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得陇不复望蜀邪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得陇不复望蜀邪, --曹操定汉中而不攻西蜀之辨析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1
发表于 2003-12-11 00: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得陇不复望蜀邪
建安二十年七月,曹操陷阳平,入南郑,军势大振。下一步是乘势入蜀,抑或见好即收呢?曹操选择了留军据守而大军引还,后世多有人为之惋惜,裴松之曰:“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正,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
一、圣人不违时亦不失时。
对此,两位丞相主簿司马懿和刘晔都认为机不可失,应乘胜入蜀。司马懿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刘晔也认为:“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且言“今不取,必为后忧。”此二人,司马懿的谋略自不必多言,刘晔也颇有军事才能而常为操称许,曹丕称帝后屡献计谋以应吴蜀,他们之言应是度势而发,不无道理,曹操因何不予采纳呢?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曹操出于“割蜀之股臂”的考虑,率兵西征张鲁,将入武都,氐胡塞道,大军历尽艰难,且战且前,终攻屠之,秋七月,军至阳平关,张卫“据关坚守,横山筑城十余里”,曹操攻山上诸屯不下,“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便欲拔军截山而还”,后因突发事件而侥幸获胜。曹军连续征战三个月,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赤壁之战,刘琮望风而降,尚称之远来疲弊,“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此时入蜀,正应了“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
按刘备平定益州后,总兵力起码有10万左右,荆州关羽万余人,刘备带走5万,蜀中尚有3-4万,虽远不如曹操大军,但并不亚于张鲁所部。蜀中之将帅也非张鲁等可比类,张卫守阳平尚让曹操攻之三数天就想退兵,剑阁之雄甚于阳平,马超有让曹操“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之感慨,而今智有诸葛法正,武多了张飞黄忠;再者,曹军对兵出散关山行路之难和地势之险有深深的体会,曹操的乐府就刻画得很形象,惊惧之心犹在,蜀道之难更过散关,以疲惫之师越险攻蜀,怎得“席卷”。如果曹军深入,蜀军据险守要,将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刘晔曰:“粮运不继,虽出,军不得全”,陇右初平,羌人未附,汉中初定,根基不稳,遽然推进,千里馈粮,后需难继。钟会准备期年,又得阳安关之补给,尚于剑阁关前粮欲尽而思退兵,曹操此时条件更是不济,到那时,西蜀地形态势又与荆州大不一样,进不容易,出也很难,恐怕很可能是损失惨重,甚或全军覆没。
三、内忧外患力不能持久。
曹操在建安十六年七月西征,平定关中却不趁势上陇追击马超,而于次年正月还邺;同样,建安十七年十月南征孙权,次年四月还邺,两次都是前后近七个月,再加上赤壁一败遽引军北还,看似偶然,实有内在的必然因素,也就是其后方不稳,他不能长时间离开政治中心。此时曹操刚杀伏后,立己女为献帝皇后,人心惴惴,朝野亲汉势力也不可小觑,一旦长期胶着于川中,泥足深陷,后方有变,悔之莫及。
三国分分合合,寻求的是一种动态的势力均衡,曹操威胁的增大,又促使孙刘形成赤壁之战时联盟的战略格局。本来刘备远争江陵,与孙权因荆州而剑拔弩张,但听闻“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亦深恐益州有失,遂与孙权分荆州媾和而得以脱身。此时刘备尚在荆州,虽有兵力略显空虚之弊,但若诸葛亮挡住曹操锋芒,刘备手中多达6万以上的兵力就是个很大的变数,如其兵分两路,一路援蜀,而大部队北上,来个围魏救赵,曹操主力滞留川中,历史早已证明,光凭襄樊之曹仁都挡不住关羽的,那是再想迁都以避也来不及了。
更重要的是,曹操和孙权在东线曾大打过几次,互有胜负,其之所以没有长期和孙权对峙,有一个原因是西有马超虎视眈眈,而今主力西移,后顾之忧变成东部更强大的孙权,曹操也早就预料到孙权必定趁虚北上,以合肥七千守军对十万之众,即使是孙子吴起恐亦不敢轻言胜。
即使到了八月,张辽取得逍遥津血战的胜利,但东吴虽是惨败,可也仅仅损失陈武和数千兵力,实力根本就没受什么影响,威胁仍在,依旧可以卷土重来。且张辽的取胜更大原因是抓住孙权的失误所得来的,这种情况可一不可再,也没有那个名将会把渺茫的对方犯错当作必然,曹操怎能安心让主力在西线旷日持久。
四、时不我待后世千秋重。
自赤壁大战后,有识之士早就看清三分天下不可挽回,诸葛亮的隆中对描绘的正是如此,而曹操之智并不亚于孔明,也能正确估计鼎足之势已成。况其已薄暮年,更不会去玩冒险的火中取粟,从其乐府《秋胡行》和《观苍海》相对比,就可以看出其对统一天下已无信心,“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道出了他心中之感慨。
也正因如此,曹操开始考虑政治利益,二十一年二月大军还邺,曹操于三月亲耕籍田,行天子之仪;五月晋爵魏王;先后赐死中尉崔琰,把尚书仆射毛玠抓入狱中;建安二十四年四月“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成为实际的天子。这些都是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权力,是曹操晚年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曹操年轻十来岁,或许有可能不会放过攻蜀机会,然而此时却是将帅另有牵挂、首鼠两端且又信心不足。
当七日后曹操有些动心时,刘晔说:“今已小定,未可击也”。胡注评曰:“七日之间,何以遽谓之小定?晔盖窥觇备之守蜀有不可犯者,故为此言以对操焉耳。”此说有几分道理,但更可能是刘晔把握了曹操的心理而言。
当然,兵无常形、水无常态,战争中没有必然可言。张辽以区区八百人尚可撼动数万大军而来去自如,甘宁更是百骑劫曹营,如果曹操真的进军西川,仗打起来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但是,从战略上考虑,曹操能顾全大局,知于进止,实不失为明智之举,后来的形势发展,也从事实上证明其谨慎绝非多余。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30 20:11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2
发表于 2003-12-11 01: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军事思想的体现,更是他政治思想的体现。这固然推动了其事业的发展,因之而统一北方,但也成了其思想桎梏,想做天子而最终不能迈出这一步。
1、曹操认为“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详也”。这是其早年形成的思想,条件不完全具备,他是绝不干此事的。
2、报汉之心始终对他有着一定影响。曹操出身官宦之家,“累叶受恩,膺荷洪施,不敢顾命”,还可从他的《让县明志》及《上书谢策命》等令中可以看出他报汉之心长期未泯。
3、曹操拥汉扶汉而不篡汉的话说得太多了,实不便自食其言。这些说词虽起过稳定人心之作用,但同时也束缚他的行动。
4、不愿把自己和孙刘摆在同等位置上。一旦没了汉天子这个傀儡象征,无异于给了刘备、孙权口实,也从客观上承认其割据政权的合法性,把自己降到一方政权的位置上,故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不过,也许是从晋爵为王、设天子旌旗以后,曹操过了真正的天子之瘾,其内心世界也有了些改变,建安二十四年的筑建始殿,也许就是为这最后一步做准备。估计是天不假年或其他,是以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丕也不负其望,短短数月就完成禅让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3
发表于 2003-12-14 23: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perzz_0
于2003-12-11, 15:47:14发表
曹操毕竟是政治家而不是只知道打仗的家伙。
虽是如此,但我认为统一毕竟是曹操毕生追求的理想,如果他年轻一点,难说会有试一试的可能。可惜自赤壁战败之后,他统一天下的热情就大大消减,这从其修筑铜雀台以娱晚年就可略微看出。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4
发表于 2003-12-17 22: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eraphim
于2003-12-16, 0:17:40发表
修铜雀台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崇高么?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冬筑铜雀台,大概有这么三层意思:
一则表明他将以邺城作为新的政治中心和自己的长期居住地;二则通过实际的形象展示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三则由铜雀台的主要功能是娱欲、宴引场所,这与他尚俭戒奢的一贯作法相违背,表明曹操晚年开始注重声色享乐了。
铜雀台及其南北的金虎、冰井二台,还有后期在洛阳动工的建始殿,都是曹操亲自规划的,《魏书》称“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看来曹操还具备相当的建筑艺术。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5
发表于 2003-12-17 23: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得意孔明
于2003-12-17, 22:27:44发表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冬筑铜雀台,大概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向东吴显示己军还有强大的实力,暗示东吴别得意忘形。
呵呵!小得意还在念叨着东吴呢,不过我的第二条“展示自己的势力”就包括这一点了,当然不是光对东吴了,而是对天下所有政治集团。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6
发表于 2003-12-21 03: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水月
于2003-12-18, 6:30:05发表
建铜鹊台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天命,宣扬天命在他,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没法子,大家都信这个,用这个骗人民群众是最好的啦
对极了!历史证明,一切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明白,如果要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必须不断加强集权,作法虽然各异,但基本点是相通的。曹操发现有生之年统一无望,工作重心逐步转向追求政治利益,而采取一系列集权举措。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7
发表于 2003-12-28 13: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清澈秋水
于2003-12-28, 12:50:27发表
好像修铜雀台在先,赤壁之战在后…………
秋水MM好久不见了,圣诞过得可好?
你好象受演义诸葛亮智激周瑜的影响,实际上曹操筑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而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至于GNP的增长那是游戏设计的事,实际是不可能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8
发表于 2004-2-18 23: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哈哈,我不得不再说一次,花兄的心实在是细得很,这篇文章其实是个辩论帖,虽然做了点修改补充,不过大体框架还是没改,有些问题就显得简约了点。
曹操的心理我也考虑过,不过我更多考虑的是他的政治心理,也就是第四部分;至于战场心理确实说得没花兄明白,完全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心累”,只是我把它融入到战略战术中,也就是第二部分第二段的张鲁与刘备的比较,所以我认为曹操要是年轻十岁,可能会一试。
至于后勤补给问题,我认为张鲁的存粮可以解一时之急,曹操在汉中也呆过一段时间,我主要考虑曹军在坚城下旷日持久,粮运不继的后果,也就是第二部分第三段所说的。当时是否军粮不足,还是个未知数。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9
发表于 2004-2-20 00: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花兄!我所说当时是指曹操攻下汉中后的不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据是曹操自七月攻下汉中后,直到十二月才从汉中撤出,时间长达三个多月,虽然有可能之前逐步撤离部分军队,且驻军消耗远小于行军作战消耗(必须考虑运输问题),但也可看出比攻下汉中前的缺粮情况应该有所缓解,只是没有任何资料表明,所以我考虑的是战役进行一段时间后的情况,也就是和钟会一样,着重点在粮运不继的后果,是未虑胜先虑败。
由于是辩论帖,所以立场无法选择,其实我更倾向曹操应该继续进攻。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19: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6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