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栀子飘飘于2004-05-30, 18:09:49发表
《东邪西毒》
王家卫算是我的电影启蒙人,我是说开始让自己产生了去试图探寻电影背后更多东西的兴趣而不仅止于对影象浮光掠影式的纯粹感官视听满足。他的电影除了新拍的《2046》外全看过,而且很多不只是一遍而已,这部《东邪西毒》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电影,至今仍然能够清晰的记得自己乍一接触那个惊艳的准武侠世界那种沉溺和惊讶的感觉,我不知道沉溺和惊讶之间何样的感觉才更多一些。金庸的江湖情仇在王家卫这里成功的被解构并依据导演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再构筑,色彩光影的铺垫和运用也恰倒好处点缀映衬了电影情绪和角色心理而并没淹没故事表达本身。
王家卫电影的好处在于,他的作品里具有这个时代骨子深处人的一种普遍共性,现代都市生活的匆忽无向和扑朔迷离,人的内心世界的流离失所,在物质和原始欲望冲撞间的跌撞沉浮,人对外部环境的不甘于孤寂却又怕遭伤害而接触得小心翼翼。王家卫在他的电影里直接干脆的省略了对得以呈现这种心理情绪的一般事件的表达而凭借镜头语言直扑这种难以言喻的模糊情绪本身,正因于此,一方面在表达上的脱离实际生活过于情绪化理想化的故事讲叙,之类的雷同次数多了就难免遭受到“矫情”之类的诟病,虽然其实十个进行此类批评或者嘲笑的人里有九个人是出于文化定位上的一种逆反心理而剩下的那一个才是真正无法赞同他的电影理念或者完全就读不懂他的电影语言的。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种情绪共性的普遍存在,他的电影看上去才具备了一定的商业元素能得以今天的流行,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他电影的流行和争议性恰恰也反证了导演对时代的触觉是很敏锐独特的,抓住了时代心理的一种需求或者说弱点,从而引起一定程度上的共鸣得以流行。
对于王家卫来说,他对故事情节本身进行的解构消解和对时代情绪表达方式的过于直接也是一把双面刃的尖刀,就看导演对其的运用了,假如他一直驻留于其中而无法或者说不想突破自身,看上去固然是特立独行,然而在电影艺术本身上他却也滞留在了已经取得的高度上无法再取得更高的成就,假如他能突破自身的瓶颈试图去在电影故事本身和镜头语言表达上找一个更佳的结合点并且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电影主题,毫无疑问他可以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一代电影大师。看得出来在《花样年华》一片他试图不再把眼光死盯在时代本身上而试图故意去模糊时代性更倾注于人的情感本身。据说《2046》以两条线索并进的方式讲叙一个穿梭于过去和未来的跨时代故事,从故事上看很显然这是一个具有多种可掘性的隐约透漏出导演野心的故事,但是否真的如此就需待观看电影本身了。有一点我想是无庸置疑的,就是王家卫对镜头语言的钟爱使得他的电影是学习电影镜头语言的一个最佳范本,即使不是唯一的范本。
借尸还魂
壮怀激烈的开篇,忽而让我想到了徐老怪的《青蛇》,似乎也有些奇幻的滋味。
??一边是沙漠,一边是海洋。
??多年前的三毛曾写过西撒哈拉紧邻大西洋,沙漠与海交织成最矛盾的风景,好比飞鸟与鱼。
??
??古龙的小说背景最适合荒凉的风景,或者说有古龙风格的影片都喜欢以此为背景,如《断刀客》、《新龙门客栈》……充分抓住了古龙苍凉的生命底色。
??顶好是大漠,淳朴的民风,险恶的江湖,冷漠的世情里发生的不是热血故事,就是魅惑人心的传奇。
??
??贫瘠的风景,贫困的人们,贫困有一种奇怪的魔力把人紧紧束缚在它的周围。
??人在贫困中容易沉沦,在富足中也同样容易麻木,庸俗。
??或许人的本性就是容易沉沦的,无论顺境逆境。
??而沉沦太久就会失去勇气,锐气消磨殆尽之后人开始认命,勇气也容易耗尽在无尽的幻想中。
??
??一直觉得古龙是“贫穷”的——古语里“贫”才是穷,而“穷”是不得志。
??不管是从前为稿酬写作,还是成名后可以自由创作,他始终挥之不去“贫穷”的阴影。
??贫穷给了他挣扎的勇气和动力,也给了他富足中享受不到的温暖和幸福。
??千金散尽不仅是豪气,也是试图摆脱金钱名利束缚的极端方式。
??
??还是回到故事里来吧。
??一群醉生梦死的人,一个关于拒绝和被拒绝的故事。
??有些话是应该被说出来的,即使它的结局是拒绝。
??有些人是应该拒绝的,即使到死也忘不了。
??我们可以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却应该明确自己不需要什么。
??在一片粗砺的风景中,人心被磨砺得敏感异常。我时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
??我无法想象慕容嫣与慕容燕的分裂,我无法接受慕容嫣的请求,当我问你谁是你最爱的人时,你一定要说是我,即使是谎言。
??在所有的过往纠缠中,我选择沉默。当你无法再拥有,那么就选择不要忘记吧。守口如瓶。
??最欣赏的是洪七,终于发愤一击,打破所有的压抑与禁锢。带着老婆闯荡江湖,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事在人为啊。
??
??影片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拍摄角度,都极有质感。
??简化情节,大量的细节浓缩在一起。
??晦暗的光线,却浓墨重彩,有油画的感觉。
??更不用说人物的语言,心理刻画以及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味。
??还有简洁有力的独白,都透露着古龙的风格,
??
??那些或暧昧,或利落,或沉醉,或逍遥的片段都包含着古龙的美学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充满了矛盾,这壁厢生离死别,悲悲切切,呜呜咽咽;那壁厢却春风得意,慷慨激昂,壮怀激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曷不委心任去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东邪西毒》的英文名字是: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
??时间的灰烬是什么?
??时间的灰烬是回忆。
??每个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不舍抛却的重负。
??活在回忆里的人们,暧昧模糊。
??我看到那些沉浸在回忆里的人们以回忆为琼浆,痛饮过往,渐渐消亡。
??
??这部片子里王家卫有双重借尸还魂的嫌疑。
??首先借金还古,打着金庸的幌子内里高扬的是古龙的精神。
??一直以为侠之一字,含义甚广,大至国家,小至个人都有可称侠的东西。
??二人皆属侠字辈人物,何必强分高下?
??只不过,金重家国,号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重性情,我行我素,豪放旷达。
??
??过去我们一味强调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好高务远。
??一旦个人经受考验和诱惑就不堪一击,只要看看现在强调个性解放的现状就可以明白了。
??个人是立身安命的根本,没有个体,何来家国之说?
??但一味强调个人精神也是面目可憎的。
??古龙也说过,一个人若是老想着自己,那也无趣得很。
??
??历来知识分子分两派,所谓的主流派关心国家政治社会,试图用个人力量影响社稷,发挥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本能;非主流更关心自身,或是明哲保身,或是不愿卷入政治是非,或是厌恶官场黑暗。他们不约而同地潜入个人的小圈子,躲进小楼成一统,二者孰是孰非很难说清楚。
??
??就个人的感觉而言,崇金之人很多有政治热情,关心社稷,热中时事;尚古之人则很多逍遥物外,关心个体,关注人文,二者的区分并不是那么明显,何况最终还是殊途同归,互相指摘大可不必。
??关于入世与出世我们争论得还不够多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历来的文人又何尝没有走过这条曲折的道路?
??我们能强分杜甫和李白的高下吗?
??
??人应该有选择的自由,须知参差百态才是幸福的根源。
??我可以从头到尾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会用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横加指责任何一方都是失之偏颇,踩高拜底更是无聊。
??想当年,古金二人也是互相倾慕的朋友吧?
??
??扯远了,还是回到借尸还魂上来。
??王家卫先是借古还金,其次名为还古,实则还是讲述自己的梦魇。
??侠字讲究的是快意恩仇。
??而王家卫的影象缠绵悱恻,故事在回忆与现实中交替闪回,人物之间的关系暧昧难明。
??他骨子里没变,还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不同于金庸的“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也不同与古龙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谁也没有他的暧昧难明。
??但在侠的某种意义上,古金是相通的。王家卫也抓住了这一点,所以《东邪西毒》最终还是一部武侠电影。
??
??许多武侠迷看不进或看不懂这部片子也是情有可原的,除非你看透了导演借尸还魂的意图,并且能接受这样的做法。
??不过,王家卫有一点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他把侠融入了日常生活,你可以说他把侠还原了,也可以说他把侠解构了。当侠进入日常生活,进入人文世界,它是否还保持着那锋利无俦的锋芒?
??
??由一部片子说开来,讲了这么多有的没的,算不算也是一种借尸还魂呢?
看到栀子评说王家卫的电影,忍不住有点心痒难搔
很喜欢王的《东邪西毒》,栀子的解读更多的是对王的电影手法的分析吧?
之前刚好写了一篇观后感,跟一下栀子的帖,有机会好好讨论一下如何?
前天跌伤了手打字困难,先这样吧
PS:当时在武侠版借这篇文章顺带扯了一些别的问题,可能有点散乱,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