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赤壁之战曹军患何病—兼驳烧船自退说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9-17 18: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赤壁之战曹军患何病—兼驳烧船自退说

赤壁之战曹军患何病—兼驳烧船自退说

     赤壁之战前,周瑜对孙权分析敌我,谈到“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这种几乎没有误差的事先预判,不是传说故事里的“料事如神”,而可谓真正的“料事如神”。尤其“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先验地指出瘟疾将给曹军战斗力造成极大的打击,而结果恰与之一致。
    至于曹操军中所流行疫病,有血吸虫病说,有虐疾说,有斑疹伤寒说。本人以为,近年来有些媒体发表文章,认为曹操败给血吸虫病,是一种克意抓眼球的推测。血吸虫病从感染到失去劳动能力(作战能力),只需要一定时间的。荆州本地驻军早已适应了“与血吸虫病共处”的生活,而初来几个月的曹操旧兵不可能这么快就被血吸虫击垮。况且,疫病是动态发展的,现在的非典、人间禽流感就是过去没有的,不能以上个世纪中期,长江流域流行血吸虫病,而断定一千八百年前,长江流域也流行血吸虫病。
    而曹操军中真正的流行病应该是斑疹伤寒。其理由之一,斑疹伤寒是战争时代军队中最易流行的疾病,之二,汉末伤寒流行于民间于史有载,当时的名医张仲景自称全家族人因寒伤病死二百余人。
     曹操退后,自称“烧船自退”,是否属实呢?
     要想得出正确的答案,要看多家的说法。
    “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周瑜传》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周瑜传》中《江表传》引注曹操给孙权的书信。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武帝纪》
    “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传》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吴主传》
    由此可见,孙刘两方对赤壁之战的说法是一致的,而曹操的“烧船自退”“疾疫自退”是讳败之说。
    《吴主传》的说法最为精确:孙刘联军“大破”曹军,曹军在大势已退的情况下,烧毁了剩余船只。
    曹操真不愧是曹操,宁肯烧毁船具也能成全敌人的战利品,而且还给了自己“烧船自退”说辞增加了可信度。
    曹操下降书是建年十三年十一月,兵败也是当年。什么样的疾疫,能让几十万人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失去了战争力?显然是不可能的。瘟疫和匪患是战争的副产品。汉末是一全国疫病大流行的时代,可以断定军中的发生瘟疫更是常事。曹操常年制戎,对如果应对军中瘟疫必有丰富的经验。荆州瘟疫对曹军战争力势必造成极大影响,但因疫疾而退兵显然不符合事实。
    史料所载,赤壁之战前后,不仅荆州有疾疫,赵俨督领的七路军也发生了疾疫。而为什么扬州张辽、于禁等人非但没有因疾疫退兵?反而在六安等地继续与受孙权煽使的“叛乱”队伍陈兰、梅成等作战?而且曹操还派张喜救援合肥,与孙权交战三个月。同有疫情,扬州东路军增兵作战,荆州西路军因病退兵,确实难以令人相信。
    曹操曾下达《严败军令》,“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赤壁之败,抵罪的该是曹操自己。而且曹操的兵败,许都的反对者必然借故生事,政治上对曹操很不利,曹操必须为自己找一个“烧船自退”、“疾疫自退”的借口。
    《武帝纪》说“与备战,不利。”更是为曹操自己挽回面子的说辞,不提败于年轻的周瑜,只说是与自己的老对手刘备交战不利。        
    那些称“赤壁之战是小规模战争”“赤壁之战曹操一方的主力是荆州军”的人,通常都是支持“疾疫退兵”的人。但是,荆州本地军人对疫病有免疫力,“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是北方兵士。再说赤壁前线的曹军只有荆州降兵,恐怕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其实,人们就是先有倾向性,再寻找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周瑜立功太骤,少年得志,难免有人嫉妒。“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裴松之语)曹刘尚如此,何况那么庸碌之辈?因此,网上各种“曹操自退说”,又何尝不是这些嫉妒“疑谮”的遗孽?

[ 本帖最后由 黑白鲸 于 2006-9-18 14:3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9-18 14: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兄曹操退兵路线问题
  老兄的考证弥补很多空白,待我慢慢看来。不过我认为,郭嘉传中“於巴丘遇疾疫”并不能说明曹军在巴丘烧船。而《通典》、《括地志》的话只能当地理看不能当历史看。我认为经巴丘退兵的曹军可能是有的,是掩护曹军彻退的但不是曹操本人。《周瑜传》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表明登陆作战。曹操退走应该从乌林直接选择陆路,不然在水上追不过吴军,只能凭着他马多,南方人追不上。而巴丘在长江南岸,如果说曹操从陆上经云梦泽,道路上太难了。可以看有关历史地图。

--“烧船”不等于“烧船自退”
    我引用的史料没没否认曹操烧船,“烧船”是已经失败的情况下不让敌军得便宜。
   “烧船自退”的说辞则是曹操声称没有交战而是因为疾病主动退兵,如对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否认败于周瑜很重要
   一时说不战自退自烧船,一时说船为刘备所烧,自相矛盾讳败之言。赤壁之战后曹操在许都政治上很不利,以至于呆在谯县一年不回许。为了挽加面子,不能肯认败,既便承认败,也不能说败于江东后起之秀。而造出很多自相矛盾一锅粥的流言,就把孙权弄迷糊了。“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显然是离间东吴君臣的手段。还好孙权没辜负他老兄“”的评价,基本上还是信任的周瑜的。

--关于阿瞒手下无高级人士被俘或战死
   这一点没有什何说服力。高级人士与三国士载传的名将不是一个概念。当时也许是高级人士,但战死了,就来不及做贡献出名,所以没有被三国志载传。而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损失,很多历料可以表明。瑜传曰“死者过半”,是感性描述。而曹操远循中原,甚至呆在谯县一年不回许,是从侧面说明。令人奇怪的,拥护的曹操的人不避讳曹操的损失。而拥蜀的人一主面称赤壁之功的首功是刘备,另一方面又说曹操本不败、周瑜邀天之功。这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如同说刘备是邀天之功。所以强权永远取代不了公理。
   

--关于周瑜是否邀天之功
   请见本人《赤壁之战何人冒行兵家大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9-19 11: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兄:心中有维护自我的念头,看别人才是和自己对立的(当然,大家都是这样)。我没有过说曹操不经过云梦大泽,我怀疑的是“经云梦至巴丘”的说法。因为云梦大泽很大,曹公败兵路线肯定在云梦大泽之中。《汉末英雄记》中“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必定是正确的,也是粗泛的。正因粗泛,所以正确。因为云梦大泽很大,但根据《汉末英雄记》的云梦大泽说,结和方舆记载,不足以说明曹操经云梦至巴丘。我认为曹操退兵路线是无法考证确切的,只能做推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9-20 21: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周瑜功劳大还是刘备功劳大?如果这样的问题也需要争论,真是千古笑话!就可以看出挺蜀的人如何漠视历史了!
这样的问题在专业界本无争论。争论这样问题的,用句别的贴子的某人的话说,“将自已观点强加于人,就称公理,真是好笑之极。”
刘备当时不过孙权的依附,残兵败将、“差池”在后,岂能半点有功?若说功劳,不如说放火迟放走了曹操,导致“三国”这个伟大格局的开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08: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81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