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读书笔记]Love is strong as death, ——重读王尔德唯美主义巅峰剧作《沙乐美》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5-7-14 23: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读书笔记]Love is strong as death

作者:萧让  沉醉唐风:http://www.tanghistory.com

请置我于心上如印记
请戴我于臂上如戳记
只因爱恋如死亡一般强大
嫉恨如阴间一般残忍
所迸发出的光亮
是火焰的光亮
是耶和华的烈焰
——《圣经*雅歌》


在小说《Portrait》中,Sam还未见到Frodo之前,就因他的一幅画像而爱上了他,从而培养起对他一生的忠诚。而在王尔德的唯美剧作《莎乐美》中,希罗底王后也是因为小叔希律的一幅画像而爱上了他,从而背叛了自己的丈夫和祖国。对美的憧憬,可以带来忠诚,也可以导致背叛,正如爱,能让人变得更高尚,也能让人变得更卑劣。

我喜欢托尔金,也喜欢王尔德。《莎乐美》,这位戏剧天才所写的被指为渎神不道德的剧本,也曾是我的最爱之一。记得当时外国文学开题写论文的时候,便在《莎乐美》和拉辛的《费得尔》之间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因为王尔德太富有争议性,以及《莎乐美》没有《费得尔》的话题广泛(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而放弃。到底不是勇敢的人呢,分数前途和爱好之间,始终是选择前者。然而莎乐美,冶艳的,邪魅的,羁傲不驯的,绝对自我中心的莎乐美,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我。几天前重读,那绝艳的文字,唯美的诗情,烈焰寒冰般强烈到极致的感情,读来依然震撼我心。

剧作以希律和嫂子希罗底王后通奸夺国开始,圣徒施洗约翰谴责这种不义的行为,因而被关入水牢。希罗底与前夫之女莎乐美公主听到了他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接着诱使卫队长让他见到了约翰。王尔德笔下的约翰,跟传统的先知形象完全不同,是一位衣衫褴褛憔悴苍白的道林·格雷式的美少年,孱弱病态楚楚动人。莎乐美疯狂地爱上了他,要求亲吻他的唇,被严词拒绝。她对约翰的迷恋使爱恋她的卫队长自杀,于是她便赤足在为队长的鲜血中起舞,那便是著名的倾倒众生销魂魅惑到极致的“七重纱之舞”。

“七重纱之舞”(Dance of the Seven Veils)是东方的一种舞蹈,起源于巴比伦神话中伊什塔尔(Ishtar)下到地狱的故事。在巴比伦诸神中,伊什塔尔的地位至为尊贵,她是战争与爱情女神,也是大地女神,传说她是月亮的女儿,美艳能令妖魔也为之倾倒,为了追寻死去的情人塔木兹(Tammuz)下到地狱里,终于获得成功,回到了地上。传说女神从上天下到地狱时,每降下一重天、进一重门,便脱去一层纱衣,依次渐渐失却她的神性。七重纱之舞便是模仿伊什塔尔从天体降到地狱时那样,一次次地脱去纱衣,在这过程中,不断调动各种肢体语言,是一种十分具有官能刺激和异国情调的“肚皮舞”(Belly Dance)。

轻纱一重重地自莎乐美的身体上褪下,少女晶莹无暇的肉体之美令希律王为之疯狂,王许给她一个愿望,哪怕是要巴比伦的一半国土,王也会应承。然而她只要约翰的头,当然她得到了,因为她的要求,世上没有一个男人能够拒绝。莎乐美终于如愿以偿,尽情地吻着死去爱人的嘴唇,用她的牙齿,“如同咬水果”一般地吻他。然而杀害先知会带来灾祸的恐惧,使得沙乐美最终被希律王下令处死。

这个故事来自于《圣经新约》,不过是希罗底指使女儿索要约翰的头,第一次看的时候便印象深刻,但又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觉得事情不应该如此简单。王尔德堪称最伟大的同人小说作家,FF.NET上关于圣经的同人小说没有一篇这么精彩的(纯属废话),自恋、自毁、恋尸、乱伦,应有尽有,而且都描写得惊人的美!特别是莎乐美亲吻死去的约翰嘴唇的那一幕,激情与欲念,血腥与爱恋,全都混合在一起,于极艳中蕴含着万古的悲欢,那种爱你爱到杀死你的狠劲,真是让人由心底里寒出来,但又觉得真是……刺激。记得佛经上也有类似的故事,王后爱上了太子鸠那罗的眼睛,被拒绝后怀恨在心,后来王后因为治好了国王的疾病,换取了执政7天的报偿,于是挖出了太子的眼睛。可见这等事只关乎人性,而与种族、宗教等无关了。有人说每个女人心底里都有一个莎乐美,是耶?非耶?呵呵~~~~

时至今日对于莎乐美的诠释已经越来越高深莫测,唯美主义式的死亡艺术、刹那主义的瞬间快感,鄙视灵魂的非理性主义,推崇肉体的感性至上思想,莎乐美主义成为女性唯物纵欲、自我中心的一种生活态度。而关于这里面王尔德的自我投射究竟是莎乐美(王尔德曾经自己打扮成莎乐美的模样照过像)、还是施洗约翰,甚至希律王,也一直众说纷纭。我不准备上升到那样的哲学高度,也没有那样的八卦天分,我只是对莎乐美这个人物,以及这个故事感兴趣。

莎乐美不同于白雪公主中的奸恶王后,她一直是以少女的形象出现的,也不是像美狄亚那样,像一只被自己的激情困死在网中的彩衣蝴蝶。她出场的形象清冷而高洁,让人想起月光和水仙,她是为了逃避希律王对她不怀好意的注视而逃到花园里散心的,只是她的高傲和贞节,在看到约翰的那一刻失去。不奇怪莎乐美为何会爱上一个圣徒,因为只有圣徒才能拒绝她无以伦比的美貌和诱惑。或者正是因为他的拒绝,才让莎乐美的爱恋变得更加强烈。卫队长因爱她而自杀,她在暗恋者的鲜血中起舞,索要拒绝她的男子的人头,征服与被征服,拒绝与被拒绝,在一连串的追逐之中达到了高潮。Love is strong as death.《圣经*雅歌》中的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莎乐美终以杀死爱人的方式,来成就了她的一吻。只是我一直有疑惑,莎乐美这么做到底是出于爱的印记,还是被拒绝的报复。她到底是爱着约翰,还是仅仅出于征服欲。

现在重看,我不怀疑莎乐美是爱着约翰的,只有那样强烈到极致的爱,才会有那样强烈到极致的恨。正是因为被拒绝的羞辱,导致了逆反的敬爱。然而与内心的激情万丈不同的,是她的外表举止一直是清冷而优雅的,甚至有种无邪的味道,就连她索要爱人的头颅,亦是平静然而坚定,令得整件事仿佛是个青春少女任性而无恶意的玩笑,尽管她索要的,是先知也是义人的头颅。约翰的头被盛放在银盘上呈上来,她捧着鲜血淋漓的断头,亲吻着他冰冷的唇,如啜饮美酒,令人黯然销魂的莎乐美之吻:
“你唇上的味道相当苦。难道是血的滋味吗?……或许那就是爱情的滋味……他们说爱情的滋味相当苦……但那又怎样?那又怎么?我终于吻了你的嘴,约翰。”

除了激情与爱恋,令人着迷的还有王尔德对于美那种无条件的迷恋和崇拜。在王尔德的笔下,几乎没有什么是不美的,出演他的戏剧,演员的外表形像极为重要,尤其是这部号称唯美主义巅峰的《沙乐美》。如湿婆之舞般毁灭世界销魂蚀骨的七重纱之舞,女演员常常真空全裸,男演员最好只披一块遮羞布上场,让全身性感一览无遗,也让男女之间的两性对立显得分外尖锐。如果说约翰代表着理性,莎乐美便代表着感性,约翰代表着对天国的向往,莎乐美便代表着对尘世的迷恋。约翰追求的是灵魂的纯净,莎乐美追求的是肉体的沉醉,约翰的美是出尘的美,想想大概就是托尔金所说的那种星辰般冷淡而高远的“high beauty”,那么莎乐美便是入世的美,象征着红尘十丈,软玉温香。二者皆是美的极致,但通读剧本便不难发现,圣徒约翰无论是肉体还是言语都处于弱势地位,他的美是孱弱而病态的,“像一尊憔悴的象牙雕塑。……我确信他与月光一般高洁……他的肉体必定如象牙一般冰冷。”他的话语是说教和空洞的,在莎乐美原始、鲜活和本真的生命力前显得黯然失色。每次看到这样的对话,都不禁让我微笑:
约翰:所多玛之女,不准靠近我!罩上你的面纱,让风沙尘埃吹拂,到沙漠里去找寻神之子。
莎乐美:神之子是谁?他像你一样美吗,约翰?

如果约翰通晓当今的网络用语,想必会叫一声faint的^_^

这是一个女性主导的故事,她爱恋,她追逐,她渴望,她得到。爱远比死亡更为神秘啊,爱才是唯一应该考虑的。在这样的呼声面前,一切苦修的道德说教都显得如此苍白乏力。如我们所知,圣经中的约翰不曾成为救世主,而是死于一个女子的爱恋或者憎恨之中,他所作的所有工作不过是为了基督的来临做好铺垫。毕竟,十字架是负累也是荣宠,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死在十字架上的。后世的信徒铭记更深的是基督的殉难,我将离开,而他将来临。然而他的形象,却在一个少女的爱情中得到了不朽,这或者也是始料匪及的吧。

然而这样的莎乐美会被这样的约翰所吸引,他空洞乏味的说教对她竟然有致命的吸引力,这表示什么?人是渴望被超越的?肉欲注定会被性灵吸引?有网友读了《莎乐美》之后是这样评论的:
——纯粹理性的世界是多么的可怕啊。如果世界上没有女人,大概人类社会早已进化到毁灭的地步了。男人都有一种自我毁灭的倾向,而女人是可爱的延缓剂。正因为有莎乐美这种东西的存在,一直不停地阻碍我们的理性思考,人类才会仍然具有动物的特性,才会跟大自然更为接近。所以,还是不要杀这个女人吧,留着她做个闹钟多好。

话虽然说的拐弯抹角,可谁也嗅得出来里面浓浓的大男子主义气味。这一点发挥开来大概是可以写上一大篇的说,不准备去探究了。不过《莎乐美》中的两性象征倒是蛮有趣的话题。通常的说法的确认为是女性致命软弱性的象征。莎乐美掌控一切,爱恋以及死亡,然而她的灵魂却处于弱势地位,她的权力需要通过请求才能得到。她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诱惑的象征而存在。所以王尔德会在最后不顾《圣经》的原来设置,安排由希律王亲口下令杀死莎乐美,作为男性战胜诱惑的象征吧?老实说,虽然王尔德塑造的莎乐美形象活色生香,十分可爱,而他也对莎乐美的美貌和任性表现了极大的崇拜和理解,我可不认为王尔德就尊重女性的说。还记得这位先生的名言:“好女人闷死你,坏女人烦死你,世上没有第三种女人。(大意如此)”而他自己是同性恋者,言行一致地实践着自己的认知。或者应该感谢他,歧视女人还能创造出如此鲜活的角色,他笔下的莎乐美,那个永恒的十八岁少女,几乎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欲望女神的象征。

不由得想到托尔金,他跟密友刘易斯和妻子伊迪丝的关系也是比较诡异的,尽管他深情地称妻子为露西安,但显然跟刘易斯有更多的共同话题。笔下的女性角色常遭人诟病,即使是里面最为出彩的伊欧雯,在描述了一通她的美貌和勇气之后,(他转过身去,看见她像是夜色中的一道闪光;她穿著白衣,眼中彷佛有著火焰。)依然会跪倒在阿拉贡的脚下,乞求他带她离开。当对方表示他只能够给予同情和谅解时,她宁愿战死在沙场。而在赢得了法拉莫的尊重之后,她立刻变成了娇羞的待嫁的新娘,宣称:“我再也不愿做女战士了!”

更让女权主义者抓狂的是托尔金笔下的欲望女神是伟大的昂哥立安和她的后代shelob,托尔金没有浪费一分一毫去增加她们的可爱度,她们丑陋而贪婪,吞噬光明,毁灭希望,不需要跳销魂魅惑的艳舞,直接用蛛网捕获猎物。虽然托尔金辩称他同时还塑造了凯兰崔尔这个正派人士,但这位号称中州大地最有权力的女性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位精灵夫人在小说中的所有作用可以简化为“光明象征”四个字,约等于弗罗多遇到紧急时刻叫的“爱尔贝蕾丝”。

是的,托尔金对女性的看法老派而保守,塑造女性的形象总是漫不经心趋于脸谱化。接受了这个事实,心里反而平静下来。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不是么?在托尔金的作品里,没有王尔德那种令人惊心的邪魅,却另具有一种温暖的气息,一种理性、人道、慰安的灵性之美。黑暗中的星光,绝望中的希望。如果说托尔金的作品是来自天国的声音,那王尔德的剧作就是来自地狱的诱惑。同样是以爱为主题,莎乐美讲述的是爱的征服和占有,魔戒讲述的却是爱的牺牲和舍弃。托尔金不能给我王尔德式的震撼,王尔德也不能给我托尔金式的感动。或者,只有同时拥有他们,才能满足我的眼睛和心灵^_^

[ 本帖最后由 水镜门生 于 2008-6-4 19:28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5-7-14 23: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一些关于《莎乐美》的衍生作品介绍整理:

1、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

王尔德是英国人,莎乐美却以法文写成,因为他觉得法文更为唯美。首句:

Comme la princesse Salomé est belle ce soir (莎乐美公主今晚真美啊~~)

传说施特劳斯听到了这句话,乐思便滚滚而来,写出了他的不朽名作歌剧《莎乐美》,于1905年12月9日在德累斯顿宫廷歌剧院首演。那天,欧洲的名流都来了,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获得极少有过的三十八次谢幕。保罗·亨利·朗后来在他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评论说,歌剧的成功是在于施特劳斯“能把台本的气氛通过音乐忠实地传达出来。这个时期的狂乱倾向在这部作品中达到了高峰”。

    但也有一些人相信这只是暂时性的成功,它很快就会被人遗忘,虽然在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作品就为十家剧院所接受,两年里有五十家剧院上演了这部《莎乐美》。甚至多年之后,反对的声音仍然没有消逝。教士们的唏嘘自然不在话下,其他的批评者也大有人在,即使允许演出,在舞台处理上也常常受到限制。

    1910年,后来被授予爵士的英国指挥家托马斯·比彻姆(Sir Thomas Beecham)应大法官要求,要在作品的内容上作某些“修正”,如让莎乐美对施洗约翰的欲望表现为是出自于宗教的热情,而绝无性的意识,才可以允许上演。1907年1月22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一场之后,由于银行家和金融家约翰·批尔庞特·摩根(小)的女儿策划清教徒们提出抗议,迫使歌剧不得不停演。在柏林,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表示,演出《莎乐美》的条件是剧终时,舞台上必须升起“圣诞星”(又称“伯利恒之星”——Star of Bethlehem),以暗示《圣经》“马太福音”中说的“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那里。我们从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施特劳斯与威廉二世关系不错,有时还能个人接触。但这位皇帝对《莎乐美》的创作表示遗憾,他说,虽然“我喜欢施特劳斯,但《莎乐美》会对他非常有害”。对此,施特劳斯回敬说:“这个有害让我在(阿尔卑斯山脚的疗养地)加米施(Garmisch)盖了一所房子。”

    实际上,不仅是经济上的收入,重要的是现在,《莎乐美》已被公认为是一部经典作品,让作曲家步入最伟大的现代歌剧作家之列。正如马勒说的:“这是一部真正的天才之作。”作品一直到今天,都在以德文版和其他文本在世界各在地演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5-7-14 23: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2、卡拉瓦乔与莫罗的绘画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师卡拉瓦乔曾经创作过多幅《莎乐美与施洗者约翰的头》。卡拉瓦乔擅长营造明暗反差、以细腻准确的技法描绘暴力场面,对这一题材尤为热衷。

卡拉瓦乔画的施洗者约翰是执拗的,冷峻的,然而很美,不知王尔德是否看过这幅作于1605年的作品,但后者的约翰与之有着意象的相似。竹枝的手杖,猩红色厚重的布幅和皮毛下匀称而健美的躯干——冷的,银的,象牙的——适用于王尔德一切相关的比喻。他的眼神有些桀骜和孤僻,如人世的旁观者,身在沙漠却没有沙漠的干燥,年轻的生命仍然是润泽的,虽然可能只是信仰赋予他的润泽。卡拉瓦乔的意象的主观的光线吞没了暗处的细节,强烈而动荡的明暗对比勾勒出人物内在的气质,安静的外表下潜伏着的巨大的力量。如同王尔德的作品,沉重恰是因为,在虚幻的表层下有太多的真实。

察看图片:
http://www.tanghistory.com/bbs/UploadFile/...62992729206.jpg


但卡拉瓦乔更晚期的画作中,施洗者的面貌则完全不同。屠夫把约翰的头置于银盘上,已死的后者显出耶稣基督的表情,不再年轻的脸上比痛苦更多的是无奈和忍受。莎乐美(?)扭过头去,不忍看的样子。她表现出少见的纯洁而朴素的形象。这与其他画家笔下的莎乐美迥然不同。

察看图片:
http://www.tanghistory.com/bbs/UploadFile/...56299157528.jpg

http://www.tanghistory.com/bbs/UploadFile/...62991624554.jpg


这是卡拉瓦乔临死前的画作《砍下施洗约翰的头》,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传说,这里施洗约翰的模样就是卡拉瓦乔的自画像。虽然取材于莎乐美的故事,但在画面上着重地描绘了监狱里阴森、恐怖的场景,以自己的头来代替约翰的头被砍下;据说是为了表达自己痛苦的活着的那份绝望与自己所获得的名声不相称的悲哀。

察看图片:

http://www.tanghistory.com/bbs/UploadFile/...62994135352.jpg

——图片比较大,直接贴排版不好看,编辑了一下。点开查看八。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5-7-14 23: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突然累了于2005-07-14, 23:48:35发表
如果说托尔金的作品是来自天国的声音,那王尔德的剧作就是来自地狱的诱惑。同样是以爱为主题,莎乐美讲述的是爱的征服和占有,魔戒讲述的却是爱的牺牲和舍弃。托尔金不能给我王尔德式的震撼,王尔德也不能给我托尔金式的感动。或者,只有同时拥有他们,才能满足我的眼睛和心灵^_^

感觉鲜艳~姐姐信上帝吗?

赫赫,至少现在不相信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5-7-14 23: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由于卡拉瓦乔的宗教信仰,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施洗约翰的身上,有关莎乐美故事的绘画,以法国画家居斯塔夫·莫罗的《幽灵》(Apparition)和《莎乐美的舞蹈》最为著名。王尔德的剧本,施特劳斯的歌剧,莫罗的绘画,是这一题材在各领域的杰作。

传说王尔德便是看见《莎乐美的舞蹈》而激发了创作灵感。画图中,玉白的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翩翩起舞,她的胴体紧绷像一张弓,她的右手高举着象征纯洁的百合,画面的右下角蜷伏着一头代表兽性的黑豹。油画的版本有淡金的色调,莎乐美满身珠光宝气但表情冷漠,如同梦游者一般踮着脚尖舞蹈,艳丽而残忍。偏离视觉中心而陷入深色背景中的希律王和希罗底则是一幅麻木的样子。宫殿内景上颇具日本浮世绘风格的繁复纹饰渲染了东方的情致和希律王宫廷的阴暗奢靡。画面细节丰富,充满暗示。“这正是莫罗的象征主义艺术的特征,也反映了法国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文学艺术中的对扑朔迷离的玄秘倾向的尊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幽灵》,或名《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以擅长的繁复和华丽的手法,将几乎赤裸的莎乐美以亮丽的珠饰装点,浮在空中的圣约翰头则滴下赤红的鲜血,画面所营造的华美和血腥,突显了莎乐美因爱忌妒的癫狂,这种富于异族气氛和官能诱惑,也是莫罗最为擅长的。

这种绘画形象曾激起了作家左拉的愤慨,他在俄国刊物《欧洲信使》上发表长篇文章抨击莫罗,说他是“对现代世界的彻底反动。”画家也曾回答观众对他的“莎乐美”提出的疑问,他说:“如果你试想进入我所描绘的这种神秘的象征的精神境界,你就会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去描绘主题。”因为“莎乐美这个烦闷的、极易激动的、肉感的女人,看到她的敌人倒下,并没有表现出多大快乐。她厌烦她的每一个欲望总是被满足”。“这个女人冷漠地、残忍地在那刚才由于杀人而污染了的花园里行走。我要描绘这些细微情节,这些不是在题材里,而是在今天的妇女的气质中发现的。她们寻求不健康的感情。她们是如此愚蠢,甚至最惊心动魄的恐怖场面也不会使她们震颤。这是我描写的主题的一个方面。”



莫罗的其他莎乐美形象

刺青的莎乐美



莎乐美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5-7-15 00: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突然累了于2005-07-15, 0:06:03发表
姐姐,你喜欢当莎乐美吗?喜欢模仿莎乐美吗?

喜欢跟喜欢当是两回事,更何况这是文学中的人物形象,这个问题比较奇怪的说~~~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5 00: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50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