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风三于2005-11-11, 9:06:28发表
呵呵,楼主喜爱鲁智深可以理解,毕竟整部水浒之中,他是最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一个,或者说,他最符合现代人对于侠的定义。当然书中最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观的应该是武松,所以金圣叹才会盛赞武松为天人。
但是个人感觉鲁智深的武力没有楼主说的那么夸张,或者说,他跟关胜他们并没有一定的可比性。毕竟马将和步将是有区别的。唯一能够比较的,就是林冲和鲁智深分别跟杨志有过一次步战,表面上看来都是棋逢对手,但仔细分辨下来(这样的分辨不得不带上一些主观色彩,尽量客观。)
先看林冲对杨志:
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圆睁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一往一来,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两个又斗了十数合。 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位好汉,不要斗了。”林冲听得,蓦地跳出圈子外来。两个收住手中朴刀,看那山顶上时,却是白衣秀士王伦和杜迁,宋万,并许多小喽罗。
我个人理解,林冲跳出圈子来,一方面说明他本意不想害人,所以他气愤之后冷静下来,首先跳出了圈子,另外一方面也表明他略占上风,所以才能主动抽身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步战的武艺略高于杨志。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自然是马上步下都行,而杨志恐怕是马上功夫居多,步战不敌林冲也正常。
再看鲁智深对杨志:
杨志道:“怎奈这秃厮无礼!且把他来出口气!”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和尚。两个就在林子里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两个放对。直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那和尚卖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杨志暗暗地喝采道:“那里来的和尚!真个好本事,手段高!俺却刚刚地只敌得住他!”
这一次,又是鲁智深先跳出圈外,说明杨志再次落于下风,而杨志暗暗表示自己不及对手,也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对比两次战斗,林冲和鲁智深在步战上,都是四五十合左右让杨志落在下风(林冲是三十来合+十数合)。如果不考虑杨志在武艺上的波动的话,我们姑且认为,鲁智深和林冲在步战的水平上相当。
那么再看关胜,做为五虎将,关胜排名是在林冲之上的。当然这个排名包含了太多的因素,不仅仅是武艺的原因,而关胜和林冲的武艺倒底谁高谁低,书中没有明确的战例好比,大家普遍认为,马战的功力二者是持平的,步战因为关胜从未有过,所以不能比较。如果认为关胜的步战水平跟林冲一样的话,那么他跟鲁智深也是五五开。但是个人以为,关胜步战的能力应该略逊于林冲,理由同杨志。毕竟关胜是马上将军,不会象林教头那样全面,步战也如此能打,虽然他祖宗关羽过五关时曾步下斩将,呵呵。那么综合看来,关胜步战应该略逊于鲁智深,但是表现应该不会次于杨志才对,因为如朱仝雷横史进等马军将领都是步下也很能打,做为五虎将之首,关胜没道理步下很弱。所以,关胜绝无可能步战时被鲁智深两禅杖拍死,不知楼主以为然否。
最后想说,如果要做水浒的武评,还是步战和马战分开来比较合理一些,不然真的很难比较。
水浒里最喜欢的就是老鲁,不过对风三的武评有点小小的看法。
关于林、鲁、杨两战,先看原文:“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位好汉,不要斗了。”林冲听得,蓦地跳出圈子外来。两个收住手中朴刀,看那山顶上时,却是白衣秀士王伦和杜迁,宋万,并许多小喽罗。”
“直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那和尚卖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
看出什么来了吧,林杨之战中,是外部因素,让PK中断,也就是说,林不知道会有突然情况发生,而直接跳出圈子,对比鲁杨之战,鲁和尚是自己跳出去的,其中还是有差别的,最典型的例子是,自己拿一支笔,另一只手在笔正下方,然后一只手放掉,另一只手抓住下落的笔;然后别人拿一支笔,你的手在正下方,别人什么时候放手不知道,,然后你去抓下落的笔,哪个难度高,试试就知道。
同理,林冲是突然跳出圈子,比起缠斗的鲁和尚难度要高一点,所以,个人印象分林略微强于鲁。
PS:鲁是下级军官,是个官都有马吧,提辖这个官听人说好象是营长级别,上战场有马,他不过是后来的际遇问题一直没表现马战(除了和呼延一战)而做步将。
PS2:林应该是马战弱于步战,80W禁军教头,要教禁军武术的,80W禁军难道大部分有马或者都有马?肯定不会,宋哪有这么多骑兵啊,所以,他日常工作是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