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弓骑步于2005-10-09, 8:23:00发表
有人说石越的成名、入仕不可信,那还只是各执一词,李富贵的发家史在某家看来根本是荒唐之极,后有专文述及,这里不再提了。
单说石越,他剽窃了李清照等后代名家词作,是第一步。以易安等人之作,在文风昌盛之宋,博一大名,情理中事。而且石越突然从才子词人石九变化身经学名士,其间之离奇,在桑、唐等人的吹捧之下,适足以引起读书人的瞩目。现在只看他拿出的料是否惊人了。石越拿出来的是《论语正义》,这是他以钱穆《论语新解》、程树德《论语集释》为基础,按自己的理解来融会贯通的一本论语注释。朱熹40岁才开始著书立说,终成天下第一人。石越以20岁出头的年龄,写出了《论语正义》这般集大成而又走正途的学术著作,焉能不震惊天下?《论语正义》的用处在于以堂堂正正之师博取名誉,之后的《疑古文尚书伪作论》的用处在于引起争议,打响字号,《三代之治》的用处在于诱发年轻皇帝的兴趣,借以入仕。只看作几本书,那是小觑了石越,这是步步为营的进取手段。
还是一句话,姑且相信他把这么多经学著作记住了,那二程来请教的时候,他是否应对得了
当然,实际上,二程压根就没来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