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千里走单骑》还可以,影音经典,怡情岁月,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感觉《千里走单骑》还可以, 太熟悉了,太男人了!
性别:男-离线 赤县匹夫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10
帖子 441
编号 6621
注册 2004-4-8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2-29 02: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翻着看了好几页的帖子,发现没有人讨论到《千里走单骑》。

说实话,张艺谋的片子,除了《活着》,我都不大喜欢。

不过这次的《千里》,我感觉还可以。说张是一流导演,我个人不大认同。如果说他还是不错的导演,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整部片子,除了小孩追汽车那一段有一点做作,和那个儿媳(让倪萍给她配音最合适不过了)老是让人有种不舒服的感觉,其他的几乎每一个演员,我觉得演得都很到位、很真实。

其中纳西族妇女跳舞的那一组镜头,相信对于到过丽江、黄昏时到四方街去跳过民族舞的朋友来说,都会感到如此熟悉。

那个“根棱半倒”(  昆明话)的翻译把支票还给高仓健的情节,虽说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我真的从这个举动上看到了我自己接触过的很多高原少数民族的影子。

当高仓健来到石头村领杨杨,村委会明明决定好了同意他们把人带走,还要“说道理”时,我也是先一愣,而后会心一笑。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农民伯伯们会不会同样的处理方式,但云南的伯伯们这样办事,我是理解的,这就是他们的脾气。

高仓健的演技是没得说的了(反正我自己这么认为,不同意的不要来跟我辩),话不多,表情比较单一,动作一再重复,却恰如其分地演绎了剧中那个冷峻而温情的父亲。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刚接完我爸的一个电话,看着剧中的父亲,就老想起自己的父亲来。难以沟通却又情真意挚,似乎为大多数父子所共有的。记得我4年多前出来读书,基本上每个学期就跟我爸通两次电话:第一个——下了火车,“我到了”;第二个——买好车票,“我什么什么时候到家”,平时我从来不打给他,他也从来不打给我。最近这一两年就变了,我依旧不打给我爸,他却有事没事一两个星期打一次给我。所以当看到剧中高仓健自问“我有没有这样抱过我的儿子”时,我再一次感到这个情节很真实。大概父亲们总是随着儿子们越来越大,与自己儿子的距离就越来越远。然后,到了一定的年纪,在父子关系上,却又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温情。

电影的情节没有合一般逻辑地发展。几个不合一般逻辑的地方,恰好是我最欣赏的地方。

首先是高仓健决定来中国。这其实是最不合逻辑的。要是女性的思维模式(说实话,我个人认为,现在很多影视和文学作品——除了A片和黄色小说,都是女人气的,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投合女性的旨趣),肯定是要多陪儿子的了。但高仓健没有这样选择,他决定为儿子做一件他想做但已经没有机会做的事——他甚至没有细想这件事对于儿子是不是真的如此重要。我觉得这是很男性的思维方式。

然后是决定到石头村接杨杨,似乎节外生枝,似乎很偏执,似乎是为了在电影里插进另一段父子情来陪衬、加强,但我不这么觉得。夸张的成分,应该说是有的;片刻之间,高仓健就认为接杨杨与拍“千里走单骑”同样重要,的确让人感到有点突兀。如果能为了高仓健的这个决定多插入一两个小情节,我觉得会更好一些。但恰好是这个情节,表现出了一种发自性情的“充血”,我觉得这个不合一般逻辑也是不错的。

再然后是高仓健得知自己儿子的所谓“明年再来”只是一句客套话,以及当他以为自己的儿子在中国有很多朋友时被告知“没什么朋友”,还有高仓健在陌生的语言环境里感到格外孤独时却似乎明白了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喜欢到中国来,这几个安排,我认为是整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哪种深邃的孤独感及面对命运的无力感,和单相思式的、幼稚的天真(概括得太混乱),给我的感觉是——太熟悉了,太男人了!

不过结局安排得不让人满意。儿子死了,杨杨没接著,都安排得不错,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去了监狱,还是拍了《千里走单骑》,而且这个传说中的《千里走单骑》的表演的确没什么吸引人的。我觉得在整部电影中,高仓健的DC完全可以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就可以省去到监狱里放杨杨照片这个不怎么地的煽情情节。他拍《千里走单骑》的那种无意义的失落感,应该这样来表现——

最后总算马上就要大功告成,《千里走单骑》正在监狱中上演,耳边传来的是层层的叫好声,男女翻译、犯人、警官都开心地似乎是为自己而高兴地笑着,高仓健的手机响了,因为叫好声、掌声,高仓健好一会才发现手机响了,他站起身来,脸上第一次有了笑容,走到人少安静处,神情稍显兴奋地,接听,儿媳告知,5分钟前,儿子去世,临死之前,才说出实话——其实当初所言,只是一句客气话,爸爸太傻……(那封无必要的信,包括什么人人皆有面具之类的无聊表白,自当略去)之后,a.在一浪高过一浪地喧闹声中,电影落幕;b.他又强显镇定地回到座位,别人问之,曰:“无事”……

我觉得这部片子还不错,是因为我觉得首先演的大都很真实,而且具有很男性化的逻辑、情节。美中不足就是煽情部分还是多了,恨不能再冷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之所以觉得演得很真实,主要因为我自己是云南人,电影里中国人说的中国话我听着都特别亲切的缘故,尤其是第一次到监狱里拍“千里走单骑”时,警察说那一句“你整哪样名堂”的时候,我心里正想着“他咋个不唱呀,是整哪样名堂”。

一番门外汉的瞎说乱讲,让大家见笑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8 23: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95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