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十五”与“少”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2-20 2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在三国时期,“十五岁”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年龄。当时的人,认为“十五岁”以上,才能具备一定的个人能力。下面,既分几个方面述之。
----------------------------------------------------------------------------------------------

这个看法是没错,但并非魏晋独有,五经已经明载,无俟考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2-20 22: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古代十五成童,束发(“结发”),入大学学经,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这个意思。你所引用的“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所谓古法,就是指这个。

成童之后弱冠之前从军古代特多,即所谓“结发从军”,至于入仕,则并无十五限断之说,按照礼记来说,四十以上方能入仕,东汉曾竟有人建议举孝廉以四十以上为限制,就是依据这个,当然是从来没实行过。

十五以下就入仕的例子,史书中很多,汉代二千石以上得任子弟为郎,这些人入仕都很早,八九岁就做“奉车都尉”“驸马都尉”这种二千石高官的都有(金日di两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2-20 22: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古人云思而不学则怠,窃以为云兄若能稍稍将反复梳爬〈三国志〉的精力,分一点阅读〈汉书〉〈后汉书〉,可能更有成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2-21 20: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不是反对“因三国而三国”,反对的是“以《三国志》理解《三国志》”,尤其是考证这种烦琐的东东,最忌讳不博不通。

至于建议读两汉史,我的意思是说,魏晋史的很多渊源都在汉代。既然陈寅恪以研究隋唐制度的魏晋渊源起步,最终在隋唐史上有大作为。若云兄稍稍分点精力追溯魏晋制度的两汉渊源,说不定对三国历史的理解也能事半功倍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3 03:4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21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