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7-10-18 10: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路过,抖个极灵,下次不知道啥时候再来,后续如无回复请谅解

前面有同学说的好,特洛伊跟夏一样,并没有出现自证性文献,因此对于施里曼的考古是不是就是“特洛伊”的问题,其实国际学术争议也非常大。

但是,特洛伊比夏强的地方在于,学界固然无法在“特洛伊”的考古遗迹中找到自证性文献,可是在公元前12-14世纪的东地中海,有两个文明体系出现了自证性文献,分别是迈锡尼文明和赫梯文明,他们的文字记载中似乎出现了传说中的特洛伊身影。

公元前13世纪左右的赫梯文献中,提到了他们西部的Ahhiyawa人,纠集22个盟邦攻破了小亚细亚西北部地区的Wilusa政权,这个政权之前的国王叫Alaksandu,守护神为Apaliunas。

这段记述中出现的生词并不是赫梯语的词汇,而是希腊词的赫梯语转写。而同一时期的迈锡尼线形文字B(记录的是希腊语)中,学界发现迈锡尼文明的希腊语和后世的古典希腊语有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w/这个音在后世的阿提卡方言中消失了。

那么赫梯语中的Wilusa应该就是希腊语中的Ilusa,这个Ilusa和后世所说的位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特洛伊(Ilion/Ilios)是不是同一个地方?

Wilusa的国王Alaksandu,很容易联想到Alexandros(亚历山大),如果将Wilusa和Alaksandu都转写成希腊语,就变成了Ilusa,Alexandros。这和《荷马史诗》中的Alexandros of Ilion,就是那个著名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会不会是一个人?

Wilusa政权的守卫神Apaliunas,明显是个希腊词,而后世的希腊语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类似的词,一个是塞浦路斯方言中的Apeilon,一个是多里克方言中的Apellon,那么这个Apeilon/Apellon究竟是什么呢——在阿提卡方言中,它被写作Apollon,就是大家熟知的太阳神阿波罗,《荷马史诗》中阿波罗恰好是帕里斯的重要盟友,巧合?

那么Ahhiyawa又是什么呢?在更早的赫梯文献中,Ahhiyawa被称为Ahhiya。而在希腊语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基本对应的称谓Akhaïa(亚该亚),《荷马史诗》中,亚该亚人(Akhaioí)出现了将近600次,用于指代希腊人。

再有,小亚细亚西岸的一处浮雕铭文Karabel relief,记录的是公元前13世纪Mira国王Tarkasnawa的家族谱系。同时期的赫梯文献记载,Mira受到赫梯的控制,这个地方与Wilusa的边界是Seha河,而Wilusa位于Seha河的西北部,Mira位于Seha河的南部。换句话说,Wilusa的具体位置在Karabel浮雕的西北方向的小亚细亚半岛上,而Karabel浮雕坐落于如今土耳其伊兹密尔地区以北20公里,与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提到的特洛伊故地,已经很接近了,是不是越来越有趣了?

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现有的证据仍不足以表明,后世所描绘的“特洛伊战争”真实存在——即便我们知道,在那个时期里爱琴海周边存在着类似的希腊文明,而在小亚细亚西北部地区,有个叫Wilusa的“希腊”政权被攻破了,这件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进一步地,小亚细亚西北部地区发现过一系列考古遗存,这些“城邦”(或者说遗存)大概在公元前13-12世纪左右消亡了。由于这些地区没有出现自证性的文献,所以我们并不知道它萌们究竟是什么——但是同时期的周边文献表明,在那些范围内(即今天的伊兹密尔西北方向的小亚细亚半岛)曾经存在着一个Wilusa政权,但是这个Wilusa究竟要和哪一个遗存相互对应,目前尚无法证实。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7 22: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96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