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有据可考“借荆州”, ——为“借荆州”一说正名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7-1-18 18: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据可考“借荆州”

“借荆州”是三国时代的历史事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但一些史家和网友主张:三国历史上并无所谓“借荆州”一事,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一是从蜀汉正统立场出发,认为荆州是刘表的,所以是刘琮的、刘琦的,进而是刘备的。既然荆州本来是刘备的,孙吴集团在赤壁之战后对荆州的短暂占领则名不正言不顺,虽然“(孙)权以土地业备”(《吴书·鲁肃传》),但刘备不欠孙权什么人情、什么债务。孙权为了抢夺荆州地盘,与刘备失和,于是孙吴集团单方面编造出“借荆州”的故事,“掩饰孙权背弃同盟,袭击关羽的丑行。”(黎东方《细说三国》)
    二是从地域角度,认为孙权割让给刘备的土地,只是南郡或者南郡中的江陵一座城池,所以只能说是“借南郡”或“借江陵”。不仅如此,孙权“借”出南郡,却夺走原属于刘琦的江夏郡,并将原属刘备的长沙郡划出一部分设汉昌郡,所以是互换地盘,双方“扯平”,孙权对刘备连资助都谈不上。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关于荆州归属问题的历史资料中,完整的“借荆州”三个字,不是出现在《吴书》中,却是在《蜀书·先主传》中,“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
    而《吴书》中,关于让地刘备,有两次“借”的说法,都出现的《鲁肃传》里,“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鲁肃对孙权说)。“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鲁肃对关羽说)两次都出现在对话中,比诸《蜀书》中“借荆州”一说,有欠明确与正式。
    裴松之引注《先主传》时,引用了《江表传》“借荆州数郡”的说法,不仅表明刘备是以“借”的姿态得到孙权土地资助,“借”是双方的君子约定。同时,“数郡”之说,也从地理也为“借荆州”提供了历史证据。对比两传,很有可能是刘备先打通鲁肃这一关节,鲁肃到孙权面前提“借”,有借就有还,孙权这才答应借。所以“借荆州”这个说法显然是刘备一方运筹。
    故下文也从“荆州归属”与“孙权让地范围”这两个角度分析:
    一、荆州归属问题
    在这里不存在任何刘备对刘表的继承权。虽然刘表与刘备同为宗室之胄,刘备也曾寄寓荆州,但在中国封建时代,帝位以及王侯爵位可以由宗室嗣承,地方行政官职并不能由同姓亲属继任,虽然在军阀混战时期这已成为普通现象,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行为合法。
    另外,且从正史记载里,也找不到可信的有关刘表、刘琦对刘备授权继承荆州的证明。《英雄记》里所记载的“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魏书曰:表病笃,讬国於备。”已经被裴松之否定:“臣松之以为表夫妻素爱琮,舍適立庶,情计久定,无缘临终举荆州以授备,此亦不然之言。”
    不仅如此,《魏书·刘表传》中记载:“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这说明,刘表生前不仅不希望刘备承袭,而且因其对刘备的雄心、能力的了解,对刘备是有所防犯的。刘琮当政时,诸葛亮等人曾劝说刘备“攻琮,荆州可有”,被刘备拒绝。这时刘表如果“继承”刘表,就属于发动政变。由此可见刘氏父子对刘备的态度。
     而做为亲刘备一派的刘琦,生前也没委托刘备管理荆州的表示。刘备领荆州,史载是刘琦死后“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群下推”确实体现了刘备的政治才能,但不能代表刘备对刘表父子的继承关系。
    三国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不论刘备还是孙权,对荆州的争夺、占有都毫无正义可言。诚然,刘备在荆州经营多年,有自己的人脉根基,得到刘表旧部的拥护。而孙权集团长年与荆州做战,特别在刘表去世前不久,消灭了刘表的“老战友”江夏守将黄祖,造成荆扬不睦的关系。但这只能说明孙权集团在荆州的政治根基不如刘备集团,而绝非道义上该刘备得荆州。实事上,于法于理都没有刘备继承荆州的道理,只能说刘备在荆州有一定基础和“士心”。
    二、孙权让地范围
    为何有“从权借荆州数郡”的说法?“数郡”由何而来?
    首先,各家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孙权资让刘备的土地是“南郡”。这种模糊处理,表明以下几下意义:其一,刘备得到周瑜治地南郡为主的领土,就意味着得到荆州的统治重心和战略重心,使做为荆州牧的刘备“真正”得到荆州,体现出州牧的职权。其二,刘表死后,短期内曹操、孙权、刘备三个集团相继踞守荆州,导致行政区划混乱,所以刘备从孙权那里得到的可能是不只一个郡,而是几个郡。
    在赤壁—江陵之战后,曹、刘、孙三方对荆州进行了利益瓜分。曹操势力退到襄阳,拥有南郡、江夏郡北端。东吴主要占领着南郡、江夏郡两郡大部以及长沙郡的一部分。刘备得到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长官的归附表示。于是,“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
    刘备驻守的公安(油口)本来在南郡东吴的地盘上,周瑜“分南岸地”的举动,应是孙权所授权。这里的“分南岸地”,史学上有两种解释:一是分南郡境内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二是认可刘备对江南四郡的占有权,而东吴做出高姿态的表示,故而“分”地。总之,这第一次孙、刘双方瓜分荆州的大体结果,是南北划长江而治,细部有所交叉。
    这些交叉,详析起来,比如有长沙郡汉昌、刘阳、下隽的三个县,是孙权赐给周瑜的奉邑。虽然位于江南,但既然是周瑜奉邑,说明吴军实际占用这三县。而周瑜奉邑除上述三县外,还有南郡的州陵,四县的地理位置都临近赤壁,应是在赤壁之战期间,东吴顺势地占领、屯驻这些土地。所以,属长沙郡的部分江南领土为孙吴占有。
    再如,武陵郡的岑县,位于江南。《吴书、周泰传》载:“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而在双方划江而治后,周泰是依旧屯驻岑地?还是将“南岸”彻底让给刘备?都是无从考证的。但可以得知的是,岑与南郡的公安、孱陵临近,接近长江。可以推断,赤壁之战后周瑜与刘备追击曹兵至此,曹仁兵精粮多防守江陵,所以孙刘联军先在公安、孱陵、岑一带为大本营。直到周瑜派甘宁夺取夷陵后,吴军才移营江北。而刘备之所以选定公安为治所,也表明他曾长期屯驻于此。总之,吴势力有可能也占有武陵部分土地。
    再如,周瑜遣将夺夷陵,目的之一是进蜀地。那么甘宁经营荆、蜀交蜀的峡江一带,除北岸夷陵外,是否也涉及峡江地区的南岸,虽不得而知,但通过分析也是很有可能的。
    经过最初的瓜分,显然东吴占有南岸地,那么刘备是否占有北岸地盘呢?这一点则无任何史料可证。但可以得知,孙权双方对荆州的瓜分,是边界模糊、情况复杂的。
    而刘备对周瑜给地太少非常不满,于是亲赴京口向孙权要地。这次刘备是否得利?史载东吴重臣们向孙权提出各种建议,周瑜、吕范建议将刘备软禁在东吴,鲁肃劝孙权借地于刘备,而结果是刘备担心孙权加害,“昼夜兼行”离开京口。既然“昼夜兼行”,想必没有从孙权那里任何利益。直到周瑜病死,孙权才听从鲁肃,让地于刘备,这就是“从权借荆州数郡”的来由。
    而这“数郡”的说法到底是哪几个郡呢?首先,刘备得到的是南郡。其次,可能指临江郡(宜都郡)。以东汉行政区划,本无临江郡,该地属南郡。临江郡这曹操占领荆州后所设,包括夷陵峡江一带。曹操分设此郡,表明有意入蜀。刘备得江南四郡时,分别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张飞为宜都郡太守,而此时襄阳有曹将乐进、曹仁,夷陵有吴降甘宁,关张皆为虚领。而“从权借荆州数郡”后,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张飞才为实领。再次,既然上文以论述,双方边界模糊、犬牙交错,是否江南四郡中孙权也有所让度,或者名义上对刘备已经占领的土地做出“借”的姿态,都是有可能的。
    而东吴所得地江夏与汉昌,并非同时的交换。赤壁之战前东吴已经占领大部江夏,赤壁之战时又以江夏为屯兵地。而汉昌则是由周瑜奉邑(周瑜死后鲁肃奉邑)改设。这样最后的结果,则由南北划界改为东西分壤。
    刘备得地以南郡为主,得南郡,则意味着做为刘备真正实现对荆州的统治,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足以称刘备为“借荆州”。赤壁之战后,周瑜用兵的成果,是驱走荆州长江以北的留守曹军,直至襄阳。周瑜占领南郡,意味着为孙权联盟共同夺取荆州。因此,《吴书》把赤壁之战后的军事行动界定为夺取荆州、抚定荆州。“将军……初临荆州”(《鲁肃传》),“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吕蒙传》)所以。这是因为,得南郡等地意味着得荆州腹心,得到交通荆、益、扬三州并与北方曹操接壤争利的战略先机。
    孙权让地前,东吴得到的是南郡、江夏荆州最具战略意义的腹心地带,刘备得到州牧的行政权力。这必然导致一场争夺较亮。而刘备得到的江南四郡,只是名义的上归属,时常发生四郡吏长的反叛和“蛮夷”起事。周瑜的死确实帮了刘备大忙,刘备得到以南郡为主的土地资让,由此真正能够行使州牧职权。周瑜死后刘备得到南郡,则荆州属刘备。而后来吕蒙袭取南郡,则荆州属东吴。已经足矣说明南群的拥有意味着对荆州的占领。  
    所以,无论从地理意义上的“数郡”,还是从刘备真正获得荆州统治权的角度来讲,“借荆州”的表述都是比较准确的。也正是有长期的约定俗成的“借荆州”的说法,才使得《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创作时采用借鉴。“借荆州”确为有据可考的历史事件。

[ 本帖最后由 黑白鲸 于 2007-1-21 18:2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7-1-19 12: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呵呵

一、关于“借荆州”是否是蜀国说法

    如此明明白白在《先主传》中出现“借荆州”这个说法,蜀辈却要否认刘备“借荆州”,看来蜀辈们确实无理可讲。
   “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这是《江表传》中记载,但《江表传》不是吴国人写的,是后来晋代成书。裴松之做注时,为何要将这一段注到先主传中?而且是以刘备一方的口气来讲述?《江表传》主要记载荆襄一带发生的事件,荆襄是刘备集团长期经营的地盘,没有必要向着东吴。这一段《江表传》,其实是向着刘备的。
    如果这位什么刀阁下认为《江表传》不足用,“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是假的,不能算做“蜀史”。那么,同一段话中上下文“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也是假的,不能入蜀史了。明明是有利于刘备的,蜀派居然不要。真是太有意思了!
    而且这照这位什么刀阁下的说法,裴松之也是吴党,把“借荆州”强加给刘备吗?“借”这个字在《鲁肃传》中出现过两次,而完整的“借荆州”一词,只是出现在《先主传》中,还不足以说明刘备是以“借”的姿态得到孙权资地?同时也说明刘备先打通鲁肃这一关节,鲁肃到孙权面前提“借”,有借就有还,孙权这才答应借。所以“借荆州”这个说法显然是刘备一方运筹。


二、关于刘备对四郡的控制权

    4#那位仁兄可是三国演义看多了?真以为有什么战长沙刘备打下四郡来的?
    首先金旋事件也不能证明刘备武力占有四郡。《赵云传》中记载金旋是先降后叛,金旋降也能类推出另外几郡的长官是不战而降。金旋后来反叛被杀,那是刘备名义上得四郡,而且金旋身边安插自己人的情况下。
     看刘备如何得四郡,要看刘备取四郡的时间。司马光记在赤壁之战刚结束时。试想,刘备赤壁之战前落荒而逃,本无多少兵,江陵会战期间,用要分兵给关羽绝北道,张飞给周瑜使唤,有多少兵打下四郡。
    而四郡是投降惯了的。曹操来时,也是不打下的四郡,而是四郡做出归附表示。因为四郡的地址位置边远,也没有足够兵力。所以他们没必要“硬撑”,对谁都可以归降,曹操走了,自然归降姓刘的。但同时自己可以做土皇帝拥兵自重。
    其实,曹操是用政治手段收降江南四郡的,派出刘巴南下招降。而曹操赤壁败走后,刘巴仍在江南不得北归。可见,招降四郡是个长期工作。
    四郡的情况,本来山越蛮族多,四郡原有长官也许都不能完全控制,何况刘备?刘备所谓“略有”江南,本来就是表面招子。不然刘备本人为何驻在油口,死皮赖脸整天要地?

三、关于所谓的“湘水划地”
   
    不仅如正贴中提到,赤壁-江陵之后,孙刘双方对荆州江南的拥有界限是模糊的。而实际上从刘备入蜀到“湘水划地”,双方的江南划界也是模糊的。黄盖讨武陵等记载,说明孙权在江南四郡有地盘,而且小归模蚕食不断,并不是只有一次吕蒙袭三郡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关羽兵力少,号称三万,只能守江陵,根本无力顾及江南,只是双方冲突升级了,这下谈判“湘水划地”。
    而湘水划地,也是做个样子,就是刘备表示服个软——毕竟是把“属于”自己的地盘划给别人。荆州南方随着北方走,北方明确南方就明确。周瑜死后刘备得了南郡,荆州就归刘备。吕蒙袭取南郡,荆州就归了东吴。

四、关于夷陵在谁手里

    关羽领襄阳,张飞领宜都,都记载在赤壁之战以后,而关羽终生未能实领襄阳,这种虚领,有两种可能:一是赤壁之战后,立刻让两个手下虚领太守,从两个方向扩张。这时刘备是州牧,一州之牧自然有改设行政区划的权力,就算没得到夷陵,也可以改郡。二是刘备实得荆州已后,关羽虚领,张飞实领。这一点点的时间之差讨论它根本没有意义,不能说明问题。正文也提到张飞先虚后后领宜都,刘备对宜都的占有是先规划后实际的过程。
    如果“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就说明“甘宁已经跟回去了”,不知道贴主的母语是中国话吗?而“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这个记载没有任何时间上的意义。如果三峡在刘备手里,孙权能同意周瑜取蜀,那大概是孙吴上上下下都的医学上的白痴,历史就没什么可讲的了。
   

五、
    刘备占荆州,于情于理于法都没问题.那时候汉帝被曹操控制着,也没那个实权来分配谁做荆州老大,而刘皇叔汉室宗亲,和刘表同宗兄弟,又得荆州士人之心,这些条件无疑说明他做荆州老大最合适.既得天命,又顺民心的事.为啥偏要怀疑其合法性和正当性呢?
    ——从您的话中,实在看不出合法性和正当性在哪里。
    刘备得到一部分刘表部下推举,就是得荆州“民心”、“士心”吗?如果刘备真正得士心,刘琮降曹时就该取该代之,正是因为刘备“士心”不够,所以不敢有这种举动。至于“民心”,跟着刘备逃的那十万人,是怕曹操杀头,未必是真归附刘备,不然刘备最后带到夏口的有几个?天命?刘备为得荆州,不惜“私独饰情,愆德隳好”,借地不还,最后荆州还是丢了?这是哪种天命?
    与刘表是同宗不假,但刘表生前就对刘备有戒心。挟持刘琦得荆州,比诸曹操挟献帝得天下又如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7-1-19 14: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江表传》为《蜀书》做注,这个《蜀书》就不算数了吗?“借荆州”唯一一次完整地在《三国志》中出现,正是在《先主传》中,不利于自己的史料就承认,能否先把自己理清了再来辩论?
发现《先主传》中“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一段话,不是正文而是裴注,就如获至宝,给别人扣上将《江表传》腌割为《三国志》的帽子。别人实不理解您怎么个腌法?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能改变史册,把“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从《先主传》里摘出来吧!现代电子书刊有查询功能,如果在《三国志》里搜索“借荆州”,出来的只能是《先主传》。
楼上看不懂我的话吗?我没有说《江表传》是为蜀国说话,而是说这一段话“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是对刘备有利的。《江表传》既然有可信性,才做为《先主传》的注解。如果“从权借荆州数郡”没有可信性,那么“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也没有可信了,以后要是这段话当做刘备得人心的证据,小心砸自己脚。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7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3 20: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96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