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金庸小说配角谱之倚天篇六---寂寞痴心何足道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19 13: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世间苦无知音,纵活千载,亦复何益?--------------何足道




金庸小说配角谱之六 -------寂寞和痴爱


任何一样学问,到了一定的高度,  都要过一个关, 就是寂寞. 高处不胜寒. 是学者都会遇见的. 王国维说治学的三种境界,也体现了那种寂寞.

很多人对学问也有痴爱之心., 鄙人认识的几个专业棋手,无不对棋有着一种尽呼痴狂的热爱.

寂寞和痴爱, 难道就是古今学者的宿命么?

金庸的笔下, 也有一这么一位隐者,
他就是倚天屠龙记里面的何足道.
何足道, 何足道哉.. 这个名字取的妙在其中, 既谦逊, 又飘逸潇洒, 如果一定要评论金庸取名的金榜, 这个名字当列十位之内.  他绝对不能算倚天屠龙记里的重要人物,但留给人们的,永远是那飘逸潇洒,痴狂而真诚的隐士形象.  
从本质上说,他有和周伯通一样对”艺”本身的热爱. 周伯通练武,是因为其爱武术. 而何足道对武术, 棋和琴的热爱,也让他成为了一代宗师,而实际上,这并不是他追求的境界.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热爱, 你才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去追求那”艺”中的高深境界, 因为, 那不是为名利,也不是为做什么贡献,而是真的,从其中,得到了无与伦比的乐趣.
小说这位何足道一出场,就不同凡响, 琴音集鸟, 百鸟应答, 金庸用饱怀中国传统文字的优美情调, 给了这位雅士一个绝对清丽绝俗的开场白.


书中原文:
过了一岭,只见古柏三百余章,皆挺直端秀,凌霄托根树旁,作花柏顶,灿若云荼。郭襄正自观赏,忽听得山坳后隐隐传出一阵琴声,心感诧异:“这荒僻之处,居然有高人雅士在此操琴。”她幼受母教,琴棋书画,无一不会,虽均不过粗识皮毛,但她生性聪颖,又爱异想天开,因此和母亲论琴、谈书,往往有独到之见,发前人之所未发。这时听到琴声,好奇心起,当下放了青驴,循声寻去。走出十余丈,只听得琴声之中杂有无数鸟语,初时也不注意,但细细听来,琴声竟似和鸟语互相应答,间间关关,宛转啼鸣,郭襄隐身花木之后,向琴声发出处张去,只见三株大松树下一个白衣男子背向而坐,膝上放着一张焦尾琴,正自弹奏。他身周树木上停满了鸟雀,黄莺、杜鹃、喜鹃、八哥,还有许多不知其名的,和琴声或一问一答,或齐声和唱。郭襄心道:“妈说琴调之中有一曲《空山鸟语》,久已失传,莫非便是此曲么?”听了一会,琴声渐响,但愈到响处,愈是和醇,群鸟却不再发声,只听得空中振翼之声大作,东南西北各处又飞来无数雀鸟,或止歇树巅,或上下翱翔,毛羽缤纷,蔚为奇观。那琴声平和中正,隐然有王者之意。
(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一回 天涯思君不可忘)

这段原文引用较长. 因为作者写的太美,实在不忍心割舍. 读者不可简单错过. 需细心细读方可. 文章以郭襄为视角, 探寻琴声, 点出了这位高士琴之一绝. 这段文字, 细细读来, 似乎是幅俊美的水墨画(一位隐士抚琴,百鸟枝头, 一个少女在花间侧耳倾听,本人曾有一位朋友善长丹青, 亦喜金庸之倚天,十年前曾应我之邀以此段文字为背景作画一幅相赠,及为传神) ,又似乎有清音一洗俗尘.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倚天屠龙记的文字风格, 在第一回和第二回特别突出俊秀风雅, 这就是典型代表之一(我将在金庸小说的文字风格里重点分析这些)

空山抚琴,百鸟作答, 这意境多么潇洒,但又多么寂寞?


原文:
那人随手在琴弦上弹了几下短音,仰天长叹,说道:“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世间苦无知音,纵活千载,亦复何益?”说到此处,突然间从琴底抽出一柄长剑,但见青光闪闪…………
(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一回 天涯思君不可忘)


何足道吟的这首词,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出自李太白的<扶风豪士歌>,  可以说真点出了此人的豪情. 抚琴高歌.  狂放, 飘逸. 也当真有太白之遗风,  然而,  有伯牙而无钟子期, 纵有绝世奇音,又与何人说. 求道求艺术, 到了没有人能够欣赏的境界,岂非也很无奈?

接着,何足道画地为棋, 自己和自己下起了棋. 也许当局者迷, 一个围棋造诣不过尔尔的郭襄, 居然也能看破天机, 指点棋局. 而这个何先生居然还没注意到有人, 可见下棋是下到忘乎所以了. 最后才想起道谢.郭襄点出了何足道的琴曲,她的一曲<考槃>作答,  原本亦无甚奇, 但何足道正苦无知音之时, 喜得能懂之人,当真是不喜出望外. 看来,他,还是奈不住寂寞的人.

到底高兴到什么程度呢? 高兴到何先生突然起了创作热情,  把诗经里的考槃和蒹葭拼凑起来合奏, 这首曲子,也是为自己的红颜知音所作. 他和郭襄,应该说和刘正风和曲洋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郭襄只是一时兴起,却非真正象何足道那样的痴迷. 当然,当真要考较起音律来, 实在难以想象这两首曲子放在一起会好听.
   这首曲子,也只有郭襄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所以书中写道:
原文
郭襄心中蓦地一动:“他琴中说的‘伊人’,难道是我么?这琴韵何以如此缠绵,充满
了思慕之情?”想到此处,不由得脸上微微一红。(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一回 天涯思君不可忘)

而何足道抚琴之时,也是投入的可以, 他做事情的专注和投入,岂非求艺者必须的品质?


原文写道:
何足道全心沉浸在琴声之中,似乎见到一个狷介的狂生在山泽之中漫游,远远望见水中小岛站着一个温柔的少女,于是不理会山隔水阻,一股劲儿的过去见她………(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一回 天涯思君不可忘)


他对郭襄的感情,可以说似有意,似无意. 他的热情,更多的在对方对自己的艺术的理解上. 弹琴之时,他是投入真感情去弹的,当真说有什么男女之情,倒也未必. 但你说没有, 又似乎有那么点.所以小郭襄也会突然脸红. 从这一段,完全点出了何足道对”艺”的不懈追求和认真态度. 弹琴也要弹到投入. 这段伊人在水一方和隐士之歌夹杂在一起,是否也是何足道对郭襄一见倾心, 含蓄的表达之词呢? 还是何狂生突然来了创作灵感而一时见兴起之作呢?  读者自可以去揣摩猜测了. 也许, 何足道自己心里,都也是模模糊糊的. 但这种感觉, 岂非比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更有余味呢?

金庸很直白的写何足道有书呆子气,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写他有多呆,他不过是对自己爱好的艺术投入很深罢了,对于不能理解的人,也许就会觉得他呆了.其实他人并不呆, 不但不呆,还不乏幽默感. 尤其是郭襄和卫天望他们三人发生矛盾以后, 他出来处理的方式,也是很有意思.连出场方式都是与众不同:

原文:
再看那掉下来的物事时,更是一惊,只见一个身穿白衣的中年汉子,双手抱着一张瑶琴,躺在地下,兀自闭目沉睡。郭襄喜道:“喂,你在这儿啊!”原来此人正是数日前她在山坳中遇见的那个抚琴自弈的男子。那人听到郭襄说话,跳起身来,说道:“姑娘,我到处找你,却不道又在此间邂逅。” ………(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一回 天涯思君不可忘)


他其实早在一边偷听,一直到郭襄没发应付了, 才从天而降. 还装睡觉. 说不定他半路跟了郭襄很久, 不好意思说出来,于是找了个这么古怪的”邂逅”.何先生也真是可爱. 对付卫天望这三人却不住的冷嘲热讽. 这段文字无不有趣:

原文:
郭襄道:“你找我干甚么?”那人道:“我忘了请教姑娘尊姓大名。”郭襄道:“甚么尊姓大名?文诌诌酸溜溜的,我最不爱听。”那人一怔,笑道:“不错,不错!越是闹虚文,摆架子,越是没真才实学,这种人去混骗乡巴老儿,那就最妙不过。”说罢双眼瞪看卫天望,嘿嘿冷笑。郭襄大喜,想不到此人如此知趣,这般帮着自己。卫天望给他这双眼一瞪,一张铁青的脸更加青了,冷冷的道:“尊驾是谁?”那人竟不理他,对郭襄道:“姑娘,你叫甚么名字?”

看来对于得罪郭襄的人,他是毫不客气了.明着帮郭襄,在嘴上都不肯吃亏, 要把场子找回来.下面的自我介绍, 也是让人感觉到这位何先生的幽默感:

原文:
(郭襄)笑问:“那你叫甚么名字啊?”那人道:“我姓何,名字叫作‘足道’。”郭襄笑道:“何足道!何足道哉?这个名字倒谦逊得很。”何足道说道:“比之天甚么、地甚么的大言不惭、妄自尊大的小子,区区的名字还算不易令人作呕。” (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一回 天涯思君不可忘)



拐弯骂人, 骂得很精彩. 说明他不但不傻不呆,还是一张利嘴. 骂的如此刻薄, 人家当然不卖帐, 动上了手才发现这位何足道的功夫非他们可比. 轻描淡写就可以打发他们了.他还分清轻重, 对郭襄比较无理的卫天望,被教训的比较厉害,而对郭襄比较客气的方天劳,他就比较客气.结果武功最高的潘天耕要比剑法, 何足道已经忙着要给自己的知音听新曲子了. 结果演出了一场绝妙的比剑. 何足道一手抚琴,一手用断剑随手阻挡潘的进攻. 当然,这样子防守, 从实际上说是不可能的.武侠小说在武术上有很多经受不起推敲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太认真, 但一时读来, 何足道的飘逸潇洒, 更是显示了个十足. 这么潇洒的拒敌, 除了琴剑双绝的何足道,除了爱琴如痴的何足道, 还有几个能够? 这种事情,别人做来,纵然可以办到,也毕竟显得故作潇洒, 而何足道心纯求艺,使出来才纯属自然,非他人可及. 何足道的身上, 有周伯通的影子, 但却没有周的混沌稚气.笑傲江湖的梅庄四友,也有何足道的影子, 但却没有了何的潇洒和狂放了. 但是后来的段誉,有了点何足道的痴心.却书呆过了头.
最后断敌人的剑,不自觉把琴弦弄断,他一脸沮丧,感叹自己功夫不纯, 看来胜负对他来说,的确没有多大意义,他追求的是武功的艺术, 武功和琴韵结合的艺术, 而非一时间的胜败.
既给郭襄解了围,教训西域少林三人的目的也达到了, 还给郭小姐听了自己专门为她创作的琴曲, 一举三得,这位何足道,办事效率也够高的了.
何足道是个守信君子,为了给人传一句话,千里迢迢感到少林寺,而托他传话的人和他要传话的人,都是素不相识的人. 这一点, 他也可算当着真君子.
金庸在倚天的头两回对少林僧众的描写,除了无色禅师有点气概,其余给人的感觉就是凶强霸道.并不象佛门弟子.
何足道教训了西域少林的三人,本不想再去打架.
原文:
何足道道:“我跟少林寺的和尚素不相识,又没过节,所以跟他们订约十天,原是要待这三个老儿赶到,这才动手。现下架也打过了,咱们一齐上去,待我去传了句话,便下山罢。”郭襄皱眉道:“和尚们的规矩大得紧,不许女子进寺。”何足道道:“呸!甚么臭规矩了?咱们偏偏闯进去,还能把人杀了?”郭襄虽是个好事之人,但既已和无色禅师订交,对少林寺已无敌意,摇头笑道:“我在山门外等你,你自进寺去传言,省了不少麻烦。”何足道点头道:“就是这样,刚才的曲子没弹完,回头我好好的再弹一遍给你听。” (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一回 天涯思君不可忘)


他念念不忘的,是给郭襄听他自己的作品, 至于和少林和尚打架,他却再也没有兴趣了. 可是他自己忘记了留书少林,这又上去传话, 别人岂能善罢甘休? 这也的确是他痴狂的地方了.
何足道的一张嘴可以说厉害,只用了十六个字就把少林不让女客进寺的规矩给驳得体无完肤.方丈还不得不请郭襄进去.

何足道听他言中之意显是要拒郭襄进寺,狂生之态陡然发作,仰天大笑,说道:“老方丈,晚生到宝刹来,本是受人之托,来传一句言语。这句话一说过,原想拍手便去,但宝刹重男轻女,莫名其妙的清规戒律未免太多,晚生却颇有点看不过眼。须知佛法无边,众生如一,妄分男女,心有滞碍。” (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二回 武当山顶松柏长)

何足道一再退让不想比武, 可少林却会错了意,以为他专门上来挑战扬名, 是根本不了解何足道这个人.结果他却要和人下棋,也不想想别人是否会下棋, 少林也不是以下棋为名.这就是好艺好到痴呆了, 结果无意中显露了上乘内功, 把少林的诸多高手给比下去了.
   要不是觉远师徒出来这一闹, 这琴剑棋三绝的人物, 还真轻描淡写的把少林给挑了. 而且最可笑的是,  这并非他的本意.
   
何足道不是一个武侠, 而是一个艺人, 他对武术的追求,实际上和他的琴,棋一样的,他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人. 这种人必须透着痴爱. 没有痴爱,就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这个,我很很多求艺的人接触, 有时发现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点何足道痴.  没有那点痴,也许,他们也达不到哪个境界. 对自己热爱的事业, 不到痴狂的地步, 又怎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小的时候学科学家的故事,说牛顿为了研究学问, 烧鸡蛋结果把自己的手表放进去煮, 也是痴的可以的人.因为他吃饭走路都在想他的研究. 曹学芹的”荒唐言,辛酸泪”当时又有几人能解, 所以也只能自云”作者痴”了.
何足道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都是少数,也决定了他不可能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但是,这类人创造的文化,科学, 艺术,却都能照耀千古.
写何足道,让我想起了那些棋痴武痴的朋友. 这里说段故事, 我少年时习练太极拳,好之过甚, 一有空不论场合, 就要练几招. 走路吃饭都会想拳势内劲之变化. 有时睡觉时都在梦见练拳. 当时有个拳友, 旧学三皇炮锤和形意五行拳,后经我介绍习陈家太极拳. 此人自幼习武好武成痴, 最爱实战, 交过手的武林高手无数, 虽然后来两人天各一方, 但一通电话, 连寒暄都免了,直接又谈起武来.
  我到湖州老家去看他, 下车他来接我, 还没走到家门口, 连说带比, 当场就动起手来. 总算手里拎着包不方便. 到得他家, 一杯茶没喝完, 说到大家对功夫的新的体悟, 站起来他就要和我在客厅里动手, 吓的他夫人急忙说屋里地方下,去楼下园子里比吧.
他来看我, 住在宾馆里, 没地方施展拳脚. 我们只好在宾馆的停车场里拳来脚往, 推手完了, 还要散手实战, 结果弄的保安如临大敌.
现在回想起来,当真痴的可以. 但是,他领会到的拳法, 却很希望我能理解和知道, 反之也是一样, 他对拳的追求,纯粹是一鼓的狂热的痴爱, 何足道心情, 我是特别有体会.

何足道的寂寞,是所有求艺求道着必须经过的阶段. 世人所能看到的,只是他的琴剑棋三绝, 他的渴望被理解, 却她们是没有人能够体会和领悟的.

  直到郭襄的出现, 郭襄对何足道的理解,不光是因为她从小受了良好的诗词音乐的教育, 也不光是她善解人意. 你能说,郭襄对何足道没有一点共鸣吗?
  他们都是那么洒脱而不拘泥理法,  都是随性的人,但却都不是不通情理, 知道适可而止, 他们都是至诚君子, 何足道对艺一片痴爱, 小郭襄对杨过一片痴爱, 都把深深的寂寞埋藏在心底.   她游览少林,不过是为了向无色禅师问一下杨过的情况, 而何足道到少林来,根本是为了传一句听错了的话. 这两个莫名其妙的人,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情况下的巧遇, 能说不是缘分吗?  一个是昆仑派的俊杰, 一个是峨眉派的开山祖师,少年时的这一段经历,可真可以传为佳话.何况, 还有一个武当派的开山祖师呢.
  
  但金庸写何足道, 处处适可而止. 犹如太极拳法,含而不吐, 招招沉肩坠肘,留有余劲. 他对郭襄那种感情, 写的朦朦胧胧, 欲言又止. 可以说, 何足道和郭襄的交往, 留给人的,是一幅幅潇洒俊美的图画. 留给人的无尽的遐想和回味.却没有半丝的遗憾.
朋友送给我的那幅郭襄花间暗听百鸟朝凤图(出版书的插图是白描),  那俊美的水墨画, 虽然因故而毁, 但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如果,我们能从我们热爱的艺术中得到乐趣,
如果 ,我们能 得到不对追求新的体悟和境界的喜悦,
痴又何妨?
狂又何妨?
何足道哉!


(倚天屠龙记的第一二回, 无论是文字风格和结构情节, 都可以独立成篇. 但放在一个长篇里, 却又不显突兀,这两回精彩之至,切不可等闲视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19 13: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后记:
   写这篇东西, 让我想起来很多当年的故友,还有很多我非常尊敬的高手前辈.  一时之间往事历历在目.
   何足道这个人,早就引起了关注,并非是个新鲜话题. 但是, 我还是要写,除了那些我的多年好友,  也是突然想起了论坛上四不先生和HAPPYTIME之间的交流. 当然实际上并没有可比性. 但觉得四不先生之才思纵横,也当有知音才能一解其怀. HAPPYTIME天性聪颖,家学渊博, 当可称得上是能解其中意了.
   这个联想,是我突然之间而发, 两位切莫实在对号入座. 实在是狂生的妄念罢了.而且

  这篇贴子,本想迟些时候发上来, 给大家多留一点其他的空间, 结果上来很高兴的看到,很多金学研究的贴子都出来了. HAPPY, 四不, KESIN都点到我的新作. 非弄的我不好意思, 就贴出来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19 15: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19, 14:48:30发表

QUOTE: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9, 13:48:42发表
也是突然想起了论坛上四不先生和HAPPYTIME之间的交流. 当然实际上并没有可比性. 但觉得四不先生之才思纵横,也当有知音才能一解其怀. HAPPYTIME天性聪颖,家学渊博, 当可称得上是能解其中意了.
   这个联想,是我突然之间而发, 两位切莫实在对号入座. 实在是狂生的妄念罢了.

呵呵,金刚兄这么一说,倒着形相了。

“happytime”纯真可喜,天资聪颖,我也就顺手点拨一下吧。对于有才气的人,任谁都会见猎心喜的,倒与男女无关。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确实我在网上见到有天份的,几乎清一色是MM,不知道DD们都躲哪去了。(一笑)

我又岂非不知着相. 但太不着痕迹, 知道的人就太少,这篇后记,对你来说是多余的.
    何足道和郭襄, 我倒是觉得这样最好, 也许,就是一种残缺美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19 16: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19, 15:53:25发表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19, 15:40:04发表
至于说起有天分的DD,我到想起有身边的一个人来了。
他是我的表弟,货真价实的男生哟,不过在网上取了一个十分女性化的名字,也在网上自认为女生。我问他何故?他说他特别喜欢玩游戏,并希望能够得到高手指点,扮成女生,网上一大堆GG争着教他如何玩游戏的诀窍,如果自认为男生,就没人理啦。当时听得我哈哈大笑的说,后来他进步神速,很快成了一个游戏高手了哟。

那他是玩游戏有天分而已啊。我说的天分,是文学、历史、军事一类严肃学术的门类。

现在的世界,真好像是阴盛阳衰的。

不敢苟同,感觉上好象并无阴盛一说。
  轩辕上的史家如韦将军,曹仲德, 文家如气流,苍苍,难道都是女人么?
  四不自己偏爱点拨女性,就不要找理由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19 16: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何足道, 郭襄,张君宝这三个一派宗师年轻时候的这段奇缘, 当真给金庸写活了.
  张君宝的部分,我会补足在配角篇的第一篇张三丰里.

   其实在这段书里, 无色禅师的一些细节,也是惟妙惟肖.比如写他故意放走觉远,又引少林僧众避开张君宝的逃亡路线.说明他不以成年旧规为然.
    他和郭襄的忘年之交,也是他豁达大度的表现. 这个人,感觉上还是江湖豪侠气少与佛门之气. 看来年少时的习惯,不那么容易改过来. 觉远圆寂, 他作偈而去, 后来看见别人最近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写的也是无色的这首.
   我本来想写无色禅师,但可写的东西实在不多, 还是选了个比较老的题材何足道.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21 11: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段感情写的极妙, 若有若无, 若既若离. 三个人又都是将来的大宗师.(何足道年龄最大,差不多已经是宗师了,但他应该不是昆仑派创始人, 神雕中就出现过昆仑派掌门青灵子).
    至于无色禅师,我倒是没看出他有什么怪来. 这两回写他,都是写他的豪情. 倚天的第一二回写的很好, 读了让人心旷神怡. 作为淡入的开头,这部书先以俊雅青秀的山水画来给读者开头. 然后再引入宝刀百炼生玄光这比较紧张的情节. 一驰一张, 让读者有审美快感却无审美疲劳.
   想想余秋雨,出了文化苦旅又要出山居笔记, 初看文笔俊秀,多看了大同小异,且华丽过头, 写来写去一个调子,难道是江郎才尽,只会和小余吵架了?
   仔细体会在倚天屠龙里第一二回采用的文字风格和描写手法, 再马上比较第三回宝刀百炼一回,你会感觉出明显的变化. 但是却在不经意间. 山水画变成了充满动感的悬念.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21 17: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1, 15:05:42发表
呵呵,金刚兄有没有兴趣评一评金庸小说的开头?我觉得都很有特色,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题材来深入展开分析。陈墨的“金庸小说艺术论”一口气说了好些金庸小说开头的特点,但只是简单地列举,没有一一地对应各部小说的情况,更谈不上深入细致的分析。他那里主要是分析了金庸小说开头的“平淡”特色(与其它武侠作品一开头必写“灭门”相比),那点分析得相当细腻精致,但其它就无暇论及了。

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但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性的观点,所以评论文章迟迟未能出来。不知道文学批评中有没有专门是关于开头的文艺理论?或者有谁曾经对其它经典之作的开头进行过深入分析?我想借鉴一下别人的理论和实践,看能否对金庸小说的开头的研究提供一些突破性的思路?

你这里以山水画来比喻,很有意思。至于说到一张一驰,是金庸写高潮时的惯用手法,我在研究他所写的高潮时体会比较深,对开头倒还未太注意到这一点。

回四不先生:
   我是看了你的最爱倚天以后, 才突然一时兴起写了这个配角系列. 主要本来是为了给你的文章做点补充, 小说也是多年没看,全凭记忆, 结果给你们催的越写越多,又再去翻原著.
    当真要写点东西,需要积累,我金庸小说已经有几年没再看, 要成系统的评论,还需要重新再仔细读一下方可. 陈墨的东西,我是在九十年代初看的, 后来没再看过,大多记不清楚了. 要系统的写金庸小说的开头,就不能不谈结尾,要谈结尾,就不能不谈结构所以, 我觉得需要积累,展示尚且无法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还请见谅.
  最近除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主要的研究精力放武术史上, 还有古代社会生活和家具风格考. 最近去看了一些明清古家具的实物, 想收藏一些.

   金庸小说的文字风格,我只能拆开来论些细处,成体系的东西,实在没有精力去搞了. 至于配角传之倚天篇(本就是为了相和四不的作品而作,属于无心插柳), 第七篇之后就姑且放一放. 免得诸位看的疲劳乏味. 本想写丁敏君, 写了个开头不舒服, 现已改作其他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22 22: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16:13:46发表

有一个题材我想了很多年了,可能是从我开始爱上“倚天”时就已经有的,就是分析一下“万安寺救六大派”那一段情节,作者是如何使之有一波三折的效果,同时在曲折的情节推进中不断地展现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但至今我还没有提起劲来写这个评论。

这一段,绝对值得一写.
    我想倚天里值得细细品味的节选里, 这是一段. 看你什么时候有激情的时候吧.
   我比较相信文章一气呵成, 过于思考精巧的东西, 往往失之于过于雕琢而无气势.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23 14: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独当六强这段,分析者极多,但大多比较皮毛,四不能论出新意更好.
  倚天里有很多别人很少论及的地方,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精彩的细节,却没有人提及, 也是出与这个,才写了配角传以和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23 15: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文艺评论是否有趣味,首先要看读者对被评论的文章读的深度.
  一般读者看小说也就是娱乐消遣,自然不会有很多兴趣读评论,因为很多东西逼着他必须重新去看和体验才能懂. 这又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的.
   所以只要是好东西,建议四不不要太注重是否会被大众重视,写出来为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23 16: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你还是徘徊在何足道和独孤求败的境界.
  需要有所突破, 张三丰于武当山上感悟文天祥之好名誉的道理一样. 不拘泥于别人的评价了.

  引用一下他的原话:

张三丰长声吟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两诗,文天祥慷慨就义之时,张三丰年纪尚轻,对这位英雄丞相极是钦仰,后来常叹其时武功未成,否则必当舍命去救他出难,此刻面临生死关头,自然而然的吟了出来。他顿了一顿,又道:“说来文丞相也不免有所拘执,但求我自丹心一片,管他日后史书如何书写!”望了俞岱岩一眼,心道:“我却盼这套太极拳得能留传后世,又何尝不是和文丞相一般,顾全身后之名?其实但教行事无愧天地,何必管他太极拳剑能不能传,武当派能不能存!”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23 19: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3, 18:43:33发表

QUOTE: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23, 16:56:59发表
那你还是徘徊在何足道和独孤求败的境界.
  需要有所突破, 张三丰于武当山上感悟文天祥之好名誉的道理一样. 不拘泥于别人的评价了.

呵呵,张三丰的境界太高了,不敢望其项背。

不过,也许是网络把人宠坏了。以前写日记,不要说没有人评论应和,就是看的人也没有,(孤芳自赏乎?)不是照样滔滔不绝的写?还是现在的心境,没有当初那样纯粹了呢?

可以这么说,要调整过来,当真不容易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23 20: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张三丰的境界,其实并非高不可攀,金庸写此人,写的很人性, 否则我怎能在这金庸的十五篇大作里,最爱三丰?
   好东西希望别人能够分享, 这是普遍的心理.张三丰希望太极拳能传之于后世,也是这个新思. 只是生死关头,他能突然领悟, 这就已经突破了他的儒家风范了(张三丰做的是道士,却是一付大儒的派头). 到了领悟诸法无常的境界了.
    看哲学理论多了, 有一个毛病, 领悟真正的道理反而给这些知识干扰了. 知见障是很多人都会遇见的.

   NONONONO会走出来的,就象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会沉下来练点比较稳的东西(太极拳,书法, 古琴之类) 时候未到而已.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23 20: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你现在爱好很杂,颇务杂学, 将来稳定之日,就会专于某一二门学问, 能沉, 能稳, 将来成一代宗师大家之时.
   看看郭襄和郭靖的演变.就能知道了.  就连无色禅师, 也是年轻时候杂学很多, 后来专精于少林绝艺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4-6-23 20: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你这个样子,和我最初少年时学武时样,一会练散打,一会又觉得八卦掌不错, 一会又觉得空手道有道理,  杂七杂八学了一大通,结果抵不住我师兄的三招两式, 痛定思痛, 最后才沉下来专练太极.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刚捣锤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发表于 2005-7-1 10: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的先生把轩辕的陈年老账兜低翻了,我的那些破烂玩艺,也给弄出来了。
那是一时感发,现在读了,觉得还是粗陋。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9 17: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97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