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3-31 15:55 发表
裴松之引《傅子》的位置,只能说明“十胜十败”在郭嘉见曹操后、征吕布前,未必就是初次见面所说。
而曹操问计于郭嘉,原因在于郭嘉是从袁绍那里来的,了解袁绍的现状。正因为郭嘉还不了解曹操,所以这段话不可能是初见曹操时,而是在跟从曹操一段时间后。
若定时间,也当在建安三年,而非建安二年。
至于袁绍北征公孙瓒是哪一年也不好说。
《公孙瓒传》:绍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建安四年,绍悉军围之。
可见连打了好几年。
当然,俺认为郭嘉的“十胜十败”远不如荀彧“四胜四败”实在。
颍川郭氏,世学法律,而不重经学,郭嘉本身也不治行检,未必就看重什么道义。
象道胜、义胜之类,若非郭嘉拍马屁,那就是有虚构的可能。
见过冒先生。
的确不能仅凭“裴松之引《傅子》的位置”即下此论断,先生所言甚是。在下作此文时亦存此念,故另寻一佐证,即曹操发问所用言辞。
“绍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建安四年,绍悉军围之” 前语遣将,后语悉军,以文意推演可知袁军与公孙虽是连年攻战,战役之始袁绍却不曾亲征。而傅子所言“远征”显然是说袁绍亲征,而不是“遣将”北征。
冒先生所言亦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拙文仅凭郭嘉“不治行检”即断言“道、义”不能出于其口,怕只会惹来更多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