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影音经典
» 【参赛作品】偷换概念的“黑客帝国III”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116
1/4
1
2
3
4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参赛作品】偷换概念的“黑客帝国III”, 拉杂兼谈“苏菲的世界”、“风之谷”及“幽灵公主”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
发表于 2004-4-18 14:4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参赛作品】偷换概念的“黑客帝国III”
写下这个题目,心里有点虚。
这个题材在我心里已经盘旋了好长的时间,但一直没有写成文字。大概是因为有关的题材太宽泛了,写出来很容易“结构”上失控。作为一个研究文学批评多年,经常抨击别人写的东西“结构”不行的人,如今竟然“以身试法”,写一个很可能自己驾驭不住“结构”的东西,岂不大谬?
但对于这个题材,我又非常喜爱,总觉得应该写下来,不能光想不练,否则时间一长,就会忘光光了,岂不可惜?
趁此参赛之机,有一个deadline在此,逼着自己整理杂乱的思想,写成大致可读的文字,算是对自己有个交待吧。
不过,说实在的,最近挺忙。在别处又开了N个贴子,都是欲罢不能、骑虎难下之势。我可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在限期之前完成这个多少有点“天马行空”之险的贴子。
不管怎么样,废话说了不少,还是动手挖坑是理。
[
本帖最后由 东方无翼 于 2006-10-20 20:06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
发表于 2004-4-18 15:4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哎,我还没开始写哩,你急什么啊。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3
发表于 2004-4-18 16:2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暗地婴儿
于2004-04-18, 16:14:36发表
原来还有前期宣传阿:)
不是前期宣传,而是“楔子”,看过“天龙八部”前面的“释名”没?我这是学老金啊。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4
发表于 2004-4-18 19:4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正文:
看罢“黑客帝国III”,我闭目沉思。一时间思绪万千,诸味杂陈。
此剧可议之处甚多,应该从何谈起呢?情节的设计?人物的塑造?结构的架建?这些是评论一部文学影视作品最通常的落脚之处。然而,这又是一部多么不同寻常的作品!我不想依照如此陈腐的框架与思路去揭示此剧的特色。
那么,此剧的特色又是什么呢?充满了隐喻与意象的对话?已经有太多人在这上面进行挖掘与耕耘,我可不愿拾人牙慧。说起来,我马上想到的、觉得很有兴趣想谈一下的,反而是一个小节,那就是莫菲斯那雄辩滔滔、激动人心的演讲。对此进行逐字逐词的分析,一定很有意思。而且,以此为起点,可以进一步探究为什么在英语文学中,演讲词会是一个如此重要且佳作叠出的文类。这显然是一个中国文学完全欠奉的文学类型。这似乎是一个少有人涉及到的评论领域,应该大有文章可作。
只是,这个小节也实在太小了一点,与此剧的关系似乎不是那么必然(其它西方的影视作品中也有类似的“美文”)。钻研这个小节,恐怕会引来“镏铢必究、雕琢过甚”之微词吧。
(待续)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5
发表于 2004-4-18 19:5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思绪千回百转,最后还是着落在此剧的“主题”之上。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此剧的“主题”好像大有问题。但一时之间,我又完全说不上这问题在哪,只感到一种强烈的不安。
思之再三,终于还是没有结果。于是只得抛开了,另做别事。直至夜里,梦中似乎忽有所感,猛然醒来,黑暗中大叫一声:“我明白了!”(汗……,写得好像是亚基米德发现“浮力定理”似的。)原来答案很简单,“黑客帝国III”在“主题”上偷换了概念!
(待续)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6
发表于 2004-4-18 20:1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要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到“黑客帝国I”与“黑客帝国II”去。这三部曲的前两部,其哲学性的主题是非常清晰的。简而言之,它所要探究的,是在哲学上被称为“元命题”的一系列问题:我(人)是谁?物质是什么?精神是什么?世界是真实的吗?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或者至少说,自然意志是否可能?
这一系列问题,归结起来,其实主要还是由第一个问题:“我是谁?”派生出来的,而最终的追问的重心则落在最后一个问题:“自然意志是否可能?”之上。
我是谁?这是最古老的哲学元命题之一。据说,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特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
一些哲学家从物理、化学、生物的角度来看,“我”(或“人”)是一块血与肉组成的躯体。但这进一步地引出另一个元命题:“物质是什么?”另一些哲学家则从精神、意志的角度来看,“我”又是一系列精神、思维活动的集合体。这也进一步地引出另一个元命题:“精神是什么?”
这两种不同的角度本身又再引出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元命题:“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什么?物质真的存在吗?物质难道只是精神的感受吗?”于是这很自然地会追问到:“世界是真实的吗?”世界是真的独立于人的感受而存在,还是只是因为人的感受才存在?一些哲学家极端地认为:“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的手就不存在。”那就意味着,因为我看不见我的手了,于是我的手就不存在。也就是说,是我的感觉中的视觉决定了我的手的存在。
然而,这样的哲学观逻辑地推理下去的话,最终必定会追问到“我是真实的吗?”这一问题上,不但否定了其它事物的客观存在性,连自我的客观存在性也受到了质疑。笛卡尔那一名言“我思故我在”,就是为了解决这一追问而来。
然而,笛卡尔的这一回答,并不能使穷追不已的人类感到满足。如果说“我思”决定了“我在”,那“我思”又是什么呢?“我”真的能“思”吗?于是,这就终于追问到了“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这一问题之上。如果人没有自由意志,那所谓的“思”算是“思”吗?如果没有“我思”,又何来“我在”?没有“我在”,没有我的感受,世界还是真实的吗?
因此,从“我是谁?”始,至“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终,这一系列的哲学“元命题”经由逻辑上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命题组”或“命题群”。而这,就是“黑客帝国”三部曲所要探索、演绎的哲学主题。
(待续)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7
发表于 2004-4-19 09:5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公子羽
于2004-04-18, 22:26:54发表
连影评都要玩连载?变态啊你
不是连载啊,我还没写出来,怎么叫我全贴啊?我是一边写一边贴的啊。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8
发表于 2004-4-19 15:0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多谢多谢,你也很可爱的说。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9
发表于 2004-4-19 15:3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黑客帝国”是一个三部曲。三部曲中使用得最普遍的结构,就是“正-反-合”的结构。其中,“射雕三部曲”就是其中的典型。“射雕三部曲”的主题是对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与道家思想的演绎与反思。其中,“射雕”反映的是“儒道合一,以儒为主,以道为辅”的“正”;“神雕”反映的是“儒道对立,以道为主,儒道共存”的“反”;“倚天”反映的是“儒道互济,再次融合”的“合”(详细的分析,请看我写的《射雕的结构、主题和人物及与“三部曲”的关系》一贴,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14534)。
以前已经提到过,金庸小说在结构上具有鲜明的西方文学的特征,这“射雕三部曲”的结构就是明证。中国古典文学在结构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因此像“三部曲”这类对于结构的要求极高的文学类型,中国古典作品中完全是没有的。但在西方文学中,不但小说领域中多有“三部曲”的作品,在电影领域中更是屡见佳作。
像著名的“星球大战”三部曲,所采用的结构明显也是这种“正-反-合”的结构。(按:这里说的“星球大战”三部曲是指70年代拍摄的那三部,不包括现在拍摄的那两部“狗尾续貂”之作。)“星球大战I”中,洋溢着的是“我来,我战胜”的胜利的激情,乐观主义贯穿全剧,是典型的“正”。
而在“星球大战II”(即“帝国反击战”)中,帝国大举反击,反抗帝国的联盟陷于苦战,故事结束时,剧中的第二男主角令狐汉(按:我是看香港国际台重播的“星球大战”,里面的人名翻译都是香港的译法,非常有意思,第一男主角译作“任天行”,其父黑武士年轻时的名字是“任纵横”,而第二男主角译作“令狐汉”,明显抄“笑傲江湖”中的人名。既有美感,又好记,所以我记的都是这些翻译。看内地翻译版的朋友自己对照着看吧)更是身陷囹圄,令观众焦虑不安,是典型的“反”。其实此剧为“反”更重要的证据是在主题方面。第一男主角任天行正是在这第二部中陷入身世之迷里,痛苦不堪。总而言之,第一部的乐观主义情绪在这里完全被悲观主义情绪所取代。
到“星球大战III”(即“武士复仇”)中,反抗帝国的联盟终于彻底消灭了邪恶的帝国,然而其代价之沉重,令人再难回复到第一部时那种由衷地欢欣鼓舞的情绪之中。尤其是,任天行从父亲的命运之中挣脱出来、并拯救了父亲的灵魂的同时,也永远地失去了父亲的生命,而且所爱之人变成了自己的妹妹,与别人双宿双飞,其中的苦涩无奈,又岂是表面的胜利所能掩盖?然而,任天行毕竟最终挫败了帝国皇帝要把他异化为与他父亲一样的黑武士的阴谋,联盟也确实是粉碎了帝国的黑暗统治。胜利是主旋律,但在这胜利背后,更多的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与苦楚,使全剧的气氛与第一部的单纯的激情截然不同,更多了几份沉重与深思。因此,此剧的风格是“合”。
(待续)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0
发表于 2004-4-19 15:3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暗地婴儿
于2004-04-19, 15:05:12发表
可怜没人爱?呵呵
说得自己这么可怜,更想爱你了,嘻嘻。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1
发表于 2004-4-19 15:5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里忍不住想说点题外话(反正早说了此贴有“天马行空”、结构松散之险,不说白不说了,嘻嘻)。可能会有朋友指出,近来也大热的一部三部曲--“魔戒三部曲”的结构,可完全不是这样的。
此说有理。然而,问题的关键正在于“魔戒三部曲”的创作方式与“射雕三部曲”及“星球大战三部曲”都截然不同。“魔戒三部曲”早有文本(原著)在手,从一开始的拍摄就已经有意识地想拍三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魔戒三部曲I”如果单独来看,从结构上说是不完整的。把魔戒投入火山之中的任务远未完成,故事就嘎然而止了。如果没有后面的两部,这部电影在结构方面是失败之作。
然而,无论是“射雕三部曲”,还是“星球大战三部曲”,它们的第一部在结构上都是非常完整的,即使没有后面的两部,单独来看也是完整的故事。这显然是因为,作者或编剧在创作第一部时,其实并没有想到要创作一个完整的三部曲系列,而是因为第一部完成之后,反应热烈,极为成功,于是产生了再接再励,索性写出一个三部曲系列出来的想法。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星球大战三部曲”的第二部,单独来看结构就不再完整了,第二男主角令狐汉生死未卜,第一男主角任天行的身世之迷也未能完全廓清,大量的埋下了伏笔的线索要留待第三部才能完成。这显示编剧在创作第二部时,已经有意识地将整个三部曲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
在这种临时变阵而导致的“三部曲”作品,很容易就会采用“正-反-合”的结构。因为作者或编剧在创作第二部时,很自然会以第一部为一个参照物,将第二部写成第一部的对立面。而到了第三部,就要调和第一部与第二部的风格,以使整个三部曲在结构上呈现出“完整”的美感。
其实,严格来说,“魔戒三部曲”是不应该视为真正的“三部曲”的。它只是将原著分解为三部分,先后地拍摄而已。这跟80年代时TVB将“射雕英雄传”分拆成三部分(“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和“华山论剑”)拍成三部电视剧的做法,是如出一辙的。因此,原著的作者本来就是一气呵成地写下来,并没有要把作品写成“三部曲”的设想,以此为基础拍成的电影或电视剧,即使是刚好分成了三部分,也并不等于它就是“三部曲”。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就可以明白,是结构而非集数才是内在地决定了一个系列的作品是不是真正的“三部曲”。就如同我以前提到过的,是结构而非篇幅才是内在地决定了一部作品是不是真正的长篇小说。仅仅篇幅长的作品,很可能是“伪长篇”,实际上只是短篇小说系列。同样的道理,所谓的“魔戒三部曲”其实是“伪三部曲”,实际上只是一部长篇电影的三集。当然,这里如此澄清“魔戒三部曲”的真正身份,并不是要否定它的艺术成就,只是要说明何以它的结构与真正的“三部曲”如此之不同。
(待续)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2
发表于 2004-4-19 16:2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前面一贴虽说是“题外话”,但其实对于我们理解“黑客帝国”这个三部曲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因为,显然“黑客帝国三部曲”也是临时变阵而导致的“三部曲”作品,是因为第一部拍得太成功了,以致于编剧马不停蹄,又再接连推出第二、三部。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黑客帝国三部曲”在结构上也明显地具有“正-反-合”的特征,同样是第一部的故事非常完整,而第二部的故事就已经不再完整,大量伏笔及其线索要到第三部才能得到交代和完成。
本贴是要分析“黑客帝国III”的主题,然而如果我们不先弄清楚它所属的整个三部曲所采用的“结构”,我们是不可能真正地明白“黑客帝国III”的主题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事实上,在特别注重“结构”要素的西方文学中,“结构”绝对是理解“主题”的一大关键。
前已述及,“黑客帝国三部曲”与采用了“正-反-合”的结构。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黑客帝国I”与“星球大战I”在风格上非常相似,都是在全剧之中洋溢着一种热烈的乐观主义的情绪。男主角尼奥坚定勇敢、积极进取,在莫菲斯等人的帮助之下,从MATRIX的控制中摆脱出来,认识了真正的“我”(这解答了“我是谁?”的问题),在与史密斯的连场激战中确认了自己“The One”(救世主?)的身份,并掌握了相应的超能力。
全剧的最后一幕,描写尼奥拿起电话,向MATRIX中的人们发话:“你们是自由的!”(大意如此,现在我手头没有这戏,请有的朋友帮忙告知准确的话是什么。)这是对该剧的主题的一个强烈的暗示式的回答:“是的,人是有自由意志的!”这是一个相当积极、乐观的回答,充分了体现该剧的“正”的特色。
(待续)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3
发表于 2004-4-19 16:3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然而,到了“黑客帝国II”,情况可以说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方面,是形势急转直下,MATRIX大举反攻,锡安城岌岌可危(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星球大战II”中的类似设定)。然而,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尼奥的身份(这又涉及到“我是谁?”的命题了)本来在第一部的结尾时已经非常明确,这时却竟然被完全颠覆,不要说他是不是所谓的锡安城乃至全人类的“救世主”都很成疑问,就连他本身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人”,都在此剧播出后于网路上引起一片争议之声。
甚至于连“锡安城”本身,是不是也只是一个与MATRIX无异的虚拟世界的疑惑,也甚嚣尘上,以致“双城论”大行其道。(这里就涉及到了“世界是真实的吗?”的命题了。因为如果连“锡安城”也不是真实的,那么还有什么是真实的呢?所有的世界都只是虚拟世界吗?)
更进一步的是,“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的命题更是再次逼面而来。如果尼奥只是一段程序,一段MATRIX为了能使自身升级换代而设计出来的程序,尼奥所作的一切,只是按着MATRIX的设计而机械行动而已,“自由意志”变成了一个可笑之极的词。而如果连“锡安城”也只是另一个虚拟世界,用来安置那些“反抗精神”特别顽强的“人”,(抑或也只是“程序”?)其目的也是在于为MATRIX的升级换代而服务的话,莫菲斯等人又何尝有什么“自由意志”可言?即使退一步说,“锡安城”不是虚拟世界,确实是真实世界,那么莫菲斯等人受那所谓的“预言”所惑,千辛万苦寻到尼奥,指望他能拯救锡安、拯救人类,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之间被MATRIX所利用,向一个其实也只是一段程序的所谓的“人”顶礼膜拜,傻乎乎地坐等“他”来拯救众生。这种“做了奴隶而不知”的状态,岂不是更为悲哀吗?自由意志何在?自由意志何在?
由此可见,“黑客帝国II”充满了悲观、怀疑、迷惘、颠覆……,其“反”的地位昭然若揭矣。确实,这与此剧对整个三部曲的主题进入了“反思”的层面,其哲学性的演绎也进入了虚无主义、悲观主义的阶段是密切相关的。在此剧中,尼采、叔本华的影子无处不在。有网友在评论此剧时,用一句“世上没有救世主”来总结尼奥的真实身份在此剧里的再次失落,更是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尼采那一句振聋发聩的呼喊:“上帝死了!”
(待续)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4
发表于 2004-4-19 17:0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也就是说,到了“黑客帝国II”,在“黑客帝国I”结尾处看似一切已经尘埃落定、盖棺定论的哲学命题,全部被颠覆。而本来都是肯定式的回答,这里完全变成了无法回答或否定式的回答。
“我是谁?”--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并不是原来我所以为的我。(这跟尼奥在第一部时刚刚从MATRIX中解放出来时的迷惘是一样的。)
“世界是真实的吗?”--不知道。可能不是;或者即使是,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
“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看来是没有的。
在此剧稍后的时候,正如一些深谙哲学的朋友所分析的那样,随着那个不断地作预言的祭师老太太回答尼奥的一系列质问时指出,既然已经存在,那么为什么存在就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如何存在,发挥自由意志,做出选择,虽然选择里面打上了决定论的烙印;于是,存在主义闪亮登场了。
作为存在主义的创始者,海德格尔的思想渊源来自于尼采,这一点哲学界中是早有共识的了。因此,从尼采、叔本华的虚无主义、悲观主义发展到海德格尔、萨特的存在主义,这是历史的,也是逻辑的。萨特认为,个人的一切行动都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他对自己的存在、行为就负有完全的责任,上帝和任何外在因素都不是推诿责任的对象,人生的意义就体现为人本身的行动。
这从表面看来,是以比较积极的态度解答了上述的三个命题的。然而,从此剧的情节安排来看,除了让祭师生硬地说出那一段充满了存在主义色彩的话之外,我看不出有哪一点是真正地演绎了存在主义的解答。因而,“黑客帝国II”的悲观色彩,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待续)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5
发表于 2004-4-19 21:4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菜刀
于2004-04-19, 21:33:50发表
剧中情节我依稀记得是,neo对着话筒说:我将告诉世人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至于他们知道以后会选择呆在哪里,是他们自己的事。
大概就记得这么多。
唔,好象是这样的。反正其意思就是说,人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吧。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6
发表于 2004-4-20 10: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铛然
于2004-04-20, 9:36:10发表
唉,这个id简直就象是为你注册的。
呵呵,多谢多谢。给铛然MM一个飞吻!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7
发表于 2004-4-20 15:0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appytime
于2004-04-20, 14:14:43发表
nononono,我也是从天涯追到此地的哟,很喜欢看你的系列评论。
啊,是吗?那更多谢。死了,没有那么多飞吻啊……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8
发表于 2004-4-20 19:2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appytime
于2004-04-20, 14:14:43发表
nononono,我也是从天涯追到此地的哟,很喜欢看你的系列评论。
让我想想自己开了多少个坑,还有多少个即将要开的坑,算是列个清单,给众追星族也心中有个数吧。
这一篇,越想越多东西写,死了,可能又要写成长篇巨制了。昨晚想了一下,觉得为免这个贴子“结构”上失控,有些本来想写的东西可能要改成“辅贴”或“番外篇”来写。先列个清单在此,以免写着写着,写得太长,写到后面都忘了。
番外篇之一:决定论的混淆
番外篇之二:自由与责任
番外篇之三:西方文明VS中国文明
番外篇之四:西方文学中的若干“母题”
除了这个贴子外,天涯那边那个长期连载的“文学影视中的李世民”,我也会努力每天填坑的。但这个贴子实在是超级的长,恐怕真要到“明年今日”才有可能填完。但承蒙众MM鼓励,一定笔耕不缀!
另一个正在进行时的贴子是“台湾土地改革的启示”的续篇,似乎也是有越写越长之势。虽然可能太专业了点,看的人不多,但我写得很开心。尤其上段时间写着写着,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从经济学的角度严格证明了为什么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证明的过程简明清晰,逻辑严丝密缝,真是意外之喜!那一段写得简直像数学证明那样漂亮,自己乐了个半天都没醒过来。所以呢,这个贴子我也是会坚持下去的!
还有一个暂时撇下,但我打算在“台湾土地改革的启示”写完后会再续起来的,是“李世民懂经济的若干例证”。那个贴子其实差不多完了,我只是打算再补充一点贞观年间的经济史的资料,就会结束。但这个贴子会再派生出两个“番外篇”。其一是打算狂批一顿“剑桥隋唐史”。但目前手上没此书,不能直接引用里面的文字,以便我逐字逐句地进行“精确打击”,有点遗憾。所以不打算马上补充这个“番外篇”。其二是打算写一个关于唐宋兵制变迁的贴。我对兵制的认识不多,在网上问人家,似乎懂的人也不多,或者可能是懂的人比较懒,没有回答得很清楚。但我还是打算要在结束了“李世民懂经济的若干例证”一贴后开始动笔写这个贴。资料不足就老实说不足好了,属于猜测的就说是猜测出来的,或者反而可以引得那些懂的人看到我说得不对,破口大骂一通之余,把知道的东西都说出来。嘻,这就叫做“抛砖引玉”了!
正在进行中的还有一个散文“你是不会说话的人——给我爱的猫和爱我的猫”。这个有点塞缝的性质,有空而空不长时会见缝插针地把它填完。
有一个在脑海中酝酿多时,但一直不敢开的贴,是“落樱缤纷,情陷东瀛——日本文学杂谈”。不敢开,是因为现在光是在我的脑中打腹稿,我就已经意识到这个贴将会是继“文学影视中的李世民”那一超级长贴之后的另一超级长贴。因为我打算把我所有看过的日本的文学类型全部“一网打尽”,包括小说、影视、卡通、动漫……甚至歌曲。而且,在评及推理小说这个日本小说的大类别时,我还想把其它国家的同类作品(如侦探小说、破案小说等)也扯进来。昏……光是这么一想我就已经觉得要昏倒在地了。所以,我现在不敢开这个贴。起码要等到那个“文学影视中的李世民”的长贴结束了再说。(倒!写作大计居然已经“排期”到明年去了……)
大概就是这样吧。其它其实还有,但目前不会想着要非写不可的。
写完上面的清单,自己回头一看,也几乎要自己吓死自己了。好啦,以后365天,天天都不愁没有东西可干啦。拼命填坑、挖坑吧!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19
发表于 2004-4-21 10:1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续前文)
通过前面对“黑客帝国I”和“黑客帝国II”的回顾,并分析了“黑客帝国”作为一个整体的“三部曲”的的结构,我们就可以明白,“黑客帝国III”的主题应该是什么。那就是它必须为前两部已经一正一反地回答过的“我是谁?”、“世界是真实的吗?”、“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等哲学命题作出“合”的回答。
事实上,当“黑客帝国II”播出后,网路上对于“黑客帝国III”一片期待之情。一般的观众,可能是因为第二部中埋下了大量的伏笔,因而急于想知道第三部是如何收束这些线索,给出一个“大结局”式的交代;但在我来说,我认为这些情节上的小问题并不重要。结局总会有的,就像面包总会有的一样。不论是皆大欢喜还是悲剧收场,即使再怎么差强人意,结局总会有的。
然而,我所急欲知道的,是第三部到底会如何以“合”的形式来回答上述的哲学命题。因为,这可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些哲学命题,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已经说到,是哲学上是“元命题”。所谓“元命题”,就是指那些构成了哲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命题,大量的哲学命题只不过是在这些“元命题”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从逻辑上说,这些“元命题”是不可能真正得到最后的解答的,因为正是这些“元命题”的存在及其无法完满地解答,决定了哲学这一门学科存在的价值。
正如一位科学家说过的那样,如果科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的解决,科学就不再有意义,科学就走向死亡。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哲学。而不管是哲学还是科学,最难以、甚至很可能是不可能得到解答的问题,就是“元命题”。如牛顿研究力学,苦苦追寻那“第一推动力”的来源,最后遍寻不获,只好归因于“上帝”。这一富于悲剧性的事实说明,一切学科的源头在哲学,因此科学的“元命题”归根结底地追寻的话,最后一定会回到哲学的“元命题”上去。
这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哲学的伟大所在,但恐怕也正是哲学的悲哀所在。
(待续)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0
发表于 2004-4-21 10:1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为什么说悲哀呢?我们苦苦追寻一个问题,但我们同时又隐隐地感受到,这个问题本身很可能是永远都不会有答案。这或许本身就是哲学中的“悲观主义”的来源吧。不过,我本人倒不认为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研究学问,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快乐的源泉也是在于过程,而不是在于结果。
回到开头时引用的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特尔斐神殿里的石碑上面的话:“认识你自己!”吧。也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地认识我们自己,(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在不断的追问中,我们的确是比最初的时候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提出一个解答,然后质疑、推翻之,再提出一个解答……生命在此并没有白白地耗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也在成长和成熟。春花秋月,生老病死,皆不可免。尽管我们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沧海中之一粟,但我们的悲欢喜乐,对我们来说绝对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尽管对别人来说并不一定如此。
(待续)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1
发表于 2004-4-21 10:2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点走题了,赶快拉回、拉回!
如前所述,“黑客帝国”三部曲所要回答的哲学命题,都属于哲学上的“元命题”,实际上是至今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的命题。因此,沃卓斯基兄弟将会如何以“合”的形式来作出自己的回答呢?怎样才能既兼顾形而下的娱乐层面的俗众的需要,又能在形而上的主题层面至少是自圆其说地把第一、二部的回答“合”起来呢?
根据我所看到过的类似的作品所得到的经验,我对沃卓斯基兄弟抱有十分的怀疑态度。这里,我就要说到那本由一个北欧高中教师写成的“苏菲的世界--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了。
(待续)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2
发表于 2004-4-21 10:3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最早知道“苏菲的世界”,是在一次哲学系的讲座上听到一位哲学老师极力推荐此书。而这位老师的学问水平,我是一向钦仰的,因此就对此书留上了意。然后,在其后的一次去探望朋友的路上,偶然地走进一家书店,看到了这本书,就买了下来。到了朋友的宿舍,要等他办完一些正事,于是就顺手翻开书页,读了起来。这一读,就陷了进去,一直读到中间的部分,苏菲在16岁(?)生日的前夕知道了自己只不过是一本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真相。16岁的生日,却只是明白了自己的一生,不过是一场虚幻!书里的苏菲哭泣着冲入滂沱大雨之中,书外的我也几乎颠倒不能自已。
(按:现在这本书不在我身边,一些细节可能错了,请知情者指出。)
看到此处,我不能再看下去了。我的心情消沉到了极点,顺手拿起书桌上朋友做实验报告时用的报告纸,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妈妈,述说看这本书的感受。当时我的状态大概是处于迷狂之中,书信一挥而就,没有再细读,就寄了出去。其实我写完之后,就已经不再清楚地记得自己到底写了些什么。那感觉就好像是发了一场大梦,梦醒后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碎片,再也拼凑不出完整的外貌。
几天后,忽然接到妈妈的电话。话筒那头的她语气惊慌地说:“我收到你的信了。发生什么事了?我看完你的信,几乎要认为那是你在自杀前写的绝命书!”我自己也吓了一跳,怔了半晌,才说:“没什么。只是看了一本小说,太投入了,几乎自己也给卷了进去。”
其实在看书之前,我的心境很开朗。那段时间没有什么困扰我的问题,我生活得乐观、自信,根本不会想到自杀。但只是看了那本书,竟然痴迷到如此的地步!这一方面说明了这部小说的感染力之强,但另一方面却不能不说是尼采、叔本华那一派的“悲观主义”对人的情绪有天然的“亲和力”,特别能吸引人。
(待续)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3
发表于 2004-4-21 11:1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确实,悲观主义作为一种文学作品的风格,是特别有魅力的。(或者你可以说是蛊惑力,像我看“苏菲的世界”,就好像是中了邪似的,天朗气清的似的心境竟然可以因此而突然乌云密布、暴雨如注。)无怪乎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之出也,引发了很多当时的少年人穿着与书中的维特一样的装束(青衣黄裤)吞枪自尽,以致于此书一度被指煽动少年人自杀而在德国和丹麦遭禁。(我自己看此书时也是哭成一个泪人的说,汗……不过倒还不至于想学着他来自杀。)
基于同样的道理,“黑客帝国II”中的尼奥那一脸的哀伤与迷惘,才会如此令观众为之颠狂吧。
当然,“黑客帝国II”的另一个魅力所在,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探讨了一个所谓的“娜拉出走后怎么办?”的问题。对五四时期作品有认识的人都会知道,五四时期最受追捧的西方剧作家是挪威的易卜生。这个实际上艺术成就并不是那么高的剧作家的作品,在五四时期被广泛地翻译、介绍到中国。中国的知识分子热情地阅读和赞美他的作品,其热烈的程度远胜对莎士比亚这些真正更能代表西方戏剧的经典与巅峰水平的大师。这里有时代的因素,因为易卜生的戏剧直接地刻画社会而不是人生,迎合了当时中国社会辄需在文学上为改革摇旗呐喊的作品的需要。他的代表作“国民公敌”、“玩偶之家”等迅速在神州大地上流传,尤其是“玩偶之家”,简直就成了当年宣扬“妇女解放”的新思想的一面大旗,实际上是巴金的“家”一书的模仿对象。剧中的女主角挪拉在经过一番痛苦挣扎之后,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一个“玩偶”。于是,追求独立人格的她,在全剧结束的时候毅然地“出走”,离开了那个没有真正的自由与爱情的家。这一结局,极大地鼓舞了当时有学问、有主见的女大学生。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结局,与“黑客帝国I”的结局又是何等的相似!(按:出现这样的相似,不是偶然的,因为这实际上是一个西方文学的“母题”。“黑客帝国”三部曲实际上综合地描写了大量西方文学所特有的“母题”,关于这一点,我将会在此贴后的一个辅贴或“番外篇”中予以更为详细的分析与解剖。)
然而,在一片欢呼与激动之中,对社会的认识更为深刻而独到的鲁迅,写下了他的名篇之一“伤逝”。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以“玩偶之家”的结局为开场,其主题正是对于易卜生戏剧中那种乐观主义情绪的反思和诘问,即“娜拉出走后怎么办?”她走出了这个无爱无情的“家”,但她可否曾了解到,那个“家”之外的“社会”,只不过是一个扩大了的“家”。她真的能通过“出走”,就逃离那个压迫她的独立人格、玩弄她的纯洁爱情的“家”吗?鲁迅以其“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气魄,为“伤逝”设定了最悲惨的结局--小说中的女主角子君的出走,最终的结果不仅仅是失去了生命,更失去了那所谓的真爱。她勇敢地出走,但最终换来的,只是背叛与离弃!
我们也可以看到,“黑客帝国II”实际上是与“伤逝”是有着暗中契合的地方的。尼奥真的能走出MATRIX的控制吗?锡安城难道也只是另一个虚拟世界?真的解放了吗?只不过,“黑客帝国II”更多地是从哲学而非社会的角度来进行刻画,它所追问的“真的有自由意志吗?”的哲学命题,是鲁迅的小说所不涵盖的内容。
(待续)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4
发表于 2004-4-22 11:1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前面说过了“苏菲的世界”一书如何地令我颠倒不能自已。然而,看到后面,却是令我大失所望。作者为了说明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不惜让苏菲在那个教她哲学的神父和那个创造了苏菲这个人物的少校的女儿的帮助下,逃离了少校的控制,进入到与少校同一维度的空间,还因为隐形而小小地捉弄了少校一番。
这样的情节设计,可谓败笔到极点之作。
要知道,当时我看苏菲发现真相时,会如此深入地卷进对她的命运的同情之中,是因为我想到,苏菲的命运是被写她的少校所决定了;而那少校的命运,不正是被写这部小说的作者决定了吗?如此再往上推一层,我们处于与作者同一维度之中,难道我们的命运,不会是也给某个正在写作着这个世界的“作者”决定着吗?这一想,刹时寒气游走全身,“移情作用”强烈无比,完全把自己代入了苏菲之中,与她哭而哭,与她悲而悲了。与其说是同情她,不如说是自怜己身。(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个自称是高二学生的人写看这部小说的感受,有这么一句:“苏菲是上校书中的人物,上校是Gaadar书中的人物。这层关系我读了很多遍《苏菲的世界》才理出来。不是我反应迟钝,这不是一个读一遍就够的故事。”我当时就暗笑,想:“小弟弟,你水平还次着哩。我读第一遍时就已经看出来了。”不过,高二学生嘛,能看懂那本书已经不错了。)
然而,作者写到后面,却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大团圆”的喜剧结局,不惜破坏书中的逻辑,这是最低等的作家才有的水准!要知道,在不同维度之上,是不可能从低跳到高的。从高跳到低可以,但反之就不成。像“苏菲的世界”一书,有这么几个维度:苏菲等书中人物处于最低的维度;少校和他的女儿处于较高的维度;而“苏菲的世界”一书的作者和我们这些读者又处于更高的维度;如果这世上真有上帝、造物者或主宰者的话,他们就处于最高的维度(这里“最高”是指就我们所能想象的情况而言)。高维度的人可以知道低维度的人的事情(即处于所谓的“全知全能”的状态),而低维度的人即使可以凭想象而猜测高维度的存在(像我们猜测可能有上帝的存在),但绝对无法从自己所在的低维度跳进高维度去,使高维度的人无法了解他的行为,甚至还可以支配高维度的人。
以前看过一本关于几何学的小说,那书的作者最初可能只是想写一个解释几何学中的“维度”这一概念的通俗作品,写着写着却写成了寓言小说。那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作了个梦,梦里他周游了多个不同的维度空间。先是去“二维”(即“平面”)空间,看到里面所有人都只能在一个平面上移动。然后去“一维”(即“直线”)空间,里面所有人都挤在一条直线上,只能与在自己左右两边的人接触。最后去“零维”(即“点”)空间,只看到一个人在那里。不同维度空间的人,都无法理解更高维度空间的存在,都认为自己所在的维度空间就是最自然、最合理的。最妙的是写到在“点”空间里,那里只有一个人,就是那个“点”了。他狂妄自大地声称自己就是整个宇宙。主人公告诉他,这是错的,他只是一个连体积、面积、长度都没有点。但那个“点”完全不屑一顾,认为主人公胡说八道,不知所谓。
然后,主人公就从梦中醒来,觉得很感慨。那些处于低维度空间的人,自以为真理在握,其实完全是大错特错。正在这么想的时候,忽然出现一个人,跟他说他所处的“三维”(即“立体”)空间之外其实还存在着更高维的空间。他破口大骂此人,说这人胡说八道,不知所谓。“立体”空间已经是最高维度的了,怎么可能还有更高维的?他这样痛骂此人,那人只是摇头叹息,说:“你的反应,怎么就跟那些在零维、一维、二维空间的人一个样?”他一怔之间,那个人就消失了。他反复思量此人的话,猛然醒悟,自己不能理解更高维度空间的存在,岂不正如那些低维度空间的人不能理解他所在的“三维”空间是存在的一样吗?
于是他很兴奋地跑到屋外,向众人宣称他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那就是我们这个空间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更高维度的空间。然而,所有人都鄙夷地看着他,说他一定是疯了,头脑不清楚,所以才会这样胡说八道,不知所谓。他竭力地解释,以二维等低维度空间的人不能理解我们所在的三维空间的情况来作比拟,说明确实是有可能存在着比三维更高的空间的。但始终没有人理会他,他最终被看作疯子而受到孤立和唾弃。
(待续)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5
发表于 2004-4-23 10:0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要注意的是,“黑客帝国”的哲学主题虽然与“苏菲的世界”在这一点上有重合之处,但“黑客帝国”的设计是不同的。
这里我要先谈一点关于文学影视作品在“情节”与“主题”这两个要素关系方面的常识。文学影视作品的“主题”很多是互相类似的。尤其是某些很基本的主题,如爱情、友谊、母父之爱、兄弟之情、忠诚等,更是普遍地存在于各个国家、民族和文化的作品之中,被不同时代的作家、不同类型的作品反复地表达与演绎。这类主题就叫“母题”。当然,也有一些某个特定的国家、民族和文化所特有的主题,在这国家、民族和文化之外不会去表达和演绎,但却被这个特定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中的作品反复地表达和演绎,这也是“母题”,但那是该特定的国家、民族和文化的所特有的“母题”。我在此贴之后会再写一个辅贴或“番外篇”,就是特别地讨论西方文学所特有的“母题”的。
实际上,文学影视作品的“主题”数量是有限得很的,但以什么样的“情节”去表达这些有限的“主题”却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因此,自古而今,文学影视作品的数量大概可以用数以亿万计来形容,而今后仍然会有更多更多的文学影视作品涌现,它们的“情节”多多少少都不会完全相同。正是“情节”的变化多端,读者观众才不会觉得“主题”来来去去都是那有限的几个而感到文学是一门乏味的艺术。
作个可能不太准确的类比。音乐中来来去去也就那七个音符,即使再加上其它一些辅助性的变化,音乐技巧的数量是极其极其有限的,比文学影视作品中“主题”数量的有限更为有限。然而,自古而今已经有无数的歌曲产生,今后也一定还有更多的歌曲产生。音乐中如此有限的元素,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仍然变化出不计其数、各各不同的歌曲。因此,我们是不必担心文学影视作品会有“才穷智竭”的一天的。
一些文学批评家,把一部作品的“情节”称之为“表面文本”,而把“主题”称之为“潜文本”。即“情节”的“表面文本”是为了表达、承载“主题”的“潜文本”。由于“主题”的数量有限,因此大量的作品是具有相同的“潜文本”的;但它们的“情节”是千变万化的,也就是其“表面文本”是不同的。然而,尽管同一“潜文本”有着不同的“表面文本”,但“潜文本”的相同确实是会制约着“表面文本”的不同的。因为,毕竟“表面文本”的存在就是为了表达“潜文本”。一部小说的“主题”是否成功,很程度上就反映为“表面文本”是否成功地表达了“潜文本”。而在“潜文本”相同的情况下,某些“表面文本”确实是比另一些“表面文本”更有利于成功地表达“潜文本”的。
(待续)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6
发表于 2004-4-23 10:4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了上述认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回到对“黑客帝国”和“苏菲的世界”的比较上。显然,这一剧一书的“潜文本”在关于“人是否有自由意志”这一点上是具有共同的“潜文本”的。但它们的“表面文本”当然是不同的(所以前面我说它们的设计不同就是这个意思)。
“苏菲的世界”的“表面文本”是,苏菲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少校)所写的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呵呵,像绕口令一样),所以她之没有自由意志是因为她本来就与少校处于不同的维度之上。少校是他所写的小说的作者,而作者就是他笔下创造的世界的“上帝”。在创造者与被创造者之间,只有单方面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被创造者或被支配者当然是没有自由意志的。
这样的“表面文本”是为了暗示,我们所处的世界很可能也是一个被创造的世界,在这世界之外很可能也存在着一个创造这个世界的“上帝”,我们与祂的关系很可能也是被创造者和创造者、从而也就是被支配者和支配者的关系,因此我们很可能实际上是没有自由意志的。“苏菲的世界”的“表面文本”就是这样表达出“潜文本”的。
而“黑客帝国”的“表面文本”是,尼奥等人与MATRIX其实是处于同一维度上的。(即使锡安城也是虚拟世界,尼奥等人都只是一段程序,这一点也不会改变。只不过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尼奥等人、锡安城和MATRIX之上,还有一个处于更高维度的“上帝”。)MATRIX只是控制了尼奥的思想,使他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所处的虚拟世界就是真实世界。但一旦尼奥与MATRIX的“连接”中断,尼奥就能从MATRIX的虚拟世界跳转到可能是真实世界的地方。这就跟“苏菲的世界”中的苏菲在逻辑上完全是不可能从她所处的低维度跳到上校所处的高维度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了。
因此,“黑客帝国”中的“表面文本”安排尼奥可以从MATRIX的虚拟世界中清醒过来,跳转出来,逻辑上是合理的。只是为了进一步表达“潜文本”,又故意在第二部里安排了其它“表面文本”,使观众产生疑惑,觉得尼奥所跳转出来的世界可能也只是一个更大的、包含了MATRIX那个虚拟世界在内的虚拟世界。事实上,即使我们不追究“苏菲的世界”中苏菲这样从上校的小说世界中跳到上校的现实世界里是否合乎逻辑,但我们也可以想到,即使上校的那个所谓的现实世界,其实也不过是此书的作者所虚构出来的另一个更大的、包含了上校虚构出来的那个小说世界的小说世界。因此,这一剧一书的“表面文本”实际上都使用了这种虚拟世界层层相套的设定,来表达出“潜文本”中所要暗示的、我们读者观众所处的世界很可能也是这么一个被包含在另一个更大的世界中的虚拟世界的主题思想。
然而,“黑客帝国”与“苏菲的世界”最大的不同,正在于在“苏菲的世界”那样的“表面文本”的设定之下,实际上有否自由意志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一定是没有的。因为从逻辑上说,处于低维度的人物不可能跳到高维度上去,摆脱高维度的支配,甚至倒过来支配高维度。所以,这样的“表面文本”的设定已经严格地约束了作者不可能在“潜文本”方面表达“人还是有自由意志的”这样的信念,否则就会与逻辑相抵触。
但“黑客帝国”却不同。它的“表面文本”不存在低维度不可以跳到高维度的逻辑约束,因此尼奥的跳转就没有逻辑问题,也就为他可能仍然是具有自由意志而提供了合理性。这也就为第三部得出“合”的主题(即“自由意志仍然是可能的”)提供了逻辑上的可能性。
因此,“苏菲的世界”的“主题”如果仍然坚持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话,那么它这一主题的表达,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它的“表面文本”的设定本身已经在逻辑上否决了这一“潜文本”向这一方面发展的一切可能性。但“黑客帝国”的“表面文本”却仍然为表达有关的“潜文本”留下了后路与余地,因此比“苏菲的世界”的“表面文本”更具可塑性,更有利于表达“人仍然是有自由意志”这一“潜文本”。
(待续)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7
发表于 2004-4-23 15: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让我们来更细致地分析“苏菲的世界”的问题。在苏菲所在的小说世界中,一开始的时候这个世界所遵循的逻辑与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样的。例如,狗是不会说话的,等等。但随着的情节的发展,出现了狗会说话、给她上哲学课的神父说出莫名其妙的话来……这些看来是违反了我们所处的世界的逻辑的事情。这种“违反”是可以的。作者是可以自由地设定一些他所需要的、适用于小说的逻辑,而不必理会我们所处的世界的逻辑是什么。
例如,武侠小说中允许内功、轻功之类的东西存在,这显然是违反我们所处的世界的物理逻辑的,但读者在阅读时已经接受了武侠小说世界允许这种“逻辑”的存在,这是一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默认许可”。同理,在玄幻架空类小说中,可以允许魔法等东西的存在,而这不但与我们所处的世界的“逻辑”不符,也是武侠小说世界中所没有的“逻辑”。因此,文学影视作品中不但允许存在着与我们所处的世界不同的“逻辑”,不同的文学类型之中也有着自己特定的一些“逻辑”设定,彼此并不、也无需是兼容的。
(待续)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8
发表于 2004-4-24 19:3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当然,读者一边在容许作者如此设定“逻辑”的同时,作者也必须向读者给出交代,他如此特别地设定“逻辑”,有什么用意吗?仅仅是为了好玩?那可不成。在“苏菲的世界”里,显然这样的设定是有特别用意的,就是要让苏菲对那些不合平时自己所习惯的“逻辑”产生怀疑,从而去追寻真相,最后终于明白自己只是别人笔下的一个人物,自己是没有自由意志的。这样才能引出对该书的主题的表达出来。
然而,后面作者进一步地让苏菲可以逃离创作她的少校的笔下世界,可就超出了可以容许的“逻辑”了。因为,虽然作者是可以如此这般地设定“逻辑”,容许低维度的人跳到高维度去,反支配了支配者。但这种“逻辑”之所以能成立,恰恰又是因为作者就是这本书的“上帝”,是他硬要这样容许苏菲面对着创作她的少校有自由意志,但这里就隐含了一个逻辑悖论--苏菲之所以能对少校有自由意志,那是此书的作者安排的,因此她及少校面对着作者是没有自由意志的。因此,归根结底,不是苏菲真的有自由意志,而恰恰是因为她和少校实际上都没有自由意志。这一来,作者想表达的“人还是有自由意志的”的主题,就完全是失败的。也就是说,作者刻意地扭曲低维度不可跳升至高维度的“逻辑”,硬是要表达“人还是有自由意志的”的主题,这一行为本身却恰恰否定了这个主题。
这里,又要提到我以前在《“连城诀”的结构》一贴中提到过的问题,即作者对其创作的人物确实是“上帝”,可以随意地设定;但优秀的作者要创作真正优秀的作品,他的自由度其实并不真的那么大。打个比方,上帝确实是“无所不能”的,但“好”的上帝却绝不会“无所不为”。“苏菲的世界”一书的作者,强行发挥了一把他对书中人物的“自由意志”,反而却自己打自己嘴巴地推翻了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待续)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29
发表于 2004-4-24 19:3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里贴一下前面提到过的《“连城诀”的结构》一贴中的相关内容:
??这里可以顺便谈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前我们已经提到过,作者是有权自由地选择一些小说中的设定,如小说的风格、人物的性格、历史背景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历史真实等。(这些都可归为“定位”的问题。)然而,这里所谓的“自由”,是指一开始的时候才有的。一旦“定位”定好了之后,作者的“自由度”就会大为缩小,要受到多种约束,不能随心所欲,必须与一开始时的“定位”相适应。如果作者自以为“我是小说的作者,我就是小说里这个世界的‘上帝’,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那恰恰是导致不少水平低下的作品频频发生“错位”现象的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
??金庸自己也曾经谈到过,他写小说的诀窍,是一开始想好人物的性格,然后就根据人物的性格让情节自然而然地发展下去。当然,实际上不可能完全是“自然而然”的。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作者仍然是要不断地设想出一些“极限情景”之类的东西,来表现、深化人物的性格,甚至更进一步地表达主题。但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有关的情节设计,决计不能与人物的性格出现冲突矛盾,否则就会出现“人物”与“情节”设定的“错位”或搭配不当的问题。
??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人物的性格对情节的发展约束会非常大,大到事实上情节的发展只剩一条路可走,实际上是别无选择,否则就会与人物性格相冲突。张翠山之死就是属于这类情况。前已述及,从金庸花了那么多篇幅来刻画张翠山这个人物就可以知道,他本来是打算让张翠山作主角的。但情节发展到武当山上的时候,以张翠山过于刚正因而不能圆通的性格而言,他除了自杀,已经别无他法。作者将有关的矛盾推得太尽了,以致在张翠山的那种性格的设定之下,已经没有了任何转弯的余地,金庸不得不让他死。这已经是作者也无法控制的情况。正如网上一位朋友在讨论中提到过的那样:“……这有自觉的和不自觉的两种不同体现,作者能约束大框架,但是写作中却无疑有被情节发展牵着走的时候,有的结局不是作者能决定的,而是情节与主题使作者不得不那么写。”当然,作者确实是小说中的“上帝”,作者当然是可以强行不依照早先已经设定下来的人物性格,中途变卦,扭曲而使之与作者想要有的情节相适应。但这样的作者就不是高明的作者,这样的作品就不是优秀的作品了。
??
??事实上,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其他伟大的小说家身上。最著名、且最富于戏剧性的,要数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了。福楼拜最后写着写着,身不由己,把包法利夫人写死了,于是痛哭失声。他的朋友见了,又是好笑又是奇怪,说:“你既然不想她死,就不要写她死,不就行了吗?”但福楼拜说:“她不能不死,我也控制不了。”如果福楼拜像他那朋友那样把应该要死的书中人物强行改活过来,那么福楼拜就不再是福楼拜了。
??
??另一个例子是,很多人鄙夷于高鄂对“红楼梦”续书的部分。其实续“红楼梦”的书成千上百,没有一部的艺术价值能比得上高鄂的。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它所有的续书,无不费尽心机都要把死了的林黛玉写活回来(就像现在的“大唐双龙传”的续书都无不费尽心机要把结局改成寇仲以某种形式取代了李世民,嘿嘿),只有高鄂一书在这最重要的情节上坚决地贯彻了曹雪芹的原意。仅此一点,就可见高鄂之高明,以及他对曹雪芹原作精神的把握之深刻和准确。而如果不是高鄂在文学水平上达到与曹雪芹相近的程度,是不可能如此深刻地理解曹的用心良苦的。读者都爱煞了林黛玉,如果是作者,是小说的“上帝”,有多少人能忍心让她死?但她那种孤傲的性格在那种污秽不堪的环境之下,若真要坚持“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清白,除了死,不可能有第二种结局。更不必说安排她死去,在成就主题的悲剧性和深刻性上的重要作用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30
发表于 2004-4-25 10:3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苏菲的世界”的失败,使我对于“黑客帝国III”有更多的期盼。因为,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黑客帝国III”的情节设定比之“苏菲的世界”有更大的可塑性,更有可能给出一个“合”的答案。
然而,正如此贴一开始的时候说到的那样,看完此剧后,我感到此剧在主题上大有问题,想了好久,终于在夜里梦中忽然明白问题在什么地方,那就是“黑客帝国III”的主题,承接前两部的主题,本来是应该回答“人是否有自由意志?”这一问题的,但实际上它却根本没有回答,而是偷换了概念,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
大概是,渥卓斯基兄弟自己也发现,他们根本不可能对这一问题给出一个“合”的回答,于是就取巧,悄悄地换了主题中的问题,于是“黑客帝国III”的主题就显得与前两部的没有关系,变成“答非所问”了。事实上,据我所知,这对兄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们对“人是否有自由意志?”这一问题是持悲观主义的态度的,即认为人没有自由意志。但显然,这不是一个合符第三部曲所需的“合”的答案,而且作为一部首先是为了娱乐大众的作品,给出如此悲观主义的回答,在商业上是极其不明智的。因此,尽管这对兄弟其实心中有答案,也不可能把它作为“黑客帝国III”的主题。
面对这种困境,渥卓斯基兄弟的应付之道,就是索性回避过去,蒙混过关,转为回答别的问题去了。
(待续)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116
1/4
1
2
3
4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7 11: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29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