统是周手下,那才是滑稽了呢。鸯兄对此无话。这里又习惯性的称罗本,前面说了,这不好,还是称嘉靖本吧。多数地方鸯兄还是按嘉靖本来论的。

历史书上明确记载,庞统作过周瑜属下的功曹.罗本中,庞统一直是周瑜的幕僚.

QUOTE:
毛本这个区别可有可无,主人给属下鞠躬,汉末有这个礼仪吗?我们搞不清。如果毛搞的清而改,那改的很对。如毛也搞不清,也改,也算得体。免读者纷纷疑问吧。按那个鞠躬版本,不疑问才怪呢。

按老大对"鞠躬"的理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就该翻译为"使劲弯腰,到死方止".

QUOTE:
怎么没有?我说就有。鸯兄所谓一套固定仪式倒是可以没有。但分配诸将任务的工作须得清楚严肃,可不能站在河岸草丛中就下令出兵吧。鸯兄评论中屡次骂毛不懂军事。虽然多有骂对,但咄咄逼人太过强横终有返及自身之忧,这里就是例子,这里是鸯兄和嘉靖本错了。毛本这个布置才是合乎军事道理的。

毛纶父子是两个足不出户的书呆子,到能比参加过战争的罗贯中更懂军事.

QUOTE:
没看出来诸葛亮哪里无意中流露出了自己的担心了???是鸯兄自己沉迷吧。

"来日大雨之后,曹操必走华容道。"诸葛亮刚刚对关羽说过这句话,马上又对刘备重复了一遍,廖斑以为是何意?

QUOTE:
这个就是鸯兄的严重错误了,国学底子不够啊,要知道中国人说话讲究触霉头的,胜负并未定,事情并未落实,先说不祥,学刘馥找死啊?最多说甚是可虑。这里又恰是嘉靖本伪本的证据,老罗断不至于有此错误。

不祥的主语是东南风."宜预提防"是对领导指手画脚,在教领导该怎么做.

QUOTE:
这个毛本是改的有点草率了,战争有点儿戏浪漫了。但“所撞之处,尽皆钉住”没上下文辅助,不知如何钉法,也不是好文。鸯兄所评打乱曹军的指挥系统云云更是天马乱跑,完全不要根据的想象了哈。总之都不对。毛本改的虽不好,但改掉没来由的奇怪钉住,也应该改的。

看来廖斑读书不细."此时黄盖已自准备下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罗本,毛本均有此句.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1-27 02: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诸葛亮傍略四郡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03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诸葛亮傍略四郡


  却说周瑜听知孔明借东吴力而取荆州,如何不气?气伤箭疮,半晌方苏。众将皆在面前劝解。周瑜大怒曰:“若不杀诸葛亮村夫,怎息吾心中怨气!程德谋可助吾之力,即目起兵打南郡,定要归还东吴,是我之愿。”正商议之间,人报鲁子敬至。接入帐中,瑜曰:“吾欲起军与刘备、诸葛亮共决胜负,复夺城池。”鲁肃曰:“不可。方今与曹操共决雌雄,尚未分成败;主人吴侯见攻打合淝未下。不争自家互相吞并,曹兵乘虚而来,其国危矣。况刘玄德旧曾与曹操至厚,倘逼得紧急,献了城池,一同攻东吴,如之奈何?”瑜曰:“吾等用计决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图见成。吾乃思之,深可恨也!”肃曰:“公瑾且耐。容某亲见玄德,将理去说他;若说不通,那时动兵未迟。”诸将曰:“子敬之言甚善。”
  周瑜便令鲁肃往南郡去,来到城下叫门。赵云出问,肃曰:“我要见刘玄德有话说。”云答曰:“主人与军师在荆州城中。”肃径奔荆州。见旌旗整列,肃自忖度:“孔明非常人也!”军士报复,孔明令大开城门,接肃入衙。共讲礼毕,申谢罢,玄德与肃分宾主而坐。孔明斜佥相陪。茶罢,肃曰:“主人吴侯,都督公瑾,教某再三申意于皇叔:前者操引百万之众,名下江南,实是来擒皇叔;今江东废了钱粮,折了人马,带伤者不可胜数,幸得杀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今皇叔用诡计,夺占荆、襄,此何理也?望明白一言,以决去就。”孔明曰:“子敬乃高名之士,何为出此言也?昔日荆、襄九郡,非是东吴之地,
·498·
乃荆王刘景升之基业。吾主人乃刘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岂不闻‘物见主’之言乎?”肃曰:“若公子刘琦占住,尚自可矣;今公子在江夏,须不在这里!”孔明曰:“子敬要见,有何难哉!唤左右请公子出相见便了。”刘琦从屏风后两从者扶出。琦与肃曰:“病躯不能施礼,子敬勿罪也。”鲁肃吃了一惊。(原来孔明比及得了城时,防东吴来争,却先取公子在城中,至此以为解手。)肃默然无语,良久言曰:“公子若在,如何?不在,如何?”孔明曰:“公子在一日,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议。”肃曰:“若公子不在,须还与东吴。”孔明曰:“子敬之言是也。”遂设大宴,相待鲁肃。
  肃当日出城,连夜回寨,见周瑜言公子之事。瑜曰:“刘琦正青春年少,如何便得他死?这荆州何日图之?”肃曰:“都督放心。只在鲁肃身上,务要教荆、襄还东吴。”瑜曰:“子敬有何所见?”肃曰:“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四肢,见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那时征讨荆州,刘备须没得推故。”周瑜犹自忿气未消,忽报吴侯遣使至。瑜令请入,使曰:“主人围合淝,累战未胜,急令都督尽收军回。”周瑜只得休兵罢战,拘集众多军马,且回柴桑郡养病,令程普部领战船士卒,却来合淝军前听调。
  却说刘玄德自得南郡、荆、襄,心中大喜,与孔明商议久远之计。忽然阶下一人,上厅献策。此人乃山阳人也,姓伊,名籍,字机伯。玄德感旧日之恩,十分相敬,坐而问之。籍曰:“要知荆州久安之计,何不求贤士以问之?”玄德曰:“愿公一言,以荐贤者。”籍曰:“荆、襄世家,兄弟五人,惟一人大贤者,眉间有白毛,襄阳宜城人也,姓马,名良,字季常。其四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其弟马谡,字幼常。(后随孔明六出祁山。街亭败
·499·
绩,斩之。亦异人也。)”玄德遂命请之。马良至,入见玄德,礼毕高坐。玄德求久远之策,良曰:“襄阳受敌之地,恐不可久守。好令公子刘琦于此养病,招谕旧士以守之,就表奏琦为荆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后南征四郡,积收钱粮,以为根本。此是能保荆、襄久远之计也。”玄德问曰:“四郡,即目何人为守?”良曰:“武陵郡太守金旋(今属鼎州),长沙郡太守韩玄(今属谭州),桂阳郡太守赵范,(今属郴州,尚有桂林路之名。)零陵郡太守刘度(今属永州)。若取得这四郡,乃鱼米之乡,汉上可保长久矣。”玄德大喜,遂问四郡先取何郡,后取何郡。良曰:“湘江之西,零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武陵。然后湘江之东,取桂阳;长沙为后。”玄德甚喜,遂用马良为从事官,伊籍副之。请孔明商议送刘琦回襄阳,替云长回荆州。便议调兵起发取零陵郡,差张飞为先锋,赵云合后,孔明、玄德为中军,人马一万五千。留云长守荆州,糜竺、刘封守江陵。时建安十四年春正月也,孔明调兵起行。
  却说刘度在零陵城中,听知孔明军马到来,唤其子刘延商议。延曰:“父亲放心,他虽有张飞、赵云之勇,何足惧哉!儿观本州上将邢道荣,有万夫不当之勇,使开山大斧,重六十斤,可以迎敌。”刘度唤至邢道荣,自夸胸中武艺不让古之廉颇、李牧,度重赏。刘延与邢道荣引兵万余,离城三十里,依山靠水下寨。探马报说:“孔明自引一军到来。”两边阵圆相对。邢道荣出马,横大斧厉声高叫:“反国之贼,安敢侵吾境界!”对阵中一簇黄旗出。旗帜分开,中间一辆四轮车,车中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用扇招邢道荣曰:“吾乃南阳诸葛孔明也。曹操引百万之众,被吾聊施小计,片甲不回。今来招安汝等,何不早降?”道荣大笑曰:“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谋也,干汝何事?敢来诳语!”抡大斧径杀过来。孔明教回车,望阵中走,阵门复闭。被道
·500·
荣径冲杀过来,阵势急分两下而走。道荣遥望中央一簇黄旗,料是孔明,只望黄旗而赶。抹过山脚,黄旗扎住,忽地中央分开,不见四轮车。一将挺矛跃马,大喝一声,直取道荣,乃是燕人张益德也。道荣轮大斧来迎,战不数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益德随后赶来,喊声大震,两下伏兵齐出。道荣舍死冲过,前面一员大将拦住去路,乃常山赵于龙也。道荣措手不及,滚马受降。子龙缚来寨中,见玄德、孔明。拥至帐下,玄德大怒,喝令教斩。孔明急止之曰:“且留人。”乃问道荣曰:“汝若与吾捉了刘延,便准你投降。”道荣连声愿往。孔明曰:“如何得捉?”道荣曰:“军师若肯放某回去,某自有巧说。今晚军师调兵劫寨,某为内应,活捉刘延,献与军师,城中刘度自然降矣。”玄德不肯。孔明曰:“邢将军非谬言也,可放之。”道荣得放回寨,尽实告诉刘延。延曰:“如之奈何?”道荣曰:“将计就计。今夜将兵伏于寨外,寨中虚立旗旛,待孔明来劫寨时,就而擒之。”刘延依计。
  当夜二更,果然有一军到寨口,每人各有草把,一齐点着,火焰烧空。刘延、道荣两下杀来,火军便退。两军乘势赶来,赶了十余里,军皆不见。刘延叫道荣急回,火光未灭,寨中突出一将,乃燕人张益德也。刘延叫道荣不可入寨,却去劫孔明寨便了。回军走不十里,赵云引一军出。云一枪刺道荣于马下。刘延急拨马便走,被张飞活捉过来,绑缚回见孔明。延曰:“邢道荣教某如此,实非本心也。”押过刘延,孔明令释其缚,与衣穿了,赐酒压惊,教人送入城劝父投降;如其不降,打破城池,满门尽诛。把马送刘延回零陵城见父,说孔明之德。子、父即时赍印绶离城,径到大寨纳降。孔明教刘度复为郡守,以供钱粮;其子刘延于荆州随军办事。零陵一郡居民,尽皆喜悦。玄德入城,安抚已毕,遂乃勒兵来取桂阳。未知胜负如何,下回便见分晓。

·501·


以下为气概文鸯注:

    周瑜大怒曰:“若不杀诸葛亮村夫,怎息吾心中怨气!
  程德谋可助吾之力,即目起兵打南郡,定要归还东吴,是
  我之愿。”
毛本改为:
    瑜曰:“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程德谋
  可助我攻打南郡,定要夺还东吴。”
罗本中,周瑜的“大怒”,在表现周瑜愤怒的同时,也在告诉读者,周瑜说的话也是不理智的:周瑜要立即攻打刘备。东吴军自赤壁开始到现在,将士久战劳困,主将周瑜又伤病正重,所以众将不赞成立即同刘备开战。

    正商议之间,人报鲁子敬至。接入帐中,瑜曰:“吾
  欲起军与刘备、诸葛亮共决胜负,复夺城池。”
毛本改为:
    正议间,鲁肃至。瑜谓之曰:“吾欲起兵与刘备、诸
  葛亮共决雌雄,复夺城池。子敬幸助我。”
罗本中,周瑜仅是征求鲁肃的意见,还没有决定下来,结合前面周瑜大怒要打南郡,正商议间时周瑜如此口气,还有后文的诸将曰:“子敬之言甚善。”可以推测,大家都不赞成和刘备开战。“人报鲁子敬至。接入帐中”得知鲁肃到来,到鲁肃进入帐中,有一段时间间隔,周瑜有时间缓和一下激动的情绪。
  毛本中,“子敬幸助我”有周瑜已经决定下来的意思,似乎在商议的过程中,诸将已经赞同了同刘备开战,与后面的诸将曰:“子敬之言甚善。”所表达出诸将的意思相矛盾。

    周瑜便令鲁肃往南郡去,
毛本改为:
    于是鲁肃引从者径投南郡来,
罗本中,明确了周瑜同意了鲁肃的建议。

    肃径奔荆州。
毛本改为:
    肃遂不入南郡,径奔荆州。

    共讲礼毕,申谢罢,玄德与肃分宾主而坐。孔明斜佥
  相陪。茶罢,肃曰:“主人吴侯,都督公瑾,教某再三申
  意于皇叔:前者操引百万之众,名下江南,实是来擒皇叔;
  今江东废了钱粮,折了人马,带伤者不可胜数,幸得杀退
  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今皇叔
  用诡计,夺占荆、襄,此何理也?望明白一言,以决去就。”
毛本改为:
    讲礼毕,分宾主而坐。茶罢,肃曰:“吾主吴侯,与
  都督公瑾,教某再三申意皇叔,前者,操引百万之众,名
  下江南,实欲来图皇叔;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
  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今皇叔用诡计,夺占荆襄,
  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
罗本中,鲁肃强调的是东吴对刘备的恩,语气强硬,带有威胁。毛本中,鲁肃强调的是东吴吃亏了,语气软弱,犹如乞怜。

    孔明曰:“子敬乃高名之士,何为出此言也?昔日荆、
  襄九郡,非是东吴之地,乃荆王刘景升之基业。吾主人乃
  刘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
  州,有何不可?岂不闻‘物见主’之言乎?”
毛本改为:
    孔明曰:“子敬乃高明之士,何故亦出此言?常言道:
  物必归主。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吾
  主固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
  荆州,有何不可?”
罗本中,诸葛亮最后才说“岂不闻‘物见主’之言乎”,这时有意给鲁肃下的套,好让鲁肃顺着提起刘琦。

    言曰:“公子若在,如何?不在,如何?”
毛本改为:
    言曰:“公子若不在,便如何?”

    瑜曰:“子敬有何所见?”
毛本改为:
    瑜曰:“子敬有何高见?”
一字之差,周瑜孤傲的性格就不见了。

    周瑜只得休兵罢战,拘集众多军马,且回柴桑郡养病,
毛本改为:
    周瑜只得班师回柴桑养病,
毛本貌似简洁,其实不得要领。罗本表达的是,东吴费了很大气力,结果是白忙一场。

    却说刘玄德自得南郡、荆、襄,心中大喜,与孔明商
  议久远之计。
毛本改为:
    却说刘玄德自得荆州、南郡、襄阳,心中大喜,商议
  久远之计。
罗本中,特意点出“孔明”的名字,是有特别用意的,结合下面刘备向马良打听荆南四郡的太守,说明诸葛亮没有给刘备出过收取荆南四郡的主意。

    籍曰:“荆、襄世家,兄弟五人,惟一人大贤者,眉
  间有白毛,襄阳宜城人也,姓马,名良,字季常。其四人
  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其
  弟马谡,字幼常。”
毛本改为:
    籍曰:“荆襄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幼者名谡,
  字幼常;其最贤者,眉间有白毛,名良,字季常。乡里为
  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公何不求此人而与之
  谋?”
罗本中,伊籍重点突出马良,马谡仅在最后一带。

     良曰:“襄阳受敌之地,恐不可久守。好令公子刘
  琦于此养病,招谕旧士以守之,就表奏琦为荆州刺史,以
  安民心。然后南征四郡,积收钱粮,以为根本。此是能保
  荆、襄久远之计也。”
毛本改为:
    良曰:“荆襄四面受敌之地,恐不可久守;可令公子
  刘琦于此养病,招谕旧人以守之,就表奏公子为荆州刺史,
  以安民心。然后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积收
  钱粮,以为根本。此久远之计也。”
毛本要删除下面一段,所以才补进四郡的名字。

    玄德问曰:“四郡,即目何人为守?”良曰:“武陵
  郡太守金旋,长沙郡太守韩玄,桂阳郡太守赵范,零陵郡
  太守刘度。若取得这四郡,乃鱼米之乡,汉上可保长久矣。”
毛本删除。正是这段,透露出刘备和诸葛亮此前根本没打过荆南四郡的主意。

    时建安十四年春正月也,孔明调兵起行。
毛本删除。建安十四年(公元二零九年)。

    却说刘度在零陵城中,听知孔明军马到来,唤其子刘
  延商议。延曰:“父亲放心,他虽有张飞、赵云之勇,何
  足惧哉!儿观本州上将邢道荣,有万夫不当之勇,使开山
  大斧,重六十斤,可以迎敌。”刘度唤至邢道荣,自夸胸
  中武艺不让古之廉颇、李牧,度重赏。
毛本改为:
    却说零陵太守刘度,闻玄德军马到来,乃与其子刘贤
  商议。贤曰:“父亲放心。他虽有张飞、赵云之勇,我本
  州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
罗本中,邢道荣是一个徒有其表,虚张声势,不自量力的人。

    道荣舍死冲过,前面一员大将拦住去路,乃常山赵于
  龙也。道荣措手不及,滚马受降。
毛本改为:
    道荣舍死冲过,前面一员大将,拦住去路,大叫:
  “认得常山赵子龙否!”道荣料敌不过,又无处奔走,只
  得下马请降。
毛纶父子没上过战场,也没结交过靠拚杀吃饭的汉子,所以对罗本中的“道荣措手不及,滚马受降。”理解不了。
  邢道荣使“六十斤”大斧是逞能,他的力量不适合使这么重的兵器。这么重的兵器由静止到运动起来,非常吃力。赵云久经沙场,一眼就能看出邢道荣的短处,所以赵云以快制慢,邢道荣来不及举斧招架,被赵云的枪从马上逼了下来。前文还有“道荣轮大斧来迎,战不数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罗贯中描写邢道荣逞能是有特别用意的,后文一并解释。

    拥至帐下,玄德大怒,喝令教斩。
毛本改为:
    玄德喝教斩首。
刘备喜欢有本事的人,见邢道荣的德行很反感,侧面说明邢道荣的外强中干。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周瑜因怒欲战,显然有悖孙子兵法。周瑜虽然最后打败了曹仁,但两次失败,周瑜所部的吴军也是伤亡惨重,且从赤壁之战到与曹仁争夺南郡,吴军连续作战,将士疲惫,加之主帅周瑜伤病未愈,吴军此时与刘备立即开战,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该作的决定。程普和诸将,以及后来赶到的鲁肃,均不赞成与刘备立即开战,只有周瑜因愤怒而丧失了理智。
  鲁肃欲与刘备讲理,实际上具有很强的自欺欺人的味道。(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派人去与吕蒙讲理,也是典型的自欺欺人。)这也是形势发展到这一步的无奈之举。正是这次东吴对刘备的无奈,使得刘备的命运出现了根本性转机,刘备集团从此坐大,最终威胁到东吴的自身安全。
  形势之所以发展到这一步,根本原因在于赤壁之战后,东吴的策略没有根据变化的形势及时进行调整。赤壁之战前,曹操接收了荆州水军,加之曹军本身的强大实力,对东吴的生存构成了最紧迫的威胁。赤壁之战后,曹操水军全军覆灭,没有水军,曹操对东吴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曹军暂时已不构成对东吴的威胁。曹操虽有赤壁之败,但陆战实力依然强大,不是朝夕可图。所以,东吴应该按照鲁肃和甘宁以前的建议,先尽全力完成全据长江之险,而不应在争夺南郡的同时,又分军攻打合淝。刘备英雄,且又反覆不定,这是人所共知的,孙权、周瑜等事先不做任何预防,以至于让刘备终于取得了他梦寐以求的“根本”,这不能不说是孙权、周瑜、鲁肃的重大失策。刘备和曹操势同水火,曹操无论能容得下谁,都不可能再容得下刘备,刘备对此也是十分清醒的。鲁肃在劝周瑜时说:“不可。方今与曹操共决雌雄,尚未分成败;主人吴侯见攻打合淝未下。不争自家互相吞并,曹兵乘虚而来,其国危矣。况刘玄德旧曾与曹操至厚,倘逼得紧急,献了城池,一同攻东吴,如之奈何?”罗贯中用鲁肃的谬论提示,东吴本是可以对付刘备的,可惜东吴对形势的认识是错的。

  上回分析过,演义中,诸葛亮取得南郡的方法,从战术上看,很成功;从战略上看,很拙劣。现在,刘备已取得南郡,无论刘备用什么样的借口搪塞鲁肃,都无关紧要。如果周瑜此时有能力拿回南郡,无论诸葛亮的借口找得多么好,周瑜都不会理睬;反之,周瑜没有能力动武,无论借口多么拙劣,周瑜也只有干瞪眼的份。所以,无论诸葛亮在耍弄鲁肃时,表现得多么高明,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在表现完诸葛亮的小聪明后,罗贯中立即又表现了诸葛亮在谋略上的低能。取得南郡后,刘备立即“与孔明商议久远之计”。演义中,刘备向马良询问,荆南四郡的太守都是何人,罗贯中设计这个情节,想说的就是,诸葛亮跟刘备就没提起过收取荆南四郡。而正是荆南四郡的收取,奠定了刘备在荆州的规模。

  
  收取零陵,诸葛亮的计谋似乎很高妙;然而,仔细分析,这种“高妙”其实是多余的。
  首先,罗贯中明确交待了双方的军队数量。刘备起兵一万五千;刘延、邢道荣引兵万余。质量上刘备军更是远远高于零陵军,将领上差的更是悬殊。刘备方面久经战阵,零陵方面坐井观天,怎么打,刘备赢都是一定的。
  对邢道荣的描写最有意味。刘延曰:“父亲放心,他虽有张飞、赵云之勇,何足惧哉!儿观本州上将邢道荣,有万夫不当之勇,使开山大斧,重六十斤,可以迎敌。”通常,使这么重的大斧,应该能有两下子。虎牢关下的武安国,“使铁锤,重五十斤。”尚能与吕布战到十余合,吕布也仅是一戟砍断武安国手腕,还不能直接要了武安国的命。纪灵,“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也能与关羽大战二十合。再看邢道荣战张飞,“道荣轮大斧来迎,战不数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在赵云面前就更是不堪了。怎么回事?原来罗贯中有意要把邢道荣塑造成一个大话王和纸老虎。看刘延对邢道荣的评价,还有邢道荣的“自夸胸中武艺不让古之廉颇、李牧”,可知,邢道荣是刘度父子敢于抵抗刘备的最大精神支柱,一旦邢道荣被杀,刘度父子的抵抗意志也就崩溃了。而且,邢道荣被阵斩的越轻松,刘度父子就越恐惧。诸葛亮的计策纯属卖弄。对于这一点,刘备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在下回书的开头,刘备乃问众将曰:“零陵已取了,桂阳郡何人敢取?”从取零陵的过程中,刘备知道了,取这样的地方,部下一将足矣,根本没有必要自己亲自出马,玩那些花样更是多余。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2-2 00: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赵子龙智取桂阳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04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赵子龙智取桂阳


  却说玄德取了零陵郡,诸县皆属调遣,安抚居民,赏劳三军。乃问众将曰:“零陵已取了,桂阳郡何人敢取?”赵云应曰:“某愿往。”张飞奋然出曰:“飞亦愿往。”二人争取桂阳。孔明曰:“终是子龙先应,只教子龙去。”张飞不服,定要去取,孔明教拈阄,拈着的便去。又是子龙拈着。张飞怒而言曰:“我并不要相帮,只要三千军,独自领去,便要得城池!”赵云曰:“某也只领三千军去,如不得城,愿受军令!”孔明大喜,责了军状,选三千精兵随赵云去。张飞又争,玄德喝退。赵云欢天喜地领了三千人马,径望桂阳进发。
  却说桂阳太守赵范升厅,人报赵子龙引军来取城池。赵范急唤军官商议。两个管军校尉来见赵范:一个姓陈,名应;一个姓鲍,名隆,都是桂阳岭山乡猎户出身。陈应会使飞叉,鲍隆曾射杀双虎,都在桂阳管军。二人对赵范曰:“刘备乃反汉之臣,更兼恶了曹丞相。若来时,合与他相持,某二人愿为前部将。”范曰:“我闻刘玄德乃大汉皇叔。更兼孔明多谋,关、张极勇。如今领兵来的赵子龙,在当阳长阪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我桂阳能有多少人马?不可迎敌,只可投降。”应曰:“若某不擒赵云回,那时任太守投降不迟。”赵范拗不过,只得教陈应领三千人马,出城迎敌。子龙将近桂阳,前面哨探军回报:“敌军来到。”赵云把三千人马摆开,以待军来。陈应兵至,也列成阵势。陈应上马,棹飞叉而出。赵云挺枪而出,责骂陈应曰:“吾主刘玄德,乃荆王
·502·
之弟。今辅公子刘琦,同领荆州,特来抚民。汝敢迎敌,即反国之贼也!”陈应回骂曰:“我等只服曹丞相,岂知有刘备乎!”赵云大怒,挺枪骤马,直取陈应。应拈飞叉,纵马来迎。两马相交,战到四五合,陈应料敌不过,拨马败走。赵云追赶。陈应回顾赵云马来相近,用飞叉掷来。云一手绰住,回掷陈应。应急躲过。云马到,探手活挟陈应而回,掷于马下。余军皆走。云缚陈应入寨,叱之曰:“量汝安敢敌吾!吾不杀汝,汝可说与赵范早来投降。”陈应谢罪,抱头鼠窜,回到城中,对赵范尽言其事,范曰:“吾本心要降,汝强要战,以致如此。”叱退陈应,赵范将带印绶,引十数骑径投大寨纳降。
  云出寨迎接,待以上宾,置酒相饮,纳了印绶。酒至数巡,范曰:“今说起将军姓赵,某亦姓赵,五百年前是一家。将军乃真定人,某亦真定人,又是同乡。倘若不弃,结为兄弟。”子龙与赵范同年,子龙长四个月日,范因此拜子龙为兄。二人同乡同年又同姓,十分大喜。至晚,子龙送范出寨。次日,赵范请子龙安民。子龙教军马休动,只带五十骑随入城中。居民香花迎门而接。子龙教四门挂榜,安民已毕,赵范邀请入衙筵席。酒至半酣,请入后堂相待。子龙见范殷勤,强饮微醉。范入后堂,请出一妇人与子龙把酒。子龙见其妇人,身穿缟素之衣,有倾国倾城之色。子龙问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子龙改容敬之。樊氏把盏毕,范令就坐。子龙不肯,樊氏辞归后堂。子龙曰:“贤弟何必烦令嫂举杯耶?”范笑曰:“中间有个缘故,贤兄勿阻。故兄弃世,已及三载;家嫂守寡,终不为了。弟常劝改嫁之,嫂曰:‘若三件事兼全,我方嫁之:第一要名誉动荡,人才出众;第二要与家兄同姓;第三要文武双全。’旧曾有识,普天之下,那得这般巧的?今将军堂堂仪表,名震四海,与家兄同姓,先在乡中未必与家兄不
·503·
相识。况兄文武兼全,智勇足备。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数十万嫁资,与将军为妻,结累世之亲戚,可乎?”子龙大怒而起,厉声而言曰:“汝嫂即吾之嫂也,岂可作乱人伦之事乎!”赵范羞惭满面,答曰:“我好意相待,何无礼也!”遂乃目视左右,有捉子龙之意。子龙已觉,一拳打倒赵范,忿怒上马,出城去了。
  范急唤陈应、鲍隆商议。陈应曰:“这人发怒去了,只索与他厮杀。”范曰:“但恐赢他不得。”鲍隆曰:“我两个诈降在他军中,太守却来引兵搦战,我二人就阵上擒之。”陈应曰:“必须带些人马。”隆曰:“五百骑军足矣。”当夜二人引五百军径奔子龙寨来投降。子龙听得这话,心中已知其诈,遂教唤入。二人到帐下,说:“赵范待用美人计赚将军欢喜,醉中扶入后堂谋杀,将头去曹丞相处献功,如此不仁。某二人见将军怒出,必连累于某,因此投降。”赵云大喜,用酒灌醉,缚于帐下,却擒手下人问之,果是诈降。子龙唤五百军入,各赐酒食,传令曰:“要害吾者,陈应、鲍隆也,不干众军之事。汝等听吾行计,皆有重赏。”众军拜谢。将诈降陈、鲍二人当时斩了;却教五百军引路,子龙领一千军在后,连夜到桂阳城下叫门。城上听时,说陈、鲍二将军杀了赵云,回军请太守商议事务。城上明火照之,果是自家军马,赵范急忙出城。子龙喝左右捉下。遂入城,安抚百姓已定,飞报玄德。
  玄德与孔明前赴桂阳。子龙迎接入城;推赵范于阶下。孔明问之,范言:“以嫂嫁子龙,本是好意,不想恼乱,以致如此。”孔明与子龙曰:“美色,天下人爱之,公何独如此?”子龙曰:“赵范之兄,曾在乡中有一面之交,今娶其妻,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其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不可测,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政,四也。”玄德曰:“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子龙曰:“天下女子不少,
·504·
但恐名誉不立,何思无妻子乎?”玄德曰:“子龙乃真丈夫也!”遂放赵范,仍令为桂阳太守。范拜谢而去。重赏子龙。
  张飞大叫曰:“偏子龙干得功!偏我是无用之人!只拨三千军与我去取武陵郡,直捉太守金旋,献来帐下,是我之愿!”孔明大喜而言曰:“益德要去不妨,但要依一件事。”飞问曰:“何事?”未知孔明有何计策,怎取武陵,且听下回分解。

·505·


以下为气概文鸯注:

    张飞又争,玄德喝退。赵云欢天喜地领了三千人马,
  径望桂阳进发。
毛本改为:
    张飞不服,玄德喝退。赵云领了三千人马,径往桂阳
  进发。
发牢骚也是“不服”的一种表现形式,张飞的性格和地位不会发牢骚的,“不服”用词不准确。
  “欢天喜地”表现出赵云的单纯。赵云的这份差事是和张飞相争得来的,以张飞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赵云相争不妥。最不正常的是,本来刘备正在调兵遣将,诸葛亮竟当面越过刘备做主,使赵云得以挤掉张飞,而刘备竟一言未发,待事情完后,才把张飞“喝退”。诸葛亮揽权擅越,前番利用“华容道”打压关羽,此次借用赵云打压张飞,使赵云处在了很尴尬的位置上,而赵云对此却全然不觉。后面,由于赵云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致使赵范降而复叛。这些表现,决定了刘备一直不能把赵云作为方面大将使用。

    二人对赵范曰:“刘备乃反汉之臣,更兼恶了曹丞相。
  若来时,合与他相持,某二人愿为前部将。”
毛本改为:
    二人自恃勇力,乃对赵范曰:“刘备若来,某二人愿
  为前部。”
毛纶父子看不得诬蔑刘备的词句。

    应曰:“若某不擒赵云回,那时任太守投降不迟。”
毛本改为:
    应曰:“某请出战。若擒不得赵云,那时任太守投降
  不迟。”

    子龙将近桂阳,前面哨探军回报:“敌军来到。”赵
  云把三千人马摆开,以待军来。陈应兵至,也列成阵势。
毛本改为:
    早望见赵云领军来到。陈应列成阵势,飞马绰叉而出。
罗本中,表现的是赵云谨慎的特性。

    云马到,探手活挟陈应而回,掷于马下。余军皆走。
毛本改为:
    云马早到,将陈应活捉过马,掷于地下,喝军士绑缚
  回寨。败军四散奔走。
毛本中,毛纶父子不懂军事,不顾逻辑。
  荆南四郡互不统属,又无曹军外援,赵云只带三千军马,目的不是依靠士兵厮杀,主要是展示战斗力慑服对方。在罗本中,赵云生擒陈应,已经达到了震慑目的,所以,赵云没有下令追杀。况且,赵云后来连陈应都放掉了,还会下令追杀士兵吗。赵云的士兵原地未动,赵云自然要回到本军阵内,才能把陈应“掷于马下”。既没追杀,陈应带来的军士也没有必要“四散奔走”,直接撤回就是了。

    子龙与赵范同年,子龙长四个月日,范因此拜子龙为
  兄。二人同乡同年又同姓,十分大喜。
毛本改为:
    云大喜,各叙年庚。云与范同年。云长范四个月,范
  遂拜云为兄。二人同乡,同年,又同姓,十分相得。
赵云若不为兄,未必“大喜”。

    至晚,子龙送范出寨。
毛本改为:
    至晚席散,范辞回城。
在毛纶父子眼里,除了吃,便无事可做。

    居民香花迎门而接。子龙教四门挂榜,安民已毕,
毛本改为:
    居民执香伏道而接。云安民已毕,
迎接赵云,不能用“伏道”的礼仪,赵云的级别不够。

    酒至半酣,请入后堂相待。子龙见范殷勤,强饮微醉。
毛本改为:
    酒至半酣,范复邀云入后堂深处,洗盏更酌。云饮微醉。
赵云谨慎,若非无奈,不会无故喝高了。“洗盏更酌”,用在平民百姓家可以,用在大户家里就不合适了。毛纶父子一生穷困,用此词句也是“情有可原”。

    嫂曰:‘若三件事兼全,我方嫁之:第一要名誉动荡,
  人才出众;第二要与家兄同姓;第三要文武双全。’
毛本改为:
    嫂曰:‘若得三件事兼全之人,我方嫁之:第一要文
  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
  与家兄同姓。’
“文武双全”未必就能“名闻天下”;反之,“名闻天下”也未必就非得“文武双全”。所以,“文武双全”和“名闻天下”不能列在一条中。赵云武虽“名闻天下”;文与“名闻天下”毫不搭界。

    先在乡中未必与家兄不相识。况兄文武兼全,智勇足
  备。
毛本删除。

    厉声而言曰:“汝嫂即吾之嫂也,岂可作乱人伦之事
  乎!”
毛本改为:
    厉声曰:“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岂可
  作此乱人伦之事乎!”

    赵云大喜,用酒灌醉,缚于帐下,
毛本改为:
    赵云佯喜,置酒与二人痛饮。二人大醉,云乃缚于帐
  中,

    孔明问之,范言:“以嫂嫁子龙,本是好意,不想恼
  乱,以致如此。”孔明与子龙曰:“美色,天下人爱之,
  公何独如此?”子龙曰:“赵范之兄,曾在乡中有一面之
  交,今娶其妻,惹人唾骂,一也。……”
毛本改为:
    孔明问之,范备言以嫂许嫁之事。孔明谓云曰:“此
  亦美事,公何如此?”云曰:“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
  若娶其嫂,惹人唾骂,一也;……”
罗本中,赵范明确了自己本是想巴结和靠近刘备集团。赵云“飞报玄德”和“子龙迎接入城”,肯定要汇报赵范嫁嫂和反覆的过程,孔明是在问赵范的动机。
  所谓结义,昭示的是今后将利害共趋,不计个人得失,与血缘无涉。社会舆论之所以谴责亲兄弟之间的续娶兄嫂、弟媳之事,主要是亲兄弟长期生活在一起,恐有苟且之事。赵云若是从前不识得赵范的兄嫂,娶赵范之兄妻,就没有什么可受人非议的。毛纶父子迂腐,不懂道理。



  许多读者,对刘、关、张三人为什么不和赵云结义,心有郁结;对赵云不受重用,心有不平。在本回中,罗贯中都一一作了解释。
  整部三国演义,只出现了两回结义。第一回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桃园结义,第二回就是这里的赵云和赵范的结义。刘、关、张三人结义,生死相许、终身无悔,义薄云天、千古流传。再看赵云,今日结义、明日反目,结的轻率、反的痛快。一句话,结义对赵云没有任何约束力,刘、关、张与赵云结义还有什么意义。可能是赵云的性格和人生目标使然。赵云后来在谏阻刘备征吴时,是这样说的:“天下者,重也;冤仇者,轻也。乞陛下详之。”赵云的目标是为天下利益,追随刘备只是赵云实现人生目标的途径;刘、关、张的目标仅是小团体的利益,为天下苍生、恢复汉室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后世效法刘、关、张结义者,也多是把它当作维护小团体利益的手段。在结义者的眼中,常常是:“天下者,轻也;冤仇者,重也。”
  刘、关、张的桃园结义之所以牢固,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坚实。结义前,三人首先互相欣赏对方的作为和志向。(如果是在水浒传里,恐怕还会有互相“久闻大名”的描述;演义中虽不曾有此描述,但凭三人的本事,以常理推之,也都不会是无名之辈。)在演义的第一回中还有,“三人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论天下之事。”关、张之所以愿拜刘备为大哥,并能听命于刘备,根源就在这“共论天下之事”。是刘备的见识折服了关、张二人。再看赵云和赵范的结义,只是因为他们同年、同乡又同姓,而不是互相欣赏对方的作为和志向。

  这一回主要是表现赵云,在描述赵云取得桂阳郡辉煌功绩的同时,也暴露了赵云缺乏方面之任的才能。赵范原本就倾向于投降,与赵云攀近乎,套感情,无非也是想尽快取得刘备的信任。如果赵范欲要结拜,赵云应该推掉:“太守既已投顺,主公到来,自有封赏。你我同为主公麾下,不可自外于他人,公若有疑,云当折箭为誓。”看看吕蒙接受甘宁投降的作法,吕蒙能成为东吴大将,赵云一直只能作战将,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当赵范想嫁嫂时,赵云意气用事,逼反了赵范,几乎坏了大事,说明赵云缺乏通盘考虑问题的能力。如果赵范因此丢掉性命,还会给今后想要投降刘备的人,树立一个极坏的榜样。赵范因投降刘备而丢掉了性命,今后谁还敢向刘备投降。作为方面主官,仅仅自己有忠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使各方面人都能信任自己,人人尽忠职守的能力。赵范本是愿意投降刘备的,却由于赵云处理不当,使赵范反覆,幸亏事件简单,有机会善后;如果在大敌当头的危急时刻,内部突然出现这种反覆,事情就没这么容易善后了。

  导致赵云处理赵范事件失当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赵云太重名誉,爱惜自己的羽毛胜过事业。
  赵云在拒绝赵范嫁嫂时说:“汝嫂即吾之嫂也,岂可作乱人伦之事乎!”但是赵云和赵范不是亲兄弟,只是义兄弟。所谓结义,昭示的是今后将利害共趋,不计个人得失,与血缘无涉。社会舆论之所以谴责亲兄弟之间的续娶兄嫂、弟媳之事,主要是亲兄弟长期生活在一起,恐有苟且之事。赵云后来也觉得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当诸葛亮再问时,又改说:“赵范之兄,曾在乡中有一面之交,今娶其妻,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其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不可测,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政,四也。”赵云离家近二十年,赵范兄妻此时尚有“倾国倾城之色”,显然赵云无缘曾经相识,别人也就无从怀疑赵云与赵范妻曾有苟且之事。玄德曰:“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刘备这话等于否定了赵云的四条理由。赵云无奈,只得说了真话:“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思无妻子乎?”也许赵云不只是重名誉,还有处女情结。既然赵云这么看重名誉,刘备又何吝几句美言:“子龙乃真丈夫也!”刘备御人自有一套。



  新浪网友乌鹊南飞3 说:“南飞发现老罗特别喜欢用后面的情节来补充诠释前面的内容。”确实如此。上一回,诸葛亮假意放回邢道荣,逼迫邢道荣诈降,并利用之,似乎很神妙。这一回,换回的是赵范的真降,随后又轻易识破陈应的诈降,并简单破之。罗贯中的意思无非是说,这点雕虫小技,人人会玩,不是什么人莫能及的东西。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2-3 00: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网友们板砖横飞

  兴阿鸯在这里大放厥词,就兴网友们板砖横飞。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畅所欲言,阿鸯既然能攻击诸葛和赵云,就得允许诸葛和赵云的粉丝攻击阿鸯。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言辞道歉。只要是有说理的内容,既使有攻击甚至谩骂,阿鸯认为,对讨论和理解演义都是有帮助的。
  对有些网友的贴子,阿鸯没有回贴,主要是阿鸯认为,阿鸯的观点已经表明了,继续辩论也不会有新东西了,也没法说服这些网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2-10 02: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黄忠魏延献长沙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05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黄忠魏延献长沙


  却说孔明与张飞曰:“前者子龙取桂阳郡时,责下军令状而去。今日益德要取武陵,必须也责下军令状。”飞遂立军令状,欣然便引三千军,星夜投武陵界上而来。守界人探知其事,随报金旋。旋字元机,京兆人,汉中郎将也。听得张飞引军前来,乃集将校,整点精兵器械,出城迎敌。从事巩志谏曰:“刘玄德乃大汉皇叔,仁义布于天下;加之张益德乃当世虎将,不可迎敌,不如纳降为上。”金旋大怒曰:“汝欲与贼通连为内变耶?”喝令武士推转斩之。众官皆告曰:“先斩家人,于军不利。”金旋于是喝退巩志,自率兵出。离城二十里,正迎张飞。飞平生性急,挺矛立马,大喝金旋。旋令手将出迎。众皆畏惧,莫敢向前。旋自骤马舞刀迎之。张飞大喝一声,浑如巨雷,金旋失色,不敢交锋,拨马便走。飞引众军随后掩杀。金旋走至城下,城上乱箭射下。旋视之,见巩志立于城上曰:“汝不顺天时,自取败亡!吾与百姓自降刘矣!”言末毕,一箭射中金旋面门,旋坠马下,军士割头以献张飞。巩志出城纳降,飞就令巩志赍印绶,往桂阳见玄德。至半路遇见,呈献已毕。玄德大喜,就令巩志代金旋之职。
  玄德至武陵,安民了当,驰书去报云长,言益德、子龙各得一郡。云长乃回书上请曰:“闻知长沙未曾取得,如兄长想手足之情,教关某干这阵功荣甚好。”玄德大喜;遂教张飞星夜去替云长守荆州,令云长来取长沙。云长早来,见玄德、孔明。孔明曰:“子龙取桂阳,益德取武陵,都是三千军去。我闻长沙太守韩玄,何足为
·506·
道。只是他有一员大将,南阳人也,姓黄,名忠,字汉升。乃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与表之侄共守长沙,后事韩玄。虽然年近六旬,须发苍白,使一口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乃湘南将佐之领袖,不可轻敌。云长既去,必须多带军马。”云长曰:“军师何故长别人之锐气,灭自己之威风?量一老革(即老兵也),何足道哉!关某也不须用三千军马,只消本部下五百校刀手足矣,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玄德苦当。云长不依,只领五百校刀手而去。孔明与玄德曰:“云长平生傲上而不忍下,轻敌黄忠,只恐有失。请主公同行,接应云长,以取长沙。”玄德从之,随后望长沙进发。
  却说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不以人为念,众皆恶之。是时听知云长军到,便唤老将黄忠商议。忠曰:“不须主公忧虑,凭某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原来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言未毕,阶下一人应声而出曰:“不须老将军出战,只就某手中,定捉关某活献。”韩玄视之,乃管军校尉杨龄。韩玄大喜,遂赏赐了杨龄。龄就带一千军马,飞奔出城。约行五十里,望见尘头起处,云长军马早到,却才摆开。杨龄挺枪出马,立于阵前,大骂云长。云长大怒,更不答话,飞马舞刀,直取杨龄。龄挺枪来迎。云长手起刀落,砍为两段;追杀败兵,直至城下。韩玄听知大惊,便教黄忠出马。玄自来城头上观看。忠提刀纵马,早过吊桥,后随数百骑军。云长见一老将出马,知是黄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摆开。云长横刀立马而问曰:“来将莫非黄忠否?”忠曰:“既知吾名,焉敢侵犯!”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合,不分胜负。韩玄恐忠有失,鸣金收军。黄忠收军入城。云长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次日早饭毕,又来城下搦战。韩玄城上教黄忠出马。忠引
·507·
数百人杀过吊桥,喊声起处,再与云长交马。又斗五六十合,胜负不分。两军齐声喝采。鼓声正急时,云长拨马便走。黄忠赶来。云长回头看得马来至近,却待用刀背砍,忽然一声响处,见黄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云长急回马,双手举刀,大喝曰:“我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黄忠急提起马蹄,飞身上马,奔入城中。玄惊问之,忠曰:“此马久不上阵,故此有失。”玄曰:“汝箭百发百中,何不射之?”忠曰:“来日再战,必然诈败,诱到吊桥边射之。”玄与了一匹青马。云长至晚退。黄忠寻思:“难得云长如此义气。我本死的人,他不忍杀害,吾来日安忍射之?若不射,又恐违了将令。”是夜踌躇未定。次日天晓,人报云长搦战。韩玄唤黄忠,附耳言用箭射之。忠应允,遂领兵出城。云长两日战不下黄忠,十分焦躁,抖擞威风,与忠交马。战不到三十余合,忠诈败,云长赶来。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作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前面军齐声喊起。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巧,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云长兵退。黄忠回到城上,来见韩玄。玄急喝令左右,捉下黄忠斩之。忠叫曰:“无罪!”玄大怒曰:“我看了三日,汝敢欺罔我!汝前日不决战,必有留连;昨日马失,他不杀汝,必然往来;今日两番虚拽弦响,第三箭射他盔缨,如何不是外通内连?若不斩汝,必为后患!”喝令刀斧手推下城门外斩之。众将欲告,玄曰:“但告者,便是同情!”刚推到门外,却才举刀,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散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韩玄残暴不仁,轻贤重色,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愿随者便来!”百姓视之,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器宇轩昂,貌类非俗,
·508·
乃似关将。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本人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故来长沙依傍韩玄;玄怪魏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屈沉于此。当日救了黄忠,呼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招,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云长大喜,遂入城。抚民已毕,请黄忠相见。忠托病不出,云长即使人去请玄德、孔明。
  却说玄德、孔明自云长来取长沙,随后催促人马。正行之间,青旗倒卷,一鸦自北南飞,连叫三声而止,玄德曰:“此应何祸福?”孔明就马上袖传一课云:“长沙郡已得,又主得大将,午时后定见分晓。”言毕,看看午末,见一小校飞奔前来,报说:“关将军已得长沙郡,降将黄忠、魏延。皆等主公。”玄德大喜,遂入长沙。云长接入厅上,尽言其事。玄德亲往黄忠家相请,忠方出降,求葬韩玄尸首于长沙之东。后史官有诗赞黄忠曰:
    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
    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羞惭。
    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嘶风忆战酣。
    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
  玄德大喜黄忠,待之甚厚。云长引魏延,亦言其功,玄德敬之。孔明勃然曰:“韩玄与汝无仇,杀之乃大不义也!人人效此,必怀异心。”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簇下魏延。未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509·


以下为气概文鸯注:

    守界人探知其事,随报金旋。旋字元机,京兆人,汉
  中郎将也。
毛本删除。金旋是正牌汉朝官员,意思是把巩志杀金旋的行为,和魏延杀韩玄进行对比。

    飞平生性急,挺矛立马,大喝金旋。旋令手将出迎。
  众皆畏惧,莫敢向前。
毛本改为:
    飞挺矛立马,大喝金旋。旋问部将:“谁敢出战?”
  众皆畏惧,莫敢向前。

    至半路遇见,呈献已毕。
毛本删除。这句是为照应,后来诸葛亮建议刘备接应关羽。张飞来取武陵,诸葛亮并没有建议刘备来接应,刘备还是随后就向武陵进发了。那么,既使后来诸葛亮没有建议刘备接应关羽,刘备也同样会随后接应的,诸葛亮不过是假意关心关羽。

    云长乃回书上请曰:“闻知长沙未曾取得,如兄长想
  手足之情,教关某干这阵功荣甚好。”
毛本改为:
    云长乃回书上请曰:“闻长沙尚未取,如兄长不以弟
  为不才,教关某干这件功劳甚好。”
罗本中,关羽想靠“走后门”的方式,获得取长沙的差事,意思是这是件好差事。诠释的是,在要取零陵时,诸葛亮偏向赵云的用心。

    孔明曰:“……虽然年近六旬,须发苍白,使一口大
  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乃湘南将佐之领袖,不可轻敌。云
  长既去,必须多带军马。”
毛本改为:
    孔明曰:“……虽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
  可轻敌。云长去,必须多带军马。”
罗本中,诸葛亮对黄忠的了解更为详细。此时的关羽,已是当世无敌,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无论对手武艺多高,也绝对构不成对关羽的威胁。“使一口大刀”,大刀使得再好,还能好过关羽去?唯一能致关羽于死地的便是黄忠的箭法,诸葛亮却偏不提此事,以至关羽以为黄忠不会射箭。若不是事有凑巧、关羽义气,关羽就死定了。诸葛亮的用心太阴毒了。

    孔明与玄德曰:“云长平生傲上而不忍下,轻敌黄忠,
  只恐有失。请主公同行,接应云长,以取长沙。”
毛本改为:
    孔明谓玄德曰:“云长轻敌黄忠,只恐有失。主公当
  往接应。”
罗本中,诸葛亮明知“云长平生傲上而不忍下”,还要狂吹黄忠,其用心不言自明。

    却说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不以人为念,众皆恶之。
毛本改为:
    却说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

    韩玄大喜,遂赏赐了杨龄。龄就带一千军马,飞奔出
  城。
毛本改为:
    韩玄大喜,遂令杨龄引军一千,飞奔出城。
罗本中,“遂赏赐了杨龄。”糊涂的韩玄。

    龄挺枪来迎。云长手起刀落,砍为两段;
毛本改为:
    龄挺枪来迎。不三合,云长手起刀落,砍杨龄于马下。
在关羽斩华雄和诛文丑时,阿鸯分析过关羽的武艺特点,所以关羽多是一合斩将。

    云长回头看得马来至近,却待用刀背砍,忽然一声响
  处,见黄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
毛本改为:
    黄忠赶来。云长方欲用刀砍去,忽听得脑后一声响;
  急回头看时,见黄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
毛本中,关羽是“瞎砍”。

    玄与了一匹青马。云长至晚退。黄忠寻思:“难得云
  长如此义气。我本死的人,他不忍杀害,吾来日安忍射之?
  若不射,又恐违了将令。”
毛本改为:
    玄以自己所乘一匹青马与黄忠。忠拜谢而退,寻思:
  “难得云长如此义气!他不忍杀害我,我又安忍射他?若
  不射,又恐违了将令。”
罗本中,一直不写韩玄有任何好处,意思是说韩玄该死,魏延杀的对。“我本死的人”是黄忠不杀关羽最有力的理由。

    韩玄唤黄忠,附耳言用箭射之。忠应允,遂领兵出城。
毛本改为:
    忠领兵出城。
罗本中,韩玄很阴损。关羽饶过黄忠一命,黄忠若是射死关羽,就会名声扫地。如果大家都知道是韩玄下了死命令,黄忠的名声也许还能好点。但是,韩玄想彻底败坏黄忠的名声,不想让人知道是他下的命令。罗贯中这样写的目的还是说,韩玄该死,魏延杀的对。

    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
毛本改为:
    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

    百姓视之,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器宇轩昂,貌
  类非俗,乃似关将。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
毛本改为:
    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
诸葛亮杀魏延,实是源起关羽。

    玄德大喜黄忠,待之甚厚。云长引魏延,亦言其功,
  玄德敬之。孔明勃然曰:“韩玄与汝无仇,杀之乃大不义
  也!人人效此,必怀异心。”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簇下
  魏延。
毛本改为:
    玄德待黄忠甚厚。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
  推下斩之。
罗本中,刘备已先有了对魏延的态度,诸葛亮却全然不把刘备放在眼里,公然在刘备面前吆三喝四,狂妄者无过于此。其杀魏延的理由近乎歇斯底里。



  在上一回中,赵云为了和张飞争夺取桂阳的差事,主动“责了军状”。本回中,已经没人和张飞争夺差事了,张飞也没有必要立什么“军令状”了,刘备直接同意就可以了。不过如此一来,诸葛亮就失了权柄,显不到作用了。
  和赵云对赵范的处理相对照,张飞对巩志的处理简单而有效:“巩志出城纳降,飞就令巩志赍印绶,往桂阳见玄德。”我不抢你巩志的功劳,你直接去我大哥那里领赏去吧,巩志当然高兴。
  张飞虽然表面性急、暴躁,但大事不糊涂,比赵云更通世故。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看起来很粗,其实处世上很有一套。最后一次大闹五台山,就是因为不喜欢五台山的环境,想换地方。后来收伏小痞子,当寨主,都印证了鲁智深的世故。现实中也是这样,有人看起来大大咧咧,丢三忘四,却偏偏玩的很转;有人小心谨慎,处处精明,却偏不得人气。水至清则无鱼,人都是逐利的。


  上回说到,新浪网友乌鹊南飞3 说:“南飞发现老罗特别喜欢用后面的情节来补充诠释前面的内容。”不仅如此,罗贯中也会用前面的情节来补充诠释后面的内容。武陵从事巩志杀了武陵郡太守金旋,魏延杀了长沙郡太守韩玄。
  金旋没有该死的理由,文中没有任何有关金旋恶行的描述。
  巩志也没有杀金旋的必要。金旋领军迎战张飞,“众皆畏惧,莫敢向前。”金旋自己更是被张飞大喝一声,吓得转身就逃。武陵城下,无路可逃的金旋及其部下,只能投降了。既使金旋不肯投降,张飞“平生性急”,自会立即杀掉金旋,也不劳身为金旋部下的巩志亲自动手。巩志急于杀掉金旋,完全是为自身。因为,如果刘备接受金旋的投降,可能会让金旋继续作武陵太守,巩志就会遭到金旋的报复。
  韩玄却是劣迹斑斑。“却说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不以人为念,众皆恶之。”首先就为韩玄定了性。“韩玄唤黄忠,附耳言用箭射之。”逼迫黄忠射杀关羽,还要败坏黄忠的名声。关羽饶过黄忠一命,黄忠若是射死关羽,就会名声扫地。如果大家都知道是韩玄下了死命令,黄忠的名声也许还能好点。但是,韩玄想彻底败坏黄忠的名声,不想让人知道是他下的命令。黄忠虽然没有射杀关羽,但黄忠却是长沙的唯一保障。杨龄敢于自请出战,显然在长沙是除黄忠以外的第一人;然而,在关羽的面前,连一回合都走不上,遑论他人。韩玄竟喝令刀斧手将黄忠推下城门外斩之,这种自毁长城的人难道还不该杀吗。
  魏延杀韩玄,有救人之急。韩玄不许众将求情,眼见刽子手就要手起刀落,魏延已经没有选择了。此时不杀韩玄,魏延非但保不住自己的性命,连黄忠的性命也保不住。韩玄不肯待见魏延,有如黄祖不肯重用甘宁,甘宁杀得黄祖,魏延也就杀得韩玄。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巩志赍印去见刘备,“玄德大喜,就令巩志代金旋之职”。与巩志命运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诸葛亮却立即要杀掉魏延。如果诸葛亮杀魏延的理由成立,那么巩志岂不更该杀?怎么就不见诸葛亮杀巩志?
  难道诸葛亮杀魏延,真是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吗?相面、相手,其实不一定就是迷信,只不过是江湖骗子把它搞成了迷信。环境、阅历、性格、职业等等,都会在人的脸部和手上刻蚀出特定的痕迹。最简单和最典型的就是,从一个人的面部和手上,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农民和城里人。同样是从事体力活动的人,运动员和农民工的特征也截然不同。但要从人的后脑瓜骨上去判定一个人,无疑是荒谬绝伦的。更何况,古代成年人都是戴冠的,既使不戴冠,古代人都是留发的。总之,诸葛亮没有机会看到魏延的后脑瓜骨是什么形状的。罗贯中这样写,实际上就是告诉读者,诸葛亮在胡说八道。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到底是什么原因?
  在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利用华容道,把关羽羞辱了一次。这一次,诸葛亮想利用黄忠杀掉关羽。此时,关羽的武艺和名声已是当世一人,关羽又非常护前,这些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诸葛亮就更知道了。
  我们看看诸葛亮是怎么对关羽说的。
    孔明曰:“子龙取桂阳,益德取武陵,都是三千军去。”
关羽听到这话会有什么反应,当然不会自认不如赵云和张飞。“关某也不须用三千军马,只消本部下五百校刀手足矣”。这就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
  我们再看看诸葛亮是怎样介绍黄忠的。
    “虽然年近六旬,须发苍白,使一口大刀,有万夫不
  当之勇,乃湘南将佐之领袖,不可轻敌。”
显然,诸葛亮非常了解黄忠,那么,诸葛亮也一定知道,真正能置关羽于死地的,是黄忠百步穿杨的箭法,而不是黄忠的什么“大刀”。黄忠的大刀玩的再好,还能好得过关羽吗?诸葛亮这样介绍,只能使关羽变得更加急躁和轻敌。诸葛亮却偏不提黄忠的箭法,以至关羽以为黄忠不会射箭。若不是事有凑巧、关羽义气,关羽就死定了。
  退一万步,关羽有幸不死,仅凭五百人,关羽也拿不下长沙,只能等刘备的大军。到时,关羽自然颜面尽失。
  诸葛亮这些如意算盘,最终全部坏在了魏延手里,再加上魏延的长相又极似关羽,诸葛亮怎能不怒火万丈。关羽的威望太高了而性格又孤傲,是诸葛亮通往权力巅峰的障碍,诸葛亮必须除之而后快。此时,在诸葛亮眼里,刘备倒是个好捏的面团。否则,诸葛亮也不敢屡次擅越,在刘备面前吆三喝四。不过,这一次刘备没给诸葛亮面子,对诸葛亮的一大堆理由,刘备就是一句话:“若斩此人,非安汉之上计也。”换成现在的大白话就是:“想杀魏延,坚决不行。你那些理由,全是胡说八道。”从此以后,诸葛亮再也没在刘备面前吆三喝四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12-13 16: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孙仲谋合淝大战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06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孙仲谋合淝大战

  玄德见斩魏延,急命止之,问孔明曰:“诛降杀顺,大不义也。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何故杀之?”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后史官有诗曰:
    知己知人乃圣贤,先明预晓得心传。
    卧龙相法高天下,曾向长沙识魏延。(后来魏延果反西川,亦是孔明遗计斩之。)
玄德曰:“若斩此人,非安汉上之计也。”力劝免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有异心,早做早取汝头,晚做晚取汝头。”魏延喏喏连声而退。黄忠荐刘表之侄刘磐,见在攸县闲居。玄德取回,教掌长沙郡。四郡已平,令班师早回荆州。汉上九郡已得其半。(江陵、汉阳、巴陵、襄阳、江夏、武陵、桂阳、零陵、长沙,此九郡皆属荆州。古之荆州即今峡州是也。后以江陵为荆州郡。)时江夏、巴陵、汉阳,东吴占据。夏侯惇失了襄阳,屯兵樊城。玄德回荆州,改油江口为公安(今属江陵管下县治)。自此钱粮广盛,贤士归之,将军马四散分屯于隘口。
  却说周瑜自回柴桑养病,令甘宁守巴陵郡(今岳州也),令凌统守汉阳郡,令吕蒙守江夏郡三处分布战船,听候调遣。程普引其余将士投合淝县来。
  却说孙权自从赤壁鏖兵之后,久在合淝与曹兵交锋,大小十余战,未决胜负,不敢逼城下寨,离城五十里屯兵。得程普兵到,
·510·
孙权大喜。人报鲁子敬先至,权远远下马而待之。肃见权立于马傍,慌忙滚鞍下马施礼。众将亦至,见权如此待肃,皆大惊异。权请肃上马,并辔而行。权曰:“孤下马相迎,足显公否?”肃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权曰:“何时为显耀耶?”肃曰:“愿至尊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那时以安车蒲轮征召,肃始当显矣。”权于马上抚掌大笑。同至帐中,大设饮宴,犒劳鏖兵将士,商议破合淝之策。忽报张辽差人来下战书。权令入,拆书观毕,大怒曰:“张辽欺吾太甚,来日决敌!汝听知程普军来,故意使人搦战。来日不必新军赴敌,只守营寨,看吾大战一场!”传令当夜五更,三军出寨,望合淝城进发。辰牌时分,军马行半途,曹兵已到。两军布成阵势。孙权金盔金甲,披挂出马;左宋谦,右贾华,二将使方天画戟,两边护卫。三鼕鼓罢,魏阵中门旗两开,三员将全装惯带立于阵前,中央乃张辽,左边李典,右边乐进。张辽纵马当先,专搦孙权出战。权掉枪欲自战之,阵门中一将挺枪骤马早出,权视之,乃太史慈也。张辽挥刀来迎。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门旗下李典、乐进曰:“对面金盔者,孙权也。若捉得孙权,足可与八十三万大军报仇。”说犹未了,乐进一骑马,一口刀,从刺斜里径取孙权,如一道电光,飞至面前,手起刀落。宋谦、贾华两枝戟一架,刀到处,两枝戟齐断,只将画杆望马头上便打。乐进马回,宋谦掉军士手中枪赶来。李典搭上箭,望宋谦心窝里便射,应弦落马。太史慈见背后有人坠马,弃却张辽,望本阵便回。张辽乘势掩杀过来,吴兵大乱,四散奔走。张辽望见孙权,骤马赶来。看看赶上,侧首撞出一军,为首大将乃程普也,截杀一阵,救了孙权。张辽收军自回合淝。
  却说程普保孙权归到大寨,败军陆续回营。孙权因见折了宋谦,放声大哭。长史张纮谏曰:“主公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
·511·
勇,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夺旗,威振敌场,此乃褊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也。今日宋谦死于锋镝之下,皆主公轻敌之故也。今后切宜保重。”权曰:“孤之过也。从今改之。”少刻,太史慈入帐云:“今日虽败于曹兵,某手下有一人,姓戈,名定,与张辽手下养马后槽是弟兄。今晚使人报来,明火为号,刺杀张辽,以报宋谦之仇。某请以为外应。”权曰:“戈定何在?”太史慈曰:“已进身合淝城中去了,某愿乞五千兵去。”诸葛瑾曰:“张辽非一勇之夫,乃是足智多谋之士,恐有准备,不可造次。”太史慈坚执要行。权伤感宋谦之情,急要报仇,遂令太史慈引兵五千去为外应。
  却说戈定乃太史慈乡人,杂在军中,随入合淝,寻见养马后槽,两个商议。戈定曰:“我已有人报太史将军去了,今夜必来接应。也是我二人大功,你如何用事?”后槽曰:“此间虽离中军较远,夜间急不能进,只就草垛上放起一把火来,你去前面叫反,城中兵必乱,就里刺杀张辽,余军自走也。”戈定曰:“此计大妙!”是夜,张辽赏劳三军,传令不许解甲宿歇。左右曰:“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解甲熟歇?”辽曰:“非也。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倘吴兵度吾无备,乘虚攻击,何以约束三军?今夜防备,比每夜更加谨慎可也。”说犹未了,后寨火起,一片声叫反,报者如麻。张辽出帐上马,唤亲从将校十数人,当道而立。左右曰:“喊声太急,可往观之。”辽曰:“岂有一城皆反者?此是造反之人,故惊军士耳。如乱者先斩!”无移时,李典擒戈定并后槽至。辽问其情,立斩于马前。只听得城门外鸣锣击鼓,喊声大震。辽曰:“此是吴兵外应,可就计破之。”便令人于城门内放火一把,众皆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太史慈见城门大开,只道内变,挺枪纵马先入。城上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
·512·
箭。背后李典、乐进杀出,吴兵折其太半,乘势直赶到寨前。陆逊、董袭杀出,救了太史慈。曹兵自回。孙权见太史慈身带重伤,伤感不已。张昭请权罢兵,权从之,遂收兵下船,回南徐润州(今镇江是也)。比及屯住军马,太史慈病重,权使张昭等问安。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常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方四十一岁。后来史官有庙赞云:
    处士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三叹复嗟咨。
孙权将慈厚葬于南徐北固山下。其子太史亨,养于府,(亨字元复。后来官至尚书、吴郡太守。)权因合淝兵败之后,心中忧闷,与诸谋土谈兵。
  却说玄德在荆州整顿军马,闻孙权合淝兵败,已回南徐,与孔明商议。孔明曰:“亮夜观星象,见西北有星坠地,必应折一皇族。”正言之间,忽有人报公子刘琦病亡。玄德闻之,痛哭不已。孔明劝曰:“生死分定,主公勿忧,恐伤贵体。且理大事,一面差人迁葬,一面守把城池。”玄德曰:“谁可以去?”孔明曰:“非云长不可。”即时便教云长前去襄阳保障城池。玄德曰:“今日刘琦已死矣,东吴必来讨荆州,如何对答?”孔明日:“若有人来,亮自有言对答。”不过半月,人报东吴鲁肃特来吊丧,乃索荆州也。当下孔明如何对答,且听下回分解。

·513·


以下为录入者气概文鸯注:

    玄德见斩魏延,急命止之,问孔明曰:“诛降杀顺,
  大不义也。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何故杀之?”
毛本改为:
    玄德惊问孔明曰:“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
  欲杀之?”
诸葛亮已有数次擅越的历史,刘备不会感到有什么奇怪。刘备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而诸葛亮的行为又完全在刘备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刘备不会为此有什么惊诧的表情。毛纶父子胡乱添加的“惊”字,破坏了人物性格。
  罗本中,诸葛亮当着刘备的面,一声令下,没有刘备的许可,下面的军士就毫不犹豫地执行,而且执行的还是杀人的命令,这对刘备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所以,“急命止之”既是救魏延的命,也是给下面立规矩。“诛降杀顺,大不义也”,这是刘备首先给诸葛亮杀魏延的行为从根本上定了性。后面的“何故杀之?”已经不是简单的询问了,而是责问。

    玄德曰:“若斩此人,非安汉上之计也。”力劝免之。
  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
  心。若有异心,早做早取汝头,晚做晚取汝头。”
毛本改为:
    玄德曰:“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
  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
  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
罗本中,“非安汉上之计也”,是从根本的高度上否定了诸葛亮的行为,是在言辞温和的表面下,对诸葛亮最严厉的斥责。“力劝免之”,是温和而不容更改的态度。刘备以看起来比较温和的方式,却彻底地取缔了诸葛亮擅行的权力。毛本中,窝囊的刘备竟能成为“整领人物之主”,大悖情理。
  诸葛亮的话既有为自己找回颜面的意思,也有表示效忠刘备的意思,还有对权力丧失的不甘心。
  在上一回中,“正行之间,青旗倒卷,一鸦自北南飞,连叫三声而止。”是对此次事件的暗示。乌鸦暗喻诸葛亮。诸葛亮杀魏延时的三次言论,犹如乌鸦“连叫三声。至此,刘备彻底地取缔了诸葛亮擅行的权力,从此“止”住了诸葛亮的擅越行为。“青旗倒卷”,意思是风向变了。“青”色代表天,此处指刘备。
  毛本中,“我好歹取汝首级”,意思是,取魏延首级还挺费劲,不符合诸葛亮想表达的意思。

    四郡已平,令班师早回荆州。汉上九郡已得其半。
  时江夏、巴陵、汉阳,东吴占据。夏侯惇失了襄阳,屯
  兵樊城。玄德回荆州,改油江口为公安。
毛本改为:
    四郡已平,玄德班师回荆州,改油江口为公安。
罗本中,“早回”表现出刘备对荆州安全的担心,不能在取荆南四郡时,出现曲折而耽误更多的时间。“改油江口为公安”,也表达了刘备这个愿望。

    却说周瑜自回柴桑养病,令甘宁守巴陵郡,令凌统
  守汉阳郡,令吕蒙守江夏郡三处分布战船,听候调遣。
毛本改为:
    却说周瑜自回柴桑养病,令甘宁守巴陵郡,令凌统
  守汉阳郡,二处分布战船,听候调遣。

    人报鲁子敬先至,权远远下马而待之。肃见权立于
  马傍,慌忙滚鞍下马施礼。众将亦至,见权如此待肃,
  皆大惊异。
毛本改为:
    人报鲁子敬先至,权乃下马立待之。肃慌忙滚鞍下
  马施礼。众将见权如此待肃,皆大惊异。
“下马”待之的礼节很平常,“远远下马”待之才更显尊敬。“肃见权立于马傍”,鲁肃没看到、也没想到孙权在就在马傍,到了跟前才突然发现孙权。

    权请肃上马,并辔而行。权曰:“孤下马相迎,足
  显公否?”肃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权
  曰:“何时为显耀耶?”肃曰:“愿至尊威德加于四海,
  总括九州,克成帝业,那时以安车蒲轮征召,肃始当显
  矣。”
毛本改为:
    权请肃上马,并辔而行,密谓曰:“孤下马相迎,
  足显公否?”肃曰:“未也。”权曰:“然则何如而后
  为显耶?”肃曰:“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
  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
罗本中,孙权与鲁肃的对话是史籍原文。孙权下马相迎,是为了提升鲁肃的地位;直接把目的说出来,是表示对鲁肃的信任。所有这些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目的是为鲁肃以后接任周瑜的位子铺路。
  毛本中,“密谓”,十足的小家子气。“明公”的称呼显得外道,通常外人才如此称呼。“使肃名书竹帛”,让孙权忙乎半天,原来都是为鲁肃自己服务,只有毛纶父子才会说这样的蠢话。

    宋谦、贾华两枝戟一架,刀到处,两枝戟齐断,只
  将画杆望马头上便打。乐进马回,
毛本改为:
    宋谦、贾华急将画戟遮架。刀到处,两枝戟齐断,
  只将戟杆望马头上打。乐进回马,
罗本中,马为躲避画杆而主动回撤,不是乐进主动回撤。

    诸葛瑾曰:“张辽非一勇之夫,乃是足智多谋之士,
  恐有准备,不可造次。”
毛本改为:
    诸葛瑾曰:“张辽多谋,恐有准备,不可造次。”
罗本中,张辽与太史慈大战七、八十回合,诸葛瑾提醒,不要以为张辽只是勇猛。

    戈定曰:“我已有人报太史将军去了,今夜必来接应。
  也是我二人大功,你如何用事?”
毛本改为:
    戈定曰:“我已使人报太史慈将军去了,今夜必来接
  应。你如何用事?”
赤壁之战后,东吴上下盲目乐观,以为可以进取天下了。“也是我二人大功”,反映的是下层将士对东吴进取天下的乐观。

    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常带三尺之剑以
  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毛本改为:
    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
  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罗本中,太史慈的话是史籍原意。

    孙权将慈厚葬于南徐北固山下。其子太史亨,养于府,权因合淝兵败之后,心中忧闷,与诸谋士谈兵。
毛本改为:
    孙权闻慈死,伤悼不已,命厚葬于南徐北固山下,养其子太史亨于府中。
历史上,太史慈“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也就是说,赤壁之战前两年,太史慈就死了。
  太史慈的志向是进取天下,罗贯中把太史慈的死安排在此处,意思是,此次合淝兵败,葬送的不仅仅是太史慈,同时也葬送了孙权和东吴进取天下的雄心。“权因合淝兵败之后,心中忧闷,与诸谋士谈兵。”是对东吴和曹魏双方军队的重新认识,东吴军的陆战能力与曹魏有着巨大的差距,东吴国策由此趋于保守。



  在曹操还没有得到荆州前,鲁肃曾为孙权作过整体战略规划:“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甘宁的建议就更加具体了:“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兒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於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脩,怠於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鲁肃和甘宁的建议,都是首先要取得荆州,达到全据长江之险的目的,然后才能谈到进取天下的问题。虽然甘宁强调过,夺取荆州的行动不能落在曹操的后边,但是,由于孙权行动的迟缓和曹操行动的迅速,荆州很快落到了曹操的手里,东吴错失了机会。然而,随着赤壁之战的胜利,机会又重新回到了东吴的身边。不料,结果却是戏剧性的,荆州没有落到孙权手里,反而落到了有如丧家之犬的刘备手里。具体过程史书和演义都各有交代。但是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使得孙权没有完成全据长江之险的既定战略?在本回书中,罗贯中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诠释。

  赤壁之战的大捷,极大地激发了孙权和东吴上下全体将士进取天下的雄心和信心。罗贯中用下面三个人的话,概括地表现了大胜之后,东吴上下这种热情高涨的情形。
    肃曰:“愿至尊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
  那时以安车蒲轮征召,肃始当显矣。”权于马上抚掌大笑。
    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常带三尺之剑以
  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戈定曰:“我已有人报太史将军去了,今夜必来接应。
  也是我二人大功,你如何用事?”
其中,鲁肃和太史慈的话是见载于史籍的,戈定的话和人物本身都是罗贯中杜撰的。罗贯中把史料和虚构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了从孙权到普通士兵,这种跃跃欲试、急于建功、进取天下的热情。热过了头,也热昏了头。低估了曹军的战斗力,忽视了己方只有水战优势而缺乏陆战优势,急急忙忙地吹响了进取天下的号角,把原来既定的国策抛到了九霄云外。等到被曹军打清醒了,全据长江之险的机会也再次失去了。
  在古典小说中,虚构人物的名字通常都不是作者随意起的,常常蕴含着作者的暗示。戈定--武力平定天下。戈定被张辽杀了,暗示孙权想要武力平定天下的破灭。

  东吴此次攻打合淝,孙权亲自领军,以乘胜之势,威压败弱之后的一隅曹军,无论军力还是士气,无疑都是占有巨大优势的。然而,在程普军到达之前,孙权“与曹兵交锋,大小十余战”,竟“未决胜负”,说明曹、孙两军一定在素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程普军到,张辽不但毫无惧怯,竟反来主动邀战,可谓豪气冲天,首先在气势上就已经压过了吴军一头。两军对阵,张辽又“纵马当先,专搦孙权出战”,气势上再胜吴军。正当吴军第一勇将太史慈与张辽打得难解难分之时,乐进单刀匹马,径冲吴军大阵,直取孙权。整个吴军被震惊了,时间被凝固了,乐进在被惊呆了的吴军眼中,化作了一道闪电,“飞至面前”,“手起刀落”,“两枝戟齐断”。震撼中的吴军,手还没来得及从脖子上移开,又眼睁睁地看着刚刚追出阵去的宋谦,被一箭射中。随着宋谦的翻身落马,吴军的士气彻底跌入了谷底。至此,吴军的崩溃,只是“最后一颗稻草”的问题了。“太史慈见背后有人坠马,弃却张辽,望本阵便回。张辽乘势掩杀过来,吴兵大乱,四散奔走。”
  那么,在得知吴军增兵的情况下,张辽的主动出战,是否有莽撞的嫌疑呢?张辽“为将之道”的论述,无疑已经为此作了很好地回答。面对太史慈里应外合的突发事变,张辽的临机处置,并大败吴军,也再次证明,张辽的主动邀战不是莽撞轻率,而是胸有成竹。李典、乐进追杀太史慈,竟然“直赶到寨前”,然后从容自回,简直视吴军如无物。
  合淝之败,孙权第一次领教了曹操陆军的凶悍,它使孙权认识到了,自己还没有资格争霸中原。由此决定了,孙权后来对北方的所有进攻,其性质仅是骚扰而已。


  有关此次战役,史书上的记载非常简略。
《三国志》孙权传:
    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
  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
  未至,权退。
《资治通鉴》: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十二月,孙权自将围合
  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不克。
演义中的全部战役过程都是罗贯中敷衍出来的。罗贯中非但是文学大师,更是军事战略大师。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7-1-1 02: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周瑜定计取荆州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07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周瑜定计取荆州


  孔明听知鲁肃到,教远远迎接。接到公廨,各来相见。玄德待以上宾。肃曰:“江左听知令侄弃世,吴侯特具薄礼,遣某前来致祭。公瑾再三申敬于玄德公、孔明先生。”玄德、孔明起身称谢,收了礼物,置酒相待。肃曰:“前者皇叔有言:‘公子刘琦若在,荆州暂时居住。’今公子去世,必然见还。肃亦为此事而来。几时可以交割?”玄德曰:“公且饮酒,有一个商量。”肃强饮数杯,连逼数次。玄德未及开言,孔明变色言曰:“子敬公好不通礼!我主人相待,直须要说到根前?自三皇五帝开天立极以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且休说远。昔我高皇帝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兵,成四百余年之基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宇宙瓜分,各处一方,自收赋税;有日天道好还,复归正统。我主人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今皇上之叔,封疆之内,合分茅列土而居。加之刘景升乃我主之兄也,弟承兄业,有何不可?汝主乃铁塘小吏之子,素无功德于朝廷;今倚强恶,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吞汉上也?刘氏天下,我主姓刘到无分,汝主姓孙合情佃也?况赤壁破曹兵,我主多负勤劳,众将并皆用命,岂独是汝东吴之力耶?若非我借东南风信,汝周郎安能展半筹耳?江南一破,休说二桥(桥,姓。古从木傍。)掳于铜雀宫,则汝等妻子皆不能保矣。适来我主人不即答应者,以子敬乃高明之士,必能察焉。子敬深通古今,善辩是非,何故出此言耶?”一席话,问得鲁子敬缄口无言,半晌乃曰:“孔明之言,
·514·
怕不有理。争奈于鲁肃身上,甚是不便。汝等做个损人安己么?”孔明曰:“有何不便处?”肃曰:“昔日皇叔当阳受难时,是肃引孔明渡江见吴侯;后来周公瑾要兴兵攻荆州,又是鲁肃当回;后来说待公子去世还荆州,又是鲁肃回话。今又不应前言,失其大信,鲁肃无葬身之地矣!肃死无恨,使荆州之民立见涂炭,玄德公亦受万代之耻笑也!愿思忖焉。”孔明曰:“曹操统百万虎狼之众,动以天子为名,吾亦只以为疥癣之疾,岂惧周郎一小儿乎!若只说恐先生面上不好看,我教主人立纸文书,暂借荆州为本;待我主别图得城池之时,便交付还东吴。此理如何?”肃曰:“孔明还夺得何处,还我荆州?”孔明曰:“中原急未可图,西川刘璋暗弱,我主待图之。若图得西川,那时便还。”肃教立文书。玄德亲笔写成,押了字,代保人诸葛孔明也押了字。孔明曰:“玄德公是我主人,难道自家作保?烦子敬先生也押个字,回见吴侯,也好看。”肃曰:“某知皇叔乃仁义之人,必不相负。”遂押了字,收了文书。宴罢便辞。玄德、孔明送到船边,与鲁肃曰:“子敬见吴侯,善言伸意,休生妄想。若不容准,我翻了面皮,连八十一州都夺了。只要两家和气,皆赖于敬一语之劳。休教曹贼笑话!”
  肃作别下船而回,先到柴桑郡见周瑜。瑜问曰:“子敬讨荆州如何?”肃曰:“有文书在此。”呈与周瑜。瑜顿足曰:“子敬中诸葛亮之谋也!允与借地,实是混赖。说道取了西川便还,知他是几时?假如十年不得西川,十年不还,知他谁后谁先?这等文书,如何中用,你却与他做保!他若不还城池,必须连累足下。吴侯一怒,九族难保也!”鲁肃闻言,痴呆了半晌,将文书掷地下,泣曰:“恐玄德不负于我。”瑜曰:“子敬乃诚实笃厚人也。刘备是枭雄之辈,(枭雄者,勇健也。)诸葛亮乃奸猾之徒,恐不似先生之心也。”肃曰:“若此,如之奈何?”瑜曰:“但念子敬是吾恩人,想借三千斛
·515·
之事,吾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画。”鲁肃跼蹐(二音:局即。)不安,捻指数日。
  细作回报:“荆州城中扬起布旛做好事,城外别建新坟,军士各挂孝服。”瑜惊问曰:“没了甚人?”细作曰:“刘玄德没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殡葬。”瑜与鲁肃曰:“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受缚,荆州反掌可得!”肃曰:“计将安在?”瑜曰:“刘备丧妻。吴侯有一妹,极甚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也。我修封申呈,敬达吴候,便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室不能勾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了刘备。一角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别有个主意。于子敬身上,须无事也。”鲁肃拜谢。写了申呈,选快船送鲁肃投南徐,径见吴侯,先说借荆州一事,呈上文书。孙权曰:“若如此,何时取得?”肃曰:“有周都督申呈在此,用此计可得荆州。”权看毕,点头暗喜,寻思谁人可去,猛然省曰:“非此人不可!”遂唤一人而至,姓吕,名范,字子衡,乃汝南细阳人也。权曰:“近闻刘玄德丧妻。吾有一妹,欲招此人为婿,永结亲姻,共力破曹,以扶汉室。非子衡不可为媒,望作急往荆州一行。”范曰:“主公之命,安敢有违!”即日收拾船只,带数个从人,望荆州来。
  却说玄德自没了甘夫人,昼夜烦恼。一日,正与孔明闲叙,人报东吴差吕范到来。孔明笑曰:“此乃周瑜之计,必是荆州之故。亮只在屏风后潜听,但有甚话,主公都应承了。留本人在驿中安歇,别作商议。”玄德教请吕范入。礼毕坐定,茶罢,玄德问曰:“子衡此降,必有见谕?”范曰:“某近闻公丧偶,有一门好亲,故不避嫌,特来作媒。未知尊意若何?”玄德曰:“中年丧妻,大不幸也。肉尚未冷,安敢望此?”范曰:“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也?吾主人吴侯有一妹,美而大贤,堪可以奉
·516·
箕帚。若两家共结秦、晋之欢,则曹贼不敢正视东南也。于国于家,并皆全美。望皇叔裁之,便可一行。”玄德曰:“此事吴侯知否?”范曰:“不先禀得吴侯允准,如何敢造次来说。”玄德曰:“吾已半百之年,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范曰:“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常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今皇叔名闻四海,德播华夷,正所谓淑女以配君子,岂可以年齿上下相嫌乎?”玄德曰:“公且少留,容某思之。”是日,设宴相待,留于馆舍。至晚,与孔明商议。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主公便可应允。先教孙乾和吕范去同见吴侯,面许已定,择日便去就亲。”玄德曰:“周瑜定计,欲害刘备,岂可以身轻入危险之地乎!”孔明大笑曰:“虽是周瑜之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孔明定三条妙计,气死周瑜。其计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517·


以下为气概文鸯注:

原文:铁塘。可能是“钱塘”之误。

    孔明听知鲁肃到,教远远迎接。接到公廨,各来相见。
  玄德待以上宾。
毛本改为:
    却说孔明闻鲁肃到,与玄德出城迎接,接到公廨,相
  见毕。
毛本中,“与玄德出城迎接”,不合礼仪,若是孙权亲来,刘备应该出城迎接。

    肃曰:“前者皇叔有言:‘公子刘琦若在,荆州暂时
  居住。’今公子去世,必然见还。肃亦为此事而来。几时
  可以交割?”
毛本改为:
    肃曰:“前者皇叔有言:公子不在,即还荆州。今公
  子已去世,必然见还。不识几时可以交割?”

    孔明变色言曰:“子敬公好不通礼!我主人相待,直
  须要说到根前?自三皇五帝开天立极以来,‘天下者,非
  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且休说远。昔我高皇
  帝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兵,成四百余年之基业,传至
  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宇宙瓜分,各处一方,自收赋税;
  有日天道好还,复归正统。……适来我主人不即答应者,
  以子敬乃高明之士,必能察焉。子敬深通古今,善辩是非,
  何故出此言耶?”
毛本改为:
    孔明变色曰:“子敬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自我
  高皇帝斩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
  各据一方;少不得天道好还,复归正统。……适来我主人
  不即答应者,以子敬乃高明之士,不待细说。何公不察之
  甚也!”

    半晌乃曰:“孔明之言,怕不有理。争奈于鲁肃身上,
  甚是不便。汝等做个损人安己么?”
毛本改为:
    半晌乃曰:“孔明之言,怕不有理;争奈鲁肃身上甚
  是不便。”
罗本中,鲁肃重点从道德上谴责刘备。

    肃曰:“……今又不应前言,失其大信,鲁肃无葬身
  之地矣!肃死无恨,使荆州之民立见涂炭,玄德公亦受万
  代之耻笑也!愿思忖焉。”
毛本改为:
    肃曰:“……今却不应前言,教鲁肃如何回覆?我主
  与周公瑾必然见罪。肃死不恨,只恐惹恼东吴,兴动干戈,
  皇叔亦不能安坐荆州,空为天下耻笑耳。”
罗本中,鲁肃把自己的死,荆州百姓的灾难都归罪于刘备,明确刘备非但小德有亏,大德也有亏,针对的是刘备素以仁义自诩。
  毛本中,鲁肃仅是为此要承担罪责,显得轻描淡写;鲁肃对刘备的威胁也不符合鲁肃对刘备的策略。

    曰:“……只要两家和气,皆赖于敬一语之劳。休教
  曹贼笑话!”
毛本改为:
    曰:“……今只要两家和气,休教曹贼笑话。”
罗本中,诸葛亮提醒鲁肃回去后不要实话实说。鲁肃回去后确实也没有如实向周瑜全面汇报。

    瑜顿足曰:“……他若不还城池,必须连累足下。吴
  侯一怒,九族难保也!”鲁肃闻言,痴呆了半晌,将文书
  掷地下,泣曰:“恐玄德不负于我。”
毛本改为:
    瑜顿足曰:“……他若不还时,必须连累足下,主公
  见罪奈何?”肃闻言,呆了半晌,曰:“恐玄德不负我。”
罗本中,鲁肃面临的危难远比毛本中的要严重,表现的是刘备的没有道德和仁义。

    鲁肃跼蹐不安,捻指数日。
毛本改为:
    鲁肃跼蹐不安。
罗本中,“捻指数日”,说明鲁肃不是一般的难过,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细作回报:“……”
毛本改为:
    过了数日,细作回报:“……”
罗本中,没有明确时间,意在弥补时间裂隙。演义中明确交待,建安十四年(公元二零九年)春正月,刘备开始征收荆南四郡。此前,周瑜已从江陵撤回东吴,程普率军赴合淝增援孙权。旋即,孙权从合淝败退。历史上,时间为建安十四年(公元二零九年)春,三月。演义中,虽然没有明确孙权从合淝败退的时间,但依推算,也超不过这个时间。在演义上回结尾处,明确交待,当刘备刚刚听说孙权兵败,刘琦也恰好死了。不过半月,鲁肃即来讨荆州。鲁肃返回东吴,时间不会超过五月。
  建安十四年(公元二零九年)冬十月初,刘备启程赴东吴娶亲。如按毛本,鲁肃、吕范、孙乾等人,往返运作的时间,不足以填补五个月的时间空隙。

    孙权曰:“若如此,何时取得?”
毛本改为:
    权曰:“你却如此糊涂!这样文书,要他何用!”
毛本中,孙权的话显得很浮躁。孙权一直很信任鲁肃的能力,当然不会认为鲁肃“如此糊涂”。

    范曰:“主公之命,安敢有违!”
毛本改为:
    范领命,
罗本中,吕范这样说的弦外之音是:“我知道这是骗人的勾当。”罗贯中的弦外之音是:周瑜的计策很拙劣,诸葛亮识破此计也没什么玄妙的。

    范曰:“……于国于家,并皆全美。望皇叔裁之,便
  可一行。”
毛本改为:
    范曰:“……此事家国两便,请皇叔勿疑。但我国太
  吴夫人甚爱幼女,不肯远嫁,必求皇叔到东吴就婚。”
毛本中,“请皇叔勿疑”,岂非“此地无银三百两”。“不肯远嫁”,刘备还能“倒插门”,永远留在东吴?这不是明白告诉刘备只能拒绝吗。见过蠢的,就没见过毛纶父子这样蠢的。

    玄德曰:“公且少留,容某思之。”
毛本改为:
    玄德曰:“公且少留,来日回报。”
毛本中,“来日回报”不合刘备的身份,只有下级对上级才能用“回报”。



  当鲁肃催还荆州时,诸葛亮的回答是典型的流氓无赖。让鲁肃在文书上押字,用的是标准的骗子手段。最后,还威胁鲁肃回去后不得告状。这是罗贯中把荆州问题从道德上归罪于诸葛亮。


  在这里,鲁肃的表现很愚蠢,和历史上的鲁肃相比,似乎有被罗贯中贬低的嫌疑,其实不然。历史上的鲁肃本就是善于讲大道理,却不善于作具体事情。孙权后来与陆逊评论鲁肃时说:“……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图取关羽,(吕蒙)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古人常讲:“用人如器。”人有所长,也有所短。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了一千人上了井冈山,到和朱德会师时,依然还是那一千多人,几乎没有任何发展。而同时和毛泽东起义的朱德,却是带了两万多人上的井冈山。能耐有如毛泽东这样的人,同样是理论在行,自己却不会具体实施。做不好具体事情的人,不等于就没有大才。百战百胜的韩信,如果没有战争,其连求得一餐温饱的能耐都没有,最终难逃饿毙路边的命运。


  刘备赖着荆州不还,东吴肯定恨之入骨,这点事情人人都一清二楚。此时,周瑜却让刘备去东吴娶亲,傻子都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事。孙权虽然没有对吕范讲真话,但吕范的那句:“主公之命,安敢有违!”已经明白无误地表示,吕范清楚地知道此次联姻是一场骗局。刘备自己也非常清楚:“周瑜定计,欲害刘备。”所以,周瑜的计策太小儿科了,诸葛亮能识破此计也谈不上高明。


  在本回结尾处,诸葛亮劝刘备接受东吴的求亲,并让刘备冒险去东吴迎亲。在随后的章回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三个“锦囊妙计”,让无数后人五体投地。只可惜,诸葛亮作的是无用功,智慧再次没有用到正经地儿上。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比一下历史,看一看历史上刘备联姻和孤身“冒险”到东吴的目的。(“冒险”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表面上看有危险,其实没有危险。在第102回“诸葛亮一气周瑜”的评注中,已有所论述。)

  历史上,在建安十四年(公元二零九年)十二月,也就是赤壁之战一年后,周瑜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终于打败曹仁,占领江陵。此时刘备早已占领了长江以南的荆南四郡。
  “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权以妹妻备。”
  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十二月。“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周瑜上疏劝孙权扣留刘备,孙权没有同意。周瑜病死于巴丘,孙权令鲁肃代替周瑜领兵。“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
  所以,历史上孙权与刘备的联姻,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巩固双方的关系。没有演义中的“美人计”。刘备“冒险”到东吴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借到荆州(江陵)。

  演义中,刘备已经得到了荆州,不存在再为“借荆州”而冒险到东吴的理由了。演义中,刘备娶孙权的妹妹,显然也没有达到讨好孙权的效果,当然,诸葛亮原本也没有这样的目的。(此处冒险没加引号,是因为在演义中,若非刘备命大,“锦囊妙计”也无法让刘备逃出生天。)
  按演义中的过程推测,诸葛亮是为了气死周瑜。其结果是首先埋下了东吴对刘备仇恨的种子;其次是为吕蒙掌军,“白衣渡江”铺平了道路;最后,导致了刘备的夷陵大败。罗贯中的用心真是太“险恶”了。
  如果不是为了气死周瑜,那诸葛亮让刘备去东吴娶亲,就实在没有任何意义了,难道是刘备找不到老婆了?
  刘备能够同意去东吴,可能原本有和东吴搞好关系的想法,但经过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刘备的这点想法也彻底的破灭了。后来关羽失荆州时,许多人认为是关羽没有做到东和孙权。在演义中,罗贯中把这个破坏“东和孙权”的罪魁祸首,牢牢地安到了诸葛亮的身上,也就等于把失荆州的责任,从根本上推给了诸葛亮。


  后面的三条“锦囊妙计”,虽然有很大的漏洞,差点没要了刘备的老命;但具体上还是很有些神奇之处。三条“锦囊妙计”虽然在救刘备时起到了作用,可是却没有摆脱从小处着眼的低层次,依然属于“术”的范畴。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故弄玄虚,搞什么“锦囊妙计”。
  东吴若是杀死刘备,荆州说了算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实际掌控军队的关羽和张飞。刘备一死,关、张必定会为刘备报仇,以关羽和曹操的关系,关、张极有可能投靠曹操。曹操虽然再也容不下刘备,但却肯定能容得下关、张等人。到那时,孙权非但得不到荆州,荆州还会立即重新落入曹操手中,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就会重现,而赤壁之战的结果却不会再现了。历史上,孙权没有听周瑜的建议而放回刘备,就是基于上面的考虑。演义中,孙权被诸葛亮的计策气昏了,所以才要置刘备于死地。只要刘备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点拨一下孙权,既使刘备把脑袋送给孙权,恐怕孙权都没胆量要。
  后面貌似神奇的三条“锦囊妙计”,表现的还是诸葛亮“精于术而疏于略”的本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7-1-5 02: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稀粥兄

回稀粥兄:
  罗贯中参加过元末张士诚部的起义,做过张士诚的幕僚,张士诚部灭亡后,隐身江湖。像罗贯中这样,有过高级从政经历,参加过战争,有过上层军旅经验,又有丰富江湖阅历的人,在小说的作者当中,古今中外,仅罗贯中一人。所以,在涉及历史、军事、政治、人情世故等题材方面的小说中,罗贯中所能达到的境界,古今中外,也是无人能够企及的,更不是阅历苍白、思想僵化的白面书生,所能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在罗贯中看来是很自然、很简单的事情,而后人却很难意会和理解。像毛纶父子这样的穷儒,恐怕一生连远门都没出过,又怎能理解罗贯中的三国。如果毛纶父子哪怕能够理解一星半点,也绝不敢来修改罗贯中的三国。腐儒的不自量力,在毛纶父子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7-1-5 02: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ptcn兄

回ptcn兄:
  以下全部以历史说事。
  赤壁之战后,东吴的正确战略应该是,按照鲁肃和甘宁原先的建议,全力占领荆州,完成全据长江之险的战略方针。如何占领荆州,就好比下围棋一样,同样完成一个目标,但先落那个子,效果往往截然不同。
  赤壁之战后的荆州,最重要的无疑是江陵。江陵不但人口稠密,(三国时期,由于人口大幅度减少,只有黄巾起义前的十分之一,所以,人口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资源。)钱粮富庶;而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占领了江陵,就可以组建起强大的水军,这就是张昭所说的: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江陵位处东吴的上游,顺江而下,朝发夕至,东吴防不胜防。这叫东扼吴越。另外,还可南控四郡、北窥中原、西图巴蜀。所以,江陵是东吴必争之地。
  但是,必争之地不等于就要先争。赤壁之战后,曹操水军损失殆尽,已无力支援江南荆州四郡。如果周瑜先取荆南四郡,荆南四郡可席卷而定,事实上,刘备取得荆南四郡也只是武装游行一圈,四郡皆不战而降。此时,以刘备之军力,又无法独取江陵,也不敢同东吴公然翻脸,同周瑜争抢荆南四郡。周瑜收荆南四郡之军实与士卒,实力大增,然后再攻江陵,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最后,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只能乖乖地被东吴驱使。
  不幸的是,赤壁之战后,东吴上下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曹军,忽视了刘备。赤壁大战刚刚结束,东吴就全线出击,孙权攻合肥,张昭攻九江之当涂,周瑜攻江陵。战事一开,不分出个结果,东吴的军队是无法撤下来的。而此时的荆南四郡,名义上是归属曹操的,刘备进取荆南四郡名正言顺。有人说,刘备进取荆南四郡需要东吴同意,否则就是刘备与东吴公然翻脸,东吴就会剿灭刘备。但此时的实际是,东吴的军队正全部陷在与曹军的战事中,根本就没有能力制止刘备的任何行动,以刘备的枭雄,怎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无论东吴持何态度,刘备都要完成占领荆南四郡的目标。刘备一旦完成对荆南四郡的占领,实力就会大增,补给也不需要再仰仗东吴了。刘备在荆州的声望本来就很好,现在又有了自己的地盘,势力也了规模,周瑜与曹军在江陵又陷于久战之中,刘表旧部自然纷纷来投。待周瑜拿下江陵后,刘备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大军屯兵公安。公安与江陵只有一江之隔,刘备这般集结兵力,东吴对刘备已无可奈何。如果东吴硬要与刘备翻脸开战,东吴就有可能陷于两面作战,那可就真是亡国指日可待了。所以,面对既成事实,东吴只能予以承认。“(孙)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刘)备。”而且是孙权首先表示了认可,“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刘)备”只不过是周瑜的一种说法,“南岸地”是刘备自己占领的。至于刘备以“地少人多”的借口要求江陵,只是给东吴面子的一种说法。三国时期,由于人口大幅度减少,只有黄巾起义前的十分之一,全国人口不过七百万。至于荆南四郡的赋税不足以开支,自己裁军好了。所以,刘备的说法只不过是给孙权找一个冠冕堂皇台阶下。


  许多人说,赤壁之战后,孙权有猜忌周瑜的倾向,原因是周瑜功高盖主。阿鸯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如韩信,因其功大而被刘邦猜忌。韩信分封楚地,楚国内的一切都是韩信说了算,加之地域广大,韩信又善战,所以,韩信的势力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更主要的是,刘邦在世时,韩信也许不会造反,刘邦也不怕韩信造反。但是,刘邦的年龄远比韩信大,刘邦更担心自己死后的韩信。周瑜则不同于韩信。东吴的兵制是部曲制,大小将领都有自己固定的军队,大将拥有的兵多,小将拥有的兵少。后期,大将兵多者万人;但此时,兵多者不过数千而已。这些大小将领的命运都是孙权说了算,都督只是行使指挥权,所以这些将领只效忠于孙权,能够效忠周瑜的只是周瑜的数千本部兵而已。像程普、吕蒙、凌统、甘宁等这些大将,他们都是孙家父子提拔起来的,不会效忠周瑜的。三国后期,君主无能,渐渐失去权力,将领的命运落到了权臣手中,君主的地位才受到威胁。一句话,你掌握了别人的命运,别人才会效忠你。
  再如吴三桂在云南造反。吴三桂的部下,从明末山海关开始,就长期跟随吴三桂,他们的命运与吴三桂息息相关,所以他们能跟吴三桂一起造反。
  赤壁之战虽然是在周瑜的指挥下打赢的,但是更主要的是曹操自身错误造成的,而且火攻是黄盖提出和实施的。所有这些,亲身参战的将士们都非常清楚,赤壁之战不是离开周瑜就一定会输掉的,东吴的建立和继续生存更不是非周瑜不可。所以,赤壁之战虽然能给周瑜带来威信上的提升,但远不能达到让人迷信的程度。至于争夺江陵,在东吴各方面都具有优势的情况下,历时一年多才逼迫曹军主动放弃,已经是乏善可陈了;而且,在拿下江陵之后,战略局面还十分尴尬。所以,荆州问题上,周瑜的威望得的是负分。这些问题孙权看得清楚,周瑜自己也不会不明白。一年后,周瑜就病死了,不能排除荆州问题使周瑜很难堪、很郁闷的因素。
  “但“孙权没有同意”总应该使周瑜明白了些什么吧。”阿鸯以为,应该是周瑜明白了:他给东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荆州一旦出让给刘备,他将颜面尽失。这对一向自视甚高的周瑜,其打击程度无疑是毁灭性的。

  “把荆州借给刘备,是有远见和魄力的举措。”当时孙权是为形势所迫。
  后来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吕蒙时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寡俦。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张子布、秦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
  孙权对周瑜的评价过于简略,明显没有说尽,可能是不方便说。“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虽然是在评论吕蒙,实际也是侧面批评周瑜言过其实。这番话,孙权既是评论周瑜、鲁肃及吕蒙,也是在教陆逊该怎样做。其中很明确,孙权认为“借荆州”是错误的,这是事情过去很长时间后,孙权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成熟反思后得出的结论,其正确的可能性更大。


  “只是到刘备占领了益州之后,孙、刘的矛盾才上升到了摩擦的地步,但这时也不应该破裂。还是关二哥没处理好统一战线的关系。 ”本质上说,孙权不能容忍强势集团占据荆州。当刘备还没有取得西川时,刘备的力量还不能构成对东吴的威胁;但当刘备兼有益州后,就有了吞并东吴的能力。
  具体在本坛《纵论诸葛亮系列》中,《纵论诸葛亮系列之蜀汉的衰落》中,阿鸯有更详细一些的评论,现将相关部分复制如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五月,曹操退出汉中;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立即开始进攻曹仁。史书没有明确,关羽大举进攻的行动,是关羽自作主张还是刘备的命令。按惯例,有重大行动时,方授予将领大权,所以,关羽进攻曹仁应该是刘备的命令。刘备为何要此时令关羽进攻曹仁?又是谁给刘备出的这个主意?由于诸葛亮罢撤史官,又严禁议论朝政得失,该事遂不可考。(演义中,罗贯中把这个天大错误的始作俑者给了诸葛亮。阿鸯对此表示认同,并且认为这是诸葛亮不设史官的起因。)

  八月,水淹七军,关羽威震华夏。由于江陵对东吴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关羽越是强大,对东吴安全的威胁越大,孙权做梦都想夺回荆州,吴、魏两大势力悄然联手,荆州已危在旦夕。关羽取得的胜利越大,荆州的危机越重,没有任何记载,曾有人就此提醒过刘备,包括诸葛亮。

  十月,已与吴联盟的魏,顿时有了大量的机动兵力,正向樊城蜂拥而来。曹操的各路大军尚在路上,徐晃就已大败关羽,说明关羽孤军北进必定是要失败的。空虚的荆州,孙权必定是要袭取的。十二月,到关羽被禽时,未获得过一兵一卒的增援。这样的局面,莫说关羽,即使孙、吴再世,也无济于事。荆州失陷的命运,在关羽大举北进之时,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关羽不大举北进,荆州就不会失陷。由于江陵南近长江,北带汉水,便于水军运作,不利于魏军防守,所以曹操无意进攻江陵。前有曹仁弃守江陵;后世直到三国归晋,北军也未占江陵。关羽主力不离开江陵,孙权自知无力独取江陵,也不会贸然攻击。此时(公元二一九年),汉中争夺战刚刚结束,自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刘备入蜀,连年大规模征战,蜀中刘备军钱粮枯竭,无力出兵。关羽此时北进,无法得到益州方面的任何支援。孙权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偷袭荆州得手,刘备到章武二年(公元二二二年)才大举出兵报仇,根本原因就是刘备没有钱粮。所以,关羽大举北进的时机不对。对此,没见到诸葛亮任何有预见性的谏阻。对赤壁之战,贾诩有谏阻。对官渡之战,田丰、沮授有谏阻。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7-1-5 02:3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刘玄德娶孙夫人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08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刘玄德娶孙夫人


  却说玄德怀疑未决,孔明教孙乾往江南说合亲事。孙乾领了言语,与吕范同到江南,来见吴侯孙权。权曰:“吾愿将舍妹招玄德,并无异心也。”孙乾拜谢,回荆州见玄德,言吴侯相待之意,专候主公去结亲事。玄德疑惑而不敢往。孔明曰:“吾定了三条计,非子龙而不可行也。”遂唤子龙近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袋内有三条计策,依次而行,吾当应之。汝若不依我计,是背主也。”子龙曰:“愿听军师密旨,并不敢违。”孔明将出三个锦囊,与子龙贴肉收藏。孔明先使人纳上礼物,一切完备。
  时建安十四年冬十月初也。玄德选快船十只,随行五百余人保护,大将军赵子龙,并离荆州,前往南徐进发。荆州之事,皆听孔明裁处。玄德心中怏怏不安。早到南徐州,船已傍岸,子龙曰:“临来时,孔明分付三条妙计,依次而行。今已到此,必预先开了第一个锦囊观之,依次而行。”子龙看了,唤五百随行军士,一一分付,如此如此。众军应诺而去。原来国老乃二桥之父,平生最直,居南徐。子龙请玄德先往见之。玄德牵羊担酒,置币剸金,(剸,音专。)先来拜见桥国老,说吕范为媒,娶孙夫人之事。更兼五百军士,上岸入南郡,尽说玄德入舍一事,城中人尽知。(此是孔明第一妙计。)吴侯听知玄德已到,遂教吕范相陪,且就馆舍安歇。
  却说桥国老早来见吴太夫人,称说“且喜”。太夫人曰:“老身寡居,何喜之有?”国老曰:“令爱已许刘玄德为夫人,玄德已到,
·518·
何故相瞒?”太夫人曰:“老身不知此事。”使人请吴侯问其虚实。先使几人于城中探听,人皆回报:“果有此事。即日女婿在江边馆驿里安歇,五百随身军士都在城中买猪羊果品,皆言做亲之事。做媒的女家是吕范,男家是孙乾,俱在馆舍中相待。”国太吃了一惊。少刻,孙权入后堂见母亲。国太捶胸大哭。权曰:“母亲何故烦恼?”国太曰:“你直如此将我看承得如无物!我姐姐临危之时,分付你甚么话来?”孙权失惊曰:“母亲有话明说,何苦如此?”国太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礼。我为母之道,也须使我知道。你招刘玄德为婿,瞒我怎的?女儿须是我的骨血!”权吃了一惊,问曰:“那里得这话来?”国太曰:“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满城百姓,那一个不知?你还瞒我!”桥国老曰:“老夫已知多日了。吾因敬来贺喜。”权曰:“非也。此是周郎之计,因要取荆州,若动刀兵,恐生灵涂炭,故将此为名,赚刘备来囚之,将荆州付还;如其不从,先斩刘备。此是计策,非实也。”国太大怒而骂周瑜曰:“周瑜匹夫!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直恁无条计策去取荆州,却将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杀了刘备,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你每好做作!”桥国老曰:“若用此计,便得荆州,也被天下人之耻笑!此事如何行得!”说的孙权默然无语。
  国太不住口大骂周瑜。桥国老劝曰:“事已如此,刘皇叔乃汉室宗亲,不如招了为婿,免得出丑。”权曰:“年纪恐不相当。”国老曰:“刘皇叔乃当世豪杰,若招得这个女婿,也不辱了令妹。”国太曰:“我但不曾见此人。明日约在甘露寺相见,如不中我意,任从你们行事;若中我的意,我自把女儿嫁他。”孙权是大孝之人,见母亲如此言语,随即应承,出外唤吕范分付:“来日甘露寺方丈设宴,国太要见刘备。”吕范曰:“何不令贾华部领三百刀斧手伏
·519·
于两廊,若国太不喜时,一声号举,两边齐出,剁为肉酱。”权遂唤贾华分付:“预先准备,只听我号令便出。”
  却说桥国老辞吴夫人归,使人去报玄德,言说来日吴侯、国太亲自要见,好生在意。玄德与赵云、孙乾商议,云曰:“来日此会,多凶少吉。云自引五百部从保之。”隔夜吕范先来约定,来日甘露寺内相会。
  次日,吴国太、桥国老先在甘露寺方丈。孙权并一般谋士都到,吕范又来馆驿中请玄德。是日玄德内披细铠,外穿锦袍,从人背剑紧随,上马投甘露寺而来。赵云全装惯带,引五百军随行。来到寺前下马,先法堂上见了孙权。权观玄德,仪表非俗,心中有畏惧之意。二人各叙礼毕,遂入方丈拜国太。国太见了玄德大喜,乃与桥国老曰:“真吾婿也!”国老曰:“玄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更兼仁德布于天下。国太得此佳婿,真可庆也!”玄德拜谢,共宴于方丈之中。少刻,子龙带剑而入,立于玄德之侧。国太问曰:“此何人也?”玄德答曰:“常山赵子龙也。”国太曰:“莫非当阳长阪抱阿斗者乎?”玄德曰:“然。”国太曰:“真将军也!”遂赐酒。赵云与玄德曰:“却才某于廊下巡视,见房内有刀斧手埋伏,必无好意。可告与国太。”玄德跪于国太席前,泣而告曰:“若杀刘备,就此请诛。”国太曰:“何故出此言也?”玄德曰:“廊下暗伏刀手,非杀备而何?”国太大怒,责骂孙权:“今日玄德与我作婿,即我之儿女也。何故伏刀斧手于廊下!”权推不知。唤吕范问之,范推贾华。国太唤问之,华默默无言,国太喝令斩之。玄德哀告曰:“若为备斩大将,备心何忍也?于亲不利,备难久居膝下矣。”国老也劝。国太喝放贾华,刀斧手皆抱头鼠窜而去。国太先回。
  玄德更衣出殿前,见庭下有一块石。玄德拔从者所佩之剑,
·520·
仰天祷告曰:“若刘备能够回荆州,成王霸之业,剑挥石为两段;如死于此地,剑剁不开。”言讫,手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忽然孙权后面而言曰:“玄德如何而恨此石?”玄德曰:“备年近五旬,不能与国家剿除贼党,心尝恨焉。今蒙国太招为女婿,此平生之际遇也。却才问天买卦,如破曹兴汉,砍断此石。今果然如此。”权暗思:“刘备莫非用此言瞒我?”亦掣剑与玄德曰:“吾亦问天买卦,若破得曹贼,亦断此石。”却暗暗祝告曰:“如再取得荆州,兴旺东吴,石亦为两半。”手起剑落,巨石亦开。至今有十字纹“恨石”尚存。后宋贤观此胜迹,作诗赞曰:
    紫髯桑盖两沉沉,“恨石”由来仰告深。
    汉鼎未分聊把手,楚醪虽美肯同心?
    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多生岁愈侵。
    还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鸠话众啼吟。
又诗曰:
    定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
    两朝王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
  二人弃剑,相扶入席。又饮数巡,孙乾目视玄德,玄德辞曰:“刘备不胜酒力,告退。”孙权送出寺前,二人并立,观江山之景。玄德曰:“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至今甘露寺牌上云:“天下策一江山。”后人有诗赞曰:
    江山两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
    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
又《水调歌头》一篇曰:
    江左占形势,先数古徐州。连山峰峦如画,缥缈步危楼。
  鼓角临风悲怆,烽火接天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挥戈甲,
  万灶宿貔貅。草凝霜,风落木,岁方休,使君豪放,谈笑洗尽
·521·
  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默然收。叔子
  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二人共观之次,江风浩荡,洪波滚雪,白浪掀天。忽见波上一乘小船,于江面上如登平地。玄德叹曰:“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乎!”孙权闻知,自思曰:“刘备此言语,嘲吾不惯乘马耶?”左右牵马过来,飞身上马,驰骤下山,复加鞭上岭,与玄德曰:“南人而能乘马乎?”玄德闻之,裸衣一跃,跃上马背,飞走下山,复上。二人立马于山坡之上,扬鞭大笑。至今此处名为“驻马坡”。有诗曰:
    驰骤龙驹气概多,二人并辔立山河。
    东吴、西蜀兴王霸,千古犹存驻马坡。
当日,二人并辔而回,南徐之民无不称赏。
  玄德自回馆驿,与孙乾商议。乾曰:“主公只是哀告桥国老,早早毕亲,免生别事。”玄德次日前来桥国老宅前下马。国老接入,礼毕茶罢,玄德告曰:“江左之人多有要害刘备者,恐不能久居。”国老曰:“玄德宽心,吾当去告国太,令作护持。”玄德拜谢自回。桥国老入见国太,尽言玄德恐人谋害,急急要回。国太怒曰:“我的女婿,谁敢害他!”即时便教搬入书院暂住,择日便教毕亲。玄德自入,告国太曰:“只恐赵云在外不便,军士争闹,累及不安。”国太教尽搬入府中安歇,休留在馆驿中,免得生事。玄德暗喜,为有护臂在近,不惧伤害。
  数日之内,大排筵会,孙夫人与玄德结亲。至晚客散,两行红炬,接引玄德入房。灯光之下,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于两旁,吓的玄德魂不附体。毕竟如何?

·522·


以下为气概文鸯注:

    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袋内
  有三条计策,依次而行,吾当应之。汝若不依我计,是背
  主也。”子龙曰:“愿听军师密旨,并不敢违。”
毛本改为:
    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
  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使用“锦囊妙计”,在此前,曹操曾留“锦囊妙计”给曹仁,使周瑜身中毒箭。所以,“锦囊妙计”的发明权属于曹操。当时曹操刚刚赤壁战败,曹操输的很不服气,为了证明自己的智力不比周瑜差,才耍了这么一回小花样。但曹操却从此弃而不用,因为才智是用来干事业的,不是用来证明自己高明的,更不是用来压抑集体智慧的。诸葛亮拾人牙慧,并且还乐此不疲,实在是等而下之。罗贯中如此安排“锦囊妙计”的出场,其用意就在于此。
  其次,曹操留给曹仁“锦囊妙计”,是属于上级给下级的指示。诸葛亮给赵云的“锦囊妙计”,是让赵云欺瞒刘备,属于下级愚弄上级。
  曹操给曹仁留“锦囊妙计”时,局势平稳,江陵尚无危机,所以,曹仁等没有急于知道“锦囊妙计”内容的愿望。刘备入吴,危机重重,身陷危机中的人,当然想尽早知道如何破解危机。如果是关羽、张飞,绝不会蠢到赵云那般,老老实实地按照诸葛亮的吩咐打开“锦囊”。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说:“非子龙而不可行也。”既使是赵云,若没有“汝若不依我计,是背主也。”的威胁,赵云也未必能够老老实实地按吩咐打开“锦囊”。
  子龙曰:“愿听军师密旨,并不敢违。”进一步奠定了刘备不敢重用赵云。像赵云这样,连“大小王”都拎不清的人,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得到领导重用的。

    原来国老乃二桥之父,平生最直,居南徐。
毛本改为:
    那乔国老乃二乔之父,居于南徐。
“平生最直”换句话就是很傻。

    玄德牵羊担酒,置币剸金,先来拜见桥国老,
毛本改为:
    玄德牵羊担酒,先往拜见,
“置币剸金”就是贿赂。所以才有桥老屌不分里外地一心帮刘备。

    更兼五百军士,上岸入南郡,尽说玄德入舍一事,城
  中人尽知。
毛本改为:
    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徐买办物件,传说
  玄德入赘东吴,城中人尽知其事。
毛本中,“俱披红挂彩,入南徐买办物件,”后文有交待,此处略显啰嗦。

    太夫人曰:“老身寡居,何喜之有?”
毛本改为:
    国太曰:“有何喜事?”
孙权的二妈对桥老屌言听计从。

    权曰:“非也。此是周郎之计,因要取荆州,若动刀
  兵,恐生灵涂炭,故将此为名,……”
毛本改为:
    权曰:“非也。此是周瑜之计,因要取荆州,故将此
  为名,……”
罗本中,“若动刀兵,恐生灵涂炭,”是孙权想把事情说的动听一些,以打动孙权的二妈,没想到老太太昏聩糊涂。

    吕范曰:“……两边齐出,剁为肉酱。”权遂唤贾华
  分付:“预先准备,只听我号令便出。”
毛本改为:
    吕范曰:“……两边齐出,将他拿下。”权遂唤贾华,
  分付预先准备,只看国太举动。
“剁为肉酱”,表现出东吴人普遍对刘备巧取豪夺荆州恨之入骨。

    隔夜吕范先来约定,来日甘露寺内相会。
毛本删除。前面桥国老“使人去报玄德”,属于私透消息。此处吕范才是正式通知。

    玄德哀告曰:“若为备斩大将,备心何忍也?于亲不利,备难久居膝下矣。”
毛本改为:
    玄德告曰:“若斩大将,于亲不利,备难久居膝下矣。”
罗本中,刘备的话显得更仁义。

    国太先回。
毛本删除。

    忽然孙权后面而言曰:“玄德如何而恨此石?”
毛本改为:
    孙权在后面看见,问曰:“玄德公如何恨此石?”
“忽然”是说孙权的出现出乎刘备的意料。

    后宋贤观此胜迹,作诗赞曰:
      紫髯桑盖两沉沉,“恨石”由来仰告深。
      汉鼎未分聊把手,楚醪虽美肯同心?
      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多生岁愈侵。
      还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鸠话众啼吟。
毛本删除。

    又《水调歌头》一篇曰:
        江左占形势,先数古徐州。连山峰峦如画,缥缈步危楼。
      鼓角临风悲怆,烽火接天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挥戈甲,
      万灶宿貔貅。草凝霜,风落木,岁方休,使君豪放,谈笑洗尽
      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默然收。叔子
      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毛本删除。

    玄德暗喜,为有护臂在近,不惧伤害。
毛本改为:
    玄德暗喜。



  在连环画中,桥老屌和孙权的二妈都被画成了白发苍苍老头和老太太,这是错误。若非不得已的原因,古人结婚都早,尤其是女人。孙策是孙家老大,若活着,此时也只三十五岁(虚岁)。孙权的二妈是孙策和孙权母亲的妹妹,此时年龄应不超过五十岁。桥老屌的年龄应该和孙权的二妈相仿,所以,孙权的二妈对桥老屌言听计从。
  “国太捶胸大哭”,全不知自重,用耍赖放泼的手段要挟子女;孙权的亲生母亲,绝不会如此不通道理,同是姐妹,差别怎么就这么大捏?也许是孙权的二妈到了更年期。
  桥老屌更不是个东西,为了贪图刘备的那点钱财,竟然帮助外人破坏国家大计,甚至连自己的女婿周瑜都出卖。桥老屌曰:“老夫已知多日了。吾因敬来贺喜。”这老屌,明明是刚刚从刘备嘴里知道的,却在这里张嘴就撒谎,真该拔光他的屌毛。
  “国太不住口大骂周瑜”,不知桥老屌是何感想?罗贯中也够“阴损”的了,不但揶揄了桥老屌,顺带着也表现了孙权的二妈确实够“二”,当着桥老屌的面,大骂桥老屌的女婿,整个没大脑。
  “却说桥国老辞吴夫人归,使人去报玄德,言说来日吴侯、国太亲自要见,好生在意。”桥老屌吃里爬外,竟敢私通消息,卖放国家机密,真该揪下他的脑袋当球踢。像赵云这样不通世故的呆子,都听明白了,“好生在意”就是孙权不怀好意。

    国太问曰:“此何人也?”玄德答曰:“常山赵子龙
  也。”国太曰:“莫非当阳长阪抱阿斗者乎?”玄德曰:
  “然。”国太曰:“真将军也!”遂赐酒。
如果我们将上面一段从演义中删除,似乎对全文没有任何影响。单看这一段内容,似乎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很奇怪不是,罗贯中为什么编一段废话放在这里?翻开史书,任何朝代,没有一个壮年守寡的母后,能够安分守己的,孙权的二妈三十岁前后就守寡,当然也不会例外,更何况这位二妈还是个没大脑、不懂道理的泼妇。我想,孙权的亲生母亲是个完美自律的女性,正因为如此,守寡之后的她才无法长寿。像赵云这样重视形象的衰哥,(赵云喜穿白袍银铠,和今天有些男人喜穿白色衣服是一个意思。)时至今日,尚迷得少男少女们颠三倒四,何况在现场的一个长期守寡的半老徐娘。

  甘露寺外,刘备和孙权都郁闷难泄。刘备郁闷,好没来由,自己跑到这里来寻死。孙权郁闷,砧板上的肉,愣是不能下刀。甘露寺殿前的石头,分明不是摆在庭中,而是压在二人的心头。
  二人有气,借气发力,力可惊人,但若是寻常佩剑,也剁不开石头。“是日玄德内披细铠,外穿锦袍,从人背剑紧随。”刘备剁石用的剑,不是从者的普通佩剑,而是刘备的专用宝剑。阿鸯胡乱猜测,这柄宝剑就是赵云抢来的“青釭剑”,可惜了,石头是剁开了,宝剑也毁了。

  石头剁开了,二人的气也顺多了。甘露寺外,刘备感慨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你孙权怎么还不满足,守着这么好的地方,还要惦记我的荆州。见孙权没有反应,玄德又叹曰:“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乎!”你孙权是水耗子,离不开长江的;陆上还得看我刘备。你守江东,我守江陵才是正道。


  诸葛亮的第一个“锦囊妙计”是建立在江东二老够“二”的基础上,也许诸葛亮很了解这二老的为人,但似乎诸葛亮又没有渠道能够了解到这些信息。


“二”:东北地区骂人的话,意思是骂别人很傻。原话是“二屄”,但因“屄”字不雅,通常被习惯性地省略。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7-1-6 13: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ptcn兄

回ptcn兄:
  关于关羽攻击为什么要攻击襄、樊,史书上找不到记载,所以大家只能猜测了。
  刘表和黄祖的关系比较特殊,好像是朋友关系。黄祖在江夏拥有一切权力。周瑜在江陵只拥有管理权,其部下大将都要服从孙权的调遣,权力比黄祖小多了。就像现在的军区司令或军长,其根本就没有调动军队和任命高级军官的权力,一切都要上报总部和军委批准,他们只有建议权,当这种建议需要总部和军委的批准逐渐流于形式时,这些司令就演变成了诸侯。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7-1-6 20: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转贴,供参考

2楼   主题:从小说看,赵云确实有点呆
老子骑牛
发表时间: 2007-01-05 15:13:38 <点数:21>  
不过,正是这股呆气才使他有了长坂坡的那场壮举!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好处是永远不须怀疑他的忠诚,坏处是永远也别想他懂政治。
从阿鸯所录的“罗本”来看,诸葛那句“汝若不依我计,是背主也。”实是可恶之极!孔明何人?帐下一将耳,与关张赵等同列为臣,不依其计便是背主,张狂之甚也!其言实为犯上,此时刘备北畏曹公东惮孙权,帐下智计之士尚缺,不得已隐忍而已。赵云从龙旧将,当此时正该辞严义正斥其非礼!但赵云没能想到那么多,只能说他是个纯粹的军人,实不足以成为重臣,而刘备对他是曾有过很高期望的,即使如此,刘也没怀疑过他的忠诚,在小说中刘备临终时对他也是托了后的,虽无顾命之权,但表明了是把阿斗的性命托于其手了……
孔明与曹操不同,曹的地盘都是他打下的,帐下众文武都是他的人,玩点看去新鲜实可不必的花活尚可,而孔明帐下之将理当把他所推断的各种可能一一向上汇报,却搞这些无意义的行为,表面上是卖弄聪明,实际上是目无主上,大有将刘备玩弄于掌股的味道。无论是情理还是大义,诸葛亮都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日后的刘备开始对其颇多裁抑,诸葛亮也渐渐地不大敢说话了。
诸葛不太可能想夺权架空主上,有关张在他连这个梦都做不成!他是想急于表现、证明自己高于他人的才干,实际上弄巧成拙,让刘备开始对他防范在日后又逐步开始对他制约。
这些也是小说作者的高明处,诸葛亮出山还年轻,随着情节的展开,孔明也就日渐成熟了。中国的四大名著高就高在有“看头”,许多东西是藏在故事里的,这也是与评书的一大区别。


回骑牛兄:
  阿鸯一向很佩服骑牛兄的见解,无论是主贴,还是跟贴,只要是有老子骑牛的大名,阿鸯都要进去拜读。只是可惜,骑牛兄惜墨如金,不常发贴,令我辈不能常受教益。在阿鸯的印象中,骑牛兄常守中庸,这篇贴子有些例外。∶)
  就演义中的刘备和诸葛亮,我的理解是:
  刚出山时的诸葛亮,由于年纪轻,阅历少,于人情世故上还很幼稚;可自己偏偏又狂的没边,目空一切。这使诸葛亮看不到人之所长,己之所短。相反地,刘备原本就喜怒不形于色,加之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城府深不可测,而又不露痕迹,连曹操都被他骗过了,可见其隐忍之能。为了使自己表现得求贤若渴,刘备一开始把诸葛亮抬的非常高,结果给诸葛亮一种错觉,刘备离不开他,刘备是一个可以随意摆弄的主子,甚至是一个无能的主子。火烧博望时,本来诸葛亮只需出谋划策即可,没有必要向刘备讨要剑、印,由自己亲自指挥。诸葛亮如此急于抓权,很有“夺权架空主上”的嫌疑。正是因为“有关张在他连这个梦都做不成”,才有利用“华容道”打压关羽,取桂阳利用赵云打压张飞。(赵云为诸葛亮利用而不自知,可见赵云不够世故。)当然,诸葛亮所作的这些,包括后来的一再卖弄的行为,除了表现出他的心术不正外,还表现出他在政治和人情世故上的幼稚。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刘备对其权力的裁抑,以及一些明显的防范措施,在刘备在世之日,诸葛亮的过分举动逐渐收敛。


  刘备对诸葛亮权力的裁抑。如果说“华容道”诸葛亮知道杀不了关羽,长沙城诸葛亮则是真想杀魏延。如果刘备不加制止,让诸葛亮如愿杀掉魏延,那么从此之后,刘备的部下就会只怕诸葛亮,而不怕刘备了,所有的人都会唯诸葛亮之命是从,诸葛亮的“夺权架空主上”,就从梦想向现实大步迈进了。
  刘备对诸葛亮明显的防范措施。刘备入川,留下诸葛亮、关、张、赵守荆州,关、张、赵是对刘备最忠诚的三员大将,更主要的是关、张、赵是诸葛亮处置不了、也无权擅自处置的、刘备部下仅有的三人,除此三人外,刘备部下的任何将领和官吏,都有可能被诸葛亮擅自处置。由于荆州的所有军队都在关、张、赵三人的直接统领下,诸葛亮的任何军事行动,也只有通过关、张、赵三人的配合才能完成。一句话,在荆州,诸葛亮想做任何不利于刘备的事,“他连这个梦都做不成!”




3楼   主题:顶上顶上~!老牛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乌鹊南飞3  
发表时间: 2007-01-05 15:36:48 <点数:23>  
诸葛亮哥哥不就在东吴吗?这些岂能不知。另外,背剑的是从者,赵云是后来进来的,肯定不是一个人。赵云要是寸步不离刘备,手下那些兵谁管着?刘备孙权砍石头,那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老诸确实是赤胆忠心,不过他很像袁崇焕,连手段都很像。袁蛮子上马,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毛文龙。与演义中的诸葛亮何其相似。


回乌鸦老弟:
  南飞有理,阿鸯对剑的胡乱猜测确实错了,应删除。
  “老诸确实是赤胆忠心,不过他很像袁崇焕,连手段都很像。”这个阿鸯不同意。
  诸葛亮后来没有取刘禅而代之,主要是其功绩不足以服众,若强行取代刘禅,只会自取灭亡。如果其北伐能有进展,王莽之事能否重现,还真不好说。
  袁崇焕是有争议的。对当时努尔哈赤的后金来说,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如果明军撤光关外的百姓,努尔哈赤既使占领关宁,对后金也没任何意义。对明朝的崇祯来说,缺的是军费,和整饬朝政的时间。而庞大的辽饷加速了大明经济的崩溃,四面漏雨的大厦,又使崇祯疲于应付。如果明军固守山海关一线,则会轻松得多。袁崇焕应该知道这些道理,却鼓动崇祯经营关外,很难说不是别有用心。



10楼   主题:文鸯不小心捏到别人的睾丸了:(
今宵酒醒何处_ty
发表时间: 2007-01-06 01:15:28 <点数:4>  
  对文鸯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逐章评偶是篇篇都看的,但是现在基本上都不发表评论的!因为我以前曾评论过一句----过尤不及!看来以此篇尤甚!不及之处不仅仅是观点上,同时也涉及到了文字修养上,这是应该引起文鸯注意的地方,弄不好就成败笔而毁了长期的努力!
  但是今天部分人对文鸯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逐章评反映如此激烈,令我不得不为文鸯说几句:今天的现象证明了一件事情---赵云是某些人的睾丸,是碰不得的。文鸯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逐章评对诸葛亮的攻击和阴暗面的揣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从没见某些人为此恼羞成怒过,反而是一片叫好声,今天文鸯的点评,一如既往地是在攻击诸葛亮,但是很不巧连带上了赵云,于是乎,冷清的坛子哗然了,有人甚至开始问候作者的母亲了!而且奇怪的是,如此严重违规的帖居然还堂而煌之地放在那没人处理!这不能不令人遗憾!我想说的是文鸯一开始就已经提醒大家了:他的观点只代表他自己的看法,不喜欢的请不要观看。因此文鸯并不想招惹谁,仅仅就是想把自己对三国演义的认识写出来。我想这应该是每个新三朋友的权利,就如同赵迷可以把赵云说成三国无双一样,文鸯也应该可以说出自己对赵云的看法。如果不同意,愿意争论可以争几句,不愿争论,一笑了之也就可以了,实在没有必要大动肝火地把别人家的“女性”拿出来说!这也太不象话了,也符合新三以三国会友的宗旨。
  当然也再次提醒文鸯---过尤不及。希望不要因为文字组合方面的问题毁了你长期的努力!!  

11楼   主题:不知阿鸯能否回答这个问题:)
今宵酒醒何处_ty
发表时间: 2007-01-06 01:24:21 <点数:2>  
诸葛亮的“夺权架空主上”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我已经可以预见,在阿鸯的点评中,白帝城刘备的托孤,一定是刘备为防范诸葛亮的“夺权架空主上”的最后一次动作和努力。



回今宵兄:
  阿鸯想把自己对演义能理解到的,和对事物认识的观点,原封不动地表达出来,不想使用中庸的手法。其中对诸葛和小赵的解释,肯定会令许多人不爽,这点阿鸯早有准备。
  其实,就对诸葛的攻击来讲,阿鸯的贴子可能是最严重的。(有人的贴子对诸葛的谩骂可能很厉害,但多缺乏实质内容。)受到的攻击却很少(起码比我预想少得多),阿鸯还真佩服网友们的忍耐力。
  阿鸯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对事情多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也没想这贴子会怎样,只想能表达清楚就行了,这也是网络世界的好处。其实,只要有否定诸葛亮的内容,就不会得到主流的认可,这贴子就是我想怎样,也根本就作不到。
  至于本篇贴子用词比较不雅,主要是太憎恨吃里扒外的人了(桥老屌)。动物尚知保护自己的后代,孙权的二妈为了满足自己的老不正经,竟然牺牲自己的子女,(演义中如此,历史上没有根据。)真是禽兽不如。

  “夺权架空”是要有行动来支撑的,所以它是有迹可循的。“动机和目的”是人脑中无形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只能是猜测。我猜测,诸葛亮酷嗜权力,最终要取而代之,自立为王。白帝城的刘备,应该明白,诸葛亮架空刘禅是不可避免的,他所要做的就是防止最后的一步发生--诸葛亮的篡位,那样,刘禅的性命有可能不保。刘备的托孤,加大了诸葛亮篡位的成本:只有当诸葛亮立下不世之功后,才能具备篡位的资本。但是,刘备很清楚,诸葛亮没有那个能力去立不世之功。
  在演义中,诸葛亮酷嗜权力特性是非常明显的,而酷嗜权力的人,其最终目标没有不是那个最高位置的,只不过许多人到死也没有达到登上那个最高位置的条件。许多人说,诸葛亮并没有像曹操、司马那样把自己的权势传给自己的儿子,以此证明诸葛亮没有不臣之心。他们忘了,诸葛亮死时,诸葛瞻不过是十岁左右的小屁孩,哪里接得过来权力。



作者:黑天使?元让(puredigit)[高级站友]2007-01-05 20:00:49
哈哈哈。。这回的评语太恶毒了。。
京剧里还有这么一段小事:刘备带着一些值钱的好东西去见桥国老,桥国老还颇有主观能动性地替人着想,回赠了一盒染发膏,这一场刘备的扮相是花白的须发,下一场出来就是乌黑亮丽的须发了。

回黑兄:
  至于本篇贴子用词比较不雅,主要是太憎恨吃里扒外的人了(桥老屌)。动物尚知保护自己的后代,孙权的二妈为了满足自己的老不正经,竟然牺牲自己的子女,(演义中如此,历史上没有根据。)真是禽兽不如。
  哈哈哈。。现在那些老官僚都染发……∶)

作者:愿做个恬淡游魂(feishm)[两袖清风]2007-01-05 20:52:20
- -从演义上看,诸葛亮简直是以刘备的命运为赌注,为自己赌一个神机妙算的名声啊
“周瑜匹夫!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直恁无条计策去取荆州,却将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
因为一直跟着文鸯的思路走,所以这句话,倒让我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诸葛亮了
诸葛村夫,我三顾茅庐请你出来,言听计从,直恁无条计策保住荆州,却撒泼耍赖,又将我娶妻为名,使丑男计……

回游魂兄:
  联想的特妙了。∶)  ∶)   ∶)

  


日月轮斩 [riyuelunzhan@sohu] 发表于2007-01-05 10:40:33
真是人无完人,帅哥赵云原来有着不可饶恕的缺点。
鸯兄对吴国太的推测有意思,估计她的姘头就是那个桥老屌。不过她对情人好像不太专一,看到小赵同志就心痒痒。唉。。。。。。
青釭剑好像在后面夺阿斗时提到过,应该没有毁掉。
刘备孙权的赌咒中看出,刘备匡扶汉室的口号是骗人的,自己称霸才是真实目的。记不清在哪本书里看到过,有人品评过两人的赌咒,两人的目光都不够长远,两人的赌咒都应验了。若是刘备祈祷离开东吴,统一天下。不只到该怎么样。


回明兄:
  有理,阿鸯对剑的胡乱猜测确实错了,应删除。
  “有人品评过两人的赌咒,两人的目光都不够长远,两人的赌咒都应验了。”阿鸯认为没理。二人赌咒砍石只是一种郁闷的发泄。如果把国家和集团的命运寄托在赌咒上,才是真正的不明智。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7-1-8 01: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转贴,供参考。

转贴,供参考。

ryanace
# 231楼发表于 2007-01-07 17:31
看了很长时间阿鸳的评论,R也发表一点看法

《三国演义》这部书,作者好就好在没有塑造出一个高大全的人物,所谓后世的偶像,都是评话和koei的游戏堆积出来的,古典名著中作者将他的深刻含义蕴藏在事件成败、集团兴衰和功业走向中,不会单纯为塑造一个面面俱到的人物而浪费文笔或破坏结构。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是、赵云和周瑜就更加不是高大全的人物。而作者对关羽的“义绝”天下、诸葛亮的“智绝”人伦、刘备的“仁义”欺世、曹操的“奸雄”本色的描写,更加多的用各自性格的缺点和命运中悲剧的必然来反复说明。在中国古典军事文艺作品中,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丰满和写实,远远超过任何一部同类型作品。
阿鸳对于两部书的比较和评论,对罗贯中原著和毛本修改后的异同多有触及,当然也不免从今人的角度进行理解,对各个人物的评析,多有颠覆意义的理解,其主流是对”专智欺人”、“弄谋压人”、“戏事误人”的智能之士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最典型的是阿鸳笔下的诸葛亮、周瑜、庞统、徐庶、许攸(还有可以想像的姜维、诸葛恪)等所谓智者,基本上以体无完肤的形象出现。而阿鸳对于传统意义上“一勇匹夫”则更多发掘他们的战争智慧和个性闪光点,如对、曹魏的张辽、张颌、东吴的甘宁、吕蒙及东吴将领的整体素质的再描写等。最值得肯定的是阿鸳对作者塑造的小人物戈定、宁随等的重视,从中得出的传统名著作者对虚构小人物塑造的典型意义,在以往的三国评论中并不多见,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阿鸳到达了接近“红学”研究意义上的视野。


对于阿鸳评论赵云的问题

赵云的文学形象,更多意义上原作是把他作为一员优秀的战将来描写的,和东吴的甘宁、太史慈;曹魏的张辽、张颌、徐晃的事迹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本意上的确没有将赵云拔高到难以企及的高度的创作目的,原作甚至没有将上述战将提高到方面军战略指挥意义上的大将,这也比较符合历史人物原型。
后世所以将赵云提升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的,主要还是评话和游戏,和关羽崇拜的道理有一定的同质性,只不过关羽是借助统治者对忠义等主流社会价值营造一个寄托,而赵云则是在人们对文艺偶像的需要和游戏中帅哥优势的发挥,如果罗贯中如实把赵云塑造成一个中年忠仆的形象,无论其事迹如何,赵云都会泯如周仓、严颜一般。
赵云的战术技巧和朴实作风,是原作着力突出的,而政治上的忠诚和不甚明智则不妨将他归入成就事业所需要的老黄牛的行列,这样的人可能在单位是一个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但进不了高级管理层班子,所以网上对赵云的惜才之声也大可消弭下去,其人定位本该如此。


对于阿鸳评论中的不足

当然任何文学评论都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阿鸳在整个评论过程中尚有一些不足:
1、未能对三国作品中的女性进行足够深入的理解,三国尽管是一部男人戏,但仅有的女性角色也不无研究的道理,阿鸳对甘夫人、麋夫人、孙翊妻、徐庶母、吴国太等均有分析,但仅限于就情节需要而已,但在名著中,女性角色和小人物一样,也不是随意塑造的,其中更有颇多值得研究分析的地方。如对吴国太对孙权的牵制的心理如果仅仅理解在更年期上,就无法对孙权尚受制于孙氏家族传统势力不能为所欲为的层面进行理解。
要知道孙权终身的一个心理暗疾就是他的事业得自大哥孙策,孙策尽管早逝,但对后事的安排不可谓不深刻,周瑜、张昭、陆逊以及动不动就是搬出“追随孙坚将军起兵”的老资格的一大片人。孙权称帝以后,孙策并没有被追封为皇帝,仅为长沙桓王(这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封位,桓是说明孙策的冲动暴戾的个性,不是一个好的谥),其后人位不过侯爵,在孙权权力丰满后,对张昭的相位、对陆逊的猜疑心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这种猜疑心理和得位的痼疾,也是他日后传位心理扭曲的基础,而吴国太的放肆和桥国老的干涉,都可以看出孙权权力受制的郁闷。何况从孙翊妻等智勇兼备上看,孙家尤其是孙策、孙翊等勇武一代的遗妇和后代对孙权始终是一种威胁,三国中守成之主未必没有心结,在吴国太的行为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对此阿鸳有所忽略。


2、对军事政治集团的整体评价尚不成熟,《三国演义》对军事政治刻画的深刻,尽在对于集团的兴衰和成败的描写,如集团的军事、人才、外交战略等,阿鸳通过对曹魏、东吴等成功集团的描写,以及在涉及吕布、二袁等失败集团的原因中对集团群像的描写和揭示意义有所涉及,但限于对章回小说的逐节评论,阿鸳尚未对涉及集团整体的评价进行更高层次的提炼,对此影响了阿鸳评论的整体说服力。希望阿鸳可以在逐节评论同时,多对一些退出演义的集团和人事,进行一些有跨度的评论,毛本也有好的地方就是善于前后攀连,尽管有的时候十分牵强,但文艺评论的手法是可以借鉴的。阿鸳在攻击毛本的同时,也可以吸收和借鉴,对此希望阿鸳可以用一些外篇评论的方式来加以升华,势必令阿鸳评论的整体更加的丰满。


3、阿鸳对文字的理解能力颇强,但对于部分细节的评析,尤有粗疏和脱漏之处,尽管作为长篇评论作品中,出现瑕不掩瑜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但过多个人情绪的流露和遣词造句上的随意,将造成通俗文艺评论流俗化的倾向,这应当是阿鸳努力去避免的。例如对“桥老屌”的遣词和吴国太追捧赵云心理的描写;桥国老在政治上明显是孙策一族的大佬,要知道能够举家支持尚在势力发展的原始积累阶段的孙策和周瑜,桥某人又怎么会是昏聩的人物,桥某人对女婿的偏狭性格和取巧的战术不支持,其战略眼光颇为高明,走通吴国太的门路也正好是孙策遗留势力发挥的最佳渠道,要知道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统治者的家事都是国事,而桥某人尚且可以家国两全,还可以收礼而让刘备保留一点欠个人情的余地,该人无论如何都不能用粗俗的称呼来概括了。
整个评论过程中,阿鸳的个人情感流露是一种鲜明的特点,但在目前为止,到这个情节的评论上就有点过了,无谓引发争议是网络中吸引眼球的手法,但不是高明的文艺评论。请阿鸳重视控制自己的评论思路,毕竟整个过程还很长,无谓积累个人的情绪,不利于发挥文学理性去深入分析,是评论文的大忌讳。



回R兄:
  阿鸯认为,R兄的评说无疑是正确而深刻的。R兄很少长篇大论地回贴,而独对阿鸯如此,足见对阿鸯的期望,阿鸯不胜惶愧。

  像罗贯中这样,有过高级从政经历,参加过战争,有过上层军旅经验,又有丰富江湖阅历的人,在小说的作者当中,古今中外,仅罗贯中一人。所以,在涉及历史、军事、政治、人情世故等题材方面的小说中,罗贯中所能达到的境界,古今中外,也是无人能够企及的,更不是阅历苍白、思想僵化的白面书生,所能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在罗贯中看来是很自然、很简单的事情,而后人却很难意会和理解。像毛纶父子这样的穷儒,恐怕一生连远门都没出过,又怎能理解罗贯中的三国。如果毛纶父子哪怕能够理解一星半点,也绝不敢来修改罗贯中的三国。腐儒的不自量力,在毛纶父子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是阿鸯攻击毛本的情绪根源。

  同样,以阿鸯的阅历,要想完全理解罗贯中的三国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其实不只是阿鸯不能完全理解,阿鸯认为,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理解罗贯中的三国。根本原因就在于,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同时具备高级从政经历、战争中的军旅生涯、丰富的江湖阅历,同时还必须熟知中国历史。阿鸯看过许多评论三国演义的书籍,以阿鸯的观点看,没有一本能窥到演义门径的,倒是许多网友的评论深得演义的真意。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人不能以敬畏的心理去探究演义的内涵,而是以一种超越在上姿态去评论,这种姿态不但使他们无法理解演义的内涵,同时也说明他们连演义的门槛都还没进去呢。这种文人最典型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毛纶父子。现在正走红的易中天,动辄就指出演义某某处是败笔,说明他也是此类文人之一。(阿鸯这样说,没有否定易中天的意思,易中天能让那么多人喜欢三国,仅此一点,就已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阿鸯非议的只是他对演义的态度和理解,而易中天的品三国主要是讲历史,且阿鸯认为很严谨。)阿鸯与这些文人根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阿鸯能以敬畏的心理去理解罗贯中的三国。
  所以,阿鸯只想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来以敬畏的心理共同解读罗贯中的三国。R兄别对阿鸯的理性期望太高。从大学到研究生毕业,每次班级评议,阿鸯都会获得一条评价:“疾恶如仇。”意思就是说我不能掩饰情绪,好得罪人。当然,现在现实中的阿鸯,早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不过,网络中的阿鸯,还是作回本性更舒坦。何况,阿鸯很少攻击网友,攻击的不过是古人,因为阿鸯最讨厌虚伪和自私的人。

  “未能对三国作品中的女性进行足够深入的理解”。前期的评论总体上就比较粗,更主要的还是本人没理解到那个层次上。以后会注意的,如果能有机会重新修改,阿鸯再补充一下。

  “对军事政治集团的整体评价尚不成熟”。这个源于阿鸯本身的认识就不到位,以后多下些功夫。另外,如果能完成逐回评论,再回头整理提高一下。

  “孙权权力受制”。这是阿鸯没有想到的角度。许多问题换个角度就会豁然开朗。

  阿鸯认为,R兄从历史的角度上,对乔国老和吴国太的解读很到位。但我认为,在演义中,罗贯中给二人的定位已经脱离了历史,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对主要人物的刻画。诸葛亮的第一个“锦囊妙计”,目的是造成人人皆知的既成事实,令孙权骑虎难下。但在具体过程中,吴国太的态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吴国太的话又都是顺着乔国老的话。那么吴国太为什么会对乔国老言听计从呢?演义必须要做出解释。吴国太见乔国老的第一句话:“老身寡居,何喜之有?”对二人的关系具有极强的暗示性。乔国老处处替刘备出力,其非政治人物,显然不可能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只能解释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两个集团间的角逐,显然不能因为对方仁德,就放对方一马。所以,因为刘备仁德,乔国老才帮刘备,这种解释也是不通的。桥国老曰:“玄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更兼仁德布于天下。国太得此佳婿,真可庆也!”这句话表明,乔国老既混蛋又愚蠢。“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是当皇帝的料,刘备当皇帝,孙权往哪儿放?所以,在演义中,罗贯中是把江东二老当蠢货描写的,目的是说,诸葛亮的第一个“锦囊妙计”的成功实属侥幸。因为诸葛亮没有渠道能够了解到江东二老的详细情报。有人说,诸葛瑾会告诉诸葛亮。演义中,诸葛瑾是三国中第一君子,根本不会传递这样的消息。

  另外,阿鸯这样颠覆主流认识的解读演义,绝大多数读者是不会喜欢的,也不会为主流所容,贴子火不起来。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1 17: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569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