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汉晋“屠城”释义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4-7-10 09: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汉晋“屠城”释义

我们都知道现在“屠城”是指战后对居民的屠杀,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汉晋古文中,“屠城”也与与“克城”“破城”混用,与屠杀未必有关系,所以,看到“屠城”就怒发冲冠的指斥为民贼是大可不必的。这个问题很早以前零零散散举了些例子,前段时间见有网友为《后汉书》上几个记载争论很厉害,所以总结下,发上来,请方家指教。
  
  《晋书 五行志》详细记载了攻城方怎么用望云气的方法判别哪些城容易攻下,将城上云气分为“坚城之气”和“屠城之气”,并指出对于城上有“屠城之气”者,“其城营皆可屠”。这里所说的“屠城”和“可屠”,显然不是指屠杀,而是针对“破城”和“可以破城”而言。无独有偶,〈旧唐书 五行志〉也记载了这么一套方法,通过望云气来预言城池能否攻下,诸如“城上气如灰,城可屠”云云。
  
  把容易攻下的城称为“可屠”的在史书中并非五行志独有,例如〈魏书 邢峦传〉记载了邢峦的奏章,称自己平蜀,前军才到梓潼,就有百姓来归附,“新化之民,翻然怀惠”,前去涪城,信心满满,“旦夕可屠”;类似还有〈旧唐书 王思政传〉,王思政守城,在城中偃旗息鼓,攻城方“恃其众,谓一战可屠,乃四面鼓噪而上”。这里的“一战可屠”,实际和我们常说的“一鼓可破”差不多。
  
  “屠城”用做“破城”有其历史渊源,〈史记正义〉注刘贾“屠城父”,称“屠谓多所诛杀也”,杀伤很大即称“屠”,这和今义常指的战后滥杀有所不同。而〈后汉书〉作者范晔进一步在〈汉书 高帝纪〉注“屠沛”一条指明“克城多所诛杀也,故称屠”。原先是多所诛杀称“屠“,后来则因为“克城”往往多所诛杀,就把“克城”也称为“屠城”,这就是“屠城”“克城”混用的原由。
  
  这种混用范晔在其〈后汉书〉中使用颇多,臧宫平蜀,“拔挠竹,破涪城,斩公孙述弟恢,复攻拔繁、郫”,这一系列军事成功,范晔是用“宫连屠大城”总结。再如<耿弇传>,记其一生“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范晔对于汉军如吴汉等的屠杀劣迹并无讳言,而对耿弇则未有屠杀记载,这里在总论其一生战功时说的“屠城三百”,只能解作“克城三百”,这也和前句“平郡四十六”的味道一致。
  
  “屠城”作“克城”在汉晋史书上人物直接引语中出现得尤其频繁,大概是当时口语的一种趋势。曹魏司马昭出军灭蜀汉,规划说“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东晋王玄谟攻城迟缓,桓护之劝称“岂得计士众伤疲,愿以屠城为急”;东晋众将想弃北城攻南城,朱龄石劝阻:“今屠南城,不足以破北。若尽锐以拔北垒,南城不麾而自散也”。北魏传檄刘宋,自称“十道并进,连营五千,步骑百万,隐隐桓桓。以此屠城,何城不溃,以此奋击,何坚不摧”,以上各处的“屠城”,都应以“破城”理解为贴切。
  
  “屠城”的“破城”之意使跟滥杀毫不沾边的事记为“屠城”,刘邦受子婴降入咸阳,蜀汉费诗称为“屠咸阳,获子婴”,晋朝裴秀也在文章中称“汉祖屠咸阳”。曹操受刘琮降入荆州,〈吴鼓吹〉称“众既降,操屠荆”。“屠城”的“破城“之意,也使得在当时史书中“屠城“往往不是劣迹而是功勋,所谓“屠城殄国之勋”,“屠坚覆锐,立御侮之功”在史书中比比皆是,魏帝诏书称赞司马昭“禽其戎帅,屠其城邑”,“去岁破吴虏于江汉,今兹屠蜀贼于陇右”,《三国志》称黄盖“擐甲周旋,蹈刃屠城”都在此列,此外还有“屠城破邑,神武遂章”,“屠城破邑,出自圣规,斩将搴旗,必由神略”等等说法。
  
  “屠城”做“破城”用在汉晋古文中使用得最多,唐宋时也还有不少,唐人李皋写信劝王国良投降,自吹“我以阵术破将军阵,以攻法屠将军城,非将军所度也”,宋人称兵卒精锐,“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但到了〈元史〉〈明史〉〈清史〉中,这种用法基本消失了,“屠城”主要用指战后对居民的屠杀,这与今义相同。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3:07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8 2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没有屠咸阳很难说.雕龙有篇考证屠城认为屠城并非全杀光,而是有计划的屠杀.

凌云雕龙的文向来是秀才买驴,书写三纸,不着驴字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88&strItem=no05
这就是凌云雕龙的考证文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8 21: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屠城是不是攻克城,早和曹兄讨论过,至少汉朝的屠城绝对不是单单攻克,史记三家注也说的很清楚,屠指多杀戮.

这句话也该加个尾巴,就是曹兄是不同意你的想法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11 18: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6-03-09, 21:43:54发表
呵呵,记得上次你对我提出的证据也没提出什么反驳,仅说有些屠可以代指攻克.
  当然这样说我是没有什么反对,中国语言特别是古汉语出现代指很正常.很多写文为了文采和压韵用词并不严谨.
  恰恰我反对的是一少乱多,以个别情况代替大多情况.看看史记不用分析就知道,屠就是杀戮,和攻克完全用在不同的位置.汉书一样没有把史记的屠用攻克,攻克用屠替代.

你恐怕有个基本问题没搞清楚,我从来都是说的是:屠城有破城的义项。即是说汉晋古文中的“屠城”有的应当作攻破城池解释,我从没说所有都应当这样解释。到底怎么解释,应该看具体语境具体分析,在没有足够的具体语境支持的情况下,则应该置之两可,不应该断言是屠杀居民还是攻破城池。比如你反复说的“已拔,屠之”,按照具体语境,就是说的屠杀居民。

这样说你懂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11 18: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6-03-09, 21:45:26发表
这篇文章证据还是比较充分.比说屠和攻克一个意思或则屠就是全部杀光,更让人接受.

但问题在于从来就没有谁认为“屠和攻克一个意思”或者“屠就是全部杀光”

自己树立起一个谬论自己反驳掉,这就叫考证?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11 18: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8:12:10发表
曹网友请解释下为什么同一本《三国志》中关于破城要用屠和破两个字,而且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被用上那个屠字

这就好象要我解释为什么你是"大雄GG"不是“大雄JJ"一样。

假设我说“极”有疲惫的意思,“馨”有这样的意思,有人质问我,为什么史书不这样说刘备,我也只能瞠目结舌而已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11 19: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要不你给大家示范分析一下“馨”“尔馨”“如馨”“宁馨”的区别(都是出自《世说新语》)

用这个来验证“同一本书是不可能用两个不同的字来描写一件完全一样的事情”这个伟大发现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11 19: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怎么俺刚兴致上来就不见人啦?俺也要下乐,顺手再给你留个思考题  

顾司空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对之疲睡。顾思所以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

“丞相小极,对之疲睡”中这个“极”和“疲”,同在一句之中,按照你的发现,想来更是大大的有区别,不知区别何在?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11 21: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6-03-11, 21:33:59发表
那你文中说屠是对居民的屠杀是谁树立起的谬论呢?

  我这里说的“屠和攻克一个意思”或者“屠就是全部杀光”正是不少人持有的两种观点.你没有不代表其他人就没有,我还没有这能力为史学界立起这两个谬论.

“屠城”就是指对居民的屠杀,是我的语文老师这么说的,也是我发这个帖子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这么理解的。字典怎么说的,没翻,有兴趣可以翻翻,如果你也认为这是一个谬论,那我要说很高兴你接受了我的观点,继续辩论就没有必要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11 23: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6-03-11, 22:22:54发表
我听到最多的是屠城就是把全城人杀光.呵呵,我现在认为是有计划的杀戮,是否杀光,杀多少杀的是什么人则不一定.

你听得最多的,我恰好没听过,而在这个贴儿里面讨论的,竟也全都没这样说,真奇怪  

“有计划的杀戮”中的“有计划”三个字,根据是什么?

再,攻城时杀伤守军算不算“有计划的杀戮”?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12 18: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搞了半天,我还是没摸清楚你的逻辑所在,你坚持说“两军对峙的时候怎么杀都算不上屠”,却始终不就我正文提出的例子作分析,提出依据所在。或者你的依据就是“凌云雕龙考证过了”,偏偏我从凌云雕龙的文里也看不到依据。如果没什么新观点,我想就讨论到这吧。

最后再次说说,以后你在这个问题上发表见解,最好不要象上次一样加一个前缀“已经和曹兄讨论过了”,这会引起误解的

Ps:你“听到最多的是屠城就是把全城人杀光”,在哪听到的呢,能否带我去参观一下,我除了在凌云雕龙的文里见他自弹自唱就没见谁这样说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13 21: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我以后也不妨常常对旁人说,“我和yaolei讨论过了,至少项羽是个无能之辈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21 19: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发这个贴子之前一年就已经把这个意见和何足道他们说过了,发在这的是个总结贴。之所以有这个总结贴,就是因为看了何足道这个贴儿的回帖中的争议。

主贴说“这个问题很早以前零零散散举了些例子,前段时间见有网友为《后汉书》上几个记载争论很厉害,所以总结下,发上来”,实际就是指这件事


不过最近似乎很少见何足道了

[ 本帖最后由 曹仲德 于 2006-3-21 19:09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3-25 13: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你举那个例子,应该作屠杀解。

至于第二个问题,前面已经回答过了。古文的用法和解释数不胜数,从来没有都必须在刘备身上用过一次之说。不然我们也不用学啥古文了,直接学“刘备学”得了

虽然你只知道三国,但你不能要求别人和你知道得一样少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8 20: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53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