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轻松一下,忽视韩非的警告的下场---------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01: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1:18:07发表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5, 0:54:55发表
[quote]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6-05, 0:38:02发表
我觉得商殃不值得同情,韩非子值得同情。
商殃、赵高、李斯这些法家人物,在人品,人性方面是有欠缺!

赵高怎么能算法家人物?
通晓法律条文的一个小人而已.

商鞅,毕竟是无罪的嘛.
不管他人品如何,但是死的显然很冤枉啊.

韩非,完全是因为经验不足招致杀身之祸的,的确是最可怜的.

首先要确定什么是法家人物,小人与否不能是赵高是不是法家的根据。

另外从法家的观念只有符合不符合利益,没有罪不罪的关系。
好比被商鞅害死的就有罪吗?

所以他的死不冤枉,跟人品无关,跟有罪也无关。讽刺的是他也死在了自己定的法上。 [/quote]
我忘了说了,我最讨厌那些人以商鞅的下场来否定商鞅定的法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01: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6-05, 1:30:59发表
要说中国人不喜欢法家,也未必!

一些中国人是嘴上声讨法家,暗中却学法家,用法家。而对儒家正相反,表面推崇儒家,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并不按照去作。

那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人性好功利这一面自然发挥作用而已.
传统上法家一直在阴暗角落发展,被每个有道德的人鄙视.
而有道德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比如被人尊敬什么的.

所以没有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宣称自己喜欢法家
都要把自己打扮的像个君子,这才好办事.
他们更多的是出去本性而两面三刀.
实际上看过<韩非子>的,领会到其中那种大公无私,公民责任的又有多少呢?

我说喜欢法家,只因我觉得勉强自己承认儒家会令我更不舒服.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担心说出这些后他人怎么看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01: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1:43:31发表
[QUOTE=yingzheng,2005-06-05, 1:40:09] [QUOTE=王佐之才,2005-06-05, 1:30:59]

实际上看过<韩非子>的,领会到其中那种大公无私,公民责任的又有多少呢?

这个还真没有看出来! [/quote]
韩非是提倡大臣不要因私废共的.(其实君主也要这样的.)
虽然你可以理解为BT的忠诚

你可以看看<杨虎先生2 3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01: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6-05, 1:50:47发表
我总认为韩非子是一个刀子笔,豆腐心的人!别看他能集法家学说于大成,但是真让他去玩弄法术,他却做不了。韩非内心还是有“善”的一面。

他不谈善恶,只谈好恶.
他仅仅是诚实的将他看到记录下来而已.

就我自己的理解
人是功利的动物
只是功利的标准不同.

有的人认为真理比生命更重要,所以他可以牺牲.
有的人认为生命比真理重要,所以他可以当叛徒.

功利的标准可以后天培养
但功利的本性不会改变.


韩非没有做什么事,仅仅是因为他经验欠缺,条件不足.这不能说明他比李斯善良.
不过,我也认为,一个如此诚实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心计的.
很显然,写出<韩非子>这样的书,就是找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02: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1:53:58发表
[QUOTE=yingzheng,2005-06-05, 1:47:47] [QUOTE=yaolei,2005-06-05, 1:43:31] [QUOTE=yingzheng,2005-06-05, 1:40:09] [QUOTE=王佐之才,2005-06-05, 1:30:59]

实际上看过<韩非子>的,领会到其中那种大公无私,公民责任的又有多少呢?

这个还真没有看出来! [/QUOTE]
韩非是提倡大臣不要因私废共的.(其实君主也要这样的.)
虽然你可以理解为BT的忠诚

你可以看看<杨虎先生2 3事>

[/QUOTE]
但是君主的不要因私废共中的共只是帝王一人的权利和利益。
又不是天下人的利益,怎么能叫公呢? [/quote]
可惜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朕及国家"

韩非反对君主胡来
但他也只能反对而已
他那么实在的人,想不到可以约束君主的办法.
这就是可惜的地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02: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偶说的是社会现实---
不是说当时人们有这个观念.
(为啥米偶总觉得韩非是为了强盛国家才去游学的呢?偶那个----似乎地回去复习下相关知识了.)

不过你要这么说也行


TO:王佐兄

韩非是很值得同情

不过,我无法想象他过此关后的生活.
感觉他只适合当太子的老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14: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2:36:20发表
可惜了,韩非李斯,同学又是紧邻。

韩非估计没有游学,是在家乡附近和李斯一些学习的

一对冤家

绝对缘分!

PS:不知为什么,我对李斯总是恨不起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15: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14:46:28发表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5, 14:24:28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2:36:20发表
可惜了,韩非李斯,同学又是紧邻。

韩非估计没有游学,是在家乡附近和李斯一些学习的

一对冤家

绝对缘分!

PS:不知为什么,我对李斯总是恨不起来.

李斯没有什么可恨的,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嘛!
符合法家标准。
要说开始他不顾秦朝天下蓄意迎合秦始皇就种下了秦灭的
祸根,后来阴谋立胡亥不过是又加了把火。 [/quote]
蓄意迎合?

有点夸张吧
蓄意的话就不会反对秦始皇攻打匈奴

而且,偶觉得秦始皇再次下令廷议分封的时候,说明他自己对彻底的郡县有所动摇.
李斯把话题引开,进而建议焚书,多是为了自己.
要是祖龙真被说服
他今后的处境就很危险


我真不觉得,秦始皇那次廷议是什么"引蛇出洞"的手段.
那没有必要.
再说此后也没有对淳于越等采取什么非常措施
更加不象"引蛇出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16: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15:52:01发表
[QUOTE=yingzheng,2005-06-05, 15:13:57] [QUOTE=yaolei,2005-06-05, 14:46:28]
有点夸张吧
蓄意的话就不会反对秦始皇攻打匈奴

而且,偶觉得秦始皇再次下令廷议分封的时候,说明他自己对彻底的郡县有所动摇.
李斯把话题引开,进而建议焚书,多是为了自己.
要是祖龙真被说服
他今后的处境就很危险


我真不觉得,秦始皇那次廷议是什么"引蛇出洞"的手段.
那没有必要.
再说此后也没有对淳于越等采取什么非常措施
更加不象"引蛇出洞"

主要是因为采用完全郡县以及焚书坑儒这些并不利于统治,完全是秦始皇的个人意图。
李斯就是揣摩出来上意,才编造这么多道理支持这些。
倒不是引蛇出洞,而是反对声音太大,必须再次商议。
至于反对打匈奴?也没有怎么反对。 [/quote]
但是,如果这只是李斯的主意,而秦始皇听后觉得很好,就采纳了,也一样可以解释的通啊.
李斯应该知道,揣摩上意是很危险的事情.

反对匈奴他是提出了异议,不过没有坚持罢了.
到是死前还把辅佐先帝开疆括土当成大功一件.

我觉得他在秦始皇手下干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揣摩秦始皇的意思.
反而是在2世的时候,不得不小心一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22: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个,当时秦朝有2个丞相
<史记>中并没有说是哪个丞相
只是一般人都认为是李斯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6 18: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6, 9:32:42发表
另外一个是谁啊?

问我这么细节的问题


经查<史记>是,秦始皇的丞相如下:

元年,丞相为吕不韦,我不清楚有没有别的丞相,也不清楚有的话,他是谁.

八年(前239),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吕不韦.

十年(前237),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牵连而被罢官


二十八年(前219),丞相隗林、王绾  (当时李斯可能还是廷尉,此时已经行郡县一段时间了呵呵,不过,司马迁写记录这次出巡的人员时,说"卿李斯",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官职.)

三十四年(前213),丞相李斯(另一个我没注意,估计是隗林.)

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日,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
(呵呵 ,那个34年的丞相也可能是冯去疾)

泄密事件发生在34年到37年之间.
李斯是没动过,(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升的,王绾,隗林不知是什么时候下去的,死?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冯是什么时候上去的.可是秦朝那时好象以右为尊吧,这么说李斯的地位不如冯?)

(我以前看过一书,详细的列了秦始皇时期各个历史有记录的臣子的职位和大约任职时间,不过书不在手边,印象中秦始皇统一后一直是用2个丞相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9 05:3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5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