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可曾联张鲁?!, 让板砖来得更猛烈些吧
性别:男-离线 落寞之智者
(风过水无痕)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78392
注册 2006-8-8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07-9-5 22: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于是我们不禁要怀疑,刘备吃着刘璋的住着刘璋的却不干活整整一年,能说过去吗?

能,当然能。以结果推之,事实的确如此。刘备在葭萌一年未对张鲁用兵,刘璋并未因此就去怀疑刘备有什么狼子野心。

更何况张鲁闻知刘备替刘璋来收拾他,张鲁会无动于衷?

会,的确会。刘备有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帐下文武兼优,且有刘璋为之后援,纵其真有入汉中之心,张鲁所能做的无非是调派军队,巩固城防,独独不能先发制人,于刘备未出动之时加兵于葭萌。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两刘在巴蜀鹬蚌相争,张鲁智力低下不知道渔翁得利的道理,竟然没有大的军事动作?

张鲁显然做不成一举两得的渔翁。一则,直至此战结束,刘备也好刘璋也好,都没有到油尽灯枯的地步,张鲁也没有乘势一举荡平巴蜀的实力;二者,葭萌的得失无关整个战局,且张鲁若强攻刘备的葭萌,得利的只是与之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刘璋,而这个局面显然是张鲁所不愿看到的。

两家若为仇敌,何出“求共守城之语”,这样的“诱”敌之计也太过愚蠢低劣!这更像是两家同盟关系的言语。

与张鲁为仇敌的是刘璋,而不是刘备。此时刘备已与刘璋决裂,故而与刘璋为仇即等于与刘备为仇的代换关系已然不复存在。所以,楼主可以说张鲁太过一厢情愿,却不应说此计“太过愚蠢低劣”。
且两家如是同盟,何来“诱”字?参见霍峻之回答亦可知同盟之事为虚——霍峻语:“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言下之意是杨帛若想入城,只有兵戎相见一途——若刘备与张鲁有同盟之实,霍峻完全可以使用一些较为婉转的外交辞令回绝杨帛,大可不必如此生硬。

“逐刘备于陇右”所指的潜台词昭然若揭:张鲁与刘备联合北取陇右,马超隶属张鲁,而刘备属于同盟的主体,所以“逐张鲁麾下的马超于陇右”等于“逐刘备于陇右”。

此言近于说笑。刘备在益州战场已然是自顾不暇(此说可以刘备攻雒城一年不下、向存等万人攻葭萌刘备未作反应、召荆州之诸葛等人溯水而上分定蜀中郡县为佐证),如何会有余力联合张鲁取陇右?且依霍峻之事观之,刘备与张鲁并没有亲密到如此地步——共同守城尚且不可更何谈合军攻伐?

因为他知道刘璋懦弱,马超若代表张鲁出现,刘璋势必绝望!

刘璋误以为马超的出现是代表张鲁与刘备合兵一处共围成都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以典略所记刘备倒也颇象是有让刘璋误解的这个打算——只是即便如此,刘备此等诈术欺骗的也只是刘璋,而不是张鲁,更不能以此即认定刘备曾与张鲁同盟——须知马超并不是刘备自张鲁处借来的,而是挖来的。再者,马超的声名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不应将归结为碌碌无为的屡败之将。

至于张鲁为什么会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也不难理解。原因之一可能是张鲁对刘备曾挖其墙角的行为耿耿于怀;之二则是由于张鲁与谯周一般是个实用主义者,在其覆亡的命运无法扭转之际会选择投入了强者的怀抱——当时曹操与刘备的实力对比不下于蜀亡时魏吴间的实力差距。故而我认为,谯周的那番不可入吴之高论恰恰很好的诠释了张鲁说这话时的心情——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22: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2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