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觉得真好相反。作者非常熟悉骑将的单挑。因为现实战场上,骑将的单挑就是这个样子的,互相冲刺几个回合就差不多了。因为马匹必须冲刺起来其动量才大,所以所谓的上百个回合,大刀耍得梨花纷飞似的倒是作者的瞎掰了!
我想这个不足以证明作者熟悉骑将。水浒中上百回合虽不多(呼延灼对韩存保),连续的几十回合也是有的。那样的冲刺恐怕马也受不了。
再看这里,呼延灼摆布连环马一回:
这里呼延灼自战林冲。两个正是对手:枪来鞭去花一团,
鞭去枪来锦一簇
如果两个人都在高速冲击,怎么来的花团锦簇,我倒不解了。
如果武将的战斗都是像西方骑士的决斗,一枪或几枪了事(倒很像三国志4的秒杀),那基本上没有败退一说(抵挡不住的武将早被一枪秒了,还有什么气力不加逃跑,除非兵器被打飞了)古典小说里的所有单挑我们都可以无视,因为全部是虚构的。
但是如果一枪刺不到,有没有双方停下来的可能呢?因为古代的单挑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们只有想象在战场上的情况,骑兵在冲刺开始时是高速的,但是进入敌阵以后就一定无法保持起初的高速(如果还没挂),速度会减慢一些(当然还是比步兵快),这时候如果敌军有骑将上来对敌,就有可能以比较静止的状态相互砍上十数个回合。《指环王》、《勇敢的心》的电影中都有骑兵冲阵的镜头,很明显骑兵在密集的步兵阵中是减速了。说单挑是把骑兵在减速情况下的对敌夸张了一下,未免不可。
再回到水浒上:就算老施描写的是真实的、冲击型的单挑,哪里来的那么多机会在高速冲击中“卖个破绽”?又哪里有那么容易在高速冲击中擒获敌将?在对冲中擒敌的难度不亚于跳上一架疾驰的摩托车,更何况还要有力量抓住一个活人。
说了那么多,一是想试图给单挑找一点脆弱的依据,二是想重复一个观点:施耐庵熟悉的是绿林的打斗,而不是正规军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