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齐心协力 于 2006-9-9 08:20 发表


难得批评小马一下,这次考虑不全啊。
皇大极偷袭北京这次,在探马来看,不过是大军又出动了,至于动向,要不断的跟随大军移动才知道。皇大极调军要偷袭一下北京也不会给每个士兵说我们这次目标是哪,士兵不过是跟着走罢了,知道目的地的肯定是核心的几个人。古代通信手段又落后,探马一个个报还需要时间,永远都有延迟性。
应该是不存在探马能准确预报后金部队将要运动到哪的可能,应该都是观察大军走了几天,方向在哪等等,这些情报报给袁,由主将来判断。当袁得到这些情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几天后了。这就是时间差。
如果探马报道又准确,又有手机马上打给袁汇报,当然是好点。
至于要挟,你想,后金擅长的是野战,而袁靠的是火器喜欢守城有优势。这个袁比谁都清楚。没有到非必要的时候,绝对他不会去和后金打野战的。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或者赢面打的希望。
而且他回防就9000人,野战输的可能性非常大,他很可能就直接阵亡了。他都挂了,要想多要军费也该是他的继任者。如果这样来要军费,当时谁有把握野战必能赢后金。
看当时战况记载,袁差一点就死了,非常的惨烈。
我说过的,只是胡乱猜测而已。
不过,从地图上看,从后金出发,到蒙古,绕过长城,围北京,那不是一两天的事情,甚至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情,十月初五,清兵抵达喀喇沁青城,自青城行四天,到老河,兵分三路,分别从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入关。袁崇焕于十月二十八日得讯,兵分两路追截
清兵抵达喀喇沁青城已经是10月初五的事情了,从筹划起兵,到正式出兵之间尚有大量的时间,很难想象,后金里袁的间谍会一点也不清楚?即使间谍是10月5日才知道清发兵的情报的(这已经不能算是情报了,)那为什么要拖延到10月28日才把消息传出来?似乎是不可能的。
回防就9000人,野战输的可能性非常大,但皇太极冒的险更大,倾国而出,孤军深入,前有阻击后有追兵,补给是更谈不上的了,冒这么大的险,目的何在?下北京,夺天下?不可能,即使让他侥幸夺了北京,他能守的住?夺财宝抢人口?似乎也不妥当。
冒极大的风险,获得极小的收益,从皇太极一贯的作风来看是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