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长平之战的几个疑问, 在下不才,请指教
性别:未知-离线 rickcsw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1
编号 71454
注册 2006-6-5


发表于 2006-6-8 09: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长平之战的几个疑问

许多重要的战争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只是寥寥数字或一两句话就带过了,但惟独长平之战在《史记》中却记载得较为详细:公元前262年,秦伐韩,拔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与以都城南郑(今河南新郑)为中心的韩本土的联系。由是孤悬的韩上党郡无力抗秦而降赵,赵受韩上党,发重兵进驻战略重镇长平(今山西高平)拒秦,秦则派大军进攻长平。秦、赵两强都倾国以决的长平之战就爆发了。初战,赵军迭有小却,先头部队伤亡少数将校,陷落了一些前沿阵地,反映了赵军总体实力不敌秦军。主将廉颇针对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和敌远道而来我则以逸待劳的野战实际,遂取占据有利地形,坚壁固守,以图相机后发制敌之策。从是后赵军再无失亡记载看,廉颇的战策显然有效地遏止了秦军攻势。是以秦赵相峙三载,不分胜负。有迹象表明,战局的天平开始向利于赵而厄于秦的方向倾斜。秦无奈阴谋行反间,以孝成王为首的赵廷以徒有名将之子虚名而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代廉颇。括挂帅伊始,则一反前此廉颇战略战术,易置军吏,下令全线突击,结果前陷重围,后断粮道。战局形势急遽恶化,以英勇能战驰名列国的赵军虽经喋血拼搏,杀伤强秦过半,却终不得突围,直至赵括赤膊上阵被射杀后全军降秦,而四十万赵卒除幼小者240人被放还外,悉为秦将白起设诈坑杀了。
     长平之役,赵参战兵力为45万(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世家》则记载赵“卒四十余万皆坑之”,与此雷同。但这就出现个问题:在比长平之战早424年即公元前684年,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是1849230人,就算在400年中人口增长了一倍,那也就是2000万人。战国时除了7大国外,还有鲁、卫、宋等小国,这样的话就算7大国占有了绝大多数的人口,那平均到赵国应该在250万人左右,光长平之战就死了45万,但可以肯定这只是赵国兵力的一半左右,否则早就亡国了,更不会继续与秦国抗衡40年,而且后来白起也就不会不愿再次攻打邯郸而被杀了。那么这样的话,赵国就应该有100多万的兵力,占了总人口的一半,“全民皆兵”在当时还应该不存在吧。那么长平之战是否真的就像司马迁所记载的那样死了40多万或者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人参加这次大会战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rickcsw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1
编号 71454
注册 2006-6-5


发表于 2006-6-8 09: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巴孤 于 2006-6-8 09:29 发表
秦朝人口是2000万左右,但考虑到战国后期这种大面积的杀戮,个人认为战国后期人口应该是一个递减的走向。故长平之战时候,各国总人口在3000万或更多并非不可能的事情。而当时秦楚齐赵四国在国土面积和人口上都明显 ...

长平之战后的战国后期其实并无太大的大面积杀戮。在《史记》中有明文写明的,是在六国统一战中的秦国对赵国的一役,具体是在哪里在下记不清了,是由秦将桓崎(又称樊於期)指挥的,《史记》中记载该战是“斩首十万”。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大的杀人10万以上的记载了。因此,个人认为战国后期人口在2000万到2500是比较正常的。

[ 本帖最后由 rickcsw 于 2006-6-8 09: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rickcsw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1
编号 71454
注册 2006-6-5


发表于 2006-6-8 10: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可能是有可能,但王贲水淹大梁,个人觉得应该是老百姓会死的比较多吧。
另外王翦这支六十万的大军已经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军力(王翦出征时向赢政要良田美宅时,向看不过去的锰恬所说的话),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尚不过如此,那么在长平之战前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赵国竟然会有100万的军队,这会不会有点过于夸大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rickcsw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1
编号 71454
注册 2006-6-5


发表于 2006-6-8 13: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如果是60万的话,根据当时7大国在都城的兵力配置,一般在都城要有10万人左右驻守。如果长平之战赵国被活埋45万,那么其当时全国其他地方只有15万人驻守,除去李牧的边防军,全国大概只有6-8万人,它根本无法自保,当时哪个国家不是虎视耽耽。而且20年后廉颇也无法在燕国入侵后将其击退还倒杀回去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9 07: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9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