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09-4-23 20:20 发表
我想问问:
明仁宗朱高炽真如电视剧那样,极力反对郑和下西洋而改变成祖之国策吗?电视剧的朱高炽感觉太坏了点,如果他在位长一些,郑和真的不能七下西洋了。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告绝。就是告诉那些西洋国家,明朝的海军再也不会来了。原因是亏本了。这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做的。这两位实行的政策都是休养生息,劳民伤财的玩意儿再也不搞了。传统历史称之为“仁宣之治”。
另一位是弘治,弘治也被称为是明朝中期少有的英明皇帝,他当政的时期,史称“弘治中兴”,是历经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全面的复苏。复苏后的经济是繁荣的,但是成祖时万国来朝的景象不见了,于是就有人提出要重下西洋征聘。但是刘大夏极力反对,并销毁(藏匿)了全部航海资料,并且禁止民间片木下海。真正的海禁来了。
下一位是正德。糊涂皇帝,典型的昏君。他用刘瑾败坏朝纲,政治非常混乱。不过当时有人说:只要还有杨一清和刘大夏在,明朝就还有希望。不过刘瑾就是要让明朝没有希望,于是杨一清被弄到外地去做官,刘大夏被勒令退休。刘大夏走了,同时带走的是海禁。于是著名的大昏君,明武宗正德,他在位的时期,海禁被解放了。
于是得出一个结论,明君是要搞海禁的,昏君来开禁。那朱元璋呢?海禁是他首先搞出来的。那朱棣呢,下西洋是他搞的。
正德后面是嘉靖,他在位时期,倭寇猖獗,于是再次海禁,不过这次海禁的目的不是休养生息了,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财产生命的安全。这一禁,禁出来著名的大海盗王直,明朝不能做生意,他就跑到日本去了。把明朝的特产品卖出去赚大钱,不是光卖给日本人,日本当时乱得很,没钱买这个,而是卖给欧洲人,赚他们的白银和军火,有了军火就能发展私人武装。不过这一切对明朝来说,是要命的,于是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拼着老命干掉了王直,倭寇被平息了。
下一个是隆庆,倭寇没了,明朝的大好时机,再次开禁。这一开,就开出了万历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到底要开还是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