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荆州之役的情况分析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6-6 22: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志.吴主传》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生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释于禁之囚。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
《三国志.陆逊传》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逊径进,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是岁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三国志。董昭传》及关羽围曹仁于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昭曰:“军事尚权,期于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太祖曰:“善。”即敕救将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权军至,得其二城,羽乃破败。
《三国志。武帝纪第一》冬十月,军还洛阳。[一]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二]








孙权出兵荆州前曾致书曹操,说明背后包抄关羽的意图,而曹操方出于己方利益考虑,由徐晃将孙权书信告之关羽。可以说关羽是完全知道孙吴方的动态的。关羽8月破于禁,围困樊城,直到10月被徐晃攻破,期间差不多有2个月的时间改变部署,而徐晃方南下初期,部队多由新兵组成,战斗力不强,曹仁部被围困樊城几个月,饱受水困和关羽军围攻,称得上筋疲力尽,如果关羽军趁好就收,及时退兵,相信应该不用担心曹军的追击,如能及时退回江陵,公安,重新布防,以曹操方座山观虎斗的心态,保住荆州的土地应该问题不大,即使处于劣势,只要南郡公安不失守,刘备主力顺江而下,增援还是很方便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6-7 15: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志。蒋济传》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擒。

关羽围困樊城期间,司马懿蒋济曾经向曹操建议:刘孙两家虽然表面同盟,然而
因为牵涉到战略利益问题,实质上很疏远,同盟基本上是貌合神离,关羽如果在
北荆州战场获胜,这将是孙吴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只要默许战后江陵,公安地方归孙吴方所有,关羽必将遭到背后包抄,樊城之围也将不战而自解。
之后的事情也就如他们所策划的那样,10月孙权方投顺曹操,同月关羽的荆州根据地南郡,公安失陷,11月陆逊吕蒙的先头部队打败了宜都的蜀军守卫,堵住了关羽的西面陆路退路,12月关羽军全军覆灭,1月关羽给斩首









关羽收到书信后只是踌躇,拿不定主意而已,到底曹仁还是他嘴边的肥肉,如攻破曹营第一名将曹仁,乘势拿下北荆州,蜀汉的战略局势将更加有利,这份功劳也没人能得比上;江陵是荆州有名的要塞,只要兵力充足,防守不是很大问题,
(陆抗传》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
两相权衡,要关羽舍弃嘴边的肥肉,对顽固的关羽来说应该是很难的吧。









蜀吴两家之前因为瓜分南部荆州差点爆发全面战争,只是因为北方传来曹操要攻打汉中的消息,刘备才匆匆与孙权达成和解,同盟早就名存实亡了,只不过东吴阵营还有个鲁肃坚持和议而已,吕蒙等人都是坚决的主战派,相信刘备阵营也是非常清楚的。
《吕蒙传》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

因此此后同盟只是个障眼法,孙权在等待有利时机,很不幸,219年10月这个
机会终于降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6-8 15: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到底还是关羽作为一个统帅来说军事才能足够,而作为一方的方面军司令官来说通览全局的观察力差了点,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当局势急剧改变的时候,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应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6-8 15: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全歼于禁军,围困樊城,跟徐晃对峙,的确是关羽军形势最好的时候,在孙权不出兵的情况下也的确有将优势化为胜势的可能,可是周边的实力对比是瞬息万变的,关公在接到曹操书信之后还徘徊在樊城之外,以侥幸全胜之功,这不是自己找死是什么?




《徐晃传》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





估计曹操派遣徐晃屯兵宛城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于禁部队会这么快就全灭,东面的
张辽等部队因为跟孙权对峙的缘故还没抽调,所以徐晃南下的时候估计带的都是些临时组建的新部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6-8 17: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看烽火台对关羽意义不大,早在孙权出动前就给曹操书信说明意图,曹操也及时反馈给关羽,关公完全了解孙吴的下一步动态,江陵公安都在长江边上,占据水军优势的孙吴部队攻打很方便(这点合肥旧城的反复争夺可以作证)区区烽火台又怎能动摇关羽取全胜的心意?即使关羽看到烽火,远在500里之外的关羽部队又怎么能及时解江陵公安之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6-9 17: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还是吕蒙陆逊的先头军厉害,10月敲下江陵公安后,立即出兵向西驱散蜀军夷陵方面部队,堵住关羽西归退路,也使蜀军顺水路增援成为不可能,同时利用关羽的使者频频发动亲情攻势,瓦解蜀军兵力,最后仅以很小的代价就在麦城附近拿下了关羽父子,高明阿。







之后司马昭在淮南瓦解诸葛诞的部队一定也借鉴了吕蒙的经验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6-19 12: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三国志.关羽传]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QUOTE:
[三国志.吕蒙传]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慄,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

关羽军的家属多在江陵这个后方基地,吕蒙深知这个情况,攻破江陵后厚待江陵百姓,基本上做到了秋毫无犯,收买了人心,古代的士兵素质很低的,说句难听的,只要家属以及自己平安,哪管效命的是刘备还是孙权?

QUOTE:
[蒋昭传]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

吕蒙巧妙的利用了关羽的使者地传播了家属平安的消息,归路补给又都给切断,关羽军队的瓦解只是个时间问题。

QUOTE:
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因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郝昭守陈仓的情况又不同,诸葛亮出兵本身就是偷袭战,原意是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并未携带很多粮食,不想陈仓早有防备,况且还有援军张合,受住陈仓10天并非很大难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6-19 16: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个也就很勉强了,说白了,没有吃没有穿,老婆孩子在别人手里,别人对你许诺"离开蜀汉军队吧,回家一切平安”,而且传来的消息也证实了,你会怎么办?三国的时候可没有gc主义,可没有“若为主义故 两者皆可抛”,大家都是农民的干活,肯定一逃了之。即使最乐观的情况,关羽军队能留下2千人哪又怎么样,面对的吕蒙部队数量就高达3 4万,西面 南面的归路已经给切断,北面是曹操的地盘,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苦守麦城?到头来还不是全军覆灭

QUOTE:
[关羽传]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QUOTE:
[史记。高帝本纪]韩信攻下齐国后。派人去对汉王说:“齐国和楚国临界,我的权力太小,如果不立个代理之王,恐怕不能安定齐地。”汉王想去攻打韩信,留侯张良说:“不如趁此机会立他为齐王,让他自己为自己守住齐地。”于是汉王派张良带着王印到齐国封韩信为齐王

看到差距了吧,即使心里厌恶縻芳傅士仁,打算解除二人职务也没必要公开扬言回去之后要如何如何了吧,这样把縻傅二人置于何地?还能指望二人效力?指望吕蒙兵临城下的时候奋力抵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6-19 16: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白衣渡江是为了解除烽火台的作用吧,看上下文我的理解是吕蒙很迅速的兵临江陵,公安城下,偷偷的晓以大义( 汗,找不出合适词汇了),二人没做什么抵抗就投降了





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象关羽这样的老板很难伺候的吧,不是亲信基本上不打正眼看你,没事就拿你的职位做威胁,这种人能得人死力才怪了,所以最后众叛亲离,说投降就投降了,刘封不救他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关羽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但又不得不在紧要的荆州战场合作,这是关羽的悲哀也是刘封縻芳他们的悲哀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7-1 03: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归根结底还是关老爷优势意识太浓,明明已经大比分领先,不退回江陵享受胜果,还要对曹仁穷追猛打,结果给吕蒙抄了老家优势逆转,掉了脑袋还能怪谁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01: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11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