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马岱于2004-04-14, 15:10:56发表
我认为关羽的北伐之心,早已有之,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罢了。自从关羽独守荆州,交给他的任务就是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荆州兵力部分被诸葛亮带入川后,守备兵力不足,关羽面对曹吴的压力很大,后被孙权夺取了荆南三郡,刘备下公安后两家协商,孙权取得了桂阳和长沙。关羽必定不甘心,但由于受整个战略的限制,关羽不能进攻孙权报仇,于是把目标转向北边。所以我认为,关羽此时急于北伐想夺取襄樊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是可以摆脱两面夹击的窘境,减轻长期受攻的压力,2是为将来呼应刘备大军出秦川做好准备。刘备虽然刚刚夺取汉中,但可能关羽对刘备军力疲惫和汉中大量民众被曹操迁走的情况不是很清楚。所以,刘封孟达一占领上庸等地,关羽就急不可待地出兵了,因为这时曹操大军同样没有回来,关羽以为是个机会,实际从后面进展来看,曹操尽全力增援襄樊,曹操在长安时就下命令让徐晃增援了,曹操就料到蜀军可能会在襄樊地区有所动作,关羽其实根本没多少机会。
总体而言,关羽在把握大局方面有所欠缺,是失败主因,加上后期在战术上又出现了一些错误,导致全军覆末的悲剧。
这个意见我还是不太同意,我已经说了成都到南郡的距离有多远了,兄可看看地图,距离远不单在消息来得慢,出兵的补给更是个大问题,刘备在那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出兵的可能,至于他是不是对关羽的举动不满,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是我,当然是要不满的,不过还不至于要拿荆州来撒气吧。我又想了一下刘备打汉中,曹操为何在七月才亲征,而且后来刘备伐吴也同样是在七月出兵,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等待收获季节,否则军粮没有保障。至于说关羽攻襄樊是不想长期挨打,那也不太说得过吧,他要是取了襄樊,难道就不会挨打了吗,只怕比在南郡还要被动吧。我觉得只有争功一说可以解释关羽的举动,至于他水淹七军之后不见好就收,那自然还是和他的性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