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9-6-7 09:37 发表
17世纪中期,荷兰就有商船1.5万艘,而且大部分是远洋船。对比同期中国,前往菲律宾的远洋船才四五十艘。可见明朝的所谓商业繁荣,主要是内河运输以及陆运,主要是内需而非出口。这效率比海运低很多,成本危险也 ...
明朝内地本身的商业贸易就很繁荣,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出海只是编外品的锦上添花,没有也无所谓,有了更好。
内地有很多贸易集散地。现代城市,起源于明朝。明朝以前,有些只城不市,有些只市不城。明朝城市转向为多功能文化、商业、经济政治,或者传统的城防类性多功能转变。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很多良田都荒废无人耕种。天顺年间就记载,北京郊外的留守农民只有原先的三四成,大多数都进城打工(采矿,纺织),或者经商去了,留守农民也很少种粮,主要都种高档山货,从事养殖业。利润是种田的三四倍。
南方苏杭农村都不种粮,苏杭种桑以织丝,松江府棉花为主。粮食主要产地洞庭湖流域,谚湖广熟,天下足。全国各地采矿业兴起。山西北方边境羊毛贸易兴盛,南方各地都通过大运河北上黄河汾水到达山西,转运棉花,粮食,羊毛。女南方长江航线直达四川。制瓷业兴盛。
远洋贸易,明朝主要只是生产源头,运输方面由其他国家的船只承担了。很多都装载明朝货物。现在世界各地发现很多外籍沉船,都主要装载明朝货物。但是明朝船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