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孔明的《隆中对》有致命的缺陷吗?
性别:男-离线 坚硬的稀粥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3 19: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隆中对是远景规划,不是企划书。它仅仅指出了战略方向,并没有说明具体怎么实施。
诸葛亮作为一个刚出道的新人,战略规划制定的没话说。但是隆中对也有其书生气的一面,那就是太不拿曹操、孙权的动作当回事了。

曹孙未可争锋,柿子要捡软的捏,将矛头指向荆益一点没错。
但之后,西出秦川、东指宛洛就太乐观了。
之后孔明五次北伐及孔明死后,孙刘也多次联合北伐,照样被曹魏司马按一头打一头。
其实隆中对中的两面北伐也无非就是这个结果了,它的东西两路根本无法相互衔接。

不过我觉得孔明那么说,是因为当时的西北还处于混乱状态,宋健、马超、韩遂等人各自为战。所以假设日后刘备亲出关中,西北倒是有可能变成望风归顺。

但是当刘备进了益州,雍凉已经成了铁板一块,蜀汉出秦川都出不去,更不要说蚕食雍凉了。

另外,孔明所说,待天下有变,两路齐出,除非两路都胜,只要有一路失利,另一路很可能被包饺子。具体事例看襄樊战役,汉中是胜了,但得其地不得其民,仅仅是占了地盘,但对扩充实力没有帮助。等于4:3险胜还付出两张红牌。而二哥围樊城之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假设孙权不捅刀子,也就仅仅是个全身而退。


时间关系,先说这么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坚硬的稀粥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4 17: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昨天公司有事,话没说完.
隆中对给刘备指出了一条成就霸业的路.
刘备也的确雄才伟略,这条路贯彻的非常好.
但成霸之后,隆中对的缺点就出来了.
事实上建安22年到24年,已经是天下有变.先是大瘟疫,之后邺郡反,宛城反,许昌大火.没有比这个北伐的时机更好的了.但结果我们也都看到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坚硬的稀粥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6 08: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07-8-4 20:24 发表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这就是传说中的铁板,在诸葛亮面前不堪一击,直接倒戈.

首先是魏轻视刘关张死后的蜀汉,曹丕时和东吴打了无数次,关中、雍凉不被曹魏重视。


魏略曰: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但即使如此,在魏国中央机动军团的迅速增援下,还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看曹魏的兵力调动,24年,汉中曹操输了,但是三月军汉中,五月军长安,七月派出于禁的三万多援军,8月派出虚晃援军,10月亲自驻军摩陂。在不调动东线的夏侯惇张辽的前提下,在襄樊,仍然是一批部队连着一批部队。

而蜀汉当时在跨荆益,汉中获胜的前提下,“於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还治成都之后连半点反映都没有,关羽从兵败到被杀,信息首先不通畅,救援反应也跟不上。

所以,孔明把出两路齐出想得太简单了。曹魏倒是有实力两路、甚至三路齐出。而蜀汉,两路齐出,死的先是自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坚硬的稀粥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6 10: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6 09:30 发表

于禁、徐晃等援军都来自汉中西线,而且徐晃所将多新卒,已经充分说明刘备两路齐出的成功。
就算曹仁本人,也是从西线调集过去的。
若关羽攻曹仁时,刘备本人还在跟曹操PK,于禁、徐晃能抽调出来援助曹仁?
...

23年24年的北伐当然成功,以蜀汉的实力来讲已经是最成功的了。这两年已经基本符合孔明所说的“天下有变”,而且是最“变”,是曹操嘴焦头烂额的时候了。

曹仁屯樊是在宛城反之前,刘备和白地还打得热闹。如果不是曹操在长安犹豫了半年(估计是觉得白地对付大耳没问题),刘备在汉中是没有机会的。说白了,曹操那时候有一个大失误,就是开始没把襄樊当回事儿。到了23年秋军长安的时候,估计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打算在长安看情况——结果两头都出了问题。

如果关羽23年就和刘备同时动手,那么估计没到秋天关羽就垮了。而那时候汉中还是曹军战上风呢。

而就算徐晃不从汉中调过来,曹操还在长安呆着,只派出于禁一支部队,也足以解襄樊的围了(关羽完胜有人谋的成分,但是如果说100%人谋就笑话了——孔明隆中对是不可能算出12年后的大雨的,当然也算不出10年后的大瘟疫)。

事实上关羽动手的最好时机,是宛城侯音造反的时候,也就是24年春天,那时汉中也正是胶着状态。但是当时不是发个电子邮件就能传达命令的。刘备和关羽,包括孔明,不可能及时知道宛城造反,曹操还在长安,刘备也不可能算出3个月后的一次短兵相接中,能够以外得到汉中集团军总司令夏侯渊的首级——如果知道,刘备也得先派人去给关羽授权啊。

所以,刘备关羽23年24年的配合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真做到一刻不差同时出兵,那是光荣的三国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坚硬的稀粥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6 1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6 10:57 发表


曹操在长安犹豫了半年,何以见得不是担心南线关羽作乱?
正因为侯音造反,关羽有可能在此时动手,才让曹操迟迟不敢援助夏侯渊,才让刘备取了汉中。
这正是两路出击成功之处。
而曹操从汉中撤军,除了积月 ...

刚才我也说了,23年24年的两路出击当然成功,对于蜀汉来讲,没有比这更成功的了。

侯音造反是24年春,曹操到长安是在23年9月,这5个月曹操没动当然是第一想到了关羽的威胁, 第二是觉得白地对付大耳没问题。跟侯音造不造反没关系。

曹操这时是发了大昏——要么提早派出一支部队到南线给曹仁作预备队,其余部队迅速进汉中;要么干脆放弃汉中,本来就是鸡肋,放弃就放弃,这样白地也不用死了,之后全力解决关羽。而老头这时偏偏左顾右盼了半年多。

所以,只要曹操不发昏,即使发了昏,蜀汉的北伐也就和历史上的结果差不多(如果孙权不背后捅刀子的话),得汉中,荆州方面,只能起牵制作用,攻城占地实在不能指望。而如果荆襄没有进展,蜀汉得了汉中也没有用——依然拿长安、雍凉没辙。

我倒觉得如果刘备在荆州倒好一些,但是那样的话,汉中就未必能胜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坚硬的稀粥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6 11: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6 11:03 发表

没料到孙权短视才是真的。
但孙权要夺荆州,关键还是在扬州一带战绩不佳。
合肥一役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之后的建安二十二年孙权就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二十四年更是乞以讨羽自效 ...

嗯,这恐怕才是隆中对最大的问题,低估了曹操,高估了孙权。

[ 本帖最后由 坚硬的稀粥 于 2007-8-6 11:3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坚硬的稀粥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6 12: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6 11:45 发表


孙权能给曹操造成比较大的威胁,但也仅仅是威胁而已,不能造成大的伤害。
更大的问题在于孙权在曹操那里啥好处都捞不到,所以只能向盟友下手了。

建安末年的变数主要还是在孙权。
按照孔明的设想,孙权 ...

不过说到底,把希望寄托在盟友身上到底是过于一厢情愿。孔明还是年轻,没有体会到友情远没有利益牢固。但大耳朵不应该啊,前半生游走于众多诸侯之间,背叛与被背叛的经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应该能想到啊

再说,之前为了三郡就已经快大打出手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坚硬的稀粥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6 14: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6 12:51 发表

这也不算把希望都寄托在盟友身上。
即使孙权观望,刘备在这两战也还是大占便宜了。
西线夺了汉中,斩了夏侯渊,南线擒了于禁,生擒数万,给曹操已经造成了相当的损失。

但孙权背叛反攻关羽这种情况,本来 ...

但是也应该看到,刘备关羽的两次胜利,可是连老天爷都帮忙、再加上夏侯曹操于禁同时发昏的结果啊。且即使大胜,在襄樊也是一个城池也没有易手。曹魏的确损失大大,但是看过程看结果,这点损失对魏来说也是很快就可以恢复的。

而关羽得了三万俘虏,马上就遇到了粮食危机

说到底,刘备的内力还差点,趁着曹操受内伤(瘟疫、叛乱、北方边境问题……),还能占一些便宜。一旦曹操缓过来,拥有益、荆(三分之一)的刘备也只有守的份儿。汉中和襄樊的不同结果可以看出,真要是危机到曹操的命脉,比如襄樊,在曹操的全力争夺下,一个关羽加三分之一个荆州是抗不住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坚硬的稀粥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6 15: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7-8-6 15:05 发表
诸葛孔明该死还不行吗?隆中对是错的还不行吗?关公是混蛋还不行吗?刘先主是白痴还不行吗?
现在的人,都比古人聪明,特别是比拉历史倒车的刘备集团那几个人聪明。
可惜,就是现在淹了白帝城,毁了武侯祠,烧 ...

虎兄干嘛这么激动?

谁也没说孔明如何啊?

作为一个战略方案,有一些瑕疵也是正常的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15: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06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