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问一个关于李严任中都护的问题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4-1-31 00: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1-28, 22:41:09发表
先说说官职: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魏吴之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

护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翊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第四品,掌禁军,任主武官选举,隶中领军。

从上面的官职可以看出,都护是加官,属虚职,而护军是实职,所以我认为《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的记载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章武三年,李严为尚书令,军职是中护军,只有第四品,但这只是个兼职,李严的政治地位凭的是尚书令而不是其军中职务。白帝托孤时加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其军职依旧只是个护军。建兴四年升为二品的前将军,八年升为一品的骠骑将军,这些说的是他军中实际职务的变迁。而其中都护之位一直就没有变化,《华阳国志》的永安都护之称,并不是期间李严被剥夺“统内外军事”,而是因其同时也是永安方面的统帅(都护)之意,《后主传》有“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

请教跋兄,蜀汉什么时候向魏国靠拢,实行九品中正制了?又,魏国的九品中正制只是品评人才高下,怎么成了官职等级了?这个过程得等到西晋才开始吧?另,中都护是加官怎么看出来的,我只看到说加光禄勋,没看到说加中都护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4-1-31 15: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1-31, 12:23:33发表
兄所谓官阶等级是在西晋才开始的,恐怕有误吧!应该是在曹魏末年创造的九品官阶(不是九品官人),当然,魏晋时新创官品而不废禄秩,二者并行直至南朝末年,《通典》卷三十六就是《魏官品》。至于“九品中正制”,的确,只是一种官员的选拔制度,不过这不相同。

笑,不知《通典》如何考据得知?下引《晋书》,可知武帝时尚为九品中正制。

《晋书·刘毅传》:“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

……

毅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乃上疏曰:‘臣闻:‘立政者,以官才为本,官才有三难,而兴替之所由也。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公无考校之负,私无告讦之忌。用心百态,求者万端。廉让之风灭,苟且之欲成。天下讻讻,但争品位,不闻推让,窃为圣朝耻之。

夫名状以当才为清,品辈以得实为平,安危之要,不可不明。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不可不察。然人才异能,备体者衅。器有大小,达有早晚。前鄙后修,宜受日新之报;抱正违时,宜有质直之称;度远阙小,宜得殊俗之状;任直不饰,宜得清实之誉;行寡才优,宜获器任之用。是以三仁殊途而同归,四子异行而均义。陈平、韩信笑侮于邑里,而收功于帝王;屈原、伍胥不容于人主,而显名于竹帛,是笃论之所明也。

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备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置州都者,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不谓一人之身,了一州之才,一人不审便坐之。若然,自仲尼以上,至于庖牺,莫不有失,则皆不堪,何独责于中人者哉!若殊不修,自可更选。今重其任而轻其人,所立品格,还访刁攸。攸非州里之所归,非职分之所置。今访之,归正于所不服,决事于所不职,以长谗构之源,以生乖争之兆,似非立都之本旨,理俗之深防也。主者既善刁攸,攸之所下而复选以二千石,已有数人。刘良上攸之所下,石公罪攸之所行,驳违之论横于州里,嫌雠之隙结于大臣。夫桑妾之讼,祸及吴、楚;斗鸡之变,难兴鲁邦。况乃人伦交争而部党兴,刑狱滋生而祸根结。损政之道二也。

本立格之体,将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也。为九品者,取下者为格,谓才德有优劣,伦辈有首尾。今之中正,务自远者,则抑割一国,使无上人;秽劣下比,则拔举非次,并容其身。公以为格,坐成其私。君子无大小之怨,官政无绳奸之防。使得上欺明主,下乱人伦。乃使优劣易地,首尾倒错。推贵异之器,使在凡品之下,负戴不肖,越在成人之首。损政之道三也。

陛下践阼,开天地之德,弘不讳之诏,纳忠直之言,以览天下之情,太平之基,不世之法也。然尝罚,自王公以至于庶人,无不加法。置中正,委以一国之重,无尝罚之防。人心多故,清平者寡,故怨讼者众。听之则告讦无已,禁绝则侵枉无极,与其理讼之烦,犹愈侵枉之害。今禁讼诉,则杜一国之口,培一人之势,使得纵横,无所顾惮。诸受枉者抱怨积直,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而长壅蔽于邪人之铨。使上明不下照,下情不上闻。损政之道四也。

昔在前圣之世,欲敦风俗,镇静百姓,隆乡党之义,崇六亲之行,礼教庠序以相率,贤不肖于是见矣。然乡老书其善以献天子,司马论其能以官于职,有司考绩以明黜陟。故天下之人退而修本,州党有德义,朝廷有公正,浮华邪佞无所容厝。今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力!而中正知与不知,其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既无乡老纪行之誉,又非朝廷考绩之课;遂使进宫之人,弃近求远,背本逐末。位以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党誉虚妄。损政五也。

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既以在官,职有大小,事有剧易,各有功报,此人才之实效,功分之所得也。今则反之,于限当报,虽职之高,还附卑品,无绩于官,而获高叙,是为抑功实而隆虚名也。上夺天朝考绩之分,下长浮华朋党之士。损政六也。

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得其能则成,失其能则败。今品不状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为例。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取人,则为本品之所限。若状得其实,犹品状相妨,系絷选举,使不得精于才宜。况今九品,所疏则削其长,所亲则饰其短。徒结白论,以为虚誉,则品不料能,百揆何以得理,万机何以得修?损政七也。

前九品诏书,善恶必书,以为褒贬,当时天下,少有所忌。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故反违前品,大其形势,以驱动众人,使必归己。进者无功以表劝,退者无恶以成惩。惩劝不明,则风俗污浊,天下人焉得不解德行而锐人事?损政八也。

由此论之,选中正而非其人,授权势而无尝罚,或缺中正而无禁检,故邪党得肆,枉滥纵横。虽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或恨结于亲亲,猜生于骨肉,当身困于敌雠,子孙离其殃咎。斯乃历世之患,非徒当今之害也。是以时主观时立法,防奸消乱,靡有常制,故周因于殷,有所损益。至于中正九品,上圣古贤皆所不为,岂蔽于此事而有不周哉,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自魏立以来,未见其得人之功,而生雠薄之累。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疏奏,优诏答之。后司空卫瓘等亦共表宜省九品,复古乡议里选。帝竟不施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4-1-31 15: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1-31, 15:49:27发表
马兄恐怕理解错了,我们讨论的是九品官阶,而不是“九品中正制”,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且讨论的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而不是什么时候还在用。

呵呵,那么请教什么叫做官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4-1-31 16: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1-31, 16:01:29发表
曹魏以九品称官,俸禄仍沿用汉代的旧圆规,后世的品官制就由此演变而来。

不知于史料可有所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4-2-1 00: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1-31, 18:57:21发表
北京古代史专家阎步克博士也认为官阶制度是从曹魏后期开始的(见《魏晋的朝班、官品和位阶》)。

能否贴上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4-2-2 00: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好长,大略看完了,主旨是说魏官品制订大约在晋文王奏复五等爵后。

不过晋文王采纳裴秀的建议恢复五等爵其事昭然,著乎《三国志》、《晋书》。

《三国志·三少帝纪》:“咸熙元年……夏五月庚申,相国晋王奏复五等爵。”

《晋书·裴秀传》:“魏咸熙初,厘革宪司。时荀顗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焉。秀议五等之爵,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于是秀封济川侯,地方六十里,邑千四百户,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

不过即或《魏官品》为真,自奏复五等爵自魏禅晋不过一年半,恐怕不能算做魏国的官制吧?

白寿彝《中国通史》亦云:“两汉官吏实行秩禄等级制,但自三国两晋以后,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官吏等级逐渐变为品级制。最初分为九品,到北魏时每品再分为正从,共十八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8 16: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5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