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士兵 |
级别 | 牙门将军 |
功绩 | 6 |
帖子 | 553 |
编号 | 6751 |
注册 | 2004-4-14 |
| |
| | |
|
|
|
原帖由关内候于2005-03-05, 14:34:44发表
满清如果不每战屠城的话,像我们党那样大搞军民鱼水情,恐怕史可法早被老百姓拿下或被部下一刀杀之,扬州城也不至于死那么多人了。 不会地,华夷有别么.
前明慷慨激昂的士大夫们和满心崇尚正统的百姓
不经历民族高压政策是不会顺从地.
看看下面的言论,可见其已经深刻地印入了其的骨髓:
《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不以中国从夷狄,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
《春秋左传正义》齐管仲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论语注疏》有云:“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礼记正义》云:“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
周大夫富辰云:“狄,豺狼之德也。”
屠城是大棒,要的是抽断那根思想的脊梁和挫磨那种与生俱来莫名的优越感;
满汉合亲,就是胡罗卜了.
剃发,改衣冠,就是在百姓心理上混淆"华\夷"之辨,取得心理认同.
不能不说多尔衮雄图大略且深谋远虑.
在白山黑水的朔风之间,想必其时时惦念着元顺帝奔逃的车辙印吧
事实上,的确有效.
以至后世不少汉人百姓哭着闹着不肯剪下代表正统的辫子,
全不顾先人"剃头不剃发"的血迹.
历史又一次开着黑色的玩笑. 好象从始至终只有她觉得好笑
PS:
在这里还要提到一个词"反清复明"
那是统治者永久的梦魇;
也是所有有追求的豪士近乎永恒的谶语,
或许,就是那块永远推不上山顶又不能不推的石头.
促使其不懈前进的动力,就只有两个字——"华"\"夷".
帝国就此停滞。
对统治者而言,
其深沉而迫切的危机到不是来源于四周疆域酋首(当然"酋"也是反动标语,通常与"族"这个动词成因果关系)的蠢动或近乎远在天边,沉溺于奇技淫巧的番帮;
借着奇怪神道兴起的教派和鬼影幢幢的"华"\"夷".
才是值得警惕的核心.
盛世的圣人们算无遗策么,"内圣而外王"就可以搞掂天下.
志士们忘不了先人的血腥和曲辱,看不惯同胞的混浊,抑或是平不了心中的信仰,
宿命般地飞赴圣战的火焰.
所以,白衣白甲会从那个被全中国唾弃的男人一直传到几百年后的檀香山;
所以,拖着辫子的同胞会从洒一腔歃盟的碧血一直到抢一个热腾腾的血馒头;
所以,那个叫"朱三"的男子会活了几百年…
反清复明,谁也没错,
但对"华"\"夷".来说,
都是一段荒谬的旧梦,一个曾经的梦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