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七古 闲阅宋人邓肃栟榈集钞有鼓腹谣一首戏次其韵
性别:男-离线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若以诗论,宋人最喜朱熹。朱熹诗溶景入理,自然大方,初看景色怡然,细品禅机自现,于唐宋间独成一家,而自有一番天地。可惜这等诗对作者要求甚高,宋诗人又少阔达,这种诗竟而不传

其余诸公,若非邯郸学步,则虽略有好诗,多一时灵光闪现,非一家一派之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6-03-01, 19:29:24发表
宋人另辟奚径,是想跳出唐诗的阴影,自成风格,颇有创新之意,况有苏黄等大家参与其中,虽整体上仍显不及唐诗,亦绝非诗的没落。

若说诗词之没落,明代最甚。

李杜之后,后来者虽欲脱其框臼,而往往未得。中唐以后,维韩昌黎独辟蹊径,以文入诗,而独成一大家。
宋人难学李杜,为避唐诗高峰,学者反多近昌黎,虽有进致,然终不脱其框。个人认为,这种也就是入室,而非独成一家。
江西一派至陈简斋才开始略有变化,此前过于拘泥古意,感觉是杜韩小李以后走火入魔的表现,不过陈简斋的变化在于他的才气经历,这不是一般的传承能学的。  不过我觉得从江西派开始学诗石非常正统的做法,简直就是钦定教材,基本找不到什么错处
所以我个人认为,宋朝的诗家,往往还是唐诗某家的发展和独辟蹊径,而完全的独立一家,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他们都去玩词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右文于2006-03-01, 22:40:16发表
朱熹本是理学家中的诗人,远不能望苏黄等大家数。

所谓大家,也是相对而言,我个人认为,中唐以后,对唐诗发展最有影响的,应该是元白孟韩,其他的即使本身的造诣很高,然而,个人的天才却并不合后世的影响划等号。大家固然是大家,但是,并不表明在文学发展史上,他也能够是独立成章,苏黄的侥幸,主要还是在他们生在宋,不然,恐怕就要列于韩传之后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黄的影响,就在七律,就是我学诗还受他影响呢。但他的诗呢,也不过就是来自于老杜小李的影响,自我发展的如果去掉“无一字无来处”基本上就乏善可陈了。他的律诗很工,相对于后来才气越发匮乏的明人来说,从他开始学起无疑是很理智的事情,君不见刘长卿,唐时无人称道,越到后面,推崇者越众,无他,工尔。但是你要说他在文学史上的价值超过孟郊,我是坚决不认可的。黄的情形也近乎如此,对后世的影响,可能他要远过于朱,可是对于诗境的开拓,我认为他不如朱熹,可惜的是,朱熹也只能凭借自己的才气做到,而不能将方法传于后世。金针度人,有时候的确很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这话说得在理,本来就是见仁见智。
我说的朱熹,不是因为他的诗,而是他的诗开拓的新境界,这一点,宋人做到的就很少(偶然一首的有,成规模者罕见)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09:0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28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